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由于多数患者的症状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仍不能得到较好改善,许多患者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转向选择补充与替代疗法进行治疗。然而,由于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大部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补充与替代疗法并未被相关共识和指南所推荐。本文从补充与替代疗法的分类入手,从天然产品、身心治疗、传统医药3个方面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补充与替代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体表温度分布规律。方法 以25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和256例健康受试者为观察对象。使用Fotric 226红外热像仪检测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腧穴的温度值,每名患者每周固定时间检测1次,共检测4次,健康人检测1次,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受试者组穴位温度值的差异,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部位、经脉温度值的差异。结果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海穴、鹤顶穴、梁丘穴、曲泉穴、内膝眼穴、犊鼻穴、委阳穴、阴陵泉穴、膝关穴、阳陵泉穴、大杼穴、悬钟穴、足三里穴、命门穴、腰阳关穴温度值高于健康受试者(P < 0.05);患者组胃经的4次皮温均较高(P < 0.05),腰背部的4次皮温均较高(P < 0.05);KOA相关腧穴4次温度值变化趋势不显著(P > 0.05)。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部分腧穴皮温升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穴位升温现象具有规律性,与经络、部位相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穴位升温效应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用于右胸及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0~65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分为ESPB联合TAPB镇痛组(ET组)和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IA组)。ET组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ESPB、超声引导下TAPB,分别于操作结束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IA组不予阻滞,两组术毕均采用PCIA。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T_0)、气管插管时(T_1)、手术切皮时(T_2)、手术30 min (T_3)、60 min (T_4)、90 min时(T_5)、手术结束时(T_6)的HR、MAP;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药液输注总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 ESPB 20 min后可阻滞T_3—T_9脊神经支配区域,TAPB 20 min后可阻滞T_9—L_1脊神经支配区域。与T_0时比较,T_2时IA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T_0和T_2时ET组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T_6时IA组HR明显快于ET组、MAP明显高于ET组(P0.05)。ET组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IA组(P0.05),术后0~24 h和0~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药液输注总量明显少于IA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IA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I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经右胸及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可有效抑制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其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患者总体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丰富,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发展成难治性IBS。目前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难治性IB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尚不多见。本文立足试验方案设计的“PICOS”原则,从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局指标四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针刺辅助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要点。从选择特色优势病种、明确诊断标准、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干预方案、运用符合目标的安慰针刺、结合研究设计和目的选定结局指标几个角度,阐述试验相关环节设计的原因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已公认是甲状腺自身免疫过程中的重要标志,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特定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括约肌间切除(ISR)术后肛门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同一组医师实施经腹ISR治疗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Wexner排粪失禁评分评估肛门功能,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96例经腹ISR患者均完成Wexner评分量表的评估,平均随访时间32.7月,其中83例(86.5%)排粪控制良好(Wexner评分小于10分)。Wexner评分与术后随访时间呈线性负相关(r=-0.078,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P=0.043)、吻合口距肛缘(P=0.001)及新辅助放化疗(P=0.001)与术后肛门失禁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距肛缘小于2 cm(P=0.020)和新辅助放化疗(P=0.001)是经腹ISR术后排粪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腹ISR术后多数患者肛门功能良好,吻合口距肛缘不足2 cm和新辅助放化疗是影响术后肛门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采用提升手术室室温联合术中液体加温仪的使用对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实施体温保护,以期为产妇围术期体温保护措施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硬膜外麻醉下首次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足月待产妇共计120例。年龄22~36岁,ASAⅠ~Ⅱ级、无心肺及肝肾功能异常、无体温异常等特殊情况。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体温保护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患者各6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30分钟(T_0)、术后10分钟(T_1)、术毕(T_2)、出室后30分钟(T_3)肛温。并记录术中低体温、寒战发生人数及胎儿娩出后1分钟、5分钟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在术中肛温变化方面,两组患者T0时点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_1、T_2、T_3时点,T组患者肛温显著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方面,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不良反应方面,T组患者低体温、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胎儿娩出后1分钟、5分钟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高手术室室温联合液体加温仪能够对产妇发挥良好的体温保护作用,降低术中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但对术中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的影响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量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61岁,因"反复呕血、黑便18个月"入院。增强CT检查提示门静脉高压伴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临床综合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控制出血后,行TIPS+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术中使用13枚弹簧圈+聚桂醇4ml+无水乙醇8ml栓塞胃冠状静脉和胃后静脉,使用1枚7mm×60mm球囊扩张分流道后,植入1枚8mm×40mm的  相似文献   
10.
张慧  胡幼平  吴佳  郑晖 《中国针灸》2015,(2):127-131
目的:观察少阳经循经取穴与非经非穴电针治疗急性偏头痛即时镇痛效应及时效性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10例急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取少阳经经穴风池、外关等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经非穴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1次,留针30min。在电针前、电针后5min、10min、20min、30min(起针后即刻)、1h、2h、4h、6h、8h的镇痛效果。采用11点疼痛强度数字等级量表(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即时镇痛有效率为87.3%(4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29/55,P<0.01);2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电针后5min开始至电针后8h各时间点NRS均降低(均P<0.01);3电针后不同时间点NRS评分比较,30min时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但是2h、4h、6h及8h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5min、10min、20min及1h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电针后同时间点NRS减值幅度,电针后20 min、30min及1h时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均P<0.05),但是电针后2h、4h、6h及8h时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5 min及10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电针后24h观察组偏头痛复发率为12.7%(7/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5%(19/55,P<0.05);6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电针少阳经穴对急性期偏头痛具有肯定的即时镇痛效应,与电针非经非穴比较镇痛作用更强且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