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复方莪术油微球肝动脉栓塞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莪术油微球肝动脉栓塞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75只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微球组、莪术油微球组、丝裂霉素微球组、复方莪术油微球组,每组15只。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灌注0.2~0.3ml0.9%NaCl溶液、空白微球10mg/kg、莪术油微球10mg/kg、丝裂霉素微球2mg/kg、复方莪术油微球10mg/kg。比较各组大鼠肿瘤生长情况和坏死情况,观察复方莪术油微球对移植性肝癌大鼠血常规的影响。结果:复方莪术油微球组明显减小灌注后肝肿瘤体积,对肿瘤生长率的抑制更明显;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复方莪术油微球组给药的大鼠肝脏内移植瘤组织坏死程度高于其他组;与丝裂霉素微球组比较,复方莪术油微球组明显升高大鼠血常规中WBC、LC、MN3项指标。结论:复方莪术油微球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较单用莪术油微球和丝裂霉素微球抑瘤作用更明显,且可明显减轻丝裂霉素引起的血象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蜂毒素对人肝癌细胞移植瘤在BALB/C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肝癌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瘤内注射蜂毒素对肝癌细胞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应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裸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裸鼠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荷瘤裸鼠瘤内注射蜂毒素剂量为40、60、80μg/kg时的抑瘤率分别为44.64%、62.86%、73.73%,药物处理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光镜下见蜂毒素各组肿瘤组织出现片状坏死,肿瘤间质内可见肿瘤血管,并有血管破坏现象.蜂毒素可明显降低裸鼠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药物处理组IL-8和VEGF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蜂毒素能够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IL-8和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3.
表柔比星-聚乳酸缓释微球局部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表柔比星-聚乳酸缓释微球(EPI-PLA-MS)局部给药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EPI-PLA-MS。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游离表柔比星(FEPI),计算最大耐受量(MTD)。H22皮下实体瘤肝癌荷瘤小鼠3组,每组5只,分别用生理盐水(normalsaline,NS)、空白微球和含药微球(含EPI9mg/kg)瘤内注射给药,2周后取瘤称重。H22腹水型肝癌荷瘤小鼠3组,每组5只,分别用NS、空白微球和含药微球(含EPI9mg/kg)腹腔注射给药,计算动物生命延长率。结果FEPI腹腔注射的MTD为9mg/kg。EPI-PLA-MS瘤内给药后含药微球组和空白微球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0.35%和36.09%。腹腔给药后能显著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含药微球组和空白微球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153.49%和142.22%。结论EPI-PLA-MS是一种有效低毒的药物新剂型,在局部治疗肝癌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去甲斑蝥素微球介入治疗大鼠肝癌疗效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海藻酸/聚酸酐微球(norcantharidin-alginicacid/polyacidanhydridemicro-spheres,N-MS)介入治疗大鼠肝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N-MS。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将荷瘤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组、空白微球(blankmicro-sphere,B-MS)组、NCTD-碘油组和N-MS组。各组荷瘤大鼠分别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NCTD、B-MS、NCTD-碘油和N-MS。治疗后,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时间、肝肿瘤体积和肝肿瘤坏死程度;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treptavidin-biotinperoxidasemethod,SP)检测各组大鼠肝肿瘤细胞Ki-67的表达。结果治疗后,N-MS组大鼠的生存期较其他各组明显延长;肝肿瘤体积小于其他各组;肿瘤生长率和肝肿瘤细胞Ki-67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肿瘤坏死程度和肝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MS经肝动脉介入对大鼠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栓塞肿瘤微血管、缓慢释放NCTD、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下调Ki-67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VC)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肿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模型,静脉给予VC 2.83 g/kg、5.65 g/kg两种剂量,观察用药后移植性肝癌大鼠的一般状况、肝功能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移植性肝癌成功率达94%,VC 2.83 g/kg组血清A/G高于模型组(P<0.05),AL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GGT亦低于模型组(P<0.05),VC 5.65 g/kg组血清ALT低于模型组(P<0.05),VC 2.83 g/kg组肝癌的坏死程度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 静脉注射VC 2.83 g/kg可明显改善移植性肝癌大鼠的肝脏功能,并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坏死、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移植肝癌模型大鼠肝动脉注射表阿霉素脂质体纳米粒,观察表阿霉素脂质体纳米粒对移植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动物模型,并将肿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大鼠正中开腹,暴露肝脏,游标卡尺测定肿瘤的长短径;肝动脉插管固定;依次分组给药.各组动物肝动脉注药后生存超过一周者,记录生存天数.一周后再次开腹,测定并记录肿瘤的生长率、肿瘤的坏死范围及生命延长率.结果 治疗前各组间肿瘤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肝动脉注射NS组,平均生存期为12.7 d;肝动脉注射游离表阿霉素(EPI)组,平均生存期18.7 d;肝动脉注射EPI-PBCA-NP治疗组,平均生存期为32.5d.治疗后各组间肿瘤体积存在差异性(P<0.05),EPI组、EPI-PBCA-NP治疗组动物平均生存天数较NS组均显著延长(均P <0.01).结论 肝动脉注射表阿霉素脂质体纳米粒组肿瘤生长率明显降低、生命延长率明显提高(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可显影碘化油-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介入治疗新西兰兔肝癌模型的疗效。方法 将肝肿瘤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分离右侧后肢的股动脉,经股动脉插入微导管至肝动脉,经导管将各组药物分别注入肝脏肿瘤组织周围动脉:空白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药物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注射液和碘化油注射液;实验组给予自制可显影碘化油-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定期影像学评价,观察肿瘤生长和药物栓塞情况。结果 发现可显影碘化油-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能有效栓塞在肝肿瘤组织周围,肿瘤细胞明显凋亡,具显影效果,治疗作用更持久。结论 可显影碘化油-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显影效果较好,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复方莪术油微球肝动脉栓塞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微球组、莪术油微球组、丝裂霉素微球组、复方莪术油微球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灌注相应药物,比较各组大鼠肿瘤生长情况,观察复方莪术油微球对移植性肝癌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血清分泌IL-1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单用莪术油和丝裂霉素比较,复方莪术油微球组明显减小灌注后肝肿瘤体积,抑制肿瘤生长;与丝裂霉素微球比较,复方莪术油微球明显升高大鼠ConA和LPS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血清IL-1的水平.结论 复方莪术油微球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较之单用莪术油微球和丝裂霉素微球抑瘤作用更明显,同时复方莪术油微球可明显减轻丝裂霉素微球单用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较之单用有明显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单用表阿霉素(EPI)聚乳酸(PLA)缓释微球(MS)及联合游离表阿霉素(FEPI)腹腔化疗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35只H_(22)腹水型肝癌荷瘤小鼠分为7组,每组5只,分别予空白微球,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载药微球(分别含EP19、18、36mg/ks),FEPI(9mg/kg)和EPI-PLA-MS+FEPI(各含EPI4.5mg/kg),经腹腔注射给药,计算动物生命延长率.结果 EPI-PLA-MS能有效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并呈量效关系,小鼠最大耐受量约为18~36 mg/kg.联合用药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和生命延长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0.0 ± 16.9)d、33.5d和222.58%.结论 EPI-PLA-MS缓释剂与游离剂型联合腹腔化疗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给药方式,可有效治疗肝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缓释微球(P-TMZ)对SHG-44人脑胶质瘤皮下移植瘤的抑瘤效应。方法将SHG-44胶质瘤细胞(1×107)注射于Balb/c裸小鼠右腋皮下,再将皮下移植瘤以组织块接种的方法皮下传代(2mm3/鼠)。待肿瘤生长至约65mm3时,将荷瘤鼠随机分为瘤内注射替莫唑胺缓释微球(P-TMZ)组、替莫唑胺(TMZ)组、P-TMZ+TMZ联合用药组、卡莫斯汀(BCNU)组、空白微球(P-0)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10只鼠。将P-TMZ(500mg/kg)和P-0(500mg/kg)以DMEM培养液混悬至终体积150μl,经皮多点穿刺缓慢注入肿瘤组织内;TMZ以50mg/kg灌胃,每日一次,连续5d;BCNU以40mg/kg尾静脉注射一次;NS以150μl瘤内注入。每4d测量荷瘤鼠肿瘤大小直至治疗后28d。结果 P-TMZ、P-TMZ+TMZ和BCNU组抑瘤率均明显高于P-0、NS组(P〈0.01),且抑瘤效应优于TMZ组(P〈0.05);TMZ组抑瘤率高于P-0、NS组(P〈0.05)。结论 P-TMZ保留了TMZ的抑瘤活性,在局部应用时抑瘤效果优于TMZ。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对兔VX2肝肿瘤的介入治疗作用.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成VX2兔肝肿瘤模型,造模后13d行CT检查,计算荷瘤兔肿瘤体积,按肿瘤体积大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每组10只.所有动物经右侧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行造影后向肿瘤供血动脉给药:A组注入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1ml(0.023 g),B组注入碘油1ml,C组注入生理盐水1ml.记录实验动物介入治疗前后肝功能、肝脏肿瘤体积变化,观察各组治疗后肝肿瘤病理变化,从每组中随机选择5只观察生存期.结果 介入治疗前各组肝功能、肿瘤体积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治疗1周后,A、B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高于C组(P<0.05);CT测量显示A、B组肿瘤生长率低于C组(P<0.01),且A组较B组更低(P<0.01).H-E染色显示A组及B组肿瘤纤维组织包膜增厚,癌巢中央大片坏死,癌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核明显固缩,病理性核分裂减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的VEGF表达和PCNA增殖活性弱于B组.A组生存时间较B、C组延长(P<0.05,P<0.01).结论 羟基乙酸乙基纤维素微球肝动脉栓塞对VX2兔肝肿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该实验旨在比较外置定位磁场与否 ,各组的肝癌区 (磁靶区 )、正常肝和肺组织的克组织放射量以及肝癌区血管栓塞程度 ,以探求一种较佳的给药途径和方法。方法 用12 5I标记磁性白蛋白纳米粒 ,经药肝癌鼠的肝动脉、门静脉及颈静脉三种不同途径给药。结果 外置磁场使磁性白蛋白纳米粒在靶区定位聚集 ,减少其在非靶区的分布 ;外置磁场下经肝动脉给药组的肝癌组织区克组织放射量最高 (P <0 .0 1) ,而正常肝和肺组织的克组织放射量最低 (P <0 .0 1) ,肝癌区血管栓塞程度也明显高于经门静脉及经颈静脉组。结论 外置定位磁场下 ,经动脉途径注入磁性白蛋白纳米粒的磁靶向化疗栓塞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载紫杉醇(PTX)PLGA微球,评价PTX-PLGA微球对荷瘤小鼠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4周龄雌性BALB/c-nu裸小鼠建模,将卵巢癌Skov3细胞株注射于裸鼠背部一侧,制备裸小鼠皮下移植瘤。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LGA微球悬液组、PTX注射液组和PTX-PLGA微球悬液组。分别对成瘤后荷瘤鼠进行治疗、观察记录、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对Skov3移植瘤裸小鼠瘤内直接注射药物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相关死亡促进因子(Bad)。结果   给药6周后,PTX-PLGA微球组瘤内注射抑瘤效果明显大于其他各组(P<0.05),肿瘤体积明显减小,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结论   PTX-PLGA微球瘤内直接注射对卵巢癌的治疗有明显体内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出一种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搭载克林霉素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搭载克林霉素的PLGA微球,检测克林霉素-PLGA微球表面形貌和粒径分布,观察PLGA/二氯甲烷(P/D)与PLGA/克林霉素(P/C)不同投药比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用适量的释放介质分散缓释微球后,37℃ 震荡,取各时间点的药液,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抑菌环直径大小评价微球体外缓释抑菌能力。结果: 微球的形体圆整、表面光滑、无明显黏连,且粒径大小主要集中在700 nm左右。当投药比为P/D=80/1、P/C=5/1时包封率最佳,为45.02%,包覆效果良好。微球在第 1~2天时体外抑菌效果最为明显,第3~19天呈现持续稳定的抑菌效果,在第20天时降至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论: 克林霉素-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良好,其体外抑菌效果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冲剂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甲胎蛋白(AFP)持续低浓度阳性的影响.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保肝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补肾冲剂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随访1年.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候、肝功能、AFP值、AFP复常率以及肝癌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候有明显改善,肝功能多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0.01);治疗后血清AFP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AFP转阴率为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P<0.05),随访期内治疗组无肝癌发生.结论:补肾冲剂对慢性病毒性肝炎AFP持续低浓度阳性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预防或延缓肝癌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热碘油对兔VX2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只载瘤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A组为常温30℃碘油灌注,B组为60℃热碘油灌注。经导管由肝动脉分别灌注常温碘油和热碘油,10 d后观察两组肿瘤体积及血清AST水平,观察载瘤兔的存活期。结果 B组肿瘤生长率(0.90±0.18)与A组(1.28±0.27)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存活期(42.0±2.0)d与B组(32.5±3.0)d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血清AST水平与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0℃热碘油栓塞兔VX2肝癌可明显降低肿瘤生长率并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17.
愈疡液对实验性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愈疡液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给SD大鼠经肛门注入8%乙酸,使之形成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予常量愈疡液、高剂量愈疡液、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生理盐水(NS)治疗,观察疗效。同时设正常对照组20只,观察愈疡液对肝功能有无影响。结果经常量愈疡液治疗的模型动物,病情明显改善,疗效较应用SASP及高剂量愈疡液治疗组疗效更佳,且愈疡液局部应用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常量愈疡液灌肠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气管插管快速灌注博莱霉素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肺闻质纤维化的造模方法。方法:模型组大鼠气管插管灌注不同剂量(7、6、5、3.4、2、1mg/kg体质量)的博莱霉素A5-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生存情况、肺组织病理,并深入研究博莱霉素1mg/kg体质量组,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肺组织病理,检测第14天、28天、45天时大鼠肺系数以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fjl,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的含量。结果:经多个剂量的研究发现,较大剂量博莱霉素气管插管快速灌注法复制大鼠肺问质纤维化模型死亡率高,1mg/kg体质量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A5-生理盐水可以造成大鼠肺组织纤维化改变。深入研究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1mg/kg体质量组大鼠肺组织病理14d已出现明显的纤维化改变,28d已形成弥漫性纤维化,45d时纤维化程度进一步加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3、7、14d体质量降低(P〈0.01),21d体质量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8、45d时肺系数升高(P〈0.01),血清TGF-β1水平从28d时开始升高(P〈0.05,P〈0.01),血清PDGF水平45d时升高(P〈O.05)。1mg/kg体质量组造模死亡率较低。结论:博莱霉素1mg/kg体质量气管插管快速灌注法可以成功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载有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BIB蛋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微球和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优化微球制备参数,并分析两种微球在体外胃、肠液中的释放性能。  方法  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W1/O/W2)制备BIB-PLGA微球和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通过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水相/油相(W1/O)比例、PLGA质量分数、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浓度等对微球外观、粒径、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 PDI)、包封率和载药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参数,采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计算微球累计释放率。  结果  本研究的最佳参数条件为:W1/O为1∶2,PLGA质量分数5%,PVA质量分数0.2%。BIB-PLGA微球包封率(78.20±1.73)%,载药率(10.58±0.23)%,粒径(2.11±0.08) μm,PDI(0.35±0.18);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包封率(78.87±1.30)%,载药率(15.50±0.25)%,粒径(2.28±0.52) μm,PDI(0.39±0.54)。BIB-PLGA微球和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在体外胃、肠液中均能缓慢释放,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的缓释效果更明显。  结论  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BIB-PLGA微球和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载药率和包封率都较高,粒径可控,外观分散,对胃肠液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