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自适应放疗(ART)通过在放疗中适应肿瘤和正常组织轮廓变化从而提高了头颈部肿瘤治疗比。基于MR加速器的MR引导放疗(MRgRT)是目前创新性的头颈部肿瘤ART模式。MR加速器基于MR能实现每日ART, 同时也能在治疗中进行实时MR成像。通过每日ART能明显提高头颈部肿瘤治疗靶区准确性, 更好地避开周围重要危及器官。虽然目前发表的关于MRgRT在头颈部肿瘤ART的临床应用和实施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加, 但总体上这个新型的放疗模式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将对基于MR加速器的MRgRT在头颈部肿瘤ART中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观察MR引导下非小细胞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可行性,并对有无磁场环境下剂量学差异进行分析。方法 前瞻性的入组3例SBRT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应用MR引导加速器放疗。治疗计划分别应用有磁场模型和无磁场模型进行优化和剂量计算,同时在常规加速器进行患者备用计划的制备。比较有无磁场模型剂量的分布差异。同时对靶区覆盖度、计划通过率、治疗时间进行描述,并比较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和有磁场模型下执行计划的复杂度等差异。结果 3例患者分次治疗时间为(36.67±6.11) min,在线自适应计划平均时间为(14.4±1.7) min,患者基本耐受。治疗前计划的γ通过率(3%/3mm)平均为98.9%,疗中在线计划γ通过率(3%/3mm)为98.5%,靶区覆盖度达99.1%,满足临床需求。有磁场情况下肺部低剂量区剂量略低于无磁场情况,但肋骨和皮肤剂量因磁场存在略高于无磁场计划。在线自适应计划的机器跳数略高于参考计划,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机器跳数在相同靶区覆盖度情况下明显低于MR加速器计划。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无不良反应,近期疗效均为部分缓解。结论 在考虑磁场影响情况下可获得满足临床需求的治疗计划,证明MR加速器引导的肺癌SBRT放疗具有可行性,但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流程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呼吸运动分析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运动对肺癌放射治疗的准确实施有重要影响,由于其运动幅度个体差异较大,需进行个体化的测量与分析。监测呼吸所导致的肿瘤运动主要包括X线透视、CT和MR等直接测量的方法,以及采用数学算法处理采集的图象,求解肿瘤的运动范围等间接的方法。事先预测靶区位置是保证示踪放疗技术准确实施的关键,目前的预测方法包括根据呼吸流量、胸腹部体表标记物的运动推算呼吸运动规律或建立肺部肿瘤运动的线性模型函数和应用线性预测模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Kalman滤波、自适应线形滤波和自适应神经网络算法等数学建模方法,发现应用预测模型特别是自适应神经网络算法减少了预测误差。但目前预测方法的准确性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MRI技术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因此MR引导下的放疗现已成为放疗领域的热点研究工作。放疗中精确勾画靶区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多为手动分割,耗时、主观且缺乏一致性,自动图像分割可以在不降低分割质量前提下提高效率和可重复性。本文综述了在放疗中MRI的自动分割方法,对不同放疗部位包括前列腺、鼻咽癌、脑部肿瘤以及其他器官,就自动分割目标、挑战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放疗是治疗胰腺癌的重要手段。但受胰腺运动等因素影响,放疗疗效难以充分发挥。更高效的胰腺癌放疗有赖于运动管理方式的改进与高质量的图像引导。新兴的MR引导放疗技术软组织分辨率高、无额外辐射、能进行功能成像,经过大量研究评估与验证,其在靶区与危及器官的精准勾画、辅助运动管理和自适应放疗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有望更好地发挥放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MR引导放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尖癌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89年1月~1997年1月应用化疗(2个周期)、放疗(30~40Gy)加扩大性手术切除治疗肺尖癌28例。结果 化、放疗后CR 6例,PR 18例,MR 4例,总有效率为85.0%。全组出现并发症6例,肿块中心癌细胞变形和残存22例。纵隔淋巴结癌细胞阳性3例。全部达到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2.8%(12/28)。结论 化疗可以杀灭部分癌细胞,消灭微小转移灶,对放疗起到增敏作用,放疗可以使局部病灶缩小,使患者的TNM分期提前。因此,序惯性化疗、放疗加扩大性手术切除应作为肺尖癌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立体定向适形放疗(stereotacticconformalradiotherapy,SCRT)技术对胸腔大肿瘤患者治疗结果,讨论影响因素。方法:1997年6月~2003年6月,29例胸腔大肿瘤患者接受SCRT。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9例、浸润性胸腺瘤10例。肿瘤最大直径10~14cm。21例拟常规照射结合SCRT根治放疗,8例拟单纯SCRT姑息放疗。结果:24例患者按计划完成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瘤局部总有效率(CR PR)为82.8%(24/29),根治放疗病例的有效率为100%,姑息放疗病例有效率为37.5%。无2级以上急性及晚期损伤(RTOG/EORTC放射损伤分级)。结论:SCRT是治疗胸腔大肿瘤的有效手段,治疗效果受患者状况、病理类型和放疗剂量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肺癌精确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序贯入组的首程放疗患者47例,采用相同体位在CT及MR下定位并进行图像采集,在CT图像上勾画GTV-ct,在DWI图像上勾画GTV-mri,GTVct-mri为CT靶区除去CT和MR共同的部分体积。观察MR对TNM分期的影响;比较GTV-ct、GTV-mri的体积差异;测量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GTV-mri与GTVct-mri ADC值的差异。结果:GTV-ct和GTV-mri的平均体积分别为142.7和101.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97,P<0.001。伴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者的GTV-ct为173.6cm3,GTV-mri为117.8cm3,Z=-4.541,P<0.001。不伴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者的GTV-ct平均为115.3cm3,GTV-mri为88.8cm3,Z=-3.622,P<0.001。肿瘤组织和转移淋巴结ADC值为1.25×10-3和1.54×10-3 s/mm2。肿瘤组织的ADC值低于肺不张及阻塞性炎症的ADC值,Z=-6.237,P<0.001。MR中GTV高信号区与周边低信号区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89,P<0.001。结论:DWI与CT显示的肿瘤体积有差异。DWI可区分肿瘤组织与肺不张、阻塞性炎症。DWI成像结合ADC值测量对肺癌靶区勾画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肺癌术后放射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1994年5月~1997年9月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128例,采用60Co或X线放疗,肿瘤照射剂量为40~60 Gy。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术后放疗疗效的因素。结果 鳞癌生存率高于小细胞癌,小细胞癌高于腺癌;复发率鳞癌生存率低于腺癌,腺癌低于小细胞癌。N0-1比N2-3生存率高。肿瘤有残留者生存率小于切缘阳性者和(或)局部淋巴结阳性者,且复发率高(P<0.01)。照射剂量≥50 Gy者生存率高于<50 Gy者,且复发率低(0.05>P>0.01)。性别、年龄、术后放疗时间不影响预后。结论 肺癌术后放疗影响生存率、复发率的主要因素为病理类型、术后残留情况、淋巴结转移范围和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放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有60%的肿瘤患者在其病程的某一阶段需要放疗。腹部肿瘤占全身所有肿瘤的55%以上,其中尤以胃癌、肝癌位居各种恶性肿瘤的前1、2位。由于放疗设备的进步、放射生物学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试验的证实,目前,放疗在腹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已显示出作用,作为术后辅助放疗减少复发率,或对不能手术切除患者延长其生存期,或缓解患者的症状。 放疗是腹部肿瘤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已得到临床肿瘤学家的认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肝癌放疗领域具有优势,其泌尿系统肿瘤也有不少新内容,胃癌的放疗也积累许多经验。中山医院放疗科依托综合性医院的优势,总结了近年来这些肿瘤的放疗经验。以前的放疗主要是肿瘤专科医院的特长,但随着综合性医院放疗的发展,综合性医院的肿瘤病种主要集中在胸腹部,故本专题对综合性医院放疗科和肿瘤外科医生认识腹部肿瘤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鉴于篇幅有限,如读者感兴趣,可以参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新近出版的《腹盆部肿瘤放射治疗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驱动基因敏感突变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化规律及开始放疗时机。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模拟定位CT结果分析治疗前后每隔10d原发肿瘤体积变化。当前后两次体积变化≤5%或治疗90天后终止定位和体积测量并实施放疗,记录放疗急性不良反应,比较实施和模拟放疗计划的相关参数。结果 30例中 29例纳入分析(1例脱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原发肿瘤体积均缩小,但退缩率和速度不一致,至终止定位时最大缩小90%、最小缩小28%;治疗40d内平均体积缩小明显,每间隔10d的平均体积不同(P<0.001);40天后逐渐出现因原发肿瘤体积退缩率≤5%的病例,至90天仅 1例体积退缩>5%,平均体积退缩速度减慢而趋于稳定,退缩率为 49.15%~54.77%;70天平均体积略有增大后又缓慢缩小,每间隔10d的平均体积相近(P>0.05)。终止定位后实施放疗病例的原发肿瘤可给予剂量为(69±7) Gy,发生2、3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分别为 2例和 3例、1例和 0例。按照实施放疗计划的技术、剂量参数分别设计EFGR-TKI治疗前和第40天的模拟放疗计划,全部显示实施计划显著优于EGFR-TKI治疗前模拟计划(P均<0.05),而与第40天模拟放疗计划之间相近(P>0.05)。结论 EGFR-TKIs治疗后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原发肿瘤退缩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减缓,40天内缩小最显著而后缓慢缩小,每一病例的肿瘤退缩速度不一致,治疗后40天开始放疗可能是获得提高剂量并控制放射损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探讨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原发灶三维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2018年经病理诊断、初诊的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198例,按治疗状况分为未治疗组45例、药物治疗组57例、放疗组96例。分析放疗组和药物组近期疗效、总生存和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放疗组有效率为54%、无效率为46%,显著优于药物组的25%、75%(P=0.007);1、2、3、5年总生存和中位生存期放疗组分别为47%、18%、6%、1%和12个月,显著高于药物组的15%、3%、2%、0%和5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增加原发灶放疗是延长生存的影响因素(P<0.001), ≥63Gy、4~6周期化疗有延长生存趋势(P=0.063、0.071),EGFR敏感突变者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总生存显著优于联合化疗而EGFR突变未知者(P=0.007)。增加原发灶放疗未增加明显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 伴恶性胸腔积液Ⅳ期NSCLC原发灶三维放疗可能延长患者总生存,增加三维放疗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肿瘤三维放疗的原发肿瘤体积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2002-2017年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患者428例,可生存分析423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二药联合方案,中位化疗4个周期,PTV分界值63Gy,GTV分界值150cm3结果 Cox模型预后分析发现女性、治疗后KPS评分、单器官转移、N0-N1期、腺癌、放疗≥63Gy、4~6个周期化疗、近期有效、治疗后进展服用靶向药物、GTV体积<150cm3是良好预后因素(P均<0.05)。根据不同化放疗方案分层分析发现GTV体积≥150cm3全身化疗基础上联合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Gy生存优于放疗剂量<63Gy (P<0.05)。结论 Ⅳ期NSCLC患者GTV体积≥150cm3,行4~6个周期化疗联合PTV放疗≥63 Gy和GTV体积<150cm3 ,行1~3个周期化疗联合PTV放疗≥63Gy也许延长Ⅳ期NSCLC患者总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术中放疗(IORT)与术后放疗(PORT)对≥50岁、肿瘤≤3cm、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影响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从SEER数据库中获取2010—2015年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分为IORT组及PORT组并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SM)。通过Kaplan-Meier曲线获取两组的总生存(OS)和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PSM后共纳入7068例患者,中位随访32个月,IORT组和PORT组5年OS率分别为96.8%和93.8%。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方式、年龄、组织学分级、T分期、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与患者OS有关,组织学分级、T分期、ER、PR以及化疗状态与患者BCSS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IORT较PORT患者OS更好(P=0.020),≥60岁、T2期及ER阴性患者OS较差(P分别为0.003、<0.001、0.001)。组织学Ⅲ-Ⅳ级患者有更差的BCSS (P=0.004)。亚组分析显示IORT较PORT在≥60岁、组织学Ⅲ-Ⅳ级、浸润性导管癌、T2期、ER阳性、PR阳性及未化疗患者中OS获益更多。结论 在审慎选择的低危早期乳腺癌患者中IORT的短期生存不劣于PORT,还需长时间随访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BT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放疗技术不断发展,对于盆腔体外IMRT后残存肿瘤体积大、伴有宫旁浸润的宫颈癌患者,有学者提出了BT同步IMRT的治疗技术。本文回顾近年来IMRT与BT综合应用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放疗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与放疗联合可产生抗肿瘤免疫的协同作用。与常规放疗相比,体部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可对靶病灶实现高精度和高剂量照射,具有更强的抗肿瘤免疫激活效应,同时因剂量梯度陡峭,可较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迅速控制...  相似文献   

17.
外放射结合腔内照射治疗气管癌和支气管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气管癌、支气管肺癌腔内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 4例原发气管癌和22例原发支气管肺癌及14例(18处病变)支气管肺癌术后复发者,外放射采用6MV X射线,剂量为DT30~77Gy(平均52Gy);腔内照射采用低剂量率^192Ir小线源(1.48BGq),支气管黏膜参考点剂量为4~6Gy/次,总剂量10~53Gy(中位值28Gy)。结果 37例肿瘤完全消退(CR),2例部分消退(PR),1例轻微变化(MR),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5%和65%。23例生存时间≥3年,3年生存率为57.5%。并发症较少见。结论 外放射结合腔内照射治疗对于早期支气管肺癌、局限性气管癌和支气管肺癌术后复发者是有效的治疗手段.长期生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前是否放疗进行总结,阐明放疗对PD-1应用的疗效及肺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Ⅳ期NSCLC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放疗及免疫治疗情况以及肺部不良反应情况。根据PD-1抑制剂应用前是否接受放疗分为既往放疗组和未放疗组,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 90例,其中既往放疗组 39例,未放疗组 51例。中位随访时间22.9个月,既往放疗组与未放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5个月(95%CI为 5.4~9.5个月)与4.1个月(95%CI为 3.1~5.1个月)(P=0.003),中位总生存期为15.2个月(95%CI为 12.3~18.1个月)与9.3个月(95%CI为 6.1~12.5个月(P=0.040)。肺不良反应两组相近(P=0.154)。结论 Ⅳ期NSCLC患者中PD-1抑制剂治疗前接受放疗患者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较未行放疗患者明显获益,肺不良反应亦未增加,但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