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埃本膦酸钠对肺癌H446细胞体外粘附、移动和侵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埃本膦酸钠 (BM 2 1 0 95 5 )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4 4 6在体外的粘附、移动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经BM 2 1 0 95 5体外诱导的H4 4 6细胞 ,应用SRB比色法测定其在重构基膜Matrigel胶上的粘附 ,使用Millicell PCF培养系统计数测定细胞的移动力和侵袭力。 结果 :BM2 1 0 95 5诱导的H4 4 6细胞在 2 4 0min粘附实验中的粘附率下降 32 .1 1 % (P <0 .0 5 ) ,而其移动和侵袭能力在 4~ 72h内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5 )。 结论 :BM 2 1 0 95 5可抑制人小细胞肺癌H4 4 6的体外粘附、移动和侵袭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体外侵袭模型,为探讨滋养层细胞侵袭调节机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 取健康早孕妇女(孕7~9周)人工流产绒毛组织,利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及差速贴壁法,将纯化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按所需浓度接种于涂有Matrigel培养板或24孔Transwell侵入系统中培养.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TGFβ2、cytokeration 7、integrin α1β1.用CCK-8评价细胞生长状况.用Transwell细胞侵入系统检测EVCT的体外侵袭作用.结果 EVCT在Matrigel包被的Petri皿培养4h,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显示有95%以上的细胞表达TGFβ2、cytokeration 7,integrin α1β1.EVCT在Matrigel培养不同时间后,其生长指数未有明显变化,提示Matrigel对EVCT的生长未见明显影响.EVCT在Transwell侵袭系统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根据侵袭细胞的OD值,提示48h细胞侵袭作用达到平台期.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EVCT体外侵袭模型,可利用此模型研究滋养层细胞的侵袭机制.从而为研究妊娠生理、妊娠病理、妊娠免疫耐受及正常细胞到肿瘤细胞之间的转化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共培养为实验模型,探讨不同培养方式对IL-6释放的影响. 方法: 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分别单独培养、接触共同培养、分隔共同培养(用分隔膜将两种细胞分隔在上、下两个池中不接触培养,两池中的培养液可以自由通过分隔膜孔)和在Matrigel中共同培养. 两种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释放的IL-6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定量. 结果: 支气管上皮细皮与嗜酸粒细胞在同一培养孔中分隔共同培养时其IL-6释放量远高于两种细胞分别在两个培养孔中独自培养后上清液中IL-6之和[(388±40) ng/L vs (107±10) ng/L, P<0.001].而两种细胞在同一培养孔中(没有隔膜分隔)接触共同培养,其IL-6释放量又远高于其分隔培养[(1270±131) ng/L vs (388±40) ng/L, P<0.001];将上述两种细胞在Matrigel中共培养,其IL-6释放又显著高于其在非Matrigel中的培养 [(2076±165) ng/L vs (1270±131) ng/L, P<0.01]. 结论: 支气管上皮细胞与嗜酸粒细胞共同培养过程中可受到相互接触和其在培养过程中所释放的某些物质的活化,从而增加多功能细胞因子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LRP16基因高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稳定转染LRP16基因的细胞系,以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以平铺Matrigel胶的Transwell培养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生长能力。结果高表达LRP16基因对ALVA41细胞(雄激素受体阳性)的增殖没有影响,而对DU145细胞(雄激素受体阴性)则有促进增殖的作用;高表达LRP16基因可抑制ALVA41细胞的侵袭生长,而对DU145细胞的侵袭生长没有影响。结论高表达LRP16基因促进DU145细胞增殖,而抑制ALVA41细胞侵袭生长,可能与除雄激素受体以外的其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冯志华  米坤 《西部医学》2009,21(9):1449-1451,1454
目的研究肺腺癌细胞株A549三维体系培养及其细胞行为的改变。方法对三维培养基质Matrigel水凝胶进行材料表征,研究其纳米纤维网络的形成。观察细胞在三维环境中的克隆形成,形貌及存活力,并检测了细胞形成克隆后的药敏性,同时比较二维及三维培养的细胞对胞外基质蛋白粘附率的差异。结果Matrigel胶形成了类似于体内胞外基质的纳米纤维网络结构。在Matrigel胶中,A549细胞生长呈现出球形的多细胞克隆,生长状态均较好,与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随着克隆的增长,细胞对外界刺激的抵抗性及抗药性增加,药敏性降低。二维和三维培养下的A549细胞对不同的胞外基质蛋白的粘附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细胞在Matrigel胶三维培养中,细胞的生长,形貌,存活力,药教性及粘附性等细胞行为与二维培养的细胞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可为抗药性研究及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等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非甾体抗炎药苏林酸对大肠腺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人的散发性大肠腺瘤组织 ,分离培养腺瘤细胞 ,然后用苏林酸干预 ,通过 MTT比色法分析细胞生长活力 ,流式细胞仪分析 S期百分率 (SPF)和凋亡率。结果 用不同浓度苏林酸分别作用大肠腺瘤细胞 2 4、48和 72小时后 ,细胞生长活力明显降低 ,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作用 48小时后 ,SPF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则升高 ,除 0 .3mmol/ L 组外 ,其余各组的SPF和细胞凋亡率与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苏林酸可抑制大肠腺瘤细胞的生长活力 ,其机制可能与苏林酸抑制大肠腺瘤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上皮细胞(MC)和基底膜(BM)在乳腺乳头状病变中的分布情况。方法:用单克隆抗体HHF35(抗肌动蛋白)和抗Co11 Ⅳ(抗四型胶原)对42例乳头状病变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1.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病的导管周多有较连续的MC和BM分布,而在乳头状结构中前者亦有MC和BM分布,而后者却无;2.乳头状导管内癌导管周可有也可无MC和BM,若无可能预示着肿瘤浸润的开始,而乳头状癌既无MC,也无BM表达;3.良恶性病变中MC和BM的表达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005)。结论:MC和BM标记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表面修饰技术处理的生物支架材料与颌下腺种子细胞复合培养研究对种子细胞支架材料上的附着、生长和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明胶海绵36块,均分为3组.A组:明胶海绵材料与鼠颌下腺细胞复合培养物;B组:层黏连蛋白(laminin,LN)表面修饰的明胶海绵材料与鼠颌下腺细胞复合培养物;C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3)表面修饰的明胶海绵材料与鼠颌下腺细胞复合培养物.各组在体外进行复合培养,3、7和15 d各时间点行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15 d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来源,测定上清淀粉酶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见培养第3天各组细胞分散于材料表面,无细胞突起形成;第7天见B组细胞数量明显多于A组和C组,细胞突起形成并锚定于胶原海绵表面;第15天,B组细胞数量仍多于A组和C组,并可见细胞之间有触突联系和腺管样结构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复合培养的颌下腺细胞Brdu呈强阳性.随着接种后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颌下腺细胞分泌的淀粉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5d,C组淀粉酶含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应用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成分对生物支架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可促进颌下腺种子细胞在材料上的附着、增殖和分泌,有利于组织工程化颌下腺研究的进一步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鼠肺成纤维细胞(lung fibroblast,LF)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支架中的生长特性.方法:将纤维蛋白原、层黏连蛋白和纤黏连蛋白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新鲜大鼠血浆促凝作用下,构建单层毯状细胞外基质支架,并同时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将原代培养并纯化传代的鼠LF植入支架,应用倒置显微镜、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观察鼠LF在三维培养中的生长特性.结果:鼠LF在ECM支架及加入TGF-β的支架中的细胞增殖、转化及Ⅰ型胶原合成能力均明显强于普通单层培养.结论:鼠LF在ECM支架中有良好的生长特性,为体外研究LF在肺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中药昆布《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上记载的昆布,据有关专家考证,是生长在我国东海沿岸翅藻科的昆布,因为古代的医学家们发现海带和昆布有同样的功效,所以两者就不分彼此一概称为昆布,一直沿用至今。裙带菜原系日本名称,在我国裙带菜和海带一样也是昆布的来源之一。昆布为褐藻类翅藻科植物昆布,裙带藻和海带科植物海带的叶状体。国内外学者对昆布的化学成分作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它主要含:藻胶酸(又名褐藻酸,alginicacid,其结构是由1,4-聚-β-D甘露糖甲醛酸和L-古罗糖醛酸组成[2]),褐藻淀粉(内含褐藻糖胶),昆布多糖Lsm ina-rin(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胃癌细胞系的乙醛脱氢酶1(ALDH1)表达,鉴定ALDH1+ 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 Aldefluor 实验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 及MKN-45 中ALDH1 的活性表达; 选取MGC-803 细胞系,分选出ALDH1+ 和ALDH1- 细胞,进行分化潜能、平板克隆、耐药性、干性相关基因 检测及裸鼠成瘤实验。结果 MGC-803、BGC-823 及MKN-45 中ALDH1 的表达比例为(13.00±1.34)%、(5.80± 2.15)% 及(36.5±5.4)% ;分选出ALDH1+、ALDH1- 细胞组,含血清培养1 周后,ALDH1+ 的表达比例为21.2% 和 3.9%,ALDH1+ 细胞具有不对称分裂能力;ALDH1+ 细胞组克隆形成率为(42.63±0.63)%,高于ALDH1- 细胞 组(18.5±2.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同氟尿嘧啶浓度下,ALDH1+ 组生长抑制率均 低于ALDH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种5×103 个ALDH1+ 及ALDH1- 细胞于小鼠皮下成瘤,与 ALDH1- 细胞比较,ALDH1+ 细胞成瘤率高。两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胃癌细胞 系普遍存在ALDH1 的活性表达,ALDH1+ 细胞具有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可能提供胃癌新的诊断和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Th细胞亚群测定中通透剂作用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在Th细胞亚群测定中评价通透剂作用效果的方法.方法将刺激培养并固定后的全血标本在通透剂作用前及用不同剂量的通透剂作用后,加入荧光素标记的CD 69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γ干扰素(IFN-γ)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含相应抗原的细胞.结果通透剂作用前及不同剂量的通透剂作用后,T淋巴细胞中CD69 细胞的百分率均大于90%;通透剂作用前,MPO阳性的粒细胞和IFN-γ阳性的淋巴细胞均低于1%;使用30 μl通透剂时,粒细胞几乎全部为MPO阳性, >30%的淋巴细胞IFN-γ阳性;使用50 μl通透剂时,总细胞数比通透剂作用前显著减少(t=13.623,P<0.001).结论 MPO可以作为评价通透剂作用效果的指标;当细胞数同通透剂作用前无显著差异,且粒细胞门的细胞几乎全部被染为MPO阳性时,所用的通透剂量为最适用量.  相似文献   

13.
罗红春  张红宾  秦波  汪嘉莉  刘倩 《重庆医学》2012,41(12):1200-1202,1140,1249
目的构建SDF-1/RUNX1融合蛋白腺病毒表达载体,并测定其滴度,为研究SDF-1/RUNX1融合蛋白介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定向募集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全基因合成SDF-1-(GlySer)3-RUNX1片段,并在其两端添加限制性酶切位点XhoI及EcoRI,经测序验证基因序列是否正确。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AD-SDF-1-(GlySer)3-RUNX1-IRES-GFP腺病毒载体,转染入293A细胞中进行包装,采用免疫法测定腺病毒滴度。结果全基因合成SDF-1-(GlySer)3-RUNX1片段经测序验证基因序列正确,长约3 000bp。将其连接至目的载体pIRES2-EGFP,构建出含有SDF-1-(GlySer)3-RUNX1基因序列的GFP共表达质粒编号为B。以B质粒为模板,扩增出带attB1和attB2位点的SDF-1-(GlySer)3-RUNX1-IRES-EGFP片段,长约4 300bp。采用BP重组系统将上述目的片段重组到载体pDONR221,构建出BP重组质粒C。再采用LR重组系统将目的序列重组到腺病毒载体pAD/CMV/v5-DEST上,构建出pAD-SDF-1-(GlySer)3-RUNX1-IRES-GFP腺病毒载体。经293细胞包装后,采用免疫法测定腺病毒滴度为1.03×1011 ifu/mL。结论成功构建出SDF-11/RUNX1融合蛋白腺病毒表达载体,且腺病毒滴度较高,有利于后续试验。  相似文献   

14.
 糖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存在多个N-糖基化位点,其糖基化修饰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PD-1共有4个N-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49、N58、N74和N116。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8(fucosyltransferase 8,FUT8)可催化PD-1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一些针对PD-1的N58位点糖基化修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此外,阻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PD-1的N74糖基化修饰可以增强其杀伤效应。PD-L1同样含有4个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35、N192、N200和N219。一些重要的调控分子可以抑制或促进PD-L1的糖基化修饰,产生一定生物学效应。本文通过综述糖基化修饰对PD-1/PD-L1分子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期望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基于糖基化修饰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isabled-1(Dab1)基因在乳腺上皮细胞及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阐明Dab1对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永生化的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MCF-7、BT-549和MDA-MB-231,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法检测MCF-10A、MCF-7、BT-549和MDA-MB-231细胞中Dab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ab1蛋白的表达水平。取对数生长期的BT-549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pKH3组和转染pKH3-Dab1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Real-time PCR法检测,与MCF-10A细胞(0.998±0.020)比较,乳腺癌细胞MCF-7(0.504±0.037)、BT-549(0.302±0.027)和MDA-MB-231(0.330±0.031)中Dab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MCF-10A细胞(0.227±0.021)比较,乳腺癌细胞MCF-7(0.134±0.014)、BT-549(0.076±0.01)和MDA-MB-231(0.074±0.005)中Dab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和转染pKH3组比较,转染pHK3-Dab1组BT-549细胞出现细胞周期G1期阻滞。结论:Dab1在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Dab1过表达可阻滞乳腺癌细胞G1细胞周期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一种细胞芯片,根据芯片表面固定的CD抗体与细胞膜表面CD抗原免疫结合原理捕获细胞,检测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胃腺癌细胞系7901细胞表面CD抗原表达的差异.方法 将64种CD抗体蛋白固定在化学修饰醛基玻片上制成抗体阵列,将GES-1、7901细胞用胶原酶消化制成单个细胞悬液,用吖啶橙荧光标记后与芯片进行孵育,洗去芯片上游离的细胞,激光扫描仪检测芯片上CD抗体各点捕获到细胞的荧光信号,以此判定GES-1、7901细胞膜表面CD表型情况.结果 发现CD9、CD13、CD29、CD44、CD49、CD55、CD71、CD95抗体点均捕获到GES-1、7901细胞;CD15、CD24抗体点仅捕获到GES-1细胞;CD77、CD133、CD103、CD64抗体点仅捕获到7901细胞.结论 CD15和CD24可能是人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77、CD133、CD103、CD64可能是人胃癌细胞系7901细胞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蓝峥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6):87-91
目的 探讨维生素D(vitamin D,VitD)滴剂联合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T1DM患儿,采用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另给予VitD滴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 ]水平、临床效果、胰岛素日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频率、血糖变化。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比治疗前、1个月后及治疗后,外周血CD4+T细胞表达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NF–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细胞阳性率及INF–γ/IL–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常规组比,胰岛素日用量少,血糖达标耗时短,低血糖频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INF–γ细胞阳性率、INF–γ/IL–4均低于常规组,IL–4细胞阳性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及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2h血糖、INF–γ细胞阳性率、INF–γ/IL–4均低于治疗前,IL–4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且本组内每两个时刻与各时刻两组间血清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D滴剂联合胰岛素有利于T1DM患儿血糖控制,有效减少胰岛素使用和低血糖,且有助于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安全,还可减少并发症和再入院。  相似文献   

18.
Cheng J  Zhou X  Gao Z  Huo Y  Xu Q  Li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1-113
目的 探讨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鼠肝细胞株BRL细胞生长及其胞内信号传导抑制Smad7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照细胞与TGFβ1共同孵育的时间将实验分为TGFβ1刺激0min组、90min组和24h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m blot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Smad7 mRNA、蛋白的表达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TGFβ1刺激0min组、90min组,24h组的鼠肝细胞生长和形态学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然而,3组间的Smad7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90min组强于24h组,24h组又强于0min组;Smad7免疫反应阳性信号主要在细胞浆。结论 FGFβ1在90min至24h内无诱导BRL细胞生长停滞作用,其诱导细胞产生的Smad7水平与其刺激有一种短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患者外周血TH1、TH2百分比及TH1 TH2比值 ,探讨其TH1 TH2模式。方法 用CD3 TC、CD8 FITC、IFN γ PE、IL4 PE抗体三重染色 ,流式细胞术测定 2 0例妊高征患者 (中度 12例 ,重度 8例 )、15例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TH1、TH2百分比。结果 ①妊高征组患者外周血TH1百分比为 ( 2 0 5 0± 4 0 2 ) % ,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 ( 12 5 7± 2 18) % ,而TH2百分比 ( 2 3 1± 1 0 2 ) %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 ( 3 63± 0 70 ) % ,差异显著 (P均 <0 0 5 ) ;②妊高征组TH1 TH2比值 ( 11 80± 7 72 )。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 ( 3 66± 1 15 ) ,P <0 0 1。结论 中、重度妊高征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比较 ,其外周血TH1免疫增强 ,而TH2免疫减弱 ,属于TH1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弓形虫病三种病原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种检测方法检测培养中的细胞被弓形虫感染的感染率差异,以寻找一种能够提高弓形虫病病原学诊断的敏感性方法。方法: 以弓形虫速殖子加入分孔培养的Hela细胞和THP-1细胞中,分别用吉姆萨染色、间接荧光(IFA)染色和流式细胞仪(FCM)三种方法在不同培养时间内检测宿主细胞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的感染率。结果: 吉姆萨染色检测平均感染率为22.0‰,IFA检测平均感染率为24.3 ‰,两者均低于FCM检测平均感染率42.0 ‰(P<0.05)。结论: 三种方法中以FCM法检测感染率为最高,I FA法和吉姆萨染色法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