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不同类型的腹部外科血瘀证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应用免疫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观察部分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气滞血瘀型患者的免疫功能正常;湿热血瘀型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免疫应答活跃;气虚血瘀T_(?)型患者细胞明显降低,T细胞显著升高,抗体水平亦降低明显,说明此型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抑制现象。电镜观察还发现气虚血瘀患者的T淋巴细胞有较明显的超微结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仙附温阳通络饮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TAO)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探讨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百分率和CD4+/CD8+比值;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Ig A、Ig G和Ig M的含量。结果:低、中剂量仙附温阳通络饮能显著升高TAO模型大鼠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P0.01);且能显著降低TAO模型大鼠外周血Ig A、Ig G和Ig M含量(P0.01)。结论:仙附温阳通络饮能改善TAO模型大鼠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现象,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脉络宁颗粒。  相似文献   

3.
三参通脉口服液对冠心病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参通脉口服液对冠心病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和间接葡萄球菌A蛋白花环法分别测定患者服药前后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含量和T细胞亚群(CD+4、CD+8)百分率及其比值。结果治疗组服药后IgG、IgM和补体C3的水平较疗前降低(P<0.05)。CD+4、CD+8细胞百分率较疗前增高,而CD+4与CD+8比值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总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药能有效阻止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亢进,降低偏高的CD+4与CD+8的比值,从而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心肌缺血,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小残留白血病(MR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用三标记荧光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测定MRL患者30例、健康人55名及急性白血病患者36例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分析其细胞免疫功能和中医辨证分型相关关系。结果:MRL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各项指标普遍降低,包括WBC总数、总T淋巴细胞绝对值、辅助T淋巴细胞绝对值(P<0.05)、淋巴细胞总数、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率和绝对值(P<0.01);总T淋巴细胞百分率、CD4^+CD29^+细胞百分率、抑制T淋巴细胞百分率、记忆T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或P<0.01),但绝对值不升高。MRL患者与急性白血病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RL患者气血不足型免疫功能紊乱严重,包括辅助T淋巴细胞和抑制T淋巴细胞比值较正常降低等。气血不足型免疫功能紊乱最明显,气阴两虚型患者紊乱相对较轻,阴虚火旺者介于二者之间。结论:MRL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属中医正虚邪恋。不同中医证型细胞免疫紊乱程度不同,对不同证型采用不同药物与剂量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气虚血瘀证大鼠现代医学表征及免疫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气虚血瘀大鼠模型免疫学功能的变化.方法:复制大鼠气虚血瘀模型,动态监测动物表征及血液流变性、T淋巴细胞转化、T细胞亚型计数、肾上腺重量和肾上腺指数.结果:模型动物表征与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一致;从造模中期开始出现血液黏、凝、聚状态(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外周血T细胞亚型计数以CD8CF的减少更为显著;3H-TdR掺入量显著的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先亢进而后又转入了抑制状态.结论:气虚血瘀证动态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以T细胞数量、T细胞转化能力以及HPA轴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为主的免疫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6.
电针“足三里”穴对免疫抑制大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 酵母菌花环试验和红细胞 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RBC I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CD8+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免疫抑制模型组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T8细胞百分率、RBC IC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 >0 .0 5) ;免疫抑制 +“足三里”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RBC ICR与免疫抑制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P <0 .0 1 )。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可提高正常大鼠与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T细胞免疫功能及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次研究对不同中医证型的银屑病患者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测定。为中医从血分辨证思想找寻现代免疫学检查的依据,使中医证候客观化,为临床辨证提供简便可行的试验室检查依据。方法选择寻常型银屑病常见的三种中医辨证分型,后对临床病例进行搜集整理,共收集病例53例,其中血热证20例,血燥证20例,血瘀证13例。血热证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1例;血燥证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2例;血瘀证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3例。抽取受试者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CD3+,CD4+,CD8+,CD4/CD8)并记录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按不同中医辨证分型将寻常型银屑病分为血热,血燥,血瘀三组,对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发现:CD4+T细胞水平上,血热组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血燥组及血瘀组(P〈0.05);而血燥组与血瘀组患者的CD4+T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而CD8+及CD3+T细胞的百分比三组间均明显差异(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与T细胞亚群水平的异常相关,其中血热证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水平较其他明显升高,故可认为血热型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正处于免疫亢进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8.
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治疗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并测定了患儿外周血OKT~ 细胞、OKT_4~ 细胞、OKT_8~ 细胞、OKL_4~ /OKT_8~ 细胞比值及血清 IgG,IgA、IgM等7项免疫指标,并对本方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1)患儿治疗前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增强。(2>本方可提高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调整 T 淋巴细胞亚群间的比例关系。(3)本方使小白鼠吞噬指数、脾指数、血清溶血素增高,使小白鼠皮肤迟发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新血府逐瘀软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治疗28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瘀证证候、西医临床症状、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自(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IFN-r、IL-4水平及IFN-r/IL-4比值。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血瘀证证候积分、心绞痛总积分均降低更显著,治疗前后hs-CRP降低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IFN-r水平、IFN-r/IL-4比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特别是降低IFN-r/IL-4比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新血府软胶囊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复方,双向多靶点调节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从而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可能是新血府逐瘀软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对病毒感染急性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例病毒感染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抗病毒治疗(简称西药组)或抗病毒联合中药复方清热颗粒治疗(简称中西医组)。观察治疗前、治疗7天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与健康对照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病毒感染急性期患者外周血T细胞比例升高,B细胞及NK细胞比例降低(P0.01);T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CD4~+CD28~+T细胞、CD8~+CD2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CD8~+CD38~+T细胞比例升高(P0.05,P0.01)。治疗7天后,患者CD4~+T细胞、CD4~+CD28~+T细胞及CD8~+CD28~+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增高(P0.05,P0.01),CD8~+CD38~+T细胞比例降低(P0.01),且CD4~+T、CD4~+/CD8~+、CD8~+CD28~+T及CD8~+CD38~+T中西医组改变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病毒感染急性期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药复方清热颗粒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紊乱及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生血合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型变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生血合剂(SXM)组和环孢菌素(CsA)组,各20例;另设正常组1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组及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表面抗原CD4 、CD8 、T细胞受体(αβTCR 、γδTCR )表达水平。结果再障患者CD4 表达和CD4 /CD8 比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P<0.001),CD8 、γδTCR 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0.001),αβTCR 表达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D4 、CD4 /CD8 比值均增高,CD8、γδTCR 下降(P<0.05,P<0.01,P<0.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再障存在CD4 表达降低和CD8 、γδTCR 表达增高的细胞表型变化,生血合剂可干预上述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紊乱,具有与免疫抑制剂CsA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艾滋病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以下简称CD4+CD2+5 T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不同证型艾滋病免疫负调节能力。方法:根据艾滋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思路,分为肺肾不足、气虚血瘀、脾肾亏虚3种证型,设正常对照组30名,收集病例97例,观察不同证型艾滋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 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脾肾亏虚、肺肾不足、气虚血瘀各组患者CD4+CD2+5 T细胞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脾肾亏虚型CD4+CD2+5 T细胞的表达水平最高,依次分别为肺肾不足型、气虚血瘀型。结论:不同证型艾滋病患者从病变初期的脾肾亏虚组,中期肺肾不足组,到疾病后期气虚血瘀组,CD4+CD2+5 T细胞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电针不同穴组对胃癌大鼠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合谷""三阴交"3个穴位不同配穴组对胃癌大鼠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用Walker-256细胞株复制种植性胃癌模型,并行手术根治。术后第3天,将大鼠随机分为9组:足三里组、合谷组、三阴交组、足三里+合谷组、合谷+三阴交组、足三里+三阴交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组、非穴位针刺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另设正常组6只。电针治疗选择疏密波,频率2~100Hz,电流强度1~3mA,每日1次,持续30min,共7d。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中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非穴位针刺组IgG、IgM、IgA、C3、C4、CD4+、CD8+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各组,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水平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与正常组比较,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对大鼠胃癌根治术后低下的免疫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3个穴位同时使用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病人支架术前后本虚标实证的变化及舒心饮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病人服用支架术常规用药,治疗组则加用舒心饮。计算两组气虚、气阴两虚和血瘀证积分值,统计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及术后冠脉事件的主要病机。舒心饮能显著降低支架术后病人的气阴两虚、气虚和血瘀证积分值(P<0.05、0.01、0.01),明显改善术后病人的本虚症状和血瘀征象。治疗组在6个月的 临床随访中,心绞痛复发率为40%(与对照组相比,P<0.05),造影证实的支架内再狭窄4例;对照组心绞痛复发率为67%,且发现心肌梗死2例,死亡1例,支架内再狭窄7例。结论:舒心饮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支架术患者本虚标实证。  相似文献   

15.
水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水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水痘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检测。结果:60例水痘患者与对照组比,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和NK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P〈0.01)),而CD3细胞的百分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水痘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实热证、虚热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亚梅 《中医杂志》2005,46(4):289-290
目的:观察中医实热证、虚热证两种不同证型之间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差异.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0例、实热证患者27例、虚热证患者35例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实热证、虚热证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其中虚热证组CD4下降明显(P<0.05);而CD8水平升高只在实热证组患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虚热证、实热证两组患者都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虚热证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实热证虽然T淋巴细胞亚群亦低于正常人,但高于虚热证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可为实热证、虚热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伸筋草煎剂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伸筋草煎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小鼠的免疫超常、抑制模型,采用绵羊红细胞(SRBC)的定量溶血测定法(QHS)、血清溶血素分光光度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法(McAb),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方面来研究伸筋草煎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伸筋草煎剂能抑制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产生和分泌抗体能力,降低血清溶血素水平;对紊乱的T细胞CD4 、CD3 亚群及CD4 /CD3 起到双向调节作用.结论:伸筋草煎剂对小鼠亢进的体液免疫有仰制作用;对小鼠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析,了解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的免疫状况。方法:对175例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Th1/Th2型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与健康人比较,平和质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CD4+/CD8+比值明显降低,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偏低,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和质的慢性HBV携带者,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仍表现为明显的低下与失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吴氏发泡膏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穴位贴敷组)和对照组(正常人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吴氏发泡膏穴位贴敷.观察治疗前后及组间免疫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数目增多,CD8+T细胞数目减少,CD4+/CD8+增高,且均有显著性差异;IgG、IgA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治疗3个月后复查指标改善更明显。结论:吴氏发泡膏穴位贴敷具有双向调节免疫的作用,中药刺激穴位.药物吸收后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使Th1/rh2系统趋于平衡,抑制IgE介导的变应性炎症,同时提高IgA、IgG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72-2575
目的:研究脾肾两虚型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探讨中医证候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流式法检测HB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结果:脾肾两虚型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脾肾两虚型(P0.05);脾肾两虚型CD8~+T细胞、CD8~+CD28+T细胞低于非脾肾两虚型患者(P0.05)。结论:HBV感染者中医证型与机体免疫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脾肾两虚型患者杀伤性T细胞数量较非脾肾两虚型更为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