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锁孔神经外科手术的认识和经验。方法 对49例颅底或脑深部病变行中小骨窗开颅显微外科手术病变切除术,其中部分病例使用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技术。结果 44例实体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18例。无手术死亡和致残,无术后症状加重,手术输血平均175ml。结论 锁孔手术是一种处理脑深部或颅底病变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恰当的适应证选择,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和必要的手术设备(如神经内镜、神经导航)可以提高显微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2.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的显微手术在治疗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23例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病灶全切除率为100%,无手术死亡,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无长期神经功能受损表现。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的显微手术治疗幕上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内海绵状血管瘤,定位精确,具有微侵袭特点,可提高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的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脑内深部肿瘤的可能性,并总结其经验.方法本组26例脑内深部肿瘤中,2例胼胝体-右额叶胶质瘤,1例顶叶海绵状血管瘤,5例基底节区星形细胞瘤,5例侧脑室室管膜瘤,5例脑桥星形细胞瘤,8例小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12.0 cm).于颅骨形成直径2~3.0 cm的骨窗,部分病例在神经导航指引下,经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26例手术中,25例显微镜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无1例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的锁孔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内深部肿瘤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9例脑深部(肼胝体2例,海马4例,额叶2例,顶叶1例)海绵状血管瘤的病 人进行磁共振扫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系统,手术时进行导航注册配准,术中在导航棒引导下找寻病灶并完整切除。结果术中导航注册误差在2mm左右,9例病人均达到全切除,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手术有助于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找寻与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显微手术摘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多较小,位置较深,传统手术或难以准确定位或可造成较大的脑损伤。本将探讨定向开颅术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应用。方法以立体定向显微脑手术除了9例位于脑深部的小型(直径0.8-1.4cm)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体层摄影(CT)立体定位,小骨窗开颅和标准显微外科病灶切除。结果9例病人的海绵状血管瘤得以全切,而未造成术后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全部病人在6-17个月的术后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rain LAB公司的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0例。结果术后10例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病灶全切除率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无其它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手术治疗功能区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切除18例脑功能区小病灶。术前将影像学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分析治疗结果。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05---0.62)mm,平均骨窗直径3.0cm。所有病例术中均准确定位病灶,其病灶全切17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16例病人恢复良好,原有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1例原有神经症状加重,1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能准确切除脑功能区病灶,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相关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术。方法 根据高分辨诊断影像结果,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手术经由头皮小切口,作直径约2cm的骨窗开颅,在充分释放脑脊液令脑组织自动回缩后,从脑外间隙抵达深部病变;通过有序地解剖相关神经、血管间隙的蛛网膜下腔,作无创伤通道,完成对病变的显露。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技术治疗了颅内深部病变51例。结果 本组51例颅内深部病变,经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技术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入路较常规显微手术入路更为微创、精细、准确、安全,是一种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神经外科微创显微手术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CA)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开颅方式手术30例,神经导航手术19例,立体定向手术6例.结果 全切除5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无死亡,无颅内出血.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感染、脑水肿和脑梗死,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神经导航手术是...  相似文献   

10.
神经导航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深部病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在BrainLabVV2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显微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 mm大小病变46例。其中脑脓肿4例,脑囊虫病2例,脑膜瘤2例,侧脑室内室管膜瘤1例,胶质瘤22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血管畸形4例和炎性肉芽肿4例。除脑膜瘤外,其余病灶平均距脑皮质约30 mm。分别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定出手术切口、骨窗大小,指示手术入路。结果 40例病变全切(87%),6例次全切(13%)。骨窗平均30 mm×40 mm大小;平均导航误差小于1.2m。术后39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7例无变化,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下手术切除脑深部直径为8~25mm大小病变定位准确可靠,切口和骨窗大小适当,术中合理采用导航与手术分离的方法 ,利用自然沟裂,加之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可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减少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技术辅助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脑深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脑深部病变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脑室和胼胝体11例,丘脑4例,基底核区2例,岛叶2例,额叶深部3例,顶叶深部1例。在应用导航指导病灶切除的同时实时监测SEP。当术中波形发生明显异常时即通知术者调整或停止操作。结果病变全切除15例,大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术中SEP正常19例,其中发生可逆性变化1例,术中无变化18例;术后肌力较术前减退2例,术后肌力下降率10.5%。术中SEP发生不可逆性变化4例,其中波幅降低2例,波幅消失2例;术后肌力较术前均减退,术后肌力下降率100%。术中SEP正常者肌力下降率显著低于术中SEP发生不可逆变化者(P=0.002)。结论 SEP监测联合神经导航技术有助于安全、精确切除脑深部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神经导航下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的解剖和手术方案研究,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成人头颅标本12例(24侧),模拟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观察暴露的岩斜区解剖结构;利用神经导航技术定位标本岩骨内部结构,最大限度磨除岩尖,观察斜坡鞍后区,上、中斜坡区等结构;利用该入路切除11例临床颅底肿瘤,探讨该入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结果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可完全暴露鞍旁区,通过海绵窦外侧壁的手术三角可对累及海绵窦内外病变进行直视手术;神经导航辅助下耳蜗、内听道等结构定位准确,头颅标本岩尖磨除后耳蜗内侧缘岩尖剩余最大骨质平均厚度(0.8±0.19)mm,内侧视角较非导航入路增加(8±2.5)°,后外侧视野增加了(25±3.2)°,获得(3.3±0.4)cm2硬膜显露,明显扩大了后颅窝的暴露范围。临床病例资料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2例,手术时间与既往相比缩短1~1.5 h,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症状或原有脑神经损害症状加重3例,无长期昏迷及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能最大程度暴露蝶岩斜区病变,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3.
脑胶质瘤的微创治疗(附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微创手术结合激光光动力(PDT)疗法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脑胶质瘤病例。应用GE 350磁导航系统行精确定位,在实时导航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对其中40例深部肿瘤采用锁孔手术路径;术后行PDT疗法3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52例(86.7%),次全切除5例(8.3%),大部切除3例(5.0%)。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4例。术后第4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采用微创技术切除脑胶质瘤,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副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结合采用PDT疗法,能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6月至2010年7月以来收治的13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仅行开颅探查术,其余11例行手术切除,肿瘤均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视力改善者3例,5例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其中3例伴有外展神经麻痹,4例出现手术同侧面部麻木.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成功切除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并减少神经损伤的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13 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 patients from June 2000 to July 2010 were analyzed. Results Exploratory craniotomy was used for 2 patients,the tumor was totally removed in 11 patients. There was no postoperative death. There were 3 patients having improved eyesight.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oculomotor nerve palsy in 5 patients including abducens nerve palsy in 3 patients, and facial paralysis of ipsilateral side in 4 patients. Conclusions Through reasonable approach,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 could be totally removed with low complication rat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脑深部病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深部病变切除手术62例,使用多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护仪,实施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皮质脑电图和直接皮质电刺激等,术中应用B超或无框架导航技术定位病变,尽可能全切病变。结果病灶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22例。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短暂加重6例,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术后神经功能立即改善45例,无明显变化11例。术后病理:海绵状血管瘤15例,脑脓肿5例,胶质瘤28例,脑寄生虫5例,脑膜瘤5例,其他4例。随访0.5~6年,平均3年,全切除病例均未见复发,次全切病例未见进展。结论使用多种神经电生理监护手段可大幅增加脑深部病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蝶岩斜区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设计成为神经外科界关注和探索的难题之一.此部位手术多采用颞下入路、扩大中颅窝入路、Kawase入路、额颞眶颧入路等,但这些入路颅外组织损伤较多,存在大范围的无效暴露及不必要的结构破坏.为此,本实验应用微创锁孔入路的新理念,在颞下入路基础上,模拟前颞下经硬膜外前岩骨锁孔入路,并将神经导航技术运用到该入路中,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探讨其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①导航资料的建立尸头切口周围6-8枚钛钉标记,行螺旋CT连续、无间隙扫描,影像资料输入Stoker神经导航系统.在导航系统Contour功能栏内,分别标出前岩骨、耳蜗、内听道的轮廓,指导术中岩骨的磨除范围.②模拟前颞下经硬膜外前岩骨锁孔入路尸头向对侧旋转约90°,取耳屏前约1 cm、颧弓上缘上行长约4 cm的直切口,在颧弓根部用磨钻磨开一小骨孔,以铣刀取下直径2.0~2.5 cm的小骨瓣.自中颅窝底抬起颞部硬脑膜,切断脑膜冲动脉.在下颌神经表面切开硬膜,进入海绵窦外侧壁浅、深两层之间,用显微剥离子向圆孔、眶上裂分离硬膜融合区,暴露海绵窦外侧壁,通过海绵窦三角显露内部结构.用神经导航定位耳蜗、内听道,依次磨除Kawase菱形区及三叉神经节下方的岩尖部,暴露上、中斜坡及桥小脑角等结构,观察并比较暴露结构的不同.③神经导航记录确定海绵窦三角、Kawase菱形区、最大限度磨除前岩骨后形成的菱形区的各点坐标,应用空间任意两点的距离函数由Excel算出长度,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算出面积.结果 1.海绵窦外侧壁由浅、深两层构成,深浅两层之间存在潜在的间隙,其内没有神经、血管穿过,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走行于该间隙之下.剥离该间隙,可以暴露海绵窦外侧壁全貌.暴露的相关海绵窦三角为①滑车神经上三角可暴露海绵窦后上腔、内侧腔,颈内动脉水平部上面、后曲部及其脑膜垂体干分支②Parkinson三角可暴露海绵窦前下腔、后上腔、内侧腔,颈内动脉后升部、水平部、后曲部及其脑膜垂体干分支,海绵窦下动脉,外展神经;③Mullan三角(前内侧三角)可暴露颈内动脉水平部、前曲部,海绵窦下动脉,外展神经④前外侧三角可显露卵圆孔与圆孔间的蝶骨表面.2.Meckel腔位于海绵窦后部韵外下方,小脑幕附着缘和岩上窦下方,是颅后窝向颅中窝突入的硬膜陷窝,形成一个中颅窝和后颅窝之间沟通的自然通路.Meckel腔包裹三叉神经根、节及三个分支至各自的出颅孔.3.计算出Kawase菱形区的面积为(248.2±12.4)mm2,最大限度磨除前岩骨后形成的菱形区面积为(318.4±36.2)mm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7.53,P《0.05).4. 通过三叉神经上间隙暴露上斜坡、基底动脉中部通过三叉神经下间隙暴露内听道下方的部分中斜坡、脑桥下部、脑桥延髓沟、延髓上部、椎基底动脉交接部、椎动脉近端、小脑前下动脉脑桥前段和脑桥外侧段.磨除三叉神经压迹下方的骨质,可进一步暴露展神经、Dorello管孔、小脑前下动脉的起始点.结论前颞下经硬膜外前岩骨锁孔入路具有可行性.通过一个直径2.0~2.5 cm的小骨窗,可以充分显露海绵窦、Meckel腔及三叉神经分支等结构,对原发或侵及上述部位的肿瘤可以直视下完全暴露.如病变扩展至后颅窝,通过最大限度磨除前部岩骨,暴露上、中斜坡,进行切除.但因岩斜区和海绵窦区解剖复杂,该锁孔入路在解决微创问题的同时,仍然存在传统入路相似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病变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颅内肿瘤和血管性病变患者,经术前MRI和(或)fMRI检查,将影像数据输入计算机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和术前计划,标记病灶及其临近重要结构。术中神经导航引导下以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变,进行手术前后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价。22例患者中,脑膜瘤9例,胶质瘤3例,胆脂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动静脉畸形3例,转移瘤1例。结果18例病灶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发生偏瘫,其余无新增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神经导航能有效指导手术入路.对术前计划和显微手术的术中引导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锁孔手术理念在切除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锁孔手术的理念治疗脑膜瘤的手术技术。方法 对31例脑膜瘤行立体定向或神经导航指导下,应用小骨瓣环钻开颅,应用锁孔手术理念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31例脑膜瘤均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和致残,无术后症状加重。结论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脑膜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同时,恰当的适应证选择、娴熟的手术技巧和必要的手术设备(如:超声吸引装置、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等)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术中超声纠错在神经影像导航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介绍术中实时B超在神经影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 ,探讨超声纠错在解决脑移位所造成误差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StealthStation神经影像导航系统完成 2 6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使用ALOKA术中B超动态了解病变移位情况、进行实时纠错并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 所有病变均定位准确 ,2 6例病变中 ,2 4例全切 ,2例次全切除 ,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结论 术中超声纠错是解决神经导航手术中脑组织移位误差的有效方法 ,超声与导航的结合使得手术定位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