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60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分ALI组和非ALI组,对11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危险因素.结果 16例患者发生ALI,发生率为26.6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低氧血症、术中无肝期≥60 min、输液量≥8000mL,血制品输入量≥4000mL、气管带管时间≥72 h以及肺部感染,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低氧血症、术中无肝期≥60 min是AL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低氧血症和无肝期长是发生ALI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中心127例肝移植病例,分为ARF组(n = 26)和非ARF组(n = 101),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和血清肌酐水平,观察是否存在肾脏结构性病变、休克、消化道出血,是否大量放腹水、行血浆置换治疗,是否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术中是否应用静脉静脉转流,术中输血量情况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种类等相关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早期发生ARF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高血清肌酐水平和低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是肝移植术后发生ARF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ARF发病率较高,术前高血清肌酐和低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是肝移植术后早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赵咫龙  孙雨 《重庆医学》2018,(3):389-39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发生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61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10项因素与ALI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1.23,95%CI=1.02~3.01)、COPD(OR=2.60 95%CI=1.30~5.16)、气管插管时间(OR=1.74,95%CI=1.13~6.32)、血清清蛋白(ALB;OR=2.49,95%CI=1.86~7.22).结论 年龄、COPD、气管插管时间、ALB是影响结直肠癌手术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法洛氏四联症(TOF)一期根治术后并发早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的相关措施。方法分析147例法洛氏四联症Ⅰ期根治术围手术期的相关情况。其中,男63例,女84例。术后ALI包括灌注肺、严重低氧血症、肺不张或液气胸等。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逐步回归统计分析AL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紫绀发病年龄〈3.2个月,Nakata指数〈140mm^2/m^2,AO/PA比值〉2.6,跨辫环补片,体外循环时间〉1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min以及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1h等因素与术后ALI发生有关。结论Nakata指数〈140mm^2/m^2,体外循环时间〉1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min是TOF术后早期肺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腹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对134例普外科行全麻择期腹部手术者进行测试,通过比较术前及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的得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采用R×C列联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7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其中31例患者发生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4.40%,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及记忆力的下降.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中年龄、术前合并高血压、术中低血压进入回归模型(回归系数分别为:4.337,1.589,2.366,P<0.05),是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4.40%,年龄、术中低血压、合并高血压是腹部手术患者发生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2,3.56,2.78).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恢复情况,总结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通过单变量分析得出: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手术时间(≥6 h)、术后血红蛋白水平(<90 g/L)、术中出血量(≥1000 mL)为相关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术前血清白蛋白(<30 g/L)、术后血红蛋白水平(<90 g/L)、术中出血量(≥1000 mL)是影响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术中失血量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尽量纠正上述异常、减少术中失血有可能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安祥  胡伟明  陆慧敏   《四川医学》2018,39(5):550-555
摘要: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部位、原因,探讨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共220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出血18例(8.18%),包括早期出血3例,迟发性出血15例,治愈14例,死亡4例。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胆红素水平、术中骨骼化清扫、术后胰瘘为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确定2个独立危险因素与出血有关:术前胆红素水平(OR=8.221),术后胰瘘(OR=8.01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术前胆红素≥171umol/L及术后胰瘘。因此,降低术前黄疸水平,早期发现并处理胰瘘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影响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因素对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结果: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发生低氧血症与术前并发有呼吸道疾病、肝硬化、术中术后出现低血压有明显相关(P<0.01),与高龄、高胆红素血症、术前合并感染、手术时间过长等有关(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与术前术中多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8):91-94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ALI发生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患者诊疗提供一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行食管癌切术术的患者420例,将术后发生ALI的患者设为观察组,余未发生ALI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发生ALI的相关因素,对有差异的影响因素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同时对比两组患者转归情况,包含患者住院时间、ICU时间、死亡率和ARDS发生率。结果 420例患者术后有38例出现ALI,发病率为9.05%;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单通时间、SIRS评分高于对照组,MVV、FEV1、HC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肺通气时间、年龄、SIRS评分、MVV、HCT及FEV1纳入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肺通气时间、FEV1为导致患者切除术后出现A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ICU时间、ARDS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间及FEV1为导致食管癌患者切除术后出现AL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尽可能使患者单肺通气时间减少等对肺部所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7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ALI组和非ALI组,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75例肝移植患者ALI的发生率为9.8%(27/275),总死亡率10.2%(28/275),ALI病死率22.2%(6/27)。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中大量输血(OR=12.12,95%CI 0.958~25.364)、无肝期过长(OR=1.23,95%CI 1.034~1.410)和冷缺血时间过长(OR=22.35,95%CI 1.266~43.421)为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ALI与大量输血、无肝期过长、冷缺血时间过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成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体术中发生大量输血的术前预测因子.方法 回顾性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268例成人终末期良性肝病(ESLD)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对术中输血量≥12 U(MBT组)和12 U(NBT组)两组受体的术前各项指标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术中大量输血发生的预测因素;分析5组麻醉医生对术中输血量的影响.结果 268例受体术中5例未输注红细胞和血浆,其余98.13%的受体术中输注红细胞,全组平均(13±8)U.手术由同一外科团队完成,不同麻醉医生分组对输血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两组受体的血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大量输血的术前预测因素为胆红素、肌酐、INR、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蛋白、MELD评分、是否重症肝炎以及术前腹水;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独立预测因素为MELD评分和血红蛋白,预测评分=0.593-0.049×术前血红蛋白+0.137×术前MELD评分,其ROC曲线下而积为0.832.截断点为-0.67分(计算结果大于-0.67提示术中大量输血),其预测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71.2%.结论 以乙型肝炎为主要原发疾病的ESLD患者,术中发生大量输血的独立预测因素为术前MELD评分和血红蛋白值,其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联合PLT对乙型肝炎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入院28 d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2015-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02例HBV-ACLF患者分为28 d存活组和28 d内肝移植/死亡组,进行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检测,寻找与预后相关的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BIL、ALB、BUN、Cr、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评分、MELD评分可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入院28 d预后,入院28 d内肝移植/死亡组患者年龄、T-BIL、BUN、Cr、PT、APTT、INR、NLR、ALBI评分、MELD评分较28 d存活组高,而ALB、PTA、PLT较28 d存活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ELD评分和PLT为影响ACLF患者入院28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评估ACLF患者28 d预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80.4%.结论 MELD评分联合PLT对于评估HBV-ACLF患者28 d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诊肝移植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WL  Zheng SS  Xu X  Liang TB  Jin J  Shen Y  Zhang M  W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9):3460-3463
目的探讨急诊肝移植救治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制定急诊肝移植标准和预后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6例急诊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组(32例)与死亡组(14例)患者的术前各临床与生化指标的差异,探讨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全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29d±460d,存活组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575.5(257~1766)d,死亡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0.5(5~267)d;全组术后3、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3.9%、71.7%和69.6%;原发病为乙肝重型肝炎死亡比例达31.0%,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的0%(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肌酐水平(96.6μmol/L±50.6μmol/L vs190.4μmol/L±138.7μmol/L)、MELD积分(35.5±9.0vs42.3±8.6)和CTP评分(10.5±1.4vs11.9±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P和MELD评分各级别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肝移植能有效救治危重肝病患者;术前高血清肌酐水平与移植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MELD评分较之CTP评分能更好地评估急诊肝移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评估肝功能衰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肝功能衰竭患者189例,观察患者入院24h内的生命体征、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吸氧浓度、动脉血氧分压、总胆红素、白蛋白、血肌酐、压力校正心率、神经系统评分、腹水程度、肝性脑病分期等。分别按MODS、Child-Putgh—Turcotte(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标准计算每例患者的分值,根据结局分为生存组(64例)和死亡组(125例),比较两组的MODS评分差别。用受试者特征曲线评价比较MODS、CTP和MELD评分预测肝功能衰竭预后的能力,用K-M生存曲线比较不同MODS评分分值组的生存时间。结果死亡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动脉血氧分压、血肌酐、神经系统评分和肝性脑病分期均高于生存组,两组总胆红素、白蛋白、血小板、吸氧浓度、压力校正心率和腹水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的MODS评分(9±2)高于生存组(7±1),t=9.076,P〈0.01;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显示,MOD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0.814)接近MELD评分(0.827),高于CTP评分(0.714);不同MODS评分分值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51,P〈0.01)。结论MODS评分用于评估肝功能衰竭预后的临床价值和MELD评分相当,优于CTP评分。MODS评分可以用于评估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早期的各项指标中筛选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至出院)死亡的高危因素,为提高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长征医院2001年5月至2005年9月间307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术后早期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对有价值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确切的高危因素。结果:4例患者因资料不全剔除,303例参与此次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Child分级、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早期拔管时间、白细胞计数、术前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血钠、血钾、腹水量、手术时间、术中尿量、大量输血、术中输碳酸氢钠量、吸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胆红素、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20项因子是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低血钠、手术时间长、大量输血(>7 500 ml)、术前高MELD分值等5项因子是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低血钠、手术时间长、大量输血者、术前高MELD评分的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病死率较高,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敏  李冬冬  刘传苗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2):2028-2030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与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乙肝相关ACLF患者124例,收集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数据,注意患者是否行人工肝治疗,并进行MELD评分。根据患者入院后90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56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年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项指标与HBV-ACLF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存活组患者的MELD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年龄分别为(22.66±4.69)分、1.72±0.42、(281.09±94.21)μmol/L、(40.54±7.39)岁,均显著低于死亡组[(31.38±5.39)分、2.64±0.61、(360.54±130.97)μmol/L、(45.73±12.72)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患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为(31.21±3.83)g/L、(35.95±11.82)%,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28.43±4.46)g/L、(29.54±1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高、高水平TBil、高水平INR、年龄大是ACLF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Alb、高水平PTA是ACLF患者的保护因素。  结论  MELD评分、总胆红素、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可作为预测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住院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和生存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337例肝硬化住院病例,对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与统计,并随访预后情况,分析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血红蛋白、白蛋白、腹水与住院期间预后显著相关。②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肌酐、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钠、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及年龄与5年预后显著相关。③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与5年转归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血清白蛋白、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低密度脂蛋白和腹水、年龄。④住院期间生存率为89.0%,3个月生存率87.8%,6个月生存率82.2%,1年生存率77.4%,3年生存率59.1%,5年生存率46.9%。结论①较多常用临床指标与肝硬化预后相关,肝功能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②腹水及年龄亦与5年病死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 on predicting post-transplant outcome. But it is unclear whether MELD is correlated to intraoperative fluid therapy and coagulation status.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liver diseases as measured by MELD score and intraoperative fluid requirements and the changes of coagulation characteristics.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LD scores: &lt;15 (low), 15–25 (medium) and &gt;25 (high). Intraoperatively, volume was restored with allogeneic and/or salvaged red blood cells (RBC), fresh-frozen plasma (FFP), platelet and other types of fluids according to hemodynamic data, hematocrit, and clotting data. Intraoperative coagulation data, blood requirements and other fluids administered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3 groups. Results Before surgery, in addition to the three variables used to calculate MELD scores in other baseline laboratory values, including ratio of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R-APTT), D-Dimer, hematocrit, platelet and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3 groups. The blood los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ELD. The volume of RBC (allogeneinc, salvaged and total), FFP, platelet and the total volume of transfusion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lt;0.01). The requirements for prothrombin complex and fibrinogen showed a similar pattern. During operation, the changing trends of each coagulation variable were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baseline, during each intraoperative stage, INR and R-APPT increased in the low MELD group. While in the medium MELD and high MELD groups, INR did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operation, and R-APP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ly after reperfusion.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ovided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Careful preoperative planning and resource preparation are crucial for patients with high MELD scores. Clos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urgeon, anesthesiologist and the transfusion staff of blood bank before and during surgery should be stressed.  相似文献   

19.
刘昌江  王莉  谢冬莲  阮海兰  符仲标 《医学综述》2013,19(13):2406-2408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是应用血清胆红素、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血清肌酐指标评价终末期肝病的评价系统,该模型各项指标容易获得,且简单客观,重复性好,具有临床实用性。多中心研究表明,MELD评分、MELD评分改良版及MELD评分联合其他指标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评估晚期肝病患者病情、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短期预后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临床拟定肝移植方案、选择肝癌手术方法及晚期肝病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