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析板蓝根-山豆根-白茅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平台检索板蓝根-山豆根-白茅根的化学成分,利用GeneCards等数据库检索银屑病的相关靶点基因,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绘制韦恩图。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有效成分52种,如β-谷甾醇、槲皮素、山柰酚等;与银屑病相关靶点90个,其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肿瘤蛋白p53、白细胞介素-1β、活化蛋白-1等为核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中共确定了614条GO条目,其中生物过程480条、细胞组分52条、分子功能82条;KEGG富集分析中共确定了102条通路,涉及多种癌症通路、肝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肿瘤坏死因子信号、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信号通路。结论:板蓝根-山豆根-白茅根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个靶点、多条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及角质细胞增殖、分化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二至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对其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分子机制进行科学阐释。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软件生物反应路径分析(IPA)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的网络;对二至丸作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行基因富集分析(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二至丸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结果:二至丸总共有19个化合物在IPA中,并且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熊果酸(Oleanolic acid)和槲皮苷(Quercitrin) 4个化合物是女贞子和墨旱莲共有化合物,是二至丸的主要物质基础;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3(CHRM3),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2(CHRM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PLAUR),激肽释放酶3(KLK3),钙黏蛋白1(CDH1),趋化因子3(CCL3)和金属蛋白酶1(MMP1)等二至丸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关键靶点; PPI网络靶点蛋白有20条GO功能富集和5条主要的KEGG通路富集,并对相关靶点进行Docking验证。结论:二至丸通过激活MMP1和抑制KLK3以及CCL3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干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抑制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药对"虎杖-土茯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潜在机理。方法:利用TCMSP平台检索收集药对化学成分、对应靶点;借助五大疾病数据库获取GA已知靶点;利用Venny 2.1.0得到药对与GA两者间的交集靶点;运用SRTING数据库、CytoHubba插件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采用DAVID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筛选出的核心成分、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得23个化学成分,199个靶点,其中治疗GA的潜在靶点有76个。预测得知核心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关键靶点为JUN、TNF、RELA、IL6。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药对治疗GA的生物功能共287个(生物过程172个、细胞组分42个、分子功能73个);KEGG通路富集共筛选出信号通路共122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与JUN、TNF有良好的结合活力。结论:药对"虎杖-土茯苓"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等成分,作用于JUN、TNF等靶点,在癌症通路、TNF信号通路等通路的参与下,发挥了抗炎、抗凋亡等治疗GA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鑫  赵颖  王永洁  刘欣妍  刘葭  吴清 《天津中医药》2019,36(10):1012-102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当归补血汤作为化疗后辅助用药治疗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查询当归补血汤中的成分,并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筛选出活性成分,通过中药成分靶点数据库(HIT)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 Database进行成分靶点的垂钓,通过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查询肺癌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2.1构建成分-靶点等多层次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对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肺癌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当归补血汤中共筛选得到27个活性成分,其中23个属于黄芪,4个属于当归,黄芪中的山奈酚、槲皮素、芒柄花素可能是辅助治疗肺癌比较重要的成分,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细胞色素P450 19A1(CYP19A1)、雌激素受体α(ESR1)可能是当归补血汤辅助治疗肺癌比较重要的潜在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靶点涉及到170个生物过程相关条目、30个细胞组成相关条目、54个分子功能相关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癌症通路(pathwanys in cancer)、癌症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 in cancer)、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是比较重要的通路。[结论]当归补血汤中的活性成分山奈酚、槲皮素、芒柄花素可能通过作用于MAPT、CYP19A1、ESR1发挥辅助治疗肺癌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辅助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夏枯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阐述其科学内涵。方法:检索中草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获取夏枯草有效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检索疾病-基因组合数据库(Dis Ge NET)获取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疾病靶点;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分析其作用机制;构建关键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类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TCMSP中获取有效活性成分11种,靶点178个;从Dis Ge NET数据库获取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2 019个;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获得夏枯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靶点114个;构建其PPI网络,包含节点114个,边1 952条。分析PPI网络,度值较高即夏枯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白细胞介素(IL)-6,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8,原癌基因蛋白(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对其进行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显示涉及152种生物学过程,其中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凋亡等多种与癌症相关; KEGG富集涉及147条信号通路,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通路,p53信号通路,EGFR信号通路等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着关键性作用是公认的。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夏枯草治疗NSCLC的基本药理学作用与机制,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降糖消脂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获取降糖消脂片各药味的化学成分,于SwissTarget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预测化学成分的靶点;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标数据库(TTD)和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筛选NAFLD靶点,并与降糖消脂片活性成分的靶点进行交集分析,获得降糖消脂片治疗NAFLD的靶点。借助STRING 11.0构建治疗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利用DAVID 6.8对治疗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基于分子对接验证降糖消脂片关键成分与核心治疗靶点的作用特征。结果:降糖消脂片治疗NAFLD的关键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小檗碱、异鼠李素、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芒柄花黄素和己糖醇,核心靶点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Jun原癌基因(JUN),MAPK3,蛋白激酶B1(AKT1或者Akt1),肿瘤蛋白p53(TP53),E1A结合蛋白P300(EP300),Fos原癌基因(FOS),肿瘤坏死因子(TNF),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2E1(CYP2E1)。富集分析表明降糖消脂片主要通过外源代谢、氧化还原和胆固醇代谢等生物过程,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AFLD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发挥对NAFLD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降糖消脂片关键成分与降糖消脂片治疗NAFLD核心靶点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降糖消脂片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个关键靶点及多种作用途径治疗NAFLD。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射干-麻黄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活性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平台收集射干-麻黄药对的活性成分及预测相应的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通过Cluster Profiler和Clue GO对核心靶点的生物功能和代谢通路进行富集。最后把候选作用靶点映射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图上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两个参数筛选得到38个有效活性成分,包括木犀草素(luteolin),豆甾醇(stigmasterol),香木叶素(diosmetin),柚皮素(naringenin),槲皮素(quercetin),鸢尾甲黄素A(iristectorigenin A),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等,与疾病相关的候选作用靶点共214个,该文首要分析核心靶点55个,包括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10(IL-10),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α(NFKBIA)等,并富集得到多条相关的基因本体(GO)功能和KEGG通路。结论:射干-麻黄药对可能是通过调控Th1和Th2,Th17等细胞分化,Asthma,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MAPK,NF-κB,VEGF等信号通路,干预细胞代谢的多个过程,抑制促炎因子的基因表达,发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寻抗病毒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借助TCMSP检索抗病毒颗粒中板蓝根、连翘、石膏、知母、芦根、地黄、广藿香、石菖蒲、郁金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 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进而运用Cytoscape3.6.1构建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将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中排名前15的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3CL水解酶进行分子对接,同时将比枯枯灵、木犀草素、槲皮素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包含药材8个、化合物75个、靶点255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61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65个,细胞组成(CC)条目36个,分子功能(MF)条目60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31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抗病毒颗粒中比枯枯灵、木犀草素、槲皮素等核心活性化合物与SARS-Co V-23CL水解酶的亲和力与临床推荐化学药相似。结论抗病毒颗粒中的活性化合物比枯枯灵、木犀草素、槲皮素等能通过与ACE2结合作用于PTGS2、HSP90AB1、PTGS1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可能发挥对COVID-19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三拗片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三拗片活性成分和靶点,与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中急性支气管炎基因集相互映射获取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依托DAVID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过程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了解共同靶点集的生物学作用;通过分子对接结果验证PPI网络核心靶点。结果:获得三拗片活性成分124个;三拗片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靶点103个,其中核心靶点5个;GO生物学过程575条,涉及凋亡过程、炎症反应、细胞增殖、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117条,三拗片可能通过干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流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 (HIF-1)信号通路发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三拗片中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柚皮素、芒柄花黄素、甘草查耳酮A均能较好地与急性支气管炎靶蛋白结合,可能通过作用于细胞肿瘤抗原p53 (TP53)、Akt1、白细胞介素-6 (IL-6)、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靶点发挥作用。结论:三拗片活性化合物可能从结构上作用于支气管,共同参与抗炎、平衡细胞因子、免疫调节、抗病毒抑菌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泽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泽漆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依次鉴定为β-谷甾醇(1)、euphoscopin B(2)、对羟基苯乙酮(3)、euphoscopin F(4)、euphoscopin C(5)、nepehinol(6)、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7)、antiquorin(8)、1H-吲哚-3-甲醛(9)、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10)、泽漆内酯A(11)、euphoheliosnoid A(12)、松脂素(13)、(+)-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4)、loliolide(15)、1-(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基丙-1-酮(16)、3-羟基乙酰吲哚(17)、橙皮酰胺(18)、rayalinol(19)、3-O-β-D-吡喃葡萄糖基泽漆内酯A(20)、柚皮素(21)、4′,5,7-三羟基异黄酮(22)、槲皮素(23)。结论化合物10、17、19、20、22为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9、14~16、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肝癌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并为其对NAFLD和肝癌"异病同治"的合理性阐释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个中药与疾病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清肝化瘀颗粒治疗NAFLD和肝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通过STRING 11.0分析作用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cytoHubba插件从作用靶点中筛选出核心作用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利用体外试验验证清肝化瘀颗粒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山柰酚对肝癌细胞模型与NAFLD细胞模型的作用。结果:共筛选出清肝化瘀颗粒治疗NAFLD及肝癌的作用靶点43个,对应8味中药中的136种有效成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共涉及20种生物过程,13种分子功能,9种细胞组分及15条信号通路。利用构建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发现清肝化瘀颗粒主要通过以山柰酚、槲皮素及木犀草素为代表的主要有效成分对胱天蛋白酶-3(CASP3),肿瘤蛋白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枢纽基因参与细胞凋亡抑制等与肝癌有关的肿瘤生物学行为进行调节,同时对氧化应激等与NAFLD相关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调节。体外试验发现山柰酚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对NAFLD细胞模型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浓度进行调节;同时,山柰酚还可对肝癌与NAFLD细胞模型中枢纽基因CASP3蛋白水平的表达量进行调节。结论:清肝化瘀颗粒对NAFLD与肝癌"异病同治"的主要机制涉及以槲皮素、木犀草素及山柰酚为代表的多成分,以VEGFA,TP53及CASP3为代表的多靶点,以及以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为代表的多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探索槲皮素抗胃癌的潜在生物靶标。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相关转录组和临床数据,分析胃癌转录组表达的差异基因,利用网络药理学找到槲皮素的作用靶点,找出槲皮素与胃癌的hub基因。通过KEGG通路,GO基因富集分析寻找hub基因的靶点及通路,探索hub基因的在胃癌临床数据中的生存分析和性状表达的差异。结果:1)共发现槲皮素142个靶点,共139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2)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槲皮素抗胃癌的作用通路可能与细胞衰老、MicroRNAs的表达、P53信号通路有关;3)生存分析发现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SERPINE1)、微囊蛋白-1(Caveolin-1)、雄性激素受体(AR)、转录因子E2F2(E2F2)、前列腺素E2受体EP3亚型(PTGER3)在胃癌中的表达差异会影响患者的预后(P<0.05);4)在胃癌的TNM分期中,AR与PTGER3的表达差异与胃癌的分期相关(P<0.05);5)GEPIA数据库分析,AR与PTGE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槲皮素抗胃癌机制可能和细胞凋亡、MicroRNAs表达和P53信号通路有关,通过多靶点作用于SERPINE1、CAV1、AR、E2F2、PTGER3,发挥抑制癌细胞,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清宣止咳颗粒中桑叶、薄荷、苦杏仁、桔梗、白芍、枳壳,陈皮、紫菀、甘草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进而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结果: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141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292个,关键靶点涉及PTGS2、ESR1、HSP90AA1、CALM1、AR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339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244个,细胞组成(CC)条目33个,分子功能(MF)条目62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96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核心化合物与新冠病毒的亲和力与推荐用药相似。结论:清宣止咳颗粒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PTGS2、HSP90AA1、ESR1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Four new jatrophane-type diterpenoids (1-4), together with 16 known related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Euphorbia helioscopia. The structures of 1-4 we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d chemical methods. Cytotoxicity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against HeLa and MDA-MB-231 cells was evaluated, with only helioscopinolide A (5) and euphornin (3a) being active.  相似文献   

16.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鸡血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研究。以中药鸡血藤Spatholobi Caulis为对象,通过在中药药理学系统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中获得鸡血藤中活性成分和相应潜在的药物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癌症相关基因,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鸡血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相互关系网络。应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并对KEGG信号通路进行可视化处理,将筛选出的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通过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处理人肺癌细胞A549进行核心靶点和通路的初步验证,运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增殖,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从中药鸡血藤中筛选出23个活性成分,潜在药物靶点170个,共涉及127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甘草查尔酮A、(Z)-3-(4-羟基-3-甲氧基苯基)-N-[2-(4-羟基苯基)乙基]丙烯酰胺、consume close grain与关键靶点EGFR成功对接,3个化合物的结合能小于-5 kcal·mol-1。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鸡血藤提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有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木犀草素、甘草查尔酮A、鸡血藤提取物能通过提高促凋亡因子caspase-3和Bax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该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来研究鸡血藤抗肺癌作用,为后续鸡血藤治疗肺癌分子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平台获取血府逐瘀汤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借助GeneCards,DisGeNET,OMIM数据库获取心肌梗死相关靶点,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取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绘制PPI网络,使用MCODE插件进行蛋白聚类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与ClueGO插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最终得到血府逐瘀汤活性成分226个,对应靶点257个,心肌梗死相关靶点1 340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09个。GO分析得到208个生物过程条目,38个分子功能条目,33个细胞成分条目;KEGG通路分析得到NF-κB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木犀草素、豆甾醇、黄芩素与核心蛋白IL6,ALB,VEGFA,TNF,MAPK3,CASP3有较好的结合性。由此推测,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新生,从而起到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析参桃软肝丸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收集组方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与Genecards网站收集的HCC靶点取交集后,筛选出参桃软肝丸治疗HCC的潜在靶点,进而绘制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分析其关键成分,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并分析其关键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分子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探讨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 参桃软肝丸治疗HCC的关键成分或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关键靶点或为蛋白激酶B、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Jun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V-MYC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其作用机制或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癌症中微小RNA、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和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检查点途径、细胞凋亡、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叉头框转录因子O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表明AKT1蛋白与木犀草素结合能力最强。结论 本文表明参桃软肝丸治疗HCC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可为今后阐明参桃软肝丸治疗HCC的具体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木犀草素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 凋亡和G2 周期阻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凋亡和抑制其细胞周期(G2期)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分析木犀草素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半数抑制率IC50。Hoechst 33258核染色,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rn blot分析木犀草素引起的周期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推测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结果:木犀草素对A549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48 h的IC50为45.2μmol.L-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发现A549细胞经木犀草素处理后主要阻滞在G2期,周期蛋白cyclin A,p-CDC2和p-Rb都呈低表达。Hoechst 33258核染色,Annexin V-FITC/PI双染发现木犀草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Western blot发现木犀草素可上调JNK的磷酸化,下调NF-κB(p65)的磷酸化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显示木犀草素可抑制TNF-α刺激的p65入核,抑制其入核发挥转录因子的作用,促进细胞凋亡。结论:木犀草素能显著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是通过上调JNK磷酸化继而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同时抑制NF-κB入核使其不能发挥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