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1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建  朱晓燃  杨振寰  索菲娅  姚树坤 《中草药》2021,52(7):2039-2052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与疾病数据库,运用网络药理学工具筛选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分析作用靶点的分子机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采用体内外实验验证清肝化瘀颗粒核心有效成分苦参碱对肝癌细胞学行为的作用,并检测苦参碱对核心靶点及主要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共筛选出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潜在作用靶点86个,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作用靶点共涉及生物过程20种,细胞组成15种,分子功能20种,以及信号通路20条。利用构建的"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发现清肝化瘀颗粒主要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及苦参碱对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及G1/S期特异细胞周期蛋白D1(G1/S-specific cyclin D1,CCND1)等核心靶点参与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等与肝癌有关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发挥治疗肝癌的作用。体外实验发现,清肝化瘀颗粒有效成分苦参碱以剂量相关的方式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并能调节肝癌细胞氧化应激胁迫标志物,同时可对TP53、VEGFA及CCND1等核心靶点的表达量进行调节。肝癌荷瘤裸鼠实验发现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Hep G2荷瘤裸鼠具有抑瘤作用,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同时能调节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分裂2种线粒体稳态调节过程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论清肝化瘀颗粒治疗肝癌的主要机制包括以槲皮素、木犀草素及苦参碱为代表的多成分,以TP53、VEGFA及CCND1为代表的多靶点,以细胞凋亡、线粒体稳态及氧化应激为代表的多通路调节的系统性、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ascites albumin gradient,SAAG)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诊断明确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根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3例患者,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6.317,P<0.001),Spearman相关系数r=0.759,P<0.001,提示SAAG与食管静脉曲张具有正向相关性.构建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为0.926,当SAAG取值为20.5g/L时是诊断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最佳界值,此时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83.3%.结论:SAAG与食管静脉曲张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该指标对于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 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是反映个体脂肪分布及内脏脂肪蓄积程度的重要指标,与肥胖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关系密切。目的 探讨LAP和VAI与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并评估LAP、VAI对MS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708例受试者,其中MS患者249例(MS组),非MS患者459例(非MS组),比较两组患者LAP、VAI及相关生化指标。根据LAP、VAI四分位数将受试者进行分组(L1组、L2组、L3组、L4组各177例;V1组、V2组、V3组、V4组各177例),比较各组MS及其组分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不同LAP、VAI受试者MS的发生风险,并分别绘制不同性别LAP、VAI、腰围(WC)、体质指数(BMI)预测MS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LAP和VAI与成年人MS发生率呈高强度正相关(Cramer's V=0.585、0.5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各危险因素后,L3组、L4组MS发生风险仍高于L1组,V3组、V4组MS发生风险仍高于V1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男性LAP、VAI预测MS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95%CI(0.795,0.867)〕、0.825〔95%CI(0.788,0.863)〕,临界值分别为52.03、1.99;女性LAP、VAI预测MS发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87〔95%CI(0.834,0.940)〕、0.886〔95%CI(0.827,0.945)〕,临界值分别为54.84、2.54。结论 LAP、VAI与成年人MS发生率呈高强度正相关,随着LAP、VAI增高,MS发生风险亦增高;LAP、VAI对MS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WC和BMI能有效预测MS。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连解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黄连解毒汤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UC疾病相关的基因。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推测核心靶点。使用R软件对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研究黄连解毒汤治疗UC涉及的分子功能和信号通路。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鉴定出黄连解毒汤治疗UC的57种有效成分和152个潜在靶点。其中预测性较强的有效成分(如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黄芩素、金合欢素、β-谷甾醇)作用于AKT1、MAPK1、IL6、TNF、VEGFA、MMP9等多个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影响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活性及RNA聚合酶Ⅱ特异性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MAPK、TNF、IL-17、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一些癌症相关通路基因富集较多。结论黄连解毒汤中的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等有效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MAPK1、IL6、TNF、VEGFA、MMP9等靶点,调节PI3K-AKT、MAPK、TNF、IL-17、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肠道炎症,实现多靶点、多通路治疗UC。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它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性状的改变为主要表现.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可将其分为:便秘型(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BS,IBS-C)、腹泻型(diarrhea predominantIBS,IBS-D)、混合型(mixed IBS,IBS-M)和不确定型(unsubtyped IBS,IBS-U).IBS发病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压力在IBS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现将压力在引起IBS发病中的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肥胖患者往往存在胃动力异常,胃动力除受神经系统调控外,还受胃动素(MTL)、瘦素(leptin)、生长素(ghrelin)、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等激素的调控和影响.MTL可促进胃排空;瘦素可抑制食欲,减少动物的摄食;生长素可增加摄食量,刺激胃酸分泌和胃动力,增加脂肪组织和体重;GLP-1增加饱感,延缓胃排空,增加胰岛素效能,维持碳水化合物平衡,减少动物的摄食.于餐前和餐后30 min,我们对正常体重和肥胖者进行血浆MTL瘦素、生长素、PGL-1水平检测,探讨这些激素对肥胖者胃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食管黏膜屏障包括上皮屏障、顶端连接复合体、化学屏障及上皮后屏障。食管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对进一步明确胃食管反流病病理生理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食管黏膜屏障功能的检测尚未有效开展。本文对其功能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9.
背景 近年来,病毒性肺炎患病率较高,尤其是流感所致的重症肺炎具有高死亡率,已有研究表明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辅助治疗重症肺炎,但是仅有散在研究及案例报道,缺乏系统的临床疗效评价。目的 评价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成人重症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中关于两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03-05。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收集患者的临床有效率、C反应蛋白(CRP)、CD4+、CD4+/CD8+、白介素2(IL-2)、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1 021例患者,文献质量等级均为B。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RR=1.24,95%CI(1.18,1.31),P<0.000 01〕、CD4+水平〔MD=10.05,95%CI(9.19,10.90),P<0.000 01〕,CD4+/CD8+〔MD=0.75,95%CI(0.68,0.82),P<0.000 01〕〕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RP水平〔MD=-3.64,95%CI(-4.23,-3.05),P<0.000 01〕、IL-2水平〔MD=0.61,95%CI(0.45,0.77),P<0.000 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30,95%CI(0.16,0.55),P<0.000 01〕低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滴注大剂量IVIG能改善成人重症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殷飞  李进军  曹凤  姚树坤  张杏 《临床荟萃》2011,26(16):1449-1451,F0003
原发性肝癌(PL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癌存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血运,转移复发早,所以肝癌的治疗问题越发严峻。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是手术无法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它不但可栓塞肿瘤供养血管,使肿瘤发生缺血坏死,化疗药物积聚在肿瘤局部并缓慢释放,直接产生细胞毒作用,发挥强大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