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ACKGROUND: Femoral tunnel suspensory fixation device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has a certain clinical comparison. However, there are a few fixture researches on the expansion of bone tunnel and graft changes.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推拿手法是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手段,但其多数仅局限于肩部周围软组织,“颈-肩-肘-腕”共轭理论是将其看作一个整体,作为治疗肩周炎的整体诊疗思路,并从经筋理论、肌筋膜链理论及上肢力学的角度探讨其理论指导下的可行性,为肩周炎的治疗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以筋为先”理论指导下,观察四步理筋手法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有效性。方法:运用四步理筋手法跟传统手法各治疗30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分别治疗6次,每周3次。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及随访治疗15天后的复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15天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步理筋手法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效果理想,在改善拇指疼痛及功能方面,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中医手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汶川大地震中大腿骨筋膜室综合征(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 of the thigh,ACST)患者在延迟治疗后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收治6例遭受非接触性挤压伤的ACST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平均延迟治疗35.4 h后接受了综合保守治疗。对出院前后的肢体损伤严重程度(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score,MESS)及肾功能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在伤后2.5年评估其临床结果。结果:6例患者均保存肢体,伤后2.5年患肢的功能恢复良好;MESS及初次治疗时间均与肾功能无相关关系(均P>0.05);二者各自均与感觉及运动开始恢复时间存在相关关系(均r>0.8,P<0.05)。结论:ACST只要遭受非接触挤压伤,如MESS<7,即使延迟的保守治疗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评价结合3D打印技术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同一授课老师在同一学期对两个不同班级进行中医骨伤科教学,实验班级80名学生采用结合3D打印技术案例式教学法,对照班级75名学生仅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在学期中通过包含理论及技能测试的综合考试及匿名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结合3D打印技术案例式教学法班级在综合测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方面均优于案例式教学法班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3D打印技术案例式教学法可提升学生理论及临床成绩,且学生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复杂性、难治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3例LDH患者,其中单纯椎间盘突出者46例,通过关节突内侧入路经皮穿刺到椎间盘后,运用射频仪分别从80℃-85℃-90℃进行连续射频靶点热凝消融;另外37例患者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或关节突关节增生、或椎管轻度狭窄者,运用射频靶点热凝术基础上,再联合脉冲射频治疗4个周期。结果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均明显改善,两种治疗方法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满意,是一种安全性较高且适用证更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前期实验已初步证实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的人工神经具有体外神经活性、趋化性。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神经传导的再通情况。方法: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阳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游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阴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修复,空白对照组以自体神经修复。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DiI示踪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S-100及神经细丝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髓鞘及再生轴突的超微结构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动作电位的改善均优于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表明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构建的人工神经可重建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8.
肖睿  张开伟  李同相  项舟  段宏  舒运兵 《西部医学》2012,24(8):1441-1445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球对许旺细胞(SC)在小肠粘膜下层(SIS)上的粘附影响。方法运用双酶两步消化法对SC进行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将bFGF-PLGA缓释微球(bFGF-PLGA-MS)与SC及SIS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并以游离bFGF组及单纯培养液组进行对比,观察bFGF-PLGA缓释微球对SC在SIS上粘附影响。结果运用双酶两步消化的体外原代培养方法获取的雪旺细胞数量较多,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良好,细胞增殖周期约为6~7天,培养后2~7天为对数生长期,第7天后进入生长平台期;bFGF缓释微球能持续地促进雪旺细胞在SIS上的粘附、增殖及迁移;细胞增殖周期缩短,细胞能较稳定地保持着良好的活性;提高了细胞增殖指数,并使SIS上的SC持续保持较高的增殖活性;细胞数量与bFGF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88(P=0.02),表明两者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 bFGF-PLGA微球的药物缓释促进了SC在SIS上持续而稳定的粘附,为以SC复合SIS构建人工神经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骨折或手术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13例骨科创伤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纽,分别予以加味补阳还五汤及通塞脉片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同时观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5例,显效57例,进步39例,无效10例,优良率为62.59%,其临床疗效、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具有明显的抗凝、溶栓功能,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度达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石香膏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通过随机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6例采用石香膏换药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康复新液换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第3、7、14、21天创面愈合率、治疗前及治疗后创面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临床综合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方面分布均衡一致。1创面愈合率,治疗3天两组创面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20.8±8.4)cm2,(18.7±5.7)cm2,t=1.186,P=0.240],治疗7天两组创面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38.2±9.1)cm2,(35.6±7.7)cm2,t=1.147,P=0.256],治疗14天两组创面愈合率有统计学意义[(68.3±12.3)cm2,(60.2±9.8)cm2,t=2.709,P=0.009],治疗21天两组创面愈合率统计学差异显著[(87.7±8.5)cm2,(80.4±7.7)cm2,t=3.361,P=0.001]。2创面疼痛评分,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6.0±1.5),(5.91±1.5),t=0.319,P=0.751],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1.5±0.7),(2.1±0.9),t=-2.778,P=0.007]。3创面愈合时间,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2.9±3.3)d,(27.9±2.8)d,t=-5.976,P=0.000]。4临床综合疗效,实验组治愈3例,显效30例,好转3例共36例,对照组显效27例,好转7例共24例,实验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R实验组=27.29,R对照组=35.31,Z=-2.429,P=0.015)。结论:中药石香膏过祛腐生肌作用良性干预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炎症反应而促进修复,疗效优于康复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