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患儿病毒病原感染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ARI患儿提供病毒病原学依据。 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取温州市儿童医院2813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深部分泌物用直接荧光免疫快速检测7种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流感病毒A(influenza virus A,IVA)、流感病毒B(influenza virus B,IVB)、及副流感病毒1、2、3(parainfluenza virus,PIV-1、2、3)。 结果 1)2813例标本中病毒病原检测阳性例数为568例(20.19%),其中RSV检出率最高11.55 %(325/2813)。2)病毒检出率在≤1岁和~3岁组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3在各年龄组间病毒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41.01、48.64、46.28,P<0.01)。3)ARI病原体中检测的7种病毒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的检出率与年龄、季节有关系,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温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绍兴市妇幼保健院0~2岁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构成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9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3677例。采集每例患儿鼻咽吸取物1份,用荧光免疫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和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1、2、3、腺病毒。结果 总的病毒阳性检出率25.40%。检出率较高的前3位病毒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55.03%(514/934),其流行月份在1~2月和11~12月;副流感病毒3,占17.24%(161/934),其流行月份在5~8月;流感病毒A,占10.06%(94/934),其流行月份在3~5月。0~3月患儿主要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22.84%),1~2岁患儿流感病毒A感染(3.82%)及腺病毒感染(3.73%)也较常见。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引起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以咳嗽、气喘为主;流感病毒A、腺病毒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结论 病毒是0~2岁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3较为多见,其感染存在季节性特征,临床特征有差异,在临床诊疗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重庆地区住院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致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共19 452例呼吸科住院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出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的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流感病毒A(influenza virus A,IVA)、流感病毒B(influenza virus B,IVB)及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回顾性分析住院患儿流行病学资料及2009年病毒致病情况。结果:(1)各病毒阳性率分别为RSV 29.23%、ADV 3.98%、IVA 2.54%、IVB 0.47%、PIV1 1.94%、PIV2 0.25%、PIV3 9.83%。(2)RSV感染高峰在每年12月、1月,其次为11月、2月。PIV3及ADV感染在4~7月多见。(3)不同性别(?字2=75.014,P=0.000)、年龄(?字2=1 011.396,P=0.000)及季节(?字2=1 070.282,P=0.000)病毒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009年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炎及喉气管支气管炎患儿中RSV、PIV3 及IVA为其病毒病原感染前3位。在上呼吸道感染中居前3位的病毒病原为ADV、IVA及PIV3。(5)在4 810例肺炎中,重症肺炎268例,病毒阳性率为 60.07%;重症肺炎组与普通肺炎组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1.160,P=0.000)。结论:(1)病毒仍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7种呼吸道常见病毒中RSV仍居于首位,PIV3次之,再次为ADV。(2)RSV感染秋冬季多见,ADV及PIV3以春夏季多见。(3)病毒感染与性别、年龄及季节有关。(4)在下呼吸道感染中,RSV、PIV3及IVA为主要病毒病原,在上呼吸道感染中ADV、IVA及PIV3是主要病毒病原。(5)重症肺炎病毒阳性率高于普通肺炎,重症肺炎组RSV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彭州地区295例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检测情况。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95例住院患儿的鼻拭子进行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I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IB)和副流感病毒1、2、3型(parainfluenza 1、2、3,PIV1、PIV2、PIV3)7种病毒的检测,分析各种病毒检测情况。结果295例患儿病毒总阳性率34.58%(102/295),阳性率最高为 RSV(20.68%)。<1岁、1~3岁、3~7岁和≥7岁组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7.25%、30.92%、27.27%和15.7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中以 IB 感染为主,阳性率分别为11.11%和16.00%,毛细支气管炎及肺炎患儿中以 RSV 感染为主,阳性率分别为40.00%和30.00%。结论彭州地区最常见的住院患儿感染病毒为 RSV,且7种病毒在不同年龄、不同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具有不同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剑鸿 《中外医疗》2013,(22):15-16
目的研究分析直接免疫荧光法用于多种呼吸道病毒抗原的快速检测。方法该院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230例,将其分为成人组(105例)和儿童组(125例),均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对7种病毒抗原进行检测,其中包括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1、副流感病毒2、副流感病毒3、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结果 230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出呈阳性85例,检出率为37.0%,其中最高为呼吸道合胞病毒50例(21.7%),其次为流感病毒A(16例,6.9%)、流感病毒B(14例、6.0%)。呼吸道病毒的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其中儿童组检出阳性55例,阳性率为44.0%,明显高于成人组(30例,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的最高检出率均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别为27.2%和15.2%。结论呼吸道感染与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1、副流感病毒2、副流感病毒3、合胞病毒、腺病毒等7种病毒密切相关,直接免疫荧光法可对其进行快速检测,并且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易于标准化,能满足实验室对病毒检测要求,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的感染阳性率、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在本科固定时间收集新入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一式两份.1份采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方法用于分析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1、2、3 这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另1份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上述患儿鼻咽分泌物中hMPV的L基因和M基因,鼻病毒与冠状病毒的基因.结果 检出 hMPV阳性标本25例,阳性率为9.7%,主要分布在秋冬季;25例hMPV阳性标本中单纯hMPV感染10例,占40%,15例(60%)系hMPV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其中包括8例hMPV与RSV合并感染,hMPV与鼻病毒、冠状病毒合并感染各2例,3例标本同时检出hMPV、RSV、鼻病毒为阳性;分析hMPV阳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男:女=16:9,12例(48%)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9例(36%)临床诊断为肺炎,4例(16%)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除hMPV和其他病毒合并感染更容易出现发热外,单纯hMPV感染与hMP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在发病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hMPV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可与呼吸道其他常见病毒混合感染,仅从临床表现上很难将hMPV感染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区别.  相似文献   

7.
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多种呼吸道病毒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快速诊断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德国欧蒙公司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578例患者进行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副流感病毒1(PIV1)、副流感病毒2(PIV2)、副流感病毒3(PIV3)、腺病毒3(ADV3)以及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克雷白(KLB)、军团菌(LPS)、嗜血流感(HI)等12种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下呼吸道感染在儿童组阳性率为46.1%(140/304),以合胞病毒感染最为多见;在成人组感染阳性率为42.0%(115/274),以腺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呼吸道病毒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操作简捷,适合临床实验室病毒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与呼吸道病毒的关系:病因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莎  董丽群  王峥  冯仕品 《四川医学》2010,31(4):464-467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40例过敏性紫癜血浆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IgM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该40例血液中单个核细胞及肾组织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1、2、3抗原,分别比较A组(外周血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与B组(外周血病毒抗原检测阴性),A1组(外周血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肾组织中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与A2组(外周血病毒抗原检测阳性,肾组织中病毒抗原检测阴性)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①过敏性紫癜组副流感病毒的检出率(12/40,30%)高于呼吸道感染组(1/4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5,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的检出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肾组织,呼吸道病毒抗原13例阳性(13/40,32.5%),其中副流感病毒12例(12/13)(副流感病毒Ⅱ10例,副流感病毒Ⅲ2例),1例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在肾小管的荧光强度及密度明显高于肾小球。结论呼吸道病毒,特别是副流感病毒感染可能与过敏性紫癜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门市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常见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012年于江门市某医院就诊的60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甲型(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FluB)、腺病毒(ADV)、博卡病毒(BoV)、鼻病毒(h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PIV2、PIV3)、偏肺病毒(MPV),冠状病毒(HCoV) OC43、229E、HKU1和NL63等14种呼吸道病毒的核酸。结果609份检材中,14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总阳性率54.84%(334/609),检出率依次为甲乙型流感病毒21.18%、副流感病毒1、2、3型9.03%、鼻病毒7.55%、呼吸道合胞病毒4.76%、冠状病毒3.61%、人博卡病毒3.45%、偏肺病毒3.12%、腺病毒2.13%。334例阳性检材中,合并2种以上病毒感染的有43例,合并感染率7.06%;合并3种病毒感染的有3份,感染率0.49%;合并4种病毒感染的有2份,感染率0.33%。男性呼吸道病毒阳性率58.81%,女性47.98%,提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结论呼吸道病毒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而与年龄、季节和性别有关,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合胞病毒是引起江门市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选择398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咽部脱落细胞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流感病毒A型(the influenza virus type A,IFVA)、流感病毒B型(the influenza virus type B,IFVB)、副流感病毒1型(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1,PIV1)、副流感病毒2型(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2,PIV2)和副流感病毒3型(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PIV3)7种常见病毒抗原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9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阳性91例,检出率为22.86%。其中最高为RSV 37例(40.66%),其次为PIV3 19例(20.88%)、IFVB 14例(15.38%)。急性扁桃体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阳性率分别是46.67%(14/30)、40.00%(20/50)、26.67%(40/150)、18.42%(7/38)、7.69%(10/130)。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率逐步下降(P0.05),≤1岁的病毒感染率最高,为26.52%。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冬春两季好发。[结论]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是RSV,病毒感染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治疗中应谨慎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原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住院的17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病原学检验资料?结果:5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NFB)?副流感1-3型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types 1-3,PIV1-3)的总检出率为55.1%,其中 PIV1-3的检出率高达33.9%~42.3%?肺炎支原体(MP)在1~3岁?3~5岁和5岁以上儿童的检出率分别为17.1%?34.8%和42.3%,细菌的总检出率为40.9%?结论: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为病毒感染,其中 PIV1-3为最主要的病原,MP感染在3岁以上哮喘急性发作儿童中占有重要比例?  相似文献   

12.
董玉琳 《中外医疗》2012,31(33):170+172-170,172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非细菌性感染病原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病原体抗体,分析该院621例8岁以内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B)、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和副流感病毒(HPIVs)1、2和3型等九类病原体的IgM抗体。探讨其在防治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结果两种及以上抗体阳性病例193例,占总阳性例数的47.65%。其中,0~5岁患儿混合感染病例150例,占总阳性例数的37.03%,MP合并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90例。0~5岁患儿组混合感染显著高于5岁及以上组。结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仍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呼吸道常见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5年2月期间,年龄16岁或以上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78例,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就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共有25例(25/78,32.1%)被检测出有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阳性。其中流感病毒A 11例(11/78,14.1%),流感病毒B 7例(7/78,9.0%),呼吸道台胞病毒14例(14/78,17.9%).腺病毒5例(5/78.6.4%),副流感病毒1例(1/78.1.3%),部分患者(9/78,11.5%)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同时感染情况。结论病毒是诱发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是常见的病毒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感染发生率及探讨病毒感染与性别的关系。方法:在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中随机抽取男性和女性患儿各1 000例,取其鼻咽深部的刷检物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2 0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中七项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27.45%(549/2 000),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其次分别为(副流感病毒1型)PIV-1、(副流感病毒3型)PIV-3、(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副流感病毒2型)PIV-2、(乙型流感病毒)IFV-B。其中PIV-3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χ2=4.465,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七项病毒中,以RSV为主。并且除PIV-3外,其他六种病毒感染均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天津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谱。方法对天津市儿童医院2002年1月-2004年3月收集的2646份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部脱落细胞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2,3,7,11型(ADV2,3,7,11)、流感病毒A型、B型(ⅣA,ⅣB)和副流感病毒3型(PⅣ3)。结果共有1523例标本为病毒阳性,总阳性率57.56%。病毒阳性标本中ADV为首位,共836例,占31.59%,并以ADV3亚型为主。0-1个月组病毒检出率最高为64.80%,其次为~1岁组为60.00%,与其他年龄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呼吸道病毒是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ADV(ADV3为主)是天津地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毒病原,该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谱为ADV>RSV>ⅣB>ⅣA>PW3,呼吸道病毒检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 ( APAAP)检测 1 69例小儿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鼻咽部脱落细胞病毒抗原——呼吸道合胞病毒 ( RSV)、流感病毒A、B亚型 ( Flu- A、Flu- B)、副流感病毒 1 .3及 2亚型 ( PIV1.3、PIV2 )、腺病毒 ( Adv)等 6种病毒抗原。结果 :阴性 77例 ,阳性 92例 ,阳性率 5 4 .44% ,两种及以上病毒感染 1 7例 ,占 1 8.47%。阳性病例中 RSV比例最大 ,共 42例 ,占病毒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的 38.1 3% ,主要感染 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通过对所检 6种病毒连续 4年的动态研究发现。RSV感染有较大幅度上升 ,而流感病毒 A、B亚型 ,腺病毒及副流感 2亚型感染则呈明显下降趋势。提示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7.
钱雄杰  沈昊 《吉林医学》2013,34(19):3808-3809
目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患儿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儿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分析病毒感染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以及其与外周血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提取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A(Flu A)、流感病毒B(Flu B)、副流感病毒1(PIV1)、副流感病2(PIV2)、副流感病3(PIV3)、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结果:1 430例URTI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53.78%,563例LRTI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18.12%。结论: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进行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对早期明确病原体,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谢国栋 《安徽医学》2013,34(11):1685-1686
目的对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多病原联合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629例患儿进行呼吸道病原检测。结果流感病毒B型(IVB)感染多见于秋冬季节;流感病毒A型(IVA)、MP感染多见于冬春季节;HI感染多见于夏秋季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AV3)、副流感病毒(PIV)及肺炎原体(cP)、嗜肺军团菌-1(LPSl)、肺炎克雷伯杆菌(KP)和季节的关联度不确定;夏季病原体总检出率比其他三季要低。IVB感染以3—12岁为高;MP、IVB感染则以6~12岁为高;HI、IVB感染以3~12岁为高;RSV、AV3、IVA、PIV及CP、LPSl、KP与年龄关系无法确定。结论IIT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沈维  才旭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3-134,136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20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常见的8种(14个亚型)呼吸道病毒。结果202例患者检出44株病毒,阳性率21.8%,其中检出病毒流感A型26例,流感病毒B型8例.人冠状病毒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3例,鼻病毒2例。病毒感染者中临床诊断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1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5例。结论哈尔滨地区下呼吸道病毒感染以流感A型(H3)、流感B型及人冠状病毒感染为主,2~4月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20.
应重视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防治研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年冬季我们联合兰大一院、兰大二院3所兰州地区三甲医院呼吸科,对年龄在16岁以上467例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了病毒学检测,采集血清标本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就流感病毒A(Flu A)、流感病毒B(Flu 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进行了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有174例(174/46737.3%)被检出1种或1种以上病毒IgM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