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胸部肿瘤如右上肺癌和上纵隔肿瘤往往累及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SVC)及左右无名静脉,应用介入支架等姑息治疗无长期生存的报道,手术行肿瘤切除和SVC成形或置换可达到根治性肿瘤切除,解除SVC阻塞的目的,也是获得长期生存唯一可行的方法。我院成功开展了16例SVC成形或置换手术,均在非体外循环下阻断SVC完成肿瘤切除及SVC成形或置换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上腔静脉置换或部分切除术治疗胸部恶性肿瘤侵及上腔静脉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4年1月行上腔静脉置换或部分切除术治疗胸部恶性肿瘤侵及上腔静脉患者6例,其中行原发病变、转移淋巴结及受侵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4例;上腔静脉部分切除、自体心包修补术1例;上腔静脉部分切除缝合术1例。结果 无术中及术后早期死亡,无术后近期及远期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梗阻症状发生。1例术后生存13个月,1例术后生存24个月,余4例患者目前均健在。结论 上腔静脉置换或部分切除术可扩大胸部恶性肿瘤侵及上腔静脉患者的外科手术适应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2例胸腔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及其分支时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的处理经验,分析上腔静脉及其分支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的技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上腔静脉及其分支受到肿瘤侵犯患者的手术经验。受侵血管包括上腔静脉和(或)左右无名静脉。结果12例患者接受了不同类型的上腔静脉置换手术,包括左及右无名静脉分别与右心房人工血管搭桥术6例、左无名静脉与右心房人工血管搭桥2例、右无名静脉与右心房搭桥1例、右无名静脉与上腔静脉搭桥1例.单纯上腔静脉置换术2例。上腔静脉及其分支置换均应用Gore-Tex人工血管,共应用人工血管18支,直径8~16min。所有手术均成功进行,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生存时间最长者达5年,1例良性畸胎瘤患者。结论人工血管置换上腔静脉及其分支手术,是根治性切除侵犯上腔静脉系统胸腔肿瘤的关键性技术,正确及时地应用可以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消除上腔静脉综合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的外科诊疗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例7例,手术切口采用右胸后外侧切口4例,胸骨正中切口3例。行根治性右全肺切除加上腔静脉(SVC)置换术3例,姑息性右肺上叶切除加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1例,纵隔肿瘤部分切除加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2例,纵隔炎性病变行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1例。5例采用绦纶人造血管,2例采用螺旋形的自体大隐静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通过采取SVC置换术、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平均压由术前28.4cmH2O降至术后的9.5cmH2O。患者SVCS症状一般在3d内消失。凡良性疾病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均得到根治,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手术后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任何疾病所致上腔静脉阻塞,选择性采取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尽量缩短上腔静脉阻断时间,以减轻对脑组织的损害。在人工血管置换时,可采用先吻合近心端的方法,即将肿瘤游离后不切断上腔静脉,先完成人工血管与右心耳的吻合后,再阻断SVC,切除肿瘤,最后行人工血管与SVC远端的端端吻合,这样可显著缩短上腔静脉阻断时间,可有效预防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总结上腔静脉置换治疗晚期胸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上腔静脉受到肿瘤侵犯患者的手术经验.其中局部晚期肺癌3例、侵袭性胸腺瘤2例.术中行原发肿瘤和受累上腔静脉全部切除并重建上腔静脉.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无远处转移、侵犯上腔静脉的局部晚期恶性肿瘤,采用包括上腔静脉置换在内的扩大切除术,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胸腺瘤侵及上腔静脉和(或)无名静脉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腺瘤侵及上腔静脉和(或)无名静脉行肿瘤根治合并血管成形或置换的技术、方法、适应证及预后。方法 本组40例,行胸腺瘤根治术合并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部分切除血管成形术30例,上腔静脉和(或)无名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10例。术后随访24—72个月。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上腔静脉系统血管成形患者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89%,5年生存率为79%,上腔静脉系统人工血管置换患者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88%。结论 胸腺瘤侵及上腔静脉和(或)无名静脉以往常被认为是手术相对禁忌证,应用血管成形或人工血管置换技术,可使患者获得根治切除,扩大了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手术的切除率和患者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手术方法,总结外科诊治经验。方法手术治疗13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其中肺癌6例,恶性纵隔肿瘤6例,SVCS狭窄1例。11例采用人工血管置换上腔静脉或补片扩大;2例采用人工血管转流。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上腔静脉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术后人造血管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痊愈。全组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为6~30个月。结论上腔静脉综合征采用原发病灶切除加人造血管置换手术治疗能够在短期内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恶性胸腺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4例恶性胸腺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施行胸腺瘤切除、上腔静脉部分切除、静脉腔内瘤栓清除及采用不同的成形手术方式恢复上腔静脉回流。术中上腔静脉阻断20~47min,术后上腔静脉阻塞征症状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经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2例病人3年后死亡;2例术后尚存活,生存期分别为27、17个月。该手术扩大了纵隔肿瘤侵犯上腔静脉的切除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螺旋成形上腔静脉置换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的外科诊疗经验。方法我科室自2004年始对2例肺癌、1例恶性胸腺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施行肺切除、恶性胸腺瘤切除、上腔静脉切除、自体大隐静脉螺旋成形上腔静脉置换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60岁,平均53岁,术前均获得病理学诊断。3例患者就诊时都出现明显的上腔静脉梗阻症状。术中采用游离出大隐静脉,结扎属支,取出大隐静脉,纵行剖开,螺旋成型。将螺旋成型后的大隐静脉与上腔静脉远端行端端吻合;近心端与右心耳行端侧吻合。将自体大隐静脉螺旋成形置换上腔静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3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未再出现上腔静脉梗阻症状。患者1、2、3年生存例数分别为3例、2例、1例。结论自体大隐静脉螺旋成形上腔静脉置换术,血管管径粗(可根据螺旋成形圆柱的粗细,任意调整管径),组织相容性好,术后无须抗凝治疗,且其医疗费用较人造血管置换低廉,为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上腔静脉置换术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5例肺癌或纵隔肿瘤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行上腔静脉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除1例术后出现人造血管内血栓形成,经抗凝治疗后发生出血,自动出院到地方医院治疗外均康复出院。结论:肿瘤切除并上腔静脉置换术是新的手术治疗方法,挽救了局部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的严密监护、及时控制并发症,是保证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巨大纵膈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膈巨大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的外科治疗难度大、风险大。2006年3月-2010年2月,笔者为8例纵膈巨大恶性肿瘤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行纵膈肿瘤手术切除并上腔静脉压迫解除或人造血管置换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上腔静脉切除与人造血管重建术中脑氧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上腔静脉切除与人造血管重建术中阻断上腔静脉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前有无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将患者分为N组(无SVCS组)和S组(有SVCS组)。术中采用体外颈内静脉-股静脉压差式转流。监测颈内静脉压、动脉血压、动脉血气及颈内静脉血气。于阻断前、阻断40min及开放后1h同时抽取颈内静脉、桡动脉血测血浆乳酸浓度。计算静动脉乳酸浓度差(VADL)及脑氧摄取率(ERO2)。结果阻断期间,N组颈内静脉压、ERO2升高,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下降(与阻断前相比,P〈0.05),均在开放后恢复;S组颈内静脉压阻断中升高,开放后降低,仅在阻断后5min时ERO2高于阻断前(P〈0.05),余时点SjvO2、ERO2无明显变化。3个时点两组动静脉乳酸浓度及VA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阻断上腔静脉可导致颈内静脉压的迅速升高,从而影响脑氧平衡,尤其是术前无上腔静脉综合征者更易出现脑氧供需失衡。  相似文献   

13.
为4例恶性胸腺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施行胸腺瘤切除、上腔静脉部分切除、静脉腔内瘤栓清除及采用不同的成形手术方式恢复上腔静脉回流。术中上腔静脉阻断20~47 min,术后上腔静脉阻塞征症状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经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2例病人3年后死亡;2例术后尚存活,生存期分别为27、17个月。该手术扩大了纵隔肿瘤侵犯上腔静脉的切除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肺肉瘤在肺原发肿瘤中较为罕见,中央型肺肉瘤累及上腔静脉,出现上腔静脉综合症者预后极不理想,应用介入、支架等姑息性治疗无长期生存的报道,采取手术切除病灶及受累的上腔静脉并人工血管置换或成形,可能使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明显改善,现将我科近来诊治的一例右肺上叶中央型肺肉瘤侵犯上腔静脉行手术治疗的诊治体会进行总结和复习,探讨肺肉瘤侵犯上腔静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上腔静脉置换治疗晚期胸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9年10月手术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42例,其中局部晚期肺癌18例、侵袭性胸腺瘤12例、精原细胞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胸腺瘤2例.术中行原发肿瘤和受累上腔静脉全部或部分切除并重建上腔静脉,其中采用人工血管置换40例,人工血管旁路2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平均随访24个月,无阻塞症状复发,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66.7%、42.8%.结论 上腔静脉切除重建能安全有效地解除梗阻症状,明显提高和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但必须严格把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肿瘤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27例诊治体会张连国李泉华焦方磊刘振波(滨州地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256610)关键词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肿瘤;诊治上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所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称“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我院1988年1月~1994年12月...  相似文献   

17.
上腔静脉切除与人造血管重建术中脑氧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上腔静脉切除与人造血管重建术中阻断上腔静脉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前有无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将患者分为N组(无SVCS组)和S组(有SVCS组)。术中采用体外颈内静脉-股静脉压差式转流。监测颈内静脉压、动脉血压、动脉血气及颈内静脉血气。于阻断前、阻断40 min及开放后1 h同时抽取颈内静脉、桡动脉血测血浆乳酸浓度。计算静动脉乳酸浓度差(VADL)及脑氧摄取率(ERO2)。结果阻断期间,N组颈内静脉压、ERO2升高,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下降(与阻断前相比,P<0.05),均在开放后恢复;S组颈内静脉压阻断中升高,开放后降低,仅在阻断后5 min时ERO2高于阻断前(P<0.05),余时点SjvO2、ERO2无明显变化。3个时点两组动静脉乳酸浓度及VA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阻断上腔静脉可导致颈内静脉压的迅速升高,从而影响脑氧平衡,尤其是术前无上腔静脉综合征者更易出现脑氧供需失衡。  相似文献   

18.
血管切除重建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采用血管切除重建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手术治疗癌性上腔静脉综合征16例,其中局部晚期肺癌6例、晚期肺癌1例、侵袭性胸腺瘤4例、精原细胞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术中行原发肿瘤和受累上腔静脉全部或部分切除并重建上腔静脉,其中采用人工血管置换14例,人工血管旁路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平均随访23.57个月,无阻塞症状复发,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6%(11/13)、66.7%(6/9)、40.0%(2/5).结论上腔静脉切除重建能安全有效地解除梗阻症状,显著地提高和延长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但必须严格把握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TempofilterⅡ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行肾癌Ⅲ型下腔静脉癌栓切除的安全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治疗的6例肾细胞癌合并Ⅲ型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放置TempofilterⅡ腔静脉滤器于下腔静脉内癌栓近心端,术中挤压癌栓至肝静脉以下后阻断下腔静脉,切开肝下下腔静脉,直视下切除癌栓。结果 6例患者术前均经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明确诊断,6例均手术成功,5例癌栓与下腔静脉无明显粘连,1例癌栓浸润下腔静脉侧壁,在全肝血流阻断后行下腔静脉成形。全组无肺栓塞(PE)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TernpofilterⅡ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行肾癌伴Ⅲ型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是安全的,可有效预防PE的发生,术中将癌栓挤至肝静脉以下后阻断下腔静脉,在无血状态下切开下腔静脉是完全切除癌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侵犯下腔静脉的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AJ  Wu MC  Zhou WP  Yang J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671-1674
目的 探讨肝肿瘤侵犯下腔静脉的手术处理方法,以提高切除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6年元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29例肝脏恶性肿瘤侵犯下腔静脉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大小、位置、分期以及手术的方式和预后等。结果 29例侵犯下腔静脉的肝肿瘤的手术方式有下腔静脉部分切除、修补术共25例,肝癌切除并下腔静脉取癌栓4例,手术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B型超声、CT、磁共振(MR/)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MR/可以明确下腔静脉受压、受侵、移位及有无闭塞等。侵犯下腔静脉肝肿瘤可选择性行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壁部分切除、修补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以大大提高肿瘤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