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手术方法,总结外科诊治经验。方法手术治疗13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其中肺癌6例,恶性纵隔肿瘤6例,SVCS狭窄1例。11例采用人工血管置换上腔静脉或补片扩大;2例采用人工血管转流。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上腔静脉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术后人造血管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痊愈。全组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为6~30个月。结论上腔静脉综合征采用原发病灶切除加人造血管置换手术治疗能够在短期内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右胸及上腹两切口在食管中段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两切口术式行食管中段癌切除的优点和近期疗效及两种不同手术顺序的比较。方法对139例食管中段癌采用右胸后外侧加上腹正中两切口术式观察其优点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两种不同手术顺序(开胸与开腹的先后)的比较。结果全组1例死亡0.7%(1/139),无切缘肿瘤细胞阳性、吻合口瘘及乳糜胸发生。结论食管中段癌采用右胸及上腹两切口术式具有切除率高、手术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少及手术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指导临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对95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两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95例胸中段食管患者淋巴结转移度为20.4% ,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具有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倾向,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两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5例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个月和47.1%。T分期、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清扫站数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相同T分期患者生存率随淋巴结清扫数目增加而增高(P < 0.05)。T1~T2的患者中,清扫0~11枚淋巴结的患者比清扫更多数目的各组患者预后差(P <0.05)。T3的患者中,清扫0~16枚淋巴结的患者比清扫更多数目的患者预后差(P <0.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淋巴结清扫数目是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术中应清扫足够数目的淋巴结,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肺淋巴管肌瘤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体会并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胸腔镜活检病理确诊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腔镜检查结果。结果 2例皆为女性,均有活动后气促,1例有乳糜胸,1例同时有气胸和乳糜胸,均无咯血。2例高分辨CT(HRCT)均示肺部弥漫分布薄壁囊腔透光区。行胸腔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临床罕见,HRCT检查对PLAM具有诊断价值,育龄妇女发生的渐进性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应及时进行胸部HRCT检查,应用胸腔镜活检是早期确诊的重要手段。目前该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腹部小切口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48例接受胸腹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资料,将其中80例行无腹部小切口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全腔镜组)病例,与同期行附加腹部小切口胸腹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小切口组)68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263.3±71.5)min vs(273.3 ±73.7)min,t=-0.750,P=0.454]、术中出血量[(246.9±150.4)ml vs(252.9±159.7)ml,t=-0.238,P=0.812]、淋巴结清扫数目[(19.2±4.3)枚vs (19.0±4.5)枚,t=0.272,P=0.786]、胃肠减压时间[(11.0±3.4)d vs(11.9±3.3)d,t=-1.647,P=0.102]、胸引管留置时间[(6.6±2.7)dvs(6.3±2.6)d,t=0.544,P=0.587]、术后住院时间[(13.2 ±3.4)dvs(14.0±3.4)d,t=-1.493,P=0.138]及早期胃排空障碍发病率[6.25%(5/80) vs4.41%(3/68),x2=0.016,P=0.898]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腔镜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较小切口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后90 d内)均未出现吻合口瘘、胸胃残端瘘、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无腹部小切口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切除术治疗中下段食管安全、可行,可以进一步减少腹部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腹部切口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已有研究表明,3号染色体短臂(3p)等位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aity,LOH)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中常见且早期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可以造成该染色体所包含的多种抑癌基凶的失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人3p LOH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B方法分别对32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及8例非恶性肿瘤肺组织和外周血有核细胞进行3p位点LOH检测,对试验结果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 32例肺癌标本中LOH联合检出率为78.125%,外周血有核细胞LOH联合检出率为65.625%,其中肺癌组织标本各位点LOH检出率分别为43.75%(3p25)、56.25%(3p14)、56.25%(3p21.3),外周血有核细胞检出率分别为18.75%、31.25%、50%,相比对照组结果具有差异,组织及外周血有核细胞联合榆出率高于各位点单纯检出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的肺癌肿瘤组织与外周血有核细胞3p基因LOH联合检测结果存在一致性.结论 肺癌组织及外周血有核细胞3p基因LOH检测对于肺癌的无创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且多位点联合榆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3号染色体短臂(3p)等位基因位点杂合性缺失(LOH)多区域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对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8例非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进行3p位点LOH检测,对试验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有核细胞LOH联合检出率为65.625%,各目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8.75%(3p25)、31.25%(3p14)、50%(3p21.3),相比对照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联合检出率高于各位点单纯检出率,差别具有显著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有核细胞3p位点LOH检测对于肺癌的无创诊断有意义,且多区域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微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在发展过程中,部分癌细胞播散离开肿瘤原发病灶,存在于外周血、淋巴道、骨髓等组织器官中,但尚未形成转移性肿瘤结节,用常规诊断方法如CT、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扫描、超声等难以发现的一种微转移肿瘤细胞,它们经过一定的时间和在合适的环境下,逐渐表现出临床上的转移病灶。因此,早期发现微转移对于判断患预后及能否最大程度地从系统性综合治疗中受益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在NSCLC微转移的研究中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较多,本结合国内外献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