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蔡利军  金群华  张炎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2):107-109,92
目的探讨髓核在引起神经根组织损伤中的作用以及沙利度胺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自体髓核(NP)组及沙利度胺(Tha)组,建立非压迫性大鼠椎间盘突出的动物模型,并给予沙利度胺干预,各组于造模后第4、7、14、21d切取大鼠神经根进行光镜和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 NP组有髓神经纤维排列不规律,髓鞘破坏明显,神经节细胞水肿,尼氏小体部分脱失,出现空泡现象较重;Tha组神经纤维排列规律,髓鞘轻度破坏,神经节细胞胞质有轻度水肿,尼氏小体有少量脱失,部分出现空泡现象。对照组无特异性改变。结论髓核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引起神经根损伤,应用沙利度胺后可缓解髓核诱发的神经根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甲钴胺治疗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志东  谭希鹏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3):219-221,188
目的在无机械压迫情况下,甲钴胺对大鼠白体髓核导致的神经根损伤有无修复作用。方法选择10月龄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甲钴胺治疗组,每组8只。切开大鼠尾椎椎间盘,髓核呈胶冻样,取5个髓核并加入501.d生理盐水,充分搅拌稀释成混悬液备用,将混悬液注射到大鼠硬椎硬膜外腔制作动物模型。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甲钴胺干预组,分别将生理盐水、尾椎髓核混悬液注射到腰椎硬膜外腔,甲钴胺治疗组用甲钴胺(500μg/kg)注射液,每天腹腔内注射共20d。测定大鼠后肢机械刺激缩爪阈值和疼痛相关行为,20d后观察神经根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在无机械压迫情况下,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能使大鼠后肢产生明显的痛觉过敏,神经根出现脱髓鞘改变;甲钻胺可以明显减轻大鼠的痛觉过敏,促进髓鞘再生。结论甲钴胺对自体髓核致神经根的脱髓鞘损伤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非压迫性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动物模型,观察神经根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16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将自体肌肉混悬液和尾椎髓核混悬液注射到腰椎硬膜外腔,对其机械刺激缩爪阈值和神经根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在无机械压迫的情况下,大鼠硬膜外髓核可产生明显的痛觉过敏反应,神经根组织形态产生明显改变。结论 大鼠硬膜外自体髓核注射法建立的非压迫性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动物模型有效、可靠、费用低廉,是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根性神经痛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alidom ide,THD)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移植物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3周后行剖腹术测量移植物的大小,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孕三烯酮(YSXT)组(腹腔注射孕三烯酮0.5mg.kg-1.d-1),沙利度胺3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5、20、40mg.kg-1.d-1),联合用药组(腹腔注射孕三烯酮0.5mg.kg-1.d-1,沙利度胺20mg.kg-1.d-1)。4周后再次剖腹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大小和形态学的变化,并通过Ⅷ因子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各治疗组异位内膜呈现不同程度萎缩,腺体明显减少,移植物体积均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MVD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以沙利度胺40mg.kg-1.d-1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沙利度胺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评价血管生成抑制剂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②方法58例NSCLC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GP方案+沙利度胺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静滴,第1、8天;顺铂80~100mg/m2,静滴,第1天;沙利度胺200mg/d,口服,第1天起连续给药。对照组采用GP方案化疗,剂量、方法与治疗组相同。③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1.7%和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6.8个月和3.8个月,观察组的中位TTP显著延长(P=0.0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间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沙利度胺与GP方案具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TTP,且不增加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L-OHP)+替加氟(FT-207)+亚叶酸钙(LV)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43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L-OHP+FT-207+LV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采用L-OHP+FT-207+LV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7.6%和36.4%,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6.2%和68.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优于对照组,但两组生存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QOL)评分均有所提高,以治疗组提高最明显(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嗜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副作用均相似。结论化疗联合沙利度胺能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耐受性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用TD方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对照组)与TD联合米托蒽醌方案(治疗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23例,沙利度胺开始剂量为100 mg/d,每2 d增加50-100 mg,直到200 mg/d。米托蒽醌2 mg/d,地塞米松20-40 mg/d静脉滴注,第1-4天,28 d为1疗程。对照组,23例,沙利度胺、地塞米松的剂量和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2%(18/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15/2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显效时间(time to response,TTR)为36.6 d(30-60)d。对照组的中位TTR为50 d(30-90)d。(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托蒽醌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MM较单用TD方案中位显效时间短,起效快,肿瘤负荷下降快,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背景:椎间盘髓核的致炎特性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痛的重要机制,大鼠腰4、腰5半椎板切除术和并在左腰4、腰5神经根覆盖自体尾椎椎间盘髓核是研究非压迫性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常用的动物模型(简称传统模型)。但该模型尚存在创伤较大、成模率不高的不足。目的 :只暴露左L5 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行束膜切开后自体髓核移植制备非压迫性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改良模型,与传统模型比较其创伤度和成模率。方法 : 30只SD 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6只),传统组(12只)、和改良组(12只)。统计每组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测量术前1天和到术后大鼠的左后肢机械刺激缩爪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和热刺激撤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AL)。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少于传统模型组,改良组成模率91.7%高于传统组的58.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均未出现PWAL的减少。假手术组术后未出现PWT的降低。改良组和传统组术后出现明显的PWT降低(机械痛敏),改良组的机械痛敏比传统组更持久(28天VS 21天)。结论:对大鼠腰5背根神经节的束膜切开后再进行髓核移植可以制备损伤更小、疼痛行为学稳定的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改良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小鼠T淋巴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32只BALB/C小鼠皮下接种鼠T淋巴瘤白血病细胞(EL-4细胞)建立模型,第2天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①阴性对照组:小鼠8只,生理盐水灌胃25 mL/(kg.d);②低剂量组:小鼠8只,沙利度胺灌胃50 mg/(kg.d)共14 d;③中剂量组:小鼠8只,沙利度胺灌胃200 mg/(kg.d)共14 d;④高剂量组:小鼠8只,沙利度胺灌胃400 mg/(kg.d)共14 d。每2日测肿瘤直径,计算体积,用药后15 d处死小鼠,分离肿瘤,计算抑瘤率。第2批小鼠同样方法处理,记录平均生存期。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RT-PCR法测TNF-αmRNA表达。结果各组瘤重较阴性对照组减小,抑瘤率分别为17.75%,36.73%,4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生存期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各组肿瘤坏死因子表达下调,凋亡细胞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抑制小鼠T淋巴瘤生长,延长荷瘤小鼠平均生存期,而抑制TNF-α的表达,诱导凋亡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魏萍  刘淑红 《中外医疗》2011,30(35):1-3,5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变化。方法 6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联合组:EP+沙利度胺治疗。静脉滴注依托泊苷(Vp-16)100mg/m2,d1~3,顺铂(DDP)70~80mg/m2,d1;沙利度胺200mg/d,第1天起连续给药。化疗组:单化疗,用EP方案,剂量同上。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6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PR)为76.6%(23/30);化疗组有效率为63.3%(19/30)。2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VEGF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血清VEGF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化疗无效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EP能改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率;沙利度胺能够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产生,从而降低血清VEGF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目标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66例ICU危重患者(入院24 h APACHEⅡ≥20分)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按照实行护理干预方法前后分为常规血糖控制组(32例)和护理干预实验组(34例),比较分析两组目标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记录两组患者入ICU时、第2 d、第3 d、第4 d、第5 d...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地佐辛组。模型组和地佐辛组大鼠进行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制备,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不进行坐骨神经结扎;地佐辛组大鼠于术后即刻至术后7 d,每日腹腔注射地佐辛5 m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检测术前1 d、术后1、3、5、7、14 d 3组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并于术后14 d测定大鼠脊髓TNF-α及PGE2水平。结果 3组大鼠术前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术后1、3、5、7、14 d大鼠MW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地佐辛组术后1、3、5、7、14 d大鼠MWT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3、5、7、14 d,模型组和地佐辛组大鼠MWT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地佐辛组大鼠MWT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地佐辛组大鼠脊髓中TNF-α和PGE2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地佐辛组大鼠脊髓中TNF-α和PGE2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地佐辛可抑制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大鼠脊髓中TNF-α和PG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及血液黏滞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1月于本院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干预的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一时期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干预的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前2d与术后3、7d的氧化应激指标及血液黏滞度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d与术后3、7d的氧化应激指标及血液黏滞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3d与7侨d观察组的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血液黏滞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前2d至术后3、7d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及血液黏滞度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且其术前至术后的波动也相对较佳。  相似文献   

14.
方文静  王松  钟秋  童庆华 《四川医学》2012,33(10):1718-1721
目的探讨排龈线和排龈膏此两种排龈方法的排龈效果,以及二者对牙周局部健康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行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38例76颗牙作为研究对象,38例行金属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排龈线组40颗牙和排龈膏36颗牙两组,比较两组的排龈效果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牙周出血指数(GBI)与牙周袋深度(PD)的变化情况。结果排龈膏组总记录时间、留置在龈沟内的时间均明显短于排龈线组(P<0.01)。两组在牙预备体、印模、修复体边缘方面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龈膏组无疼率明显高于排龈线组(P<0.01)。排龈线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6个月GBI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F=3.721,P<0.05),且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6个月其GBI值较排龈膏组存在明显差异,而排龈膏组除治疗后1周GBI较治疗前升高外,而治疗4周及治疗后6个月后其GBI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1周的P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排龈线组较排龈膏组变化更显著,而两组治疗后4周的PD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较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且排龈线组较排龈膏组变化更显著。结论排龈线和排龈膏排龈效果基本相似,但排龈膏对排龈技术要求较低,且排龈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无损伤,同时患者不会感受到明显的痛觉,且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ultiple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the pain threshold and theregulation of N-methyl-D-aspartate (NMDA) receptor in dorsal root ganglia (DRG) of neuropathicpain rats. Rats were prepared with a unilateral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 to the sciatic nerve.EA was done in acupoints "Huan Tiao" and "Yang Ling Quan" for 30 min every day and the thermalthresholds were detected after EA at 3, 5, 7, 10, 14 days after operation. On day 14 after nerve in-jury, th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NMDA R1 mRNA inL4—L5 DRG. The thermal threshold reduced significantly from day 3 after operation in CCI rats.After multiple EA treatment, the ipsilateral thermal hyperalgesia relieved gradually and the thermalthreshold had no difference with control side after day 5(P>0. 05). From Day 7 after operation, thethermal threshold at each time point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CCI group respective-ly(P>0.05). Moreover the EA had accumulative effe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预防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对临床拟行ERCP术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病人术前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对照组病人予安慰剂栓纳肛,观察2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发生率,同时检测术前和术后3、24 h血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低于对照组的8例(P < 0.05),2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PGE2、IL-17、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观察组PGE2、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24 h观察组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2组PG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IL-17、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和P < 0.05),而观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美辛栓术前纳肛可以有效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可能与其降低体内PGE2、IL-17、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的影响,评估对动脉硬化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94例符合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并且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24 h内加用普罗布考0.5 g 2次/日连续口服15~30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使用欧姆龙-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baPWV、ABI的变化。结果:(1)在对照组中,治疗前后对比,baPWV无明显差异(P>0.05),AB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在普罗布考组中,治疗前后对比,baPWV水平由(1 638.45±304.14)cm/s降至(1 568.70±267.0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3)两组间比较,治疗前baPWV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普罗布考组baPWV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PCI治疗基础上短期应用普罗布考能够降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被随机分成胸腺肽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胸腺肽组于术前1 d、术后3 d,分别皮下注射胸腺肽-α1 1.6 mg,对照组不做此处理。全部病例于术前1 d、术后2,7 d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CD56+的数目。结果:术后第2天,两组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CD56+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但下降的幅度不同,胸腺肽组下降的幅度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两组各项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CD8+变化不明显。结论:胸腺肽-α1可以改善围手术期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状态,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一对一"的心理干预,研究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反应及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的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只作常规的治疗护理和指导,两组术后的康复训练程序完全一致。住院当天,术前1d和术后5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试,术后第4,12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康复效果评价。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住院当天行心理干预前SAS评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实施心理干预后,试验组在手术前1d,术后5d SAS评分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4,12周试验组的置换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并可提高术后肢体康复训练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