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细胞外网络(NETs)在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在AASV中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NETs(以瓜氨酸化的组蛋白H3为标志)在8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8例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患者,3例健康对照的肾小球、肾间质及肾小管的表达,同时检测相应部位B淋巴细胞(CD19做标志)的浸润。结果:(1)AASV患者肾小球中NETs表达较微小病变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肾小球中NETs表达明显增多[(0.354±0.347)vs(0±0),P<0.05],在AASV肾脏病理损害严重部位,如中、重度系膜细胞增生的肾小球(0.485±0.721),有炎症细胞浸润的肾间质(2.575±2.99)、肾小管(1.417±2.888)中浸润的NETs明显增多。(2)B淋巴细胞(CD19)的表达:AASV患者肾小球球周B淋巴细胞表达较健康对照组[(3.123±4.411)vs(0±0)]、微小病变组[(3.123±4.411)vs(0±0)]表达明显增多,与微小病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ASV患者肾组织中主要分布于硬化的肾小球球周(4.024±7.457)、中重度系膜细胞增生的肾小球球周(2.673±2.948),在肾间质炎细胞浸润的区域常成簇聚集(9.625±8.961),而在肾小球内基本无表达。结论:NETs在AASV患者肾组织广泛表达,肾小球中浸润的NETs可能参与了AASV患者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设正常对照组和肾病综合征组,肾组织TGF-β1表达的检测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肾组织进行染色,并经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血清TGF-β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肾病组患者的血清中TGF-β1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GF-β1在正常对照组肾脏仅有少量表达,而在肾病组患者肾小球及肾小管中有较密集的棕黄色颗粒,图像分析仪计算显示肾病组肾组织中的TGF-β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病组血清中TGF-β1表达与肾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5,P〈0.01)。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TGF-β1表达显著增加,且呈正相关关系,可能对肾脏纤维化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RGC-32(response gene to complement 32)在IgA肾病(IgAN) 儿童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IgAN儿童及正常肾组织中RGC-32蛋白的表达与分布,并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IgAN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临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RGC-32蛋白在IgAN及正常肾组织的肾小管均明显表达,而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肾血管未见表达。RGC-32 在正常肾组织、IgAN轻度、中度及重度损伤组中的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为(18.29±6.22)%、(23.90±9.65)%、(31.23±9.86)%和(34.52±10.63)%。RGC-32在IgAN儿童肾组织的阳性表达指数与肾小球评分、肾小管间质评分均呈正相关(r = 0.385,0.347,P < 0.05);与α-SMA、TGF-β1表达亦呈正相关(r = 0.594,0.521,P < 0.01);而与Scr、尿NAG/Cr、尿Alb/Cr、尿 IgG/Cr、尿α1微球蛋白/Cr均无相关(r = 0.117,-0.115,-0.138,-0.176,-0.028,P均>0.05)。 结论 首次发现RGC-32蛋白在IgAN儿童和正常肾组织中表达于肾小管,而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肾血管未见表达。RGC-32可能参与了IgAN患儿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尤其是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过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管功能状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综)并发肾小管功能不全(TD)的研究报道多见于儿童,而对成人原发性肾综时小管功能状况的研究尚少。我们对20例成人原发性肾综病人的小管功能状况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对象:20例原发性肾综病人为病例组,14例进行了肾活检,微小病变6例,系膜增生性肾病6例、局灶性肾小球硬化(FSGS)1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N)1例;20例健康成人自愿者为正常对照。 2.方法:采用美国NOVA Biomedcal CO.5型血  相似文献   

5.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angiopoietin-like 3 protein,ANGPTL3)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肾组织中表达分布及其参与蛋白尿发生的机制。方法 ANGPTL3分别与足细胞核标记抗原(WT1)、基底膜标记抗原类肝素硫酸蛋白多糖perlecan进行双标记法免疫荧光染色。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NGPTL3和perlecan在不同病理类型的69例PNS及血尿患儿,包括微小病变(MCD)31例、膜性肾病(MN)6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FSGS)6例、IgA肾病16例、薄基底膜肾病(TBMN)10例以及2例正常对照肾组织中表达,并以IMS彩色图像分析系统量化为免疫组化指数。在MCD病例中将尿蛋白肌酐比值分别与肾组织中ANGPTL3和perlecan肾小球内染色强度及电镜下平均足突宽度(FWP)进行相关分析。对不同病理诊断时间(发病至肾穿刺)分组患儿肾小球ANGPTL3和perlecan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1)ANGPTL3在正常肾组织呈现微弱的沉积,而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肾组织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肾小球内ANGPTL3表达量在MCD(7.49±1.96)、MN(6.27±0.98)中显著高于正常对照(0.02±0.001)、TBMN(0.02±0.001)及FSGS(3.14±0.49)(均P < 0.05)。在IgA肾病(系膜增生型)中,蛋白尿组肾小球中ANGPTL3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纯血尿组(1.90±0.81比0.03±0.01, P < 0.05)。(2) 在MCD肾组织中,WT1及perlecan荧光双标记染色显示, ANGPTL3在足细胞胞浆及沿肾小球血管袢表达。(3) ANGPTL3在肾小球表达量分别与尿蛋白肌酐比值及电镜下平均足突宽度正相关(r为0.86、0.84,P均<0.05),并与perlecan在肾小球内表达量负相关(r为-0.83,P < 0.05)。(4)不同发病年限的MCD患儿肾组织中肾小球ANGPTL3及perlecan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及不同足突融合程度的肾组织中存在ANGPTL3的表达差异。在MCD中,ANGPTL3主要在足细胞胞浆表达,肾小球中ANGPTL3的表达与蛋白尿程度及足细胞融合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动物实验表明,肾组织受损时影响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环素和血管收缩剂血栓素A_2(TxA_2)的合成。在免疫或中毒引起肾小球损害时,肾TxA_2可影响肾小球通透性导致蛋白丢失。在成人微小病变型肾病中,TxA_2合成明显增加,作为肾TxA_2标志物的血栓素B_2(TxB_2)在尿中排泄增加,用TxA_2合成的抑制剂可减少尿TxB_2的排泄和蛋白尿。本文旨在研究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MCNS)患儿尿TxB_2排泄,并阐明尿TxB_2与肾小球丢失蛋白之间的关系。 5例MCNS患者,年龄6~12岁,男性4例,女性1例。患者对激素治疗均有效,其中4例为反复发作性MCNS,1例为激素依赖性MCNS。观察期间有2例复发2次,余者各复发1次。5次复发经强的松2 mg/Kg/d治疗后缓解,  相似文献   

7.
载脂蛋白H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肾组织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H(ApoH)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肾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探讨其在PNS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78例不同病理类型的PNS患儿肾组织ApoH的mRNA及蛋白表达,并对肾组织中的肾小管损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进行评分。肾活检前检测血白蛋白(Alb)、血脂、S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蛋白定量。14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结果(1)正常和PNS患儿肾组织中均有ApoH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皮质近肾小球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及PNS患儿肾组织均有ApoHmRNA表达,且肾组织ApoH蛋白与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64,P<0.05,提示肾脏本身能够合成ApoH.(2)不同病理类型PNS患儿肾组织ApoHmRNA及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微小病变NS(MCNS)、膜性肾病(MN)组ApoH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4.95±0.40、4.73±0.60和12.06±2.04、12.35±0.61,与对照组(5.44±1.56和12.69±1.89)相比虽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坏死(FSGS)组ApoH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30±0.28、2.82±0.36和10.13±3.09、10.12±1.02,明显低于MCNS、MN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激素耐药组ApoHmRNA表达低于激素敏感组,分别为4.27±0.30、  相似文献   

8.
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κB的调节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该模型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肾小球中NFκB及单核/巨噬细胞(ED-1)的表达水平。结果 (1)高糖高脂饮食加低剂量STZ使大鼠血糖升高(22.48±6.54 vs 4.71±0.34,P<0.01),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继续喂养6周后,模型成功动物具有血胰岛素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肾重/体重增加等特征。(2)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ED-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厄贝沙坦治疗6周后,NF-κB活性降低(5.10±1.80 vs 8.45±1.09,P<0.01),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减轻,肾功能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损害得以改善。结论 (1)通过饮食加小剂量STZ的方法,成功复制了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该模型在6周后已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改变。(2)上述大鼠肾组织中NF-κB活性增加,厄贝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至少部分与减少肾组织中激活的NF-κB表达,减轻肾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9.
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MCNS)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类型,具有许多相似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研究发现MCNS和 FSGS是免疫性疾病,MCNS患者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引起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产生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且MCNS患者的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因此给鼠灌注MCNS和FSGS患者的末梢血单核细胞培养的上清液,以探讨淋巴细胞功能异常在MCNS和FSGS中的致病作用。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包括12例MCNS,8例FSGS,9例健康对照,用刀豆素刺激MCNS,FSGS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wnt4、β-catenin的表达与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并行肾穿刺活检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n=22)、中度损伤组(n=18)、重度损伤组(n=16),另外选取10例正常肾组织(均来自于肾肿瘤患者切除肾脏的远端正常肾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wnt4、β-catenin表达水平,同时测定相关的临床指标,分析wnt4、β-catenin的水平变化与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显示,wnt4、β-catenin在正常对照组肾组织中无明显表达,而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表达明显,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wnt4、β-catenin蛋白表达呈递增趋势(P0.05)。wnt4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与β2微球蛋白(r=0.29,P0.05)呈正相关性,与eGFR(r=-0.38,P0.05)呈负相关性。结论 wnt4、β-catenin在肾间质纤维化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一致,均高于未发生纤维化的正常肾组织,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的表达,探讨IL-17在IgA肾病中的临床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51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活体检查采用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标准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病理学积分和检测IL-17的表达,同时检测51例IgA肾病患者中3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L-6、IL-23、IL-β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肾组织中未见IL-17表达。51例IgA肾病患者中,21例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IL-17表达阳性,2例肾间质淋巴细胞IL-17表达阳性,总阳性率为45.10%;并且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加重,IL-17的表达逐步增多。IgA肾病患者PBMCs中IL-17、IL-6、IL-23、IL-1βmRNA的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TGF-β1mRNA的表达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L-17mRNA与TGF-β1、IL-β1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0.71,P〈0.05)。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IL-17的表达水平与尿位相畸形红细胞计数、肾小管间质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60、0.67,P〈0.05),IL-17mRNA的表达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0.66,P〈0.05)。结论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及外周血中IL-17表达增高,并与临床及病理预后指标密切相关,提示IL-17可能是参与IgA肾病发病及进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MCP-1在人类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了解MCP-1与IgA肾病临床病理关系,并探讨其在IgA肾病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IgA肾病病理半定量评分系统中8个病理指标评分标准,给予IgA肾病组按照病变程度赋予分值,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Iga肾病组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探讨MCP-1与IgA肾病临床病理关系.结果 (1)在正常肾组织中,MCP-1表达较弱,正常对照组与IgA肾病组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IgA肾病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与IgA肾病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法8个病理指标中破坏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活动性指数(dGAI)、系膜细胞增生指数(MsHI)、系膜基质增多指数(MsMI)、肾小球慢性病变指数(GCI)、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指数(infI)、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数(TCI)等6个指标正相关(P<0.05),而与内皮细胞增生指数(endol)、小动脉慢性病变指数(VCI)无明显相关性(P>0.05);IgA肾病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与患者的蛋白尿水平正相关、肌酐清除率水平负相关(P<0.05),而与患者血尿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在IgA肾病组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与反映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的病理指标呈正相关,提示其在IgA肾病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在IgA肾病组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与蛋白尿呈正相关、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提示其与IgA肾病肾功下降、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狼疮性肾炎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MCD)和狼疮肾炎(LN)肾小管间质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及分布以及浸润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特点。结果 TGF-β1及CTGF可不同程度地表达于LN的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且较MCD的表达普遍增高,肾间质TGF-β1表达量与CTGF的表达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5316,P=0.023。LN患者肾间质内CD3阳性细胞,CD68阳性细胞,PCNA阳性细胞以及α-SMA的表达明显高于MCD患者。α-SMA的表达程度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6,P=0.032。结论 LN肾间质内TGF-β1和CTGF表达增高,可能与LN肾间质病变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小球疾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肌成纤维细胞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其对肾硬化的影响作用。方法: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2例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分为4组,利用肾活检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GF-β1、α-SMA、胶原Ⅲ(Col-Ⅲ)表达与患者血肌酐(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之间的相关性,根据镜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的着色深浅程度及分布,用MetuMorph图像处理系统,测出灰度按半定量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有不同的表达,随硬化程度的加重,其表达显著增加。TGF-β1表达主要分布于肾小球的系膜基质区、新月体中和小管间质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间质成纤维细胞胞浆中、间质基质区和炎性细胞大量浸润区。α-SMA的表达在MsPGN组最高,而FSGS,SGN肾小球上几乎无α-SMA的表达,在肾间质中α-SMA的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其表达显著增加。肾硬化中TGF-β1表达量与患者Scr和Ccr之间呈正相关,α-SMA、Col-Ⅲ在肾小管间质的表达量与患者Scr和Ccr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在肾硬化形成过程中,TGF-β1是重要的促发因素,肾硬化病变的初期,炎症反应使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活化,分泌TGF-β1增加,TGF-β1进一步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和成纤维细胞等,使表型转化为Myo-FB,Myo-FB合成和释放TGF-β1,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肾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在梗阻性肾病(UUO)大鼠梗阻肾中致肾小管间质进行性纤维化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制成UUO模型,在梗阻后3、7、10、14 d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其肾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沉积量及侵入肾内的单核巨噬细胞数进行分析;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大鼠TGF-β1 mRNA、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 mRNA及IV型胶原(Col-IV) mRNA转录量进行分析.结果随梗阻时间延长,侵入梗阻肾内单核巨噬细胞数、α-SMA沉积、Col-IV mRNA及TIMP-1 mRNA含量增加;示肾小管间质存在进行性纤维化.同时TGF-β1 mRNA含量明显增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促使梗阻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进行性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反义ERK2(A-dant-ERl(2)基因转染供肾对减缓肾移植后发生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间肾移植模型.按供肾移植前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空载病毒组和基因转染组,每组6只.对照组供肾灌注无菌HTK液0.5 ml,空载病毒组供肾灌注含5x109>pfu LaeZ基因腺病毒(Ad-LacZ)的HTK液0.5 ml,基因转染组供肾灌注含5x 109>pfu Adanti-ERK2的HTK液0.5 ml.肾移植术后24周行移植肾的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TβRⅠ的表达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和ED-1+细胞的浸润情况;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结果 肾移植术后24周,对照组和空载病毒组移植肾呈CAN表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明显,伴严重间质纤维化以及明显的CD4+、CD8+T淋巴细胞和ED-1+细胞浸润;病变区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减少,Vimentin、TβRⅠ表达显著增多.基因转染组移植肾间质内仅有少量CD4+、CD8+T淋巴细胞和ED-1+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正常.对照组和空载病毒组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高于基因转染组.结论 Adanti-ERK2基因转染移植肾可减缓CAN的发生,对移植肾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下调TGF-β1>,等致纤维化因子的表达以及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4种经典型蛋白激酶C同工酶(PKC-α、PKC-βⅠ、PKC-βⅡ和PKC-γ)在正常及不同肾小球疾病患者肾组织的表达,探讨其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行肾脏病理活检确诊的肾小球疾病患者肾组织50例,其中肾小球轻微病变、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Ig A肾病及狼疮性肾炎各10例;收集6例来自肾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远离肿瘤部分、病理检查无异常的肾组织做为正常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4种经典型蛋白激酶C同工酶在正常及肾小球疾病肾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PKC-α、βⅠ和βⅡ在正常肾组织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均有表达,PKC-γ仅表达于肾小球足细胞,在肾小管间质均无表达;各经典型PKC同工酶在肾小球疾病肾组织中表达部位与正常肾组织相同,但表达量不尽相同。结论:在肾小球疾病中,PKC-α和PKC-βⅠ可能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的潜在治疗靶点,PKC-γ可能参与足细胞生理功能的维持,不参与肾小管间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轻微病变肾病综合征(MCNS)是指病理表现为微小病变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2]。它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所占的比例各地报道不一[3,4],我院接受肾活检成人PNS中有54.2%表现为MCNS[5]。大部分MCNS易治但易复发,小部分对激素抵抗,长期或(和)反复应用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大。因此,如何减少复发?如何提高激素的反应率?如何使患者尽可能地长时间维持缓解?对于初治失败或常复发患者,使用哪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肾功能及尿蛋白分子量之间的关系,探讨 MCP -1在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例同步行肾活检诊断明确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脏MCP -1表达,聚丙烯酰凝胶电泳(SDS - PAGE)银染法检测尿蛋白分子量。结果: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MCP -1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组织 MCP -1阳性率肾小管间质病变分级3级组较1级、2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肌酐(Scr)﹥140μmol/ L 组较 Scr≤140μmol/ 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混合性蛋白尿10 kd 组较23 k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组织 MCP -1表达在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功能损害中起重要作用。10 kd 等低分子量尿蛋白与肾组织 MCP -1表达关系密切。可考虑使用 MCP -1抗体等阻断 MCP -1作用而防治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进行性恶化。  相似文献   

20.
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及MMP-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MMP-2、MMP-9及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蒙诺组(0.833mg/kg)、糖肾方大剂量组(2.67g/kg)、糖肾方小剂量组(1.33g/kg),每组10只,利用单侧肾切除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连续给药20周。动态检测血糖和尿蛋白/肌酐水平;取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对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RT-PCR方法检测TGF-β1、MMP-2及MMP-9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及Ⅳ型胶原表达。结果:大剂量糖肾方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肌酐(P〈0.05),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P〈0.01)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P〈0.01),减少TGF-β1mRNA与蛋白表达(P〈0.05),增加MMP-9mRNA表达(P〈0.05),减少Ⅳ型胶原蛋白表达(P〈0.05)。结论:糖肾方可减轻实验大鼠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和提高MMP-9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