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柔肝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βRⅠ、TβRⅡ及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柔肝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3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补肾柔肝方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造模,造模组首次于背部皮下注射纯CCl45 ml/kg,3 d后皮下注射40%(V/V)CCl4花生油3 ml/kg,每周2次,造膜8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秋水仙碱组用秋水仙碱水溶液灌胃(5 ml·kg-1·d-1),补肾柔肝方组给予补肾柔肝方流浸膏灌胃(5 ml·kg-1·d-1),连续8周。取各组大鼠肝组织,分别采用P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βRⅠ、TβRⅡ、α-SMA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TβRⅠ、TβRⅡ、α-SMA蛋白表达升高;TβRⅠ、TβRⅡmRNA、α-SMA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秋水仙碱组及补肾柔肝方组TβRⅠa、TβRⅡ、α-SMA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TβRⅠ、TβRⅡmRNA、α-SMA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柔肝方能够降低大鼠肝脏内TβRⅠ、TβRⅡ、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轻大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柔肝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及补肾柔肝方预防组(n=15)。模型组和补肾柔肝方预防组以10mg/kgDMN腹腔注射,1次/d,每周连续3d,共4周。模型组在造模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补肾柔肝方预防组在造模同时给予补肾柔肝方灌胃,共4周;第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留取血清及肝组织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氧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等;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肝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补肾柔肝方预防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好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死亡率为13.33%(2/15),补肾柔肝方预防组死亡率为6.67%(1/15);模型组大鼠腹水发生率为46.67%(7/15),补肾柔肝方预防组大鼠腹水发生率为20%(3/15)·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柔肝方组肝功能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1)。模型组肝组织CTGF和Ⅰ型胶啄mRNA表达明显增强,补肾柔肝方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弱(P〈0.01)。结论:补肾柔肝方可通过抑制大鼠盱组织CTGF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清肝抑纤饮及其拆方对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清肝抑纤饮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110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其余各组均给予四肢或背部皮下注射40%CCl4-花生油溶液,每周注射两次,同时给予清肝抑纤饮及其拆方组成的中药煎剂灌胃,共8周。8周后处死大鼠,ELISA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匀浆TGF-β1浓度,RT-PCR法检测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GF-β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异常表达;清肝抑纤饮组及合药1组可显著降低肝组织匀浆TGF-β1含量,并能降低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肝抑纤饮及其拆方预防用药可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TGF-β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清热解毒与凉血活血药物的配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ZEB1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肝星状细胞中的动态变化和意义。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健康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按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分为2、4、6、8周4个亚组,每组6只。模型组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测定不同时间点ALT、AST的变化,肝组织经HE、Masson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采用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ZEB-1mRNA的表达。大鼠HSCT-6细胞用不同浓度TGF-β1因子刺激48h后提取RNA,检测不同TGF-β1浓度下ZEB-1mRNA的表达。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结果 DMN腹腔注射成功诱导大鼠肝纤维化,4、6周纤维化明显。模型组血清ALT、AST在2周开始升高,4周达到最高峰,并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ZEB-1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少量表达,模型组表达逐渐升高,4周表达最高,随后又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与TGF-β1呈正相关。HSC-T6细胞中,不同浓度TGF-β1刺激后,ZEB-1mRNA呈浓度梯度变化,随着TGF-β1浓度的升高,ZEB-1表达量增加。结论 ZEB-1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并与肝纤维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肝心宁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脏TGF-β1及Smad-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并饲以高脂低蛋白饲料和30%酒精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11只)、模型组(15只)、阳性对照组(14只)、肝心宁高剂量组(14只)和肝心宁低剂量组(14只),6周末处死所有动物,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肝纤维化程度,并采用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GF-β1 mRNA、Smad-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F-β1 mRNA、Smad-3 mRNA表达明显增强。经肝心宁治疗后大鼠肝脏TGF-β1表达比模型组减弱,肝心宁同时下调Smad3的表达。另外,肝心宁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显著改善。结论:肝心宁可下调TGF-β1 mRNA、Smad-3 mRNA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或减轻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护肝片对纤维化肝组织TGF-β1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5 g/L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模型复制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 mg/kg)或溶媒,每日1次,直至8,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对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②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TGF-β1及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且其蛋白和mRNA的表达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TGF-β1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1).结论:护肝片可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及其纤维化程度,它可能在蛋白及mRNA双重水平上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柔木丹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成年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和柔木丹组,每组10只。肝纤维化组和柔木丹组小鼠腹腔注射含体积分数20%CCl4的橄榄油混合液5 m L·kg~(-1),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橄榄油,每周2次,连续8周;第3周起,柔木丹组小鼠灌胃柔木丹颗粒4 g·kg~(-1),每日1次,共6周;肝纤维化组和对照组小鼠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前和末次给药后24 h(实验后)分别称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的变化;并于取材时称小鼠肝质量,计算各组小鼠肝体比;取小鼠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定位及表达;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肝组织中α-SMA、Ⅰ型胶原蛋白A1(COL1A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前3组小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 312,P> 0. 05)。肝纤维化组和柔木丹组小鼠体质量增加显著小于对照组(P <0. 01),柔木丹组小鼠体质量增加显著大于肝纤维化组(P <0. 01)。肝纤维化组小鼠肝体比显著大于对照组和柔木丹组(P <0. 01),对照组与柔木丹组小鼠肝体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肝纤维化组小鼠肝组织中α-SMA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柔木丹组小鼠肝组织中α-SMA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肝纤维化组(P <0. 01),柔木丹组与对照组小鼠肝组织中α-SMA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肝纤维化组小鼠肝组织中COL1A1和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柔木丹组小鼠肝组织中COL1A1和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肝纤维化组(P <0. 01),柔木丹组小鼠肝组织中COL1A1和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肝纤维化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柔木丹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肝纤维化组(P <0. 01),柔木丹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柔木丹颗粒可通过降低肝组织中α-SMA、COL1A1、TIMP-1及TGF-β1的表达而改善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抗纤Ⅱ号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在过去实践的基础上,欲探讨复方抗纤Ⅱ号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成5组,除正常对照外,余4组大鼠肝纤维化造模均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0.5mL/次,2次/周)。抗纤Ⅱ号早期治疗组在第3周给予中药灌胃,1g/100g每天1次。抗纤Ⅱ号晚期治疗组在造模第9周给予中药灌胃,1g/100g每天1次。γ-干扰素治疗组在造模第9周每天皮下注射10万单位的干扰素。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在12周杀大鼠,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形成,RT-PCR检测肝组织中TGF-β1和Smad3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病理学观察,抗纤Ⅱ号早期治疗组显著逆转了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经HE和Masson染色抗纤Ⅱ号治疗组能明显降解纤维化大鼠肝中的胶原(P<0.05)。PT-PCR分析TGF-β1和Smad3mRNA的表达在抗纤Ⅱ号治疗组均明显减少。同时分析表明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在抗纤Ⅱ号治疗组均明显减少。结论抗纤Ⅱ号能逆转免疫引起的肝纤维化,这是由于能促进肝脏胶原的降解作用和抑制调节与纤维化有关的细胞因子TGF-β1及下游信号Smad3的表达,最终导致肝纤维化的逆转.肝纤维化的早期治疗用药优于后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肝再生增强因子重组质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实验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肝再生增强因子真核表达质粒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制作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Col)、ALR治疗1组(ALR1)、ALR治疗2组(ALR2),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秋水仙碱、pcDNA3-ALR重组质粒治疗.用药4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标本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测定Ⅰ、Ⅲ型胶原、TIMP-1和ALR在肝组织的表达,RT-PCR测定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两个ALR治疗组的肝纤维化分级明显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Ⅰ、Ⅲ型胶原和TIMP-1在肝组织的表达在两个ALR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而ALR的表达要明显强于模型组.TIMP-1 mRNA在两个ALR治疗组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ALR重组质粒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有改善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TIMP-1活性表达而促进肝细胞外基质降解.  相似文献   

10.
氯沙坦抗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鼠肝组织Smad2/3,Smad7,TIMP-1,TGF-β1的表达及氯沙坦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氯沙坦预防组和治疗组,采用CCL4皮下注射构建肝纤维化模型.行HE和VG染色,判断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Smad2,3 Smad7和TIMP-1,TGF-β1的表达.结果 氯沙坦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Smad2,3 TIMP-1 TGF-β1在氯沙坦预防组和治疗组的阳性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分别为Smad2,31.69±0.42,1.90±0.59,2.51±0.39; TIMP-11.09±0 28,1.32±0.23,2.60±0.35;TGF-β11.65±0.31,2.04±0.42,2.72±0.36),P<0.05;Smad7在氯沙坦预防组和治疗组的阳性表达高于模型组(分别为2.50±0.35,2.21±0.59,0.47±0.26),P<0.05.Smad2,3 Smad7 TIMP-1和TGF-β1在氯沙坦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氯沙坦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1,TIMP-1,Smad2,3和促进Smad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方对实验性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以"白酒-吡唑-玉米油"混合液灌胃16周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将存活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中药(调肝理脾方)治疗组、西药(安珐特)对照组和中药(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另设正常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和生理盐水。4周后,经HE染色、Mallory染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调肝理脾方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下调大鼠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含量。结论:病理学实验研究证实调肝理脾方能有效阻止和逆转酒精性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软肝饮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脏TGF-1及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软肝饮治疗组,鳖甲软肝片对照组,采用CCl4背部皮下注射构建肝纤维化模型,行HE和VG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肝纤维化程度。同时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各组TGF-1、Smad3和Smad7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F-1、Smad3表达明显增强,Smad7表达明显下降。经软肝饮治疗后大鼠肝脏TGF-1表达比模型组减弱。软肝饮同时下调Smad3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另外,软肝饮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显著改善。[结论]肝炎平对大鼠肝纤维化肝脏TGF-1/Smad信号通路有明显的影响,能抑制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TGF-1表达,下调Smad3及上调Smad7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以"浊毒"立论的肝复健方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HF)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 mRNA水平和Smad2/3、Smad4、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每周2次,连续8周制备HF模型,每天灌胃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肝复健方(15.0、22.5、30、0 g/kg)和秋水仙碱(0.154 g/kg)治疗至12周末.实验结束后,RT-PCR法检测肝组织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mRNA的表达,Weston-blot法检测肝组织Smad2/3、Smad4、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F-β1、TβRⅡ及Smad2/3、Smad4表达明显增强,Smad7表达明显下降;经肝复健方治疗后大鼠肝脏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表达均比模型组减弱,Smad2/3、Smad4的表达减弱而Smad7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 肝复健方能抑制TGF-β1及其受体TβRⅡ mRNA的表达,下调Smad2/3、Smad4蛋白表达,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肝复健方对大鼠HF肝脏TGF-β/Smad信号通路有明显的影响,这可能是其治疗HF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复方红景天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与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用CCl4皮下注射法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复方红景天颗粒口服进行干预性治疗,观察大鼠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含量及肝组织Na /Ca2 泵、TGF-β1,Ⅰ型前胶原α1 mRNA表达水平、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复方红景天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PCⅢ(μg/L)(164.25±45.68 vs 265.54±98.21), CⅣ(96.73±14.68 vs 159.67±29.64), HA(289.35±75.68 vs 455.79±113.55)水平,(q=4.26,4.94,3.68,均为P<0.05);复方红景天可抑制NCX,TGF-β1,α1(Ⅰ) mRNA表达(半定量积分分别为1.50±0.19 vs 2.45±0.31,1.06±0.12 vs 2.47±0.37, 1.26±0.17 vs 2.50±0.40,q值分别为3.52,3.93,4.04,均为P<0.05). 肝组织纤维沉积明显减少(肝纤维化积分为2.43±0.70 vs 3.53±0.68,q=3.69,P<0.05). NCX, TGF-β1 mRNA表达与PCⅢ, CⅣ, HA, α1(Ⅰ) mRNA及肝组织的纤维化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2, 0.49, 0.56, 0.48, 0.60及0.47, 0.61, 0.56, 0.49, 0.51(均为P<0.05). 结论: 复方红景天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NCX及TGF-β1 mRNA表达从而减少胶原纤维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补肾柔肝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以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0.5%DMN,1次/d,每周连续3 d,共4周.模型组在造模结束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而治疗组在造模结束后灌胃补肾柔肝方(10 ml·kg-1·d-1)进行治疗干预,共用药4周.第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白蛋白(albumin, A)及球蛋白(globulin, G)等;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及Ⅳ型胶原(collagen Ⅳ, Ⅳ-C)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好于模型组;正常组大鼠无死亡,而模型组大鼠病死率为40%(6/15),治疗组病死率为20%(3/1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BIL、ALT及AST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的A/G严重倒置,达到0.62±0.07,较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而治疗组的A/G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为0.77±0.04(P<0.05),但是仍倒置比较明显.血清胶原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血清胶原成分HA、LN及Ⅳ-C的含量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分别为正常组的1.72、1.86、3.71倍;治疗组HA、LN、Ⅳ-C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分别为正常组的1.26、1.18、2.47倍.结论:补肾柔肝方对大鼠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病理、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术诱导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给予30 mg.kg-1水飞蓟素,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UUO术后第7、14、21天各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价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肾组织TGF-β1mRNA及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时间点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在治疗组和模型组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均<0.01),治疗组较模型组则明显减轻(P均<0.05)。各时间点治疗组和模型组肾脏TGF-β1mRNA和TIMP-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治疗组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UUO大鼠肾间质中TGF-β1mRNA、TIMP-1 mRNA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均呈正相关(r=0.915、0.838、P均<0.01)。TGF-β1mRNA、TIMP-1 mRNA表达量与肾组织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0.833、0.786、P均<0.01)。结论在UUO大鼠模型中,水飞蓟素通过下调TGF-β1mRNA、TIMP-1 mRNA的表达,减少Ⅲ型胶原的产生,从而发挥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对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低、中、高剂量等7组.手术后4周处死大鼠,无菌取肾,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TGF-β1蛋白及其mRNA表达,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其他细胞浆内,有少量的TGF-β1蛋白及其mRNA棕黄色颗粒状阳性反应物;苯那普利对照组细胞浆中棕黄色颗粒状阳性反应物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P<0.01;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细胞浆中棕黄色颗粒状阳性反应物明显减少,不同剂量组呈剂量依赖关系,与模型组比,P<0.01.结论 TGF-β1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复方鳖甲软肝片可以通过下调TGF-β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对UUO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苦胆草对斯氏狸殖吸虫肝纤维化大鼠肝脏TIMP-1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γ-干扰素组和苦胆草组.用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大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12周后取肝脏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TIMP-1 mRNA的表达.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IMP-1 mRNA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γ-干扰素组和苦胆草组大鼠肝组织TIMP-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 结论:苦胆草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IM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的siRNA经体内转染后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TIMP-1及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TIMP-1 siRNA处理组和TIMP-1 siRNA阴性对照组。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共12周。HE染色验证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IMP-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IMP-1的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TIMP-1和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结果:病理组织学显示相较模型组、阴性对照组,肝组织肝纤维化程度在TIMP-1 siRNA处理组中明显减轻。TIMP-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量也明显减少(P=0.000)。结论:TIMP-1 siRNA能抑制或阻断TIMP-1表达,进而促进以Ⅰ、Ⅲ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肝纤维化程度得到改善,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转导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两部分。在体内实验中,37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5只)、模型组(18只)和扶正化瘀方组(14只)。模型组和扶正化瘀组大鼠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灌胃治疗4周后,采用盐酸水解法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肝组织中TGF-β1、TGF-β1Ⅰ型受体(TGF-β1 type Ⅰ receptor,TβR-Ⅰ)、Smad2、Smad3及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采用培养4d的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分为对照组、TGF-β1组、10%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组及TβR-Ⅰ胞内激酶抑制剂(SB-431542)组。后3组用2.5ng/mLTGF-β1刺激24h后,对照组及TGF-β1组加10%正常大鼠血清,10%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组加10%服用扶正化瘀方的大鼠血清,SB-431542组加10%正常大鼠血清及10μmol/LSB-431542。共孵育24h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SC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Smad3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分析HSC中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内实验发现,扶正化瘀方可明显降低纤维化肝组织中异常升高的Hyp含量及TGF-β1、TβR-Ⅰ、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体外研究发现,正常HSC中α-SMA、TβR-Ⅰ表达较低,TGF-β1刺激可显著上调其表达;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共孵育后,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HSC中α-SMA的表达;正常HSCSmad3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表达较低,TGF-β1可显著刺激Smad3向细胞核转移,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Smad3核转位。结论:扶正化瘀方可下调纤维化大鼠肝脏及HSC中的TGF-β1/Smad病理信号转导通路,这可能是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