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复杂、易复发,给予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差。随着恶性肿瘤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成为治疗模式的中心,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在治疗膀胱癌等多种肿瘤中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效应及可耐受的安全性,患者的总生存获益明显提高。目前,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Durvalumab、Avelumab等作为免疫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临床膀胱癌的治疗,针对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正在大规模开展,为膀胱癌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2.
杨蕾伊  林桑  谢其冰  尹耕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1):1393-1398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是一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2006年5月起,已经有10种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尽管PD-1和PD-L1抑制剂对某些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研发同等疗效但不良反应较PD-1/PD-L1抑制剂少的新型药物迫在眉睫。此外,探索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在PD-1和PD-L1抑制剂研究中的地位同样重要。本综述讨论了几种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在进行抗肿瘤治疗的同时需要监控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本综述还指出了未来PD-1/PD-L1抑制剂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PD-1与PD-L1结合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过程,进而介导癌细胞的免疫逃逸。研究发现PD-1/PD-L1单抗用于术前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客观及病理缓解率,对于靶向耐药的患者也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对PD-1/PD-L1单抗在靶向耐药和肺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详细列出了免疫治疗能够改善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耐药后临床预后的证据,表明免疫治疗在肺癌术前辅助治疗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 TET)对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细胞侵袭潜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OSCC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加药物处理)、低剂量组(10μmol/L TET)、中剂量组(20μmol/L TET)、高剂量组(30μmol/L TET)。采用MTT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各组细胞的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对OSCC细胞分别转染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及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模拟物及抑制剂,均连续转染24 h。采用RT-qPCR检测正常口腔上皮细胞、OSCC细胞以及转染HIF-1α、PD-1、PD-L1模拟物及抑制剂OSCC细胞中HIF-1α、PD-1、PD-L1 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  相似文献   

5.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配体(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1 ligand,PD-1/PD-L)的信号通路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针对这一通路的靶向药物已应用于一些肿瘤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疗效。近年来,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初步探索了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是诱导肿瘤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在肿瘤形成中起免疫检查点的作用。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该通路而用于肿瘤的治疗。近年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大量国际性临床研究证实PD-1抗体和PD-L1抗体单药及联合化疗或血管生成抑制剂等药物治疗NSCLC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化疗。Nivolumab、Pembrolizumab和Atezolizumab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成为NSCLC的二线治疗以及某些特定人群一线治疗的标准治疗策略。目前公认的与免疫治疗疗效确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有PD-L1表达水平、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MMR蛋白表达缺失(dMMR)和肿瘤突变负荷(TMB)。现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抗PD-1/PD-L1新药在NSCLC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选择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7.
 糖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存在多个N-糖基化位点,其糖基化修饰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PD-1共有4个N-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49、N58、N74和N116。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8(fucosyltransferase 8,FUT8)可催化PD-1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一些针对PD-1的N58位点糖基化修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此外,阻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PD-1的N74糖基化修饰可以增强其杀伤效应。PD-L1同样含有4个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35、N192、N200和N219。一些重要的调控分子可以抑制或促进PD-L1的糖基化修饰,产生一定生物学效应。本文通过综述糖基化修饰对PD-1/PD-L1分子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期望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基于糖基化修饰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是免疫哨点单抗药物,是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研究的热点。已上市的尼伏单抗(nivolumab)和潘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属于PD-1抑制剂,主要用于黑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对肾细胞癌、膀胱癌、霍奇金淋巴瘤等的疗效还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PD-L1抑制剂阿替珠单抗(atezolizumab)、度伐单抗(durvalumab)和阿维单抗(avelumab)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尿道上皮癌,还有其他几种药物尚处于早期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上述PD-1/PD-L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程序性死亡因子-1 (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是表达于多种肿瘤表面的共抑制分子 ,它在介导乳腺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对于PD-1/PD-L 1与乳腺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逐渐深入 ,包括其分子功能、表达水平及乳腺肿瘤预后等 ,尤其是PD-1/PD-L1在临床肿瘤治疗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就 PD-1及其配体 PD-L1的发现、表达、功能以及在乳腺肿瘤中免疫逃逸、治疗方面予以综述 ,并对其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 ligand,PD-L1)共同组成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过程中的协同刺激信号通路。肿瘤发生时,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PD-1配体结合,通过抑制T细胞活性及其增殖、分化影响肿瘤细胞对常规治疗的耐受及肿瘤患者远期预后。据报道PD-L1在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中过高表达,提示PD-1/PD-L1通路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因此阻断该通路或许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本文就PD-1/PD-L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和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该通路相关的免疫疗法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长期以来以铂为基础的化疗一直是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预后不良。针对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通路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耐受的安全性和长期持久的反应性,开创了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治疗的新时代。本文回顾PD-1/PD-L1及CTLA-4信号通路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关系,综述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抗PD-1/PD-L1及CTLA-4治疗的临床试验,重点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阶段中的使用和最佳组合策略的临床研究,以期改进免疫抑制剂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使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多种肿瘤通过上调自身和肿瘤微环境的PD-L1表达,持续激活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PD-L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信号通路,抑制T细胞的功能,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目前已有多种PD-1/PD-L1单抗药物上市,并且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因为单抗生产成本高昂,存储运输条件苛刻,有免疫原性等问题,寻找免疫检查点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成为了当前新药开发的热点。本文详细介绍了PD-1/PD-L1的生物学机制,按结构分类综述了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验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PD配体1(PD ligand-1,PD-L1)/PD配体2(PD-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25例食管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石蜡包埋的肿瘤样品及部分对应的癌旁组织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用免疫反应评分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D-1、PD-L1、PD-L2三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52.6%、32.9%,PD-L(P<0.001)、PD-L1(P<0.001)、PD-L2(P=0.023)在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别。PD-L1的阳性表达与T分期(P<0.001)、术后分期(P=0.006)相关,PD-L2的阳性表达与T分期(P<0.001)、术后分期(P=0.002)及淋巴结转移(P=0.044)相关,与其他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D-1(P=0.500)、PD-L1(P=0.058)、PD-L2(P=0.096)单阳性与患者生存状况均无明显关联。但三者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要显著优于仅其中一个因子表达阳性(HR=1.669)或二个以上因子表达阳性的患者(HR=1.606)。结论 PD-L1和PD-L2与ESCC患者的多个临床特征有关。虽然PD-1、PD-L1、PD-L2各自与患者预后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关联,但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抑制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是重要的负性免疫调节分子,在机体适应性细胞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达PD-L1的肿瘤细胞可与T细胞表面受体分子PD-1特异性结合,从而影响T细胞的活化与分化,并抑制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杀伤活性.目前,已有多种靶向PD-1/PD-L1免疫检查点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并在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疗效.本文就PD-1/PD-L1的分子结构、表达特点、上调影响因素,以及其在促进肿瘤生长、免疫逃逸、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最近,程序性死亡之受体1及其配体(PD1/PD-L1)抗体在不同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使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长期控制.然而,多数患者并未从治疗中获益.本文将综述影响PD1/PD-L1阻断治疗的关键因素,评价疗效预测标志物的可靠性,并分析基于PD1/PD-L1阻断治疗的不同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出现的肿瘤免疫治疗彻底改变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免疫疗法是免疫抑制剂针对免疫检查点进行调节,免疫抑制剂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肿瘤4(CTLA-4)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途径以调节免疫耐受的重要抑制通路,在机体中参与维持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然而,免疫系统平衡的转变也会对多个组织器官产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irAEs不同于传统的化疗药物或靶向治疗的副作用,且目前在其诊断和管理方面经验相对较少。因此,irAEs构成免疫疗法中真正的挑战,并且任何新的改变都可能是与治疗相关的。最常见的irAEs发生在皮肤、胃肠道,其次是肺、内分泌系统、肌肉骨骼、肾、神经、血液和心血管。IrAEs通常持续时间长、可控,但有时可能导致免疫治疗的中断,甚至可能发生致命不良事件。该文针对目前PD-1抑制剂所产生的irAEs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方法 汇总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与文献报道的PD-1抑制剂诱发BP病例,总结PD-1抑制剂诱发BP的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 共纳入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龄(70.9±9.7)岁(56~86岁)。原发肿瘤以恶性黑色素瘤(38.10%)与肺癌(33.33%)为主,开始用药到诊断BP平均时长为(49.1±23.7)周。病理表现主要为表皮下水疱(76.19%)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8.24%),直接免疫荧光表现为补体C3(95%)与IgG(75%)在基底膜带呈线性沉积,血清抗体多数表现为抗BP180-NC16A抗体阳性(84.21%)。主要治疗手段为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但利妥昔单抗、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也有突出表现。结论 皮肤科及肿瘤科医师应当了解PD-1具有诱发BP的风险,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