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初步效果。对129例HBsAg阳性携带母亲的婴儿进行对照研究,在64例试验组内用HBIG多次被动免疫新生儿,用酶标检测技术;观察半年,只有12例为HBsAg阳性(18.75%)。而在65例对照组内,婴儿HBsAg阳性数为32例(49.23%),两组婴儿HBsAg阳性率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01)。另外在试验组中有20例母亲为HBeAg阳性,6个月内只有7例婴儿为HBsAg阳性(35%),而对照组有21例母亲为HBeAg阳性,其婴儿有19例是HBsAg阳性(90.48%)。两组婴儿HBsAg阳性率差别也有极显著意义(P<0.001)。本结果初步表明:用1∶2048(PHA)的国产HBIG预防母婴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指患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HBsAg的孕妇,在围产期将HBV直接传播给婴儿。此种传播是构成HBV慢性携带状态的重要原因,也是病毒赖以在人群中保存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将母婴传播及其预防的现状作一介绍。一、与传播有关的一些因素 1.母血e抗原/e抗体系统与婴儿HBV感染:Okada等指出:HBeAg(e抗原)阳性母亲对婴儿的传播率达100%,但抗-HBe(e抗体)阳性者不能将HBV传播给婴儿,因而认为e抗原可作为HBV携带者母亲能传播给婴儿的一个指标。Beasley等的研究认为,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85%为HBsAg阳性,而e抗原阴性母亲仅31%的婴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垂直感染是指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简称)的孕妇,在分娩期或分娩时将乙型肝炎病毒(HBV)传给婴儿,婴儿于出今后HBsAg即阳性或6个月内转为阳性或发生乙型肝炎者。因此又称母婴传播。影响母婴传播的因素 HBsAg是组成HBV的小球体、管状体及Dane颗粒的衣膜,不含核酸,具有抗原性,是母婴传播中的一项指标。有报告HBsAg无症状携带者传染性的强弱决定于HBsAg滴度的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婴幼儿是常见的,主要是HBsAg阳性母亲对其婴儿的感染,称为母婴传播,尤其是伴有HBeAg阳性的孕妇,有很大可能通过分娩过程、胎盘血等将HBV传给婴儿。日本曾调查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有26.5%成为HBsAg慢性携带者。如作一全球性估计,每年出生的婴儿,约有60万以上在一年内可变为HBV携带者,其中部分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一且被感染后,目前尚无有效疗法使HBsAg阴转,因而人群中HBsAg携带率势必越来越高,所以阻断母婴传播、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室研制的乙型肝炎疫苗经过数年来小量人群预防注射观察对人体有一定免疫效果,已证明是安全的,故在对本院部分产妇进行HBsAg携带状态调查的基础上,于1979年开始对住院产妇中部分HBsAg阳性者,其新生儿分别给予乙型肝炎疫苗或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型肝炎疫苗联合预防接种,定期观察以期能阻断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某市服务行业人员体检中HBsAg及HBeAg阳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文献报道[1],我国大约有10%的人口携带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HBsAg阳性中,有部分人携带HBeAg(乙型肝炎e抗原)。目前,乙型肝炎密切接触性感染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HBeAg是重要的传染指标。为了解某市从事服务行业人员HBsAg和HBeAg的携带情况,对该市1998~2000年在健康体检中检出的阳性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翠柳 《中外医疗》2009,28(7):117-117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乙肝e抗原(HBeAg)阳性,通过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1],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HBV感染的重要措施。如何使孕妇正确认识HBV,保持良好心态,配合医护人员阻断母婴传播。使妊娠最终有良好结局,围孕产期的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用敏感的检测方法检测145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HBsAg阳性125例中HBeAg阳性56例,抗—HBe阳性55例,HBeAg和抗—HBe均阴性14例;HBV—DNA阳性80例。HBeAg阳性者中合并HBV—DNA阳性40例(71.4%);抗—HBe阳性的70例中有HBV—DNA阳性32例(45.7%)。说明HBV—DNA是更能反映体內HBV复制的指标;HBsAg滴度增加与HBeAg和HBV—DNA阳性例数呈平行关系,与抗一HBe呈反向关系。作者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与HBV感染有密切关系,抗病毒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980年80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出生后6个月HBsAg阳性率为45%。其中HBeAg阳性母亲40名,婴儿出生后6个月HBsAg阳性率达75%,并演变为慢性HBsAg携带者,2年和3年后分别为94.4和75%。自1982年分别应用乙肝疫苗或加HBIG及乙肝免疫血清,共免疫110名HBsAg和HBeAg均阳性母亲的婴儿,观察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其中  相似文献   

9.
对80名 HBsAg 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 HBV 感染作了7年随访,结果80例婴儿的母婴传播率为51.3%,在生后7年随访期间,71.6%的婴儿呈 HBsAg 持续携带状态,属于生后水平传播的婴儿 HBsAg 阳性率为16.7%,且均与母亲 e 系统关系密切。认为乙肝免疫预防的重点应是 HBeAg 阳性母亲的婴儿。还发现 HBsAg 阳性婴儿虽外表健康,肝功能正常,但其中20%有脾肿大,需警惕慢性肝病存在的可能,对这些婴儿应定期随访及实验室检测,以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未经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不同阶段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的特点及其与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64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分为6组:慢性HBV携带65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164例,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171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74例,HBeAg阳性乙肝肝硬化42例,HBeAg阴性乙肝肝硬化48例.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定量值,荧光PCR定量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 慢性HBV携带、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HBsAg携带、HBeAg阴性肝硬化和HBeAg阳性肝硬化6组的血清HBsAg定量值依次下降,其中位数分别为:4.71(3.71 ~5.31)、4.04(2.45 ~ 5.22)、3.50(2.68 ~4.43)、3.34(1.38 ~4.37)、3.25(1.85 ~3.88)和3.15(2.51 ~3.92) lgIU/mL,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3.0,P<0.001).总慢性HBV感染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除外)的HBsAg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9,P<0.001),总慢性HBV感染者的HBsAg与年龄呈负相关(r=-0.397,P<0.001).年龄均>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两组HBsAg定量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83,P<0.001),区分两组的HBsAg定量临界值为3.29 lgIU/mL.结论 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的HBsAg定量值不同;血清HBsAg定量值与血清HBV DNA水平及年龄相关;HB sAg定量值是预测年龄>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是否发展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道60例婴儿用高效价HBIG与乙肝疫苗双重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其保护率为87.7%(除外脐血HBsAg阳性婴儿后为100%)。本文对不同免疫程序方案、HBlG效价、孕母HBeAg与HBsAg滴度等因素对免疫效果的影响作了探讨,强调制定统一免疫方案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王春晖  钱福初 《浙江实用医学》2012,17(4):261-262,300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不常见模式患者HBV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乙肝五项检测中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标本97例,HBsAg阴性但HBeAg阳性8例,仅HBcAb强阳性标本60例,仅HBcAb强阳性标本105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血清HBV载量.结果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患者中HBV- DNA>1×103copies/mL有49例(50.5%),其中有25例(51.0%)HBV - DNA含量≥1×105copies/mL;仅HBeAb强阳性患者中HBV - DNA>1×103copies/mL 2例(3.3%),仅HBcAb强阳性患者中HBV- DNA->1×103 copies/mL 3例(2.8%),HBsAg阴性但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均>1×103copies,在HBsAg阴性的几种模式中HBV含量较低,大多<1×105 copies/mL,明显低于HBsAg阳性的模式(P<0.05).结论 HBsAb出现并不一定能有效清除HBV,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或HBeAb、HBcAb单独阳性者中确实存在隐匿性HBV感染,所以对少见乙肝标志物模式在临床上应该加强重视,防止漏诊和对病情判断的失误,特别是输血引起的HBV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产后母婴传播阻断作用及对出生时已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转的效果.方法:选择6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所产新生儿,于产后4 h~6 h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前抽股静脉血检测HBsAg和HBeAg,新生儿于6 h和1月龄分别注射HBIG 100 IU,并按0,1,6(5μg)方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于1岁龄复查HBsAg和HBeAg.结果:新生儿HBsAg和HBeAg双阳性25例占36.76%,HBeAg单阳性1例1.47%,HBsAg单阳性18例占26.47%,HBsAg和HBeAg双阴性24例占35.29%;1岁龄HBsAg转阴19例占43.18%,其中HBsAg和HBeAg双阳性转阴性4例,HBsAg单阳性转阴性15例.HBsAg阴性转阳性2例占8.33%.结论:人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应用能有效阻断乙型肝炎因母婴接触、母乳喂养引起的传播,有效率为91.67%;并使已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的HBsAg转阴率达到43.18%.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及其在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对87例慢性乙型肝炎行血清HBV标志物、HBVDNA和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20例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前S1抗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87例HBsAg与HBVDNA同时阳性病人的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检测率为78.2%,HBeAg阳性检测率为50.6%。13例前S1抗原阳性产妇的新生儿中,前S1抗原阳性检测率为84.6%。结论 前S1抗原表达主要在HBVDNA复制期,可以作为HBeAg阴性病人的补充检测;前S1抗原阳性孕妇的乙型肝炎病毒可垂直感染婴儿。  相似文献   

15.
采用特异性免疫沉淀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P活力216例,结果:HBeAg和抗-HBcIgM阳性组的HBV DNAP检出率和活力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且随HBsAg的滴度升高而升高。在各类乙型肝炎病人中DNAP检出率依次为;重症肝炎和急性肝炎>肝硬化和慢性潘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携带者。抗-HBe阳性组和HBeAg、抗-HBe均阴性组各有25%、54.71%可测到DNAP活力。证明HBV DNAP活力测定是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病毒在体内复制及是否具有传染性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6.
袁平戈 《肝博士》2014,(1):23-24
正一、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意义重大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HBV携带者人数达1.2亿,通过10多年大规摸的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慢性HBV携带者目前已下降到9300万人。在慢性HBV携带者中至少有1/3是通过母婴传播而造成的,目前母婴传播是HB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我国目前育龄妇女HBV感染率仍高达8.16%(普通人群为7.18%),约有1 70万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其所生新生儿40%左右可被感染,若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均阳性,其所生新生儿感染HBV的机会可达90%以上。反之,如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阳性、HBsAg阴性、HBV DNA阴性或低水平、HBsAg低滴度,新生儿被感染的机会相对少,约为10%~15%。●HBV母婴传播的途径:(1)宫内感染,约占10%。HBV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对引产胎儿肝脏或血液的HBV感染标志物检出率可达40%;(2)产时传  相似文献   

17.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本调查旨在探讨上海地区正常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下称 HBsAg)阳性率,以及无症状 HBsAg 阳性母亲对其婴儿乙型肝炎传播作用。材料和方法 1978年7~10月间,对两个市区产院来院分娩的孕妇,逐例询问病史,检查肝功能、HBsAg、抗 HBs、HBeAg 和抗 HBe,并于产后42天和6个月各进行一次复查。选择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但仅血液 HBsAg 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者作为慢性 HBsAg 携带者,计算出上海地区正常孕妇的HBsAg 携带率。所有新生儿脐血均作 HBsAg 和抗  相似文献   

18.
将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223名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上10μg(Ⅰ组)、20μg(Ⅱ组)、20μg加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1支(Ⅲ组)、20μg加HBIG2支(Ⅳ组)。随访至12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在Ⅰ、Ⅱ、Ⅲ、Ⅳ组分别为62.5%、76.8%、80.9%和84.3%:HBsAg慢性携带率各为12.5%、11.0%、4.3%和2.9%。母亲HBeAg阳性和HBsAg≥1.256者,其婴儿抗HBs阳转率低于对照组。母亲HBeAg阳性者的婴儿,易发展成HBsAg慢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19.
钱燕华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2):861-86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的影响因素和免疫效果。方法:51例HBV感染但无临床症状的孕妇分成三组,试验组Ⅰ:孕妇为HBAg单阳性,产期及新生儿均注射过HBIG;试验组Ⅱ:孕妇为HBsAg、HBeAg双阳性,产前及新生儿均注射过HBIG;对照组;孕妇为HBsAg单阳性或HBsAg、HBeAg双阳性,产前及新生儿均未注射过HBIG;上述所有新生儿均注射过乙肝疫苗。随访三年,每年检测新生儿HBeAg和抗---HBs。结果:实验组(Ⅰ+Ⅱ)总的HBsAg携带率从5.00%降为2.50%,对照组的HBsAg携带率为0%。对照组抗-HBs阳性率、滴度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联合免疫以及单纯乙肝疫苗免疫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都是确定的,联合免疫对维持乙肝疫苗持久效果更佳,应重视对乙肝高危新生儿的监测和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母婴阻断1月龄婴儿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模式及临床意义,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深入探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bbott单克隆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孕妇及婴儿HBVM。结果经过分析归纳,临床上有14种HBVM模式。结论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孕妇官内母婴阻断失败率仅为3.43%,因此,对婴儿加强疫苗接种或进行免疫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