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8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肥达反应对儿童伤寒诊断价值的再评价——附8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玫  朱启镕  王晓红 《新医学》2002,33(2):73-75
目的:评价肥达反应在儿童伤寒的诊断价值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251例伤寒患儿中伤寒杆菌培养阳性的87例患儿(伤寒组)及922例非伤寒发热患儿(非伤寒组)的肥达反应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寒组肥达反应的肥达反应阳性率为97%(84/87),非伤寒组为4%(40/92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肥达反应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81%,准确性为82%。伤寒患儿发病后第一、二、三、四周的阳性率分别为79%、86%、94%、89%。66例伤寒患儿重复1次以上肥达反应,并非O、H抗体凝集效价都呈上升趋势。虽然非伤寒患儿肥达反应可呈假阳性反应,但O、H抗体凝集效价极少达到1:800。结论:肥达反应仍是当今诊断儿童伤寒尤其是细菌培养阴性的伤寒患儿的可靠、有意义的辅助性诊断指标,其诊断价值应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2.
本项目为儿科传染病领域应用基础研究,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宫内感染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免疫失败中的地位、宫内感染引起免疫失败的机制以及产前、产时、产后综合措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后的对策。 1.通过对624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随机分组,按0、1、6单用乙肝疫苗或出生时注射HBIG100IU,然后于1、2、7月龄接种乙肝疫苗,随访6.34±1.71年。发现89例慢性HBV感染儿童,其中82%在6月龄以前出现HBsAg阳性,随年龄增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儿童急性肺炎病原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儿童急性肺炎的病原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724例急性肺炎患儿经鼻深插气管吸痰,采用系列呼吸道病毒单克隆抗体桥联酶标法、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呼吸道病原。结果:724例标本中明确病原阳性441例(60.9%),其中病毒感染160例(36.3%),细菌感染125例(28.3%),肺炎支原体感染81例(18.4%),肺炎衣原体感染25例(5.7%),混合感染50例(11.3%)。724例急性肺炎患儿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29例(17.8%)、腺病毒19例(2.6%)、副流感病毒1、3型13例(1.8%)、副流感病毒2型2例(0.3%)、流感病毒A型7例(1.0%)、肺炎克雷伯菌24例(3.3%)、肺炎链球菌23例(3.2%)、卡他莫拉菌23例(3.2%)、流感嗜血杆菌22例(3.0%)、金黄色葡萄球菌19例(2.6%)、副流感嗜血杆菌18例(2.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例(1.1%)、大肠埃希菌4例(0.6%)、肺炎支原体103例(14.2%)及肺炎衣原体27例(3.7%)。结论:病毒感染是儿童急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是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占首位,腺病毒感染有所下降,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感染无流行迹象。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细菌病原,但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卡他莫拉菌感染有明显增多。细菌感染全年散发,以夏季为主,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年龄偏小趋势,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感染均在冬春季节流行较多;肺炎衣原体感染则多见于婴儿,尤其是小于3月龄小婴儿。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首次报道了在呼吸道感染儿童的鼻咽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到人博卡病毒( human bocavirus,HBoV),根据基因序列和结构特征HBoV被归属于细小病毒科[1].随后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证实了HBoV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由于目前缺乏动物感染模型和病毒体外培养方法,HBoV的致病性不能通过经典的Koch理论来证实,但多数临床研究结果支持HBoV确实与儿童呼吸道感染有关.大部分病例对照研究报道,HBoV在呼吸道感染儿童标本中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对照儿童[2-8],一些HBoV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同时存在血清抗体转化及病毒血症[7,9-11].  相似文献   
5.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儿童感染报告病例日益增多。为进一步做好COVID-19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文件,结合上海市实际情况,上海市儿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特制定防控工作指导性意见,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管理,预检分诊管理,发热门诊、疑似或确诊病例隔离观察区管理,普通儿内科病房管理,特殊操作及辅助检查流程等方面的细则,以期有效降低儿科诊疗工作中的感染和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产前免疫阻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方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并了解其对病毒变异的影响。方法以无症状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婴儿为研究对象,将无症状HBV携带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随机分为HBIG A组:26例孕妇于产前3、2、1妊娠月和分娩前分别肌肉注射HBIG200~400U(HBsAg阳性者注射HBIG200U、HBsAg和HBeAg双阳性者注射HBIG400U);HBIG B组:29例孕妇于产前3、2、1妊娠月分别肌肉注射HBIG200U;对照组:26例孕妇产前未接受任何特殊治疗。3组均留取孕中期产检时(应用HBIG前)和临产日使用HBIG前后的静脉血标本,新生儿于生后联合免疫前留取外周血,酶免疫测定法(EIA)检测HBV标志,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以及PCR扩增HBV DNA S基因区片段并测序。结果55例新生儿为HBIG组(A和B)母亲所生,宫内感染率为14.5%,对照组为35.7%(χ^2=4.896,P=0.027)。HBIG A组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8例新生儿有3例宫内感染,对照组8例新生儿均有宫内感染(χ^2=7.273,P=0.007);HBIGB组7例新生儿有5例宫内感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7,P=0.104)。3组孕妇孕中期血清HBsAg与HBV DNA水平相当,但分娩前HBIG A组孕妇HBsAg及HBV DNA均低于HBIG B组和对照组。HBIG A组新生儿血清抗-HBs检出率为38.5%。3组产妇分娩前均未检测到抗-HBs。HBV S区碱基替代突变率和氨基酸变异数在HBIG组(A和B)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例宫内感染儿,HBV S区碱基替代突变率和氨基酸变异数在HBIG组(A和B)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产前注射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肯定,按HBV携带不同状态使用两种不同剂量HBIG,并于分娩前加用一次,效果更佳;经胎盘使胎儿获得被动免疫是HBIG重要作用机制;无症状携带HBV孕妇产前使用HBIG并未增加HBV S区的变异,HBV S区变异并非是发生宫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单次尿铜比值诊断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怡  王晓红  朱启镕  王建设 《肝脏》2007,12(5):374-376
目的探讨单次尿铜比值测定代替24h尿铜定量用于诊断肝豆状核变性(WD)的可行性。方法测定正常儿童24小时内多次尿标本的铜肌酐(Cu/Cr)、铜/锌(Cu/Zn)比值,了解其稳定性;收集15例肝病患儿(其中2例WD)的晨尿和24h尿,研究单次尿Cu/Cr、Cu/Zn值与24h尿铜相关性;测定9例初发WD患儿和22例其它肝病患儿的单次尿铜比值和24h尿铜,研究其诊断儿童肝病中的W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2例正常儿童24h内尿Cu/Cr值和Cu/Zn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5%、9.3%。单次尿Cu/Cr值和Cu/Zn值与24h尿铜的相关系数分别0.767和0.891(P<0.001)。24h尿铜定量诊断WD的敏感度55.5%、特异度77.3%;晨尿Cu/Zn值的敏感度77.8%、特异度86.4%。结论单次尿铜比值1d内波动小,尿Cu/Zn值与24h尿铜定量相关性好,诊断W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可望代替24h尿铜定量用于WD诊断。  相似文献   
8.
肝胆功能的健全与否 ,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小儿肝胆系疾病的种类较多 ,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 ,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儿肝胆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经过基础和临床的合作研究 ,小儿肝胆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就几种小儿肝胆疾病作一介绍。一、小儿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在小儿慢性肝病中AIH相当少见 ,Yachha等报道AIH占小儿慢性肝病的 3.9% ,Gregorio等报道占2 .3% ,国外报道小儿AIH的平均年龄为 10岁左右 ;该病女性好发 ,男女发病率的比率为 1/ 4。小儿AIH的临床特点和过程多种多样 ,国外报道 2 5 %~ 30 %的病人表现为急性或暴发性肝炎样表现 ,易被误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大部分病人起病隐匿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表现为乏力、嗜睡、全身不适、厌食、持续数月的波动性黄疸、Coomb’s试验阳性的贫血、肝轻度肿大(肝硬化时肝可不肿大 )和脾肿大等 ;部分病人在就诊时已出现肝硬化的表现 (如腹水、水肿、肝掌、蜘蛛痣、食道静脉出血和肝性脑病等 ) ;部分病人在发病时或发病后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如白癜风、血管炎...  相似文献   
9.
H7N9禽流感病毒成功进化并开始感染人类后,在已经发现的第一和第二波病毒流行攻击后,H7N9尚未能获得在人际传播的能力,最近的研究发现,H7N9仍在快速地不断进化中,在人类中有较高致病性的H7N9一旦获得人传人的能力后,必将在整个人群中大流行而对人类这个物种不可预测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由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分会小儿肝病及感染学组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联合承办的第七次全国小儿肝病学术会议于2 0 0 3年11月4~7日在重庆市召开。全国各地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分会翁心华主任委员发来了贺信。大会发言论文2 3篇,交流论文4 9篇。本次大会对婴儿肝炎综合征诊治方案进行了专题讨论和修订,并特邀复旦大学朱启教授、胡锡琪教授、北京30 2医院张鸿飞教授和南京第二医院林厚基教授就小儿自身免疫性肝病、小儿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与临床、小儿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