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燕  于向民  李玲  潘晓亮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7):697-700,I0001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修复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用于治疗神经损伤.文中通过制备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FGF的影响. 方法:56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神经损伤组:大鼠右侧股外侧切口,钳夹右侧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地塞米松组:神经损伤后即刻局部肌肉间隙内注射地塞米松0.5mg/(kg·d);等渗盐水组:在神经损伤后等时间点注射等量等渗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bFGF的变化. 结果:地塞米松明显提高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FGF的表达. 结论:地塞米松通过增强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bFGF的表达,促进受损神经元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局部转染外源性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基因在骨骼肌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的表达。方法 9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挤压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hIGF-1治疗组:挤压伤处神经外膜下即刻注射pcDNAhIGF-1和LipfectAmine转染液10μL;模型组注射pcDNA3.1、LipfectAmine和蒸馏水混合液10μL;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物质。术后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相hIGF-1在骨骼肌和脊髓的表达。结果 hIGF-1在周围神经损伤局部转染可以通过轴浆运输在骨骼肌和运动神经元细胞表达,表达高峰分别在转染后1周和2周左右。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局部hIGF-1转基因能在骨骼肌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有效地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靶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分为正常组20只和模型组(用硅胶管桥接坐骨神经6 mm缺损)40只,后者又随机分为bFGF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左胫前肌及腓肠肌各注射0.1ml的100 U bFGF和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0 d.术后10周,进行足迹分析、电生理、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神经标记(CB-HRP)和存活前角神经元计数、肌肉和神经组织学检查及图像分析等.[结果]bFGF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率,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和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干中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及许旺细胞数,被CB-HRP标记和存活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靶肌肉注射bFGF能明显促进损伤后坐骨神经结构的再生、成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是临床应用bFGF的另一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4.
地塞米松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27只成年Wis-tar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神经损伤组:大鼠右侧股外侧切口,钳夹右侧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地塞米松组:于神经损伤后局部肌肉间隙内注射地塞米松0.5 mg/(kg·d);生理盐水组:在神经损伤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手术后不同时间段分别取各组动物L4~L6节段脊髓,制做石蜡切片,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形态及数量的变化.结果 神经损伤组可见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变小,尼氏体数目减少,模糊不清.地塞米松组神经损伤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尼氏体的形态明显改善,数量增加.结论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可改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恢复蛋白质合成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经蛛网膜下隙置管局部应用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GDNF组(坐骨神经切断术后给予GDNF)和NS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切断两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致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部分损伤,行蛛网膜下隙置管,实验组注入外源性GDNF(10 μg/ml),对照组注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2,4,8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取L4-6节段脊髓标本冰冻切片,行胆碱酯酶(ChE)和酸性磷酸酶(ACP)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 GDNF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ChE阳性颗粒面积比NS组有明显提高(P<0.05),ACP阳性颗粒面积低于NS组(P<0.05);GDNF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亦优于NS组. 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通过蛛网膜下隙注入外源性GDNF对相应的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规律及与神经修复的关系。方法:56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切断组(n=49)和正常组(n=7)。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对正常和损伤后不同时间的坐骨神经中bF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切断坐骨神经可使bFGF表达增加。(2)断端远侧bFGF表达较近侧强,随着轴突长入远端,远端bFGF逐渐减弱,而近端bFGF表达增强。(3)切断后4h局部bFGF升高,7~14d达峰值.第21d开始下降.第28d恢复正常。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bFGF表达增强,其变化与伤后时间有着时效关系;周围神经损伤后bFGF表达增高,可能介导了神经损伤后一系列的细胞反应.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促进了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臂丛神经根损伤后aFGF基因在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神经根损伤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表达及表达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120只健康成年SD系大鼠,随机分为脊髓神经根损伤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再设1h组、6h组、24h组、48h组,实验组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取大鼠脊髓标本,然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染色,观察aFGF基因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表达。结果:在脊髓神经根损伤后的手术后不同时间组中,损伤脊髓神经元表达不同。在损伤1h表达高峰,持续至伤后6h,在脊髓神经损伤24h后恢复正常。在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手术后不同时间组中,表达结果无差异。结论:神经元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aFGF基因表达增加,提示这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修复机制有关,尤其是早期修复过程中aFGF基因表达增加具有很重要的抗损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脊髓前角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调节。方法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动物存活7d或14d,用Western blot与RT-PCR观察GAP-43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BDNF抗体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前角内GAP-43蛋白与其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上述改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能参与脊髓前角内GAP-43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几丁质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修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几丁质(chitin)对坐骨神经损伤早期(伤后30天内)所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以及功能丧失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对照(SAL)组和实验组(chitin)组,采用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硅胶管内给予生理盐水(SAL)或几丁质溶液(chitin),分别于术后7、14和30d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神经损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数目,及酸性磷酶酶(ACP)的变化幅度;测量术后10、20和30d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的恢复率。结果:与SAL组比较,术后7、14和30d,chitin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率分别降低了6.31%、6.26%和10.1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酸性磷酸酶变化的幅度分别下降了46%、57%和87%;术后10、20、30dSFI恢复率分别提高了1.44%、2.52%和5.69%。结论:几丁质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元死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和良好的促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前角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切断SD大鼠两侧坐骨神经,建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模型,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大鼠L3-L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GDNFmRNA的表达。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前,GDNF mRNA在脊髓前角少量表达,坐骨神经切断后1天表达减少20%,4天减少40%,7天减少70%,14天后减少80%。结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GDNF mRNA表达减少,是“细胞体-轴突-靶器官”轴质流中断所致,为应用外源性GDNF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退变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SP)表达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6只。无手术)。实验组行坐骨神经离断术(SCNT),于术后1、4、7、14和21 d取伤侧脊髓L4~6节段,观察前角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及tPA、PAI-1和NSP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实验组L4~6tPA、NSP表达增加,NSP在1 d内达峰值后逐渐下调,tPA水平则在7 d升达最高峰,此时前角外侧核神经元存活率开始减少(P〈0.01)。术后21 d,tPA仍未恢复正常水平(P〈0.0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61.6%。两组脊髓均未测到PAI-1表达。结论:SCNT后L4~6前角神经元退变,可能与损伤刺激脊髓灰质内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合成、释放tPA增加有关,同时,损伤也促使tPA抑制物NSP表达上调,后者可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IGF-1抑制SCI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凋亡的体内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体内转基因对急性脊髓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使用半横断法制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IGF-1治疗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将阳性脂质体LipofectAmine同重组质粒pcDNA-hIGF-1混合注入治疗组大鼠脊髓病灶,模型组大鼠在损伤区域注射pcDNA3.1、LipfectAmine和生理盐水混合液。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IGF-1蛋白表达,通过TUNEL染色进行凋亡细胞组织定量分析。BBB 法进行动物肢体功能评分。 结果:同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神经细胞中IGF-1在伤后1和4周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P<0.05)。BBB评分结果显示,肢体功能BBB评分伤后1和4周时,治疗组 (7.00±0.53、11.20±0.56)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4.40±0.49、8.70±0.4 4)(P<0.05)。 结论:IGF-1体内转基因可减少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对急性损伤后的脊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He-Ne激光照射对大鼠神经损伤后脊髓CGR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10mW氦氖(He-Ne)激光照射对大鼠坐骨损伤神经后脊髓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He-Ne激光照射损伤的坐骨神龙,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内CGRP的变化。结果 神经损伤后1d脊髓内CGRP表达即增加;载wk及4wk时激光照射组CGR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阳性表达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内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根感觉纤维;8wk时CGRP仍保持较高水平的表达,二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10mW-He-Ne激光照射大鼠损伤的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内神经元CGRP表达的变化,有促进完成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神经损伤与再生中GAP-43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过程中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 protein,GAP-43)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中段钳夹损伤模型,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腰髓和背根神经节的GAP-43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变化。结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腰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GAP-43mRNA表达和蛋白质合成增强。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GAP-43mRNA表达显著增强,神经再生完成后表达减弱,表明GAP-43在神经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素(NT)-4和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GDNF组、NT-4组和GDNF联合NT-4组。切断大鼠坐骨神经致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于第5、6腰椎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并注入外源性GDNF(10μg/mL)和NT-4,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并取材,对L4~6节段脊髓标本冰冻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尼氏体染色、胆碱酯酶染色。结果 GDNF联合NT-4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胆碱酯酶阳性颗粒面积均比前2组有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通过蛛网膜下腔联合注入NT-4、GDNF较两者单独使用更有利于保护脊髓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成年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死亡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索成年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方式.方法选择大鼠坐骨神经切断损伤模型,术后48 h、7 d、15 d、30 d动物经4%多聚甲醛常规灌注固定,取L4~L6脊髓节段,TUNEL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后TUNEL染色和电镜观察均检测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周围神经切断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出现凋亡,表明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为成年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引发神经元死亡的重要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K506 on expressio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in rats' spinal cord following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n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for neuroprotective property of FK506. Fifty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injury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Models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were established by bilateral transection of sciatic nerve 0.5 cm distal to piriform muscle. Then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FK506 (1 mg/kg) at the back of neck, while the injury group was given 0.9% saline. The L4-6 spinal cords were harvested at various time points after the surgery.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level and position of HGF in spinal cord.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showed that HGF-positive neurons were located in anterior horn, intermediate zone and posterior horn of gray matter in normal spinal cord. Western blotting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s of HGF between the injury group and the normal group,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HG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injury group 7 and 14 days after surgery. It is suggested that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does not result in up-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HGF in spinal cord, while FK506 may induce high expression of endogenous HGF after injury thereby protecting neurons and promoting axonal outgrowth.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硬膜外给予虎纹镇痛肽-Ⅰ对大鼠外周神经挤压模型机械痛阈与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虎纹镇痛肽-Ⅰ对再生神经神经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均分成3组,A组为坐骨神经挤压模型组;B组为坐骨神经挤压模型+虎纹镇痛肽-Ⅰ治疗组;C组为假手术组。分别制成模型后,术后21d起检测机械刺激阈值及c-fos表达计数。结果A、B组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A组与B组比较c-fos表达阳性细胞计数及机械痛阈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虎纹镇痛肽-Ⅰ能有效减轻再生神经的神经性疼痛程度,促进神经的完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蛇毒神经生长因子(s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诱发电位的影响,评价蛇毒种经生长因子在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模型,局部滴加药物和术后肌注sNGF,通过脊髓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评定,观察坐骨神经修复情况.结果:sNGF治疗可使伤后SEP、MEP提早出现,结论:蛇毒提取的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