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血清Th1/Th2代表性细胞因子IL-12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25例HFRS患者(轻症组11例;重症组14例)按病期采集血液,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并同步检测血象和BUN。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IL-12p70含量均见升高,轻症组之峰值为(1.42±1.10)μg/L,重症组之峰值为(2.11±2.13)μg/L,皆显著高于对照组(0.56±0.10)μg/L水平,P<0.01。IL-12之变化曲线与血尿素氮(BUN)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与血小板(BPC)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 HFRS病程中IL-12大量释放,导致Th1/Th2细胞平衡偏移,产生多器官免疫病理损伤。对症积极治疗可改善本病预后。  相似文献   

2.
袁迪 《黑龙江医学》2010,34(9):664-665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IL-15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细胞免疫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2例HFRS患者病程各期和20例健康人血清IL-15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HFRS患者血清IL-15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程极期达高峰,与BUN变化相一致,重症患者IL-15在发病早期和极期均显著高于轻症组。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A)测定HFRS患者病程各期IL-2、IFN-γI、L-4I、L-10的水平。结果HFRS患者外周血IL-2、IFN-γI、L-10均见升高(P<0.05或<0.01),以低血压少尿期最为明显,IFN-γ增幅最大,IL-4在轻症组低血压少尿期和重症组发热期稍低于正常水平(P<0.05),其他各期均在正常范围。低血压少尿期IFN-γI、L-10水平轻症组高于重症组,病程前三期Th1/Th2比值均显著增高,以低血压少尿期增高最为明显。结论Th1/Th2平衡偏移引起免疫网络紊乱,免疫平衡偏向Th1类,细胞因子在HFRSV的致病与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薪喋呤(NP)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6例HFRS患者按病情分为轻、重两组,其中轻症组14例,重症组12例,按病期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FN-γ、MCP-1与NP,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作血小板(Pt)计数;另取2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HFRS患者急性期血清IFNγ、MCP-1、NP均显著升高,峰值一般出现在低血压少尿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IFNγP<0.01;MCP-1P<0.05;NP P<0.01);重症组之水平稍高于轻症组,它们的变化曲线与BUN、ALT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相关分析显示NP与IFNγ、BUN、Cr、AST呈显著正相关(P<0.01);NP与Pt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HFRS急性期血清IFNγ、MCP-1、NP皆显著升高,与病情轻重有关联,提示T细胞-臣噬细胞轴过度激活、MCP-1过度表达、促炎/抗炎失平衡在HFR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TIgE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6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其中轻症组20例,重症组16例)、30例普通肺炎患儿以及30例同期健康查体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三组的血清IL-13、IL-8、TNF-α、TIgE水平。结果:两组肺炎患儿血清IL-13、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毛支炎组血清IL-13、IL-8、TNF-α、TIgE均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毛支炎重症组的TNF-α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IL-13、IL-8、TNF-α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TNF-α水平与毛支炎病情相关,且毛支炎患儿血清TIgE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IL-8水平与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重症感染新生儿、28例轻症感染新生儿及28例正常健康新生儿血清IL-8水平。结果重症感染组、轻症感染组、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8水平分别是(560±35)ng/L、(227±26)ng/L、(11±3)ng/L。重症感染组IL-8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感染组(P<0.01),感染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IL-8水平可以作为感染诊断的良好指标,其水平的高低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早期IL-6变化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2月本院住院的101例AP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43例,中重症组31例,重症组27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患者第1、3、7、10天血清中IL-6含量,比较三组患者之间IL-6含量变化。结果:在组间比较中,轻症患者d1、d3及d7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10血清IL-6含量虽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症及重症患者d1、d3、d7及d10血清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症患者四次测量IL-6含量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者,重症患者四次测量IL-6含量水平明显高于中重型及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内比较中,轻症组及中重症组患者组内d1、d3、d7及d10血清IL-6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者d1与d3、d7与d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3及d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含量动态变化可以作为胰腺炎病情发展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离2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结果轻中度AD组和重度AD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17.72±18.25)ng/L和(25.31±46.38)ng/L,较正常对照组(5.95±2.72)ng/L显著增高(均P<0.01);重度AD组血清IL-12、及IL-10水平分别为(62.23±65.45)ng/L和(17.10±8.08)ng/L,均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重度AD组血清IL-10水平较轻中度AD组(9.28±2.41)ng/L明显增高(P<0.01).结论 AD患者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的脑免疫病理性损伤有关.检测AD患者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AD患者的免疫应答程度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HFRS)体内血浆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以22例HFRS患者为研究对象(轻型9例,中型1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其发病1、4和12周时血浆内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以16名健康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结果发病1周时,HFR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其中,IL-6和TNF-α在发病4周时即恢复至正常水平,而IL-1β、IL-8和IL-10在发病12周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发病12周时,HFRS组中型病例血浆IL-8和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同期轻型病例(P均<0.05)。结论HFRS发病过程中存在炎症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和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时内源性皮质醇浓度和Th1/Th2类细胞因子及TGF-β1,揭示RSV感染时内源性血浆皮质醇的变化及其与Th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小于1岁的急性RSV感染的婴儿,其中重症21例,轻症21例.同时选择21例同期健康婴儿做为对照组.ELISA方法 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IFN-γ、IL-4、IL-5、IL-10和TGF-β1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皮质醇的浓度.结果 重症组IL-12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IL-12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TGF-β1和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TGF-β1和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4、IL-5和IL-10在3组中没有差别(P>0.05).IL-12和IFN-γ水平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RSV感染可导致患儿IL-12和IFN-γ水平降低,从而出现炎症反应,可能与血浆皮质醇和TGF-β1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22例确诊HFRS患者为研究对象(轻型9例,中型13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发病1、4、12周时血浆内细胞因子,并以16名健康献血员为正常对照.结果 发病1、4周时,HFRS患者CD3+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在发病1周时轻型患者CD3+CD8+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中型患者(P<0.05);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整个病程中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周时,HFRS患者血浆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和γ干扰素(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6和IL-10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L-2和IL-10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至发病12周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4周时,HFRS患者血浆IL-5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至12周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1、4周时,中型患者血浆INF-γ水平显著高于轻型患者(P<0.05);发病12周时,中型患者血浆IL-10水平显著高于轻型患者(P<0.05).结论 轻型HFRS患者CD3+CD8+T淋巴细胞在疾病早期显著增高,早期的细胞免疫应答有利于疾病的控制;细胞因子INF-γ和IL-10在中型患者中增高更显著,提示细胞因子在本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6,(7):850-852
目的: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观察分析。方法: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患者216例(疾病组)与健康人54例(健康组)。疾病组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结核性脑膜炎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脑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各54例,检测五组脑脊液细胞因子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在疾病组与健康组脑脊液细胞因子表达比较中,结核性脑膜脑炎组中有GM-GSF、IFN-γ、IL-1β、IL-6、IL-8、IL-10和IL-15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中IFN-γ、IL-4、IL-6和IL-13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中IL-10、IL-12表达明显(P<0.05)。其余各组细胞因子在各疾病组中与健康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疾病组轻重程度不同,患者脑脊液因子的变化情况也就不同,在结核性脑膜炎轻症组中细胞因子GM-CSF、IFN-γ、IL-1β、IL-6、TNF-α明显低于较重症组,而IL-4水平明显高于重症组,其结果差异显著(P<0.05),在隐球菌性脑膜炎轻症组中细胞因子IFN-γ、IL-6、IL-8、IL-10、IL-12、TNF-α明显高于重症组(P<0.05),在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中脑脊液细胞因子GM-CSF、IFN-γ、IL-8、IL-10、IL-15、MCP-1、TNF-α表达水平较轻症组高,IL-4、IL-13表达水平较轻症组低,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病毒性脑膜脑炎组中,重症组脑脊液中IL-15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轻症组(P<0.05)。结论: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确诊率,而且为患者的尽早就治增加了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以及Th1型细胞功能与斑秃发病的关系.方法:对45例斑秃患儿按其严重程度分为局限性斑秃(Localizef aiopecia areata patients,LAA)活动期组35例,全秃(Alopecia totalis patients,AT)及普秃(Alopecia universalis patients,AU)为一组10例,并以25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治疗前后3个月血清中IFN-γ、IL-12及IL-4、IL-10水平.结果:①斑秃患儿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紊乱,表现为血清中IFN-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儿童,且AT/AU组明显高于LAA组;IL-12水平在LAA组与正常组儿童无显著差别,但AT/AU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4、IL-10水平在LAA组及AT/AU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②BCG-PSN治疗后可使斑秃患儿血清中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时IL-12水平在LAA组较治疗前也明显下降,但AT/AU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别.而IL-4、IL-10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③血清中IFN-γ与IL-12水平成显著正相关.结论:①斑秃的发病与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有关,表现为Th1型细胞反应亢进,其中可能主要与IFN-γ、IL-12水平有关.②血清IFN-γ、IL-12水平高低可以作为提示斑秃病情严重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IL-6及PCT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胰腺炎轻症组(MAP)19例,重症组(SAP)31例及健康成人对照组30例,测定血清IL-6及PC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症组和重症组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炎合并器官功能障碍多少与IL-6及PCT检测值均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PCT、IL-6可以判断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增加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并对于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有早期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4、IL-10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2例局灶增牛性肾小球肾炎(rPGN)、12例系膜增牛性肾小球肾炎(MsPGN)、12例膜性肾病(MN)、12例狼疮性肾炎(LN)以及12例正常人的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L4、IL-10和IFN-γ水平.结果:MsPGN组、MN组和FPGN组的IL-4、IL-10有所上调,而IFN-γ则有所下调;FSGS组IL-4、IL-10明显下调,IFN-γ有上调;而LN组IFN-γ有显著上调,IL-4、IL-10稍上调,并且IL-4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补体c3水平正相关.结论:MsPGN、MN、FPGN组患者发生Th2细胞主导的炎症,FSGS组患者发生Th1细胞主导的炎症.LN患者处于Th1/Th2高水平的相互作用,而以Th1细胞主导的炎症病变中,可以通过细胞因子的测定结合临床指标初步判断肾小球疾病患者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 IL-10、 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糖皮质激素(GC)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组和地塞米松(DEX)干预组.AR组和DEX组用卵清蛋白(OVA)建立AR大鼠模型后,DEX干预组给予DEX干预14 d,而正常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代替OVA.用被动皮肤过敏原试验(PCA)检验大鼠模型制备及药物干预后情况,用ELISA法对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10、IFNγ和IgE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AR组鼻喷嚏平均次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DEX干预组(P<0.05),AR组PCA试验阳性率为90%,其余两组全部表现为阴性.AR组IgE水平为(38.67±4.13) 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3.27±1.36) pg/ml(P<0.05),而IL-10为(38.15±4.89) pg/ml,IFNγ为(43.01±10.8) pg/m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8.74±3.49)和(55.19±13.17) pg/ml(P<0.05);DEX干预组IgE水平为(24.23±4.38) pg/ml,较AR组显著下降(P<0.05),而IL-10为(46.18±5.01) pg/ml,IFNγ为(55.19±14.87) pg/ml,均显著高于AR组(P<0.05).结论:GC降低AR的IgE水平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IL-10和IFNγ水平实现的,提示IL-10和IFNγ在AR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扮演了抗炎因子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rcrophage,AM)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泌IL-10、IL-12的水平,了解其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为IL-12应用于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57名肺癌(Lung cancer,LC)患者、33名良性肺病(Benign pulmonary disease,BPD)患者、12名健康者(Normal control,NC)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choalveolar larage,BALF)及外周血中分别获取AM和PBMC,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0、IL-12的水平.结果:(1) LC组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NC、BPD组,IL-12则比NC、BPD组显著降低.(2) LC组IL-10与IL-12的水平呈负相关.(3) Ⅲ、Ⅳ期患者IL-10水平比Ⅰ~Ⅱ期显著升高,Ⅳ期患者IL-12水平比Ⅰ~Ⅱ期显著降低.(4)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腺癌组及鳞癌组,而PBMC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腺癌组,AM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腺癌组及鳞癌组.结论:(1) LC患者全身及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2) IL-10、IL-12基础水平与LC的分期、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陈国林  袁迪  李用国 《重庆医学》2008,37(18):2073-2074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细胞免疫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对32例HFRS患者病程各期和20例健康人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HFRS患者血清sICAM-1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程极期达高峰,与BUN变化相一致;重症组忘者sICAM-1在发病早期和极期均显著高于轻症组.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静  王凯忠 《吉林医学》2006,27(5):472-472,47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研究细胞因子IL-4I、FN-γ及GM-CSF与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哮喘患者(哮喘组)及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各15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IL-4I、FN-γ和GM-CSF的分泌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组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和GM-CSF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GM-CSF和IFN-γ参与了哮喘发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离97例HBV慢性感染者血清,其中41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正常,56例血清ALT水平异常.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结果 HBV慢性感染者血清ALT正常组和ALT异常组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16.62±15 15)和(24.91±48.68)ng/L,均比正常对照组水平(6.25±2.22)ng/L显著增高(均P<0.01);ALT异常组血清IL-10及IL-12水平分别为(16.80±7.96)和(60.18±72.59)ng/L,也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8.45±4.56)和(34.10±15 55)ng/L(分别P<0.01、P<0.05);ALT异常组血清IL-10水平与ALT正常组水平(8.78±3.31)ng/L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HBV慢性感染者血清IL-12、IFN-γ和IL-10水平升高可能与免疫病理性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