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HBsA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BsAg重组腺病毒Ad—S转染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诱导HBV转基因(Tg)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及其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Tg小鼠的骨髓细胞体外扩增为DC,转染Ad—S或被HBsAg蛋白冲击后,与pcDNA3.1(+)-S质粒分别免疫Tg鼠,用流式细胞术、乳酸脱氢酶释放法、酶联免疫分析(ELIS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别检测脾脏T细胞内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血清HBsAg,抗-HBs、HBVDNA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肝脏组织学及HBsAg和HBcAg表达。结果免疫后1~2周,DC/Ad-S比DC/HBsAg和pcDNA3.1(+)-S诱导rrc分泌干扰素7(IFN-g)和特异性CTL均显著增强,而DC/HBsAg组CTL较pcDNA3.1(+)-S组增强(P〈0.05);DC/HBsAg免疫后1、2、4周CTL迅速减弱,DC/Ad-S在1、2周CTL差异不明显,但至4周时明显减弱。免疫后1~4周,对Tg鼠血清HBsAg、HBVDNA及肝组织HBcAg和HBsAg表达的抑制作用最强为DC/Ad-S免疫,其次为DC/HBsAg,显著强于pcDNA3.1(+)-S(P〈0.05或P〈0.01)。肝脏组织学、血清抗-HBs和ALT水平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S转染的DC比HBsAg冲击的DC和DNA疫苗诱导更强的Tcl和CTL应答,能较迅速抑制HBV转基因小鼠血清HBsAg、HBVDNA和肝脏HBcAg和HBsAg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负压伤口疗法(NPWT)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缺血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NPWT组和PTA联合NPWT组,每组32例。NPWT组患者采用NPWT治疗,PTA联合NPWT组患者采用PTA联合NPW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伤口愈合时间、保足率。结果PTA术后足部皮肤温度升高,血液供应明显改善,足背动脉搏动增强。术后患肢CT血管造影(CTA)图像见:患肢动脉狭窄闭塞动脉开通,远端可见足背血管显影。坏死趾节截趾清创NPWT治疗后创面肉芽生长良好。植皮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治疗前,两组患者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合并NPWT组患者治疗2周后踝肱指数(0.52±0.19)、保足率93.8%均高于NPWT组的(0.44±0.0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联合NPWT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NPWT治疗,可提高保足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中使用碘伏棉签擦拭镜头和透明帽的效果。方法选取行ESD治疗的484例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碘伏组,每组242例。2组术前准备和术中剥离病灶方法相同,碘伏组术前和术中退镜后使用医用棉签浸泡碘伏擦拭镜头和透明帽,常规组使用医用棉签浸泡0. 9%氯化钠溶液进行擦拭。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剥离病灶时间、术中退镜擦拭次数≥2次的比率和ESD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切除,手术成功率100%。碘伏组ESD手术时间、术中剥离病灶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碘伏组术中退镜擦拭次数≥2次的比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 05); 2组术中出血、穿孔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ESD术前和术中使用碘伏消毒液擦拭镜头和透明帽,能有效减少术中退镜次数,缩短术中剥离病灶时间和ESD手术时间,是一种保证ESD手术视野清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CD28表达与中医分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即CD8^ 、CD4^ 细胞)CD28分子的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期患者82例、正常对照人群20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28分子表达测定,结合中医辨证分析,从免疫学角度讨论两者相互关系。结果:所观察的CD28、CD4和CD4/CD8各数据组中,将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期的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之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分型的各组总体差异,P<0.05或P<0.01;分型各组组间比较,P<0.05或P<0.01。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分型各组的CD28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中医分型各组间亦有一定差异。从CD28^ CD8^ 看,湿热中阻型明显升高,而其他3组与正常组相似;从CD28^ CD4^ 看,肝郁脾虚型与湿热中阻型与正常组虽无明显差异,但其应答强弱顺序颇能说明问题,即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和温热中阻组>瘀血阻络组。结论:CD28表达可在慢性肝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形成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易形成慢性化,多数学者认为其主要机制是宿主对HBV的各种抗原产生完全或不完全性免疫耐受。慢性HBV感染的自然过程中有三个连续的免疫病理阶段,宿主对HBV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中有许多环节可能形成免疫耐受。近几年对HBV持续感染免疫耐受形成机制的研究为确定有效的抗病毒策略、结束慢性HBV感染或降低肝细胞损害的免疫治疗措施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收治的450例采用ERCP取石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ERCP术中的护理配合技巧及护理经验。结果 450例患者中,422例一次取石成功,14例二次取石成功,4例转外科手术治疗,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6. 67%。该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出血、穿孔发生。但术后有2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 78%。结论 ERCP取石术创伤性较小、效果满意,但存在一定的风险,良好的护理配合对于确保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关系。方法:将50例慢乙肝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5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2、IL-10、IL-12、IFN-γ水平,同时与20例体检健康者的检测水平相比较。结果:除脾肾阳虚型的IL-10和瘀血阻络型的IL-12低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的证型其检测结果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医辨证分型各组总体差异明显,P<0.05;中医证型各组间比较,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的IL-2差异明显,P<0.05,IL-10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肝郁脾虚的IL-12与湿热中阻和肝肾阴虚差异明显,P<0.05,肝郁脾虚的IFN-γ与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乙肝细胞因子水平与其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慢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新鲜大蒜与醋大蒜在不同条件下的抗菌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玲斐  黄茵 《浙江预防医学》2003,15(7):80-80,F003
大蒜为百合葱属植物蒜的鳞茎 ,用于人蓄疾病的治疗和食物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并且有下气、消肿、解毒、杀虫、除风、清热、消毒气、止痢等诸多功效[1 ] 。据报道 ,它对几十种食品卫生和食品腐败方面的细菌和真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2 ] 。本文以常见的几种细菌为代表 ,在不同的条件下 ,测定新鲜大蒜与醋大蒜对细菌的抑菌圈 ,比较他们的抗菌效能 ,以探讨新鲜大蒜和醋大蒜在食品抗菌中的应用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材料 (1)供试细菌 :菌种均由本校微生物实验室提供。(2 )营养琼脂培养基 :由浙江微生物研究所提供的成品 ,临用前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