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赖型017株钩体DNA基因库中筛选出的重组克隆pCX7制备重组质粒,再以 ̄(32)P标记为探针,对11个血清群的18株问号钩体、双曲钩体PatocI株和细螺旋体illini3055株DNASouth-ern杂交。放射自显影结果显示:双曲钩体PatocI株和细螺旋体illini3055株DNA未获杂交阳性区带;javanica(爪哇)、manhao2(曼耗2)和ranarum(蛙)三个低毒力血清型的问号状钩体DNA亦为阴性;15株问号状钩体DNA均出现了杂交信号,而且不同群型钩体DNA杂交带型明显不同,赖型钩体017株(强毒株)与601株(弱毒株)杂交带型也有细微差别。作者认为,以pCX7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可望作为钩体分类和鉴定的工具或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敏感和特异的鉴别致病性钩体菌株的方法,用ABI自动测序仪对问号钩体(L.interroganssensustricto)种特异探针DNA重组质粒pCX7,1.7kbPstⅠ部分插入片段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该部分插入片段bp总数为1~501bp,其中可读框(ORF)1个,序列为87~393,共306bp。ORF除去一些核苷酸不能确定外(图中以N表示),绝大多数在一个ORF。计算机检索有关同源序列18个,较高序列类似性5个,均在41%以下。经查EMBLDNA序列数据库未见类似序列。由此提示,以pCX7作为探针可用于钩体菌株鉴定。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赖型钩体抗原基因特点及其表达产物作为疫苗的可行性,采用问号赖型017株钩体经HhaⅠ和AluⅠ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部分消化,行EcoRⅠ限制酶切位点甲基化,加上EcoRⅠ接头与去磷酸化的λgt11DNA-EcoRⅠ臂连接,体外包装后转染E.coliY1090,建成含2.1×106重组子的问号赖型017株钩体基因文库。用抗赖型钩体兔血清从上述基因文库中筛选出一个强阳性克隆,λDL12,亚克隆入pUC18质粒,获重组质粒,pDL121。EcoRⅠ酶切证实该重组质粒含有1kb的外源插入片段。pDL121经IPTG诱导后,在SDS-PAGE上出现23kd特异条带。免疫印迹表明该蛋白带可被抗赖型钩体兔血清识别。  相似文献   

4.
选用具有高效价、特异性的黄疸出血群保护性单克隆抗体(McAb)E4B7G5,用Western-bloting,对TritonX-114(TX-114)抽提的6株问号状钩体(017、601、603、609、620、245株)的疏水外膜蛋白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提纯的017、601、603、609株问号状钩体39kd疏水外膜蛋白(OMP)有明显的免疫反应,而620、245株此带区无明显的免疫识别。这一结果提示:用MbE4B7G5筛选问号状钩体保护性抗原,分离、纯化39kd的疏水外膜蛋白(OmpL39)在构建钩体基因工程疫苗中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敏感特异的鉴别致病性钩体菌侏的方法,用ABI自动测序仪对问号钩体(L.interroganssensustricto)种异探针DNA重组质粒PCX7,1.7kbPstI部分插入片段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该部分插入片段bp总数为1-501bp,其中可读框1个,序列为87-393,共306bp。  相似文献   

6.
用鸟枪法从耐药质粒pFC上克隆到头孢哌酮抗性基因。快速小规模制备质粒DNA进行限制性酶切分析鉴定含重组质粒的克隆株,经多次传代,克隆株抗性表达稳定。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并构建重组质粒的物理图谱与质粒pFC物理图谱比较,定位出头孢哌酮抗性基因在pFC物理图谱上32kb至48kb区间内,其分子量约16kb。该基因包含有EcoRⅠ、SmaⅠ、及PvuⅡ位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CD23cDNA全基因克隆pUCD976,分别以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XbaI酶切该重组质粒DNA,回收1.0kb的CD23cDNA全基因、HindⅢ酶切后回收3’端607bp的结合区段基因以及EcoRⅠ和HindⅡ酶切回收5’端403bp的调控区段基因。将各回收片段先以Klenow酶补平后,插入已补平的pZIP逆转录病毒载体BamHⅠ单切点,利用地高辛素标记的CD23cDNA全基因探针,以斑点核酸杂交筛选逆转录病毒重组体,结合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或BglⅡ酶切鉴定插入方向,最终获得正、反向插入的CD23全基因-逆转录病毒重组体各2个,反向插入3’端和5’端部分基因片段的重组体分别为4个和1个。为进行CD23反义RNA的研究和真核表达CD23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分泌型磷脂酶A2 cDNA与载体pRc/CMV定向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ary phospholipaseA2,sPLA2)cDNA的有效表达系统,该文从无效表达的重组体sPL0A2-pGEM7中制备sPLA2片段,将其插入中间载体Bluescript BSSKR的EcoR1位点,利用sPLA2-BSSK重组体转化DH1感染态细胞,筛选antisense sPLA2-BSSK重组体,应用Xbal、Hingd3双酶消化该重组体并回收  相似文献   

9.
选用具有高效价、特异性的黄疸出血群保护性单克隆抗体(McAb)E4B7G5,用Westernblotting,对Triton X-144(TX-144)抽提的6株问号状钩体(017、601、603、609株)的疏水外膜蛋白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提纯的017、601、603、609株问号状钩体39kg疏水外膜蛋白(OMP)有明显的免疫反应,而620、245株此带区无明显的免疫识别。这一结果提示: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人leptin。方法:根据中国人肥胖基因(obesegene,OB)cDNA序列和高效表达质粒pBV221的多克隆位点,设计PCR引物,以含有人OB的重组质粒pUC19OB为模板,体外扩增人OB编码leptin的片段(OB1),并经内切酶消化鉴定。将带有一对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OB1和pBV221分别进行双酶切,然后把OB1定向克隆于pBV221中。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质粒pBV221OB1,实现了人leptin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结论:采用定向克隆技术,将OB1插入表达质粒pBV221,连接效率高,且重组质粒中OB1均为正向插入,确保了人肥胖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理化因素对人发DNA及其PCR扩增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部分理化因素对人发DNA及PCR性别鉴定结果的影响,人发经不同pH液处理,DNA量均下降。其DNA量经pH1、3、5、7处理2小时减半,pH1、3处理24小时检不出,pH5和7处理24小时减少和变化不明显,pH9处理2小时明显减少,处理24小时检不出。人发经紫外线照射24小时,DNA量不变。人发用75%乙醇和甲醇浸泡24小时,DNA量均无明显变化。人发经10%酸性和中性福尔马林浸泡2和24小时,未检出DNA。在100℃水中煮5和10分钟,DNA量明显下降,50℃和100℃直接加热24小时,DNA量不变和略下降。用PCR法扩增,除经pH11处理24小时的检材未得到Alu和Y产物外,其余检材均获得扩增产物,说明微量DNA经扩增后仍可测出扩增产物,供性别鉴定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缺血性室颤和再灌注室颤的发生率究竟谁高谁低,作者在麻醉后的在体猪心上共进行了127次不同程度、不同时间的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实验。结果共发生室颤13次,室颤发生率为10.2%,其中缺血性室颤11次,占85%,再灌注室颤2次,占15%。此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室颤主要由缺血引起,再灌注室颤只占15%。本实验中,2例缺血性室颤在未充分恢复再灌前,直流电除颤失败,而在恢复再灌后,所有室颤皆经直流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提示充分恢复再灌对电击除颤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猪为模型,探讨败血症性休克的主要毒素──内毒素对冠状动脉(冠脉)循环的影响。从静脉输注内毒素,浓度为4ng/ml按每分钟0.3ng/kg持续输入。该剂量内毒素未引起血压下降,也不损害冠脉的自动调节功能,冠脉流量保持恒定。但当冠脉灌注压降至4.67kPa时,内毒素使冠脉流量增加(输注前和后分别为62.5±29.2和89.5±32.7ml/min,P<0.05)。对内毒素增加冠脉流量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以1%乙酸冲洗正常成年男性膀胱,获得其粘膜酸溶性提取物。AU-PAGE电泳分析表明,该酸溶性提取物有十余条主蛋白带,但未出现常见的内源性抗菌多肽溶菌酶及防御素条带。以敏感的溶菌酶定量法例得溶菌酶仅占酸溶性提取物蛋白质总量的0.22%。采用琼脂糖弥散法杀菌试验发现该酸溶性提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ML-35P耐药株具杀菌活性;进一步以电泳凝胶琼脂糖弥散法杀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该酸溶性提取物中有一条主蛋白带有较强的杀菌活性,称之为人膀胱抗菌蛋白(HBP),它约占酸溶性提取物蛋白质总量的4%。本文结果提示,人膀胱粘膜存在有抗菌性蛋白,这可能是正常泌尿道抗细菌感染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切应力作用下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流变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流室法研究人工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切应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施加0.6、3.8及7.5Pa的切应力,作用12小时。通过实时显微观测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结果证明切应力为3.8或7.5Pa,作用12小时后内皮细胞被拉长,长轴与流场方向一致;并且内皮细胞的拉长与定向程度、切应力大小及其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选用长白猪8只于麻醉下开胸,于在体猪心上探讨心肌缺血时冠脉仍保留有部分扩张储备,而未被充分利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降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内压至4.67kPa时,由LAD分别输入腺苷、山莨菪碱、生理盐水(2ml/min),皆能诱发出明显的LAD流量增加(P<0.05)。在维持LAD内压不变,并持续分别输入上述三种溶液的同时,从LAD远端取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输入生理盐水和山莨菪碱使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下降;心肌缺血时,冠脉内输注药物所诱发出的“冠脉扩张储备”部分是由于此种给药方式所引起的血液稀释及血液粘度下降的结果。它提示在冠脉狭窄时,血液粘度对狭窄远端的心肌血供可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降低血液粘度可能并不亚于扩血管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免疫组化PAP法对诊断确切,死亡时间明确的11例脑挫伤标本,包括挫伤局部及远离部位脑组织进行染色观察,结果发现:所有脑挫伤局部均有纤维蛋白形成;在挫伤远离部位、脑基底部、小脑、脑干等处的组织细胞和部分血管内及血管周围亦有纤维蛋白形成;在整个暴力传导通路上的脑组织细胞均有损伤。因此,作者认为脑挫伤应视为脑弥漫性损伤,不宜仅视为局部损伤。在脑组织细胞及血管内观察到纤维蛋白可作为脑挫伤的诊断指标之一。对单独存在的脑干损伤,用HE染色及纤维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对比观察,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以自己合成的黄曲霉毒素B_1一人血清白蛋白(AFTB_1-HSA)偶联物免疫BALB/c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两株能持续分泌抗AFTB_1单克隆抗体(AFTB_1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IB5和2F1,接种BALB/c鼠腹腔均能诱发产生含特异性抗体的腹水。用间接竞争抑制ELISA鉴定McAb的反应特异性,使McAb与固相黄曲霉毒素B_1一牛血清白蛋白(AFTB_1-BSA)结合产生50%抑制所需的AFTB_1、B_2、G_1、G_2浓度依次为:1B54.0、36.9、23.3、403.3ng/ml,2F12.4、2.6、2.8、4。7ng/ml。  相似文献   

19.
在相对湿度小于临界相对湿度的条件下,控制温度在50~80℃、相对湿度在50~80%范围内,烟酰胺在恒温恒湿下的降解速率方程为-dC/dt=k(C_0-C) ̄(-1),式中C_0和C分别为烟酰胺的原始浓度和时间t的浓度,k为表观降解速率常数。k与相对湿度RH的关系式为Ink=a+m(RH),式中a和m为常数。由Arrhenius公式求得相对湿度为50.35%、66.85%、75.33%和80.35%时降解的表现活化能分别为219.94、181.86、168.99和153.89kJ/mol。烟酰胺粉末在常温下的光解速率方程为-dR/dt=k ̄'(R_0-R) ̄(-1),式中R_0和R分别为烟酰胺的原始反射率和时间t的反射率,k ̄'为表现光解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