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检测恶性淋巴瘤(ML)的骨髓浸润(IBM)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克隆性IgH和TCRγ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ML患者IBM。结果:(1)34份ML患者骨髓标本IBM检出率为70.6%(24/34),明显高于形态学检测方法(38.6%,P<0.05)。(2)19例形态学检测正常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标本,IBM阳性率57.9%(11/19),其中8例B-NHL(8/14)检测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5例同时还检测到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2例T-NHL(2/3)检测到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无克隆性IgH基因重排;2例免疫分型不明确NHL患老中1例(1/2)检测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无克隆性TCR,基因重排。2例霍奇金病(HD)和10例非淋巴系肿瘤骨髓IBM均阴性。(3)Ⅲ,Ⅳ期NHL患者IBM检出率显著高于II期(p<0.01),初诊未治及复发患者也显著高于部分或完全缓解患者(P<0.01)。(4)IBM阳性组NHL2年死亡率54.5%(6/11),明显高于IBM阴性(p<0.05)。结论:PCR方法检测IBM有助于估  相似文献   

2.
利用IgH和TCR_β克隆性基因重排原理,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检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和外周血共13例。结果:ALL初治的2例患儿PCR检测全部呈现阳性特异性单带。ALL完全缓解(CR)的11例患儿中阳性7例,阴性4例,其中2例骨髓移植(BMT)患儿移植前PCR阳性,移植后转为阴性。1例自体骨髓移植(auto-BMT)患儿于移植后2个月时PCR检测又重新出现阳性,但临床无复发现象。4例对照者PCR均为阴性。结果表明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优点,在检测微小残留(MRD)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用PCR技术检测了21例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外周血或骨髓涂片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发现17例阳性,4例阴性,其中2例为轻链型。外周血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检出率与骨髓涂片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IgH基因重排为诊断MM的最敏感方法之一,可弥补形态学、血清学诊断之不足。  相似文献   

4.
PCR扩增IgH和TCRβ基因重排在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gH和TCRβ克隆性基因重排原理,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和外周血共13例。结果:ALL初治的2例患儿PCR检测全部呈现阳性特异性单带。ALL完全缓解(CR)的11例患儿中阳性7例,阴性4例,其中2例骨髓移植(BMT)患儿移植前PCR阳性,移植后转为阴性。1例自体骨髓移植(auto-BMT)患儿于  相似文献   

5.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IgH,TCRr基因重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丹  杨健 《海南医学》1998,(2):101-102
研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基因分型和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方法,选择IgH、TCRr基因重排标记,用PCR技术,对31例ANLL患者进行检测,结果:IgN阳性12.9%,TCRr阳性6.45%,表明ANLL中存在IgH和TCRr基因重排,对MRD的研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NH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重排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非何杰金式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克隆性基因重排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例NH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gH-TCRβ克隆性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7.
应用PC检测恶性淋巴瘤骨髓浸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恶性淋巴瘤(ML)的骨髓浸润(IBM)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克隆性IgH和TCTR.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ML患者IBM。结果;(1)34份ML患垧骨髓标本IBM出率为70.6%(24/34),明显高于形态学检测方法(38.6%,P〈0.05)。(2)19例形态学检测正常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标本,IBM阳  相似文献   

8.
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微小病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微小病灶(BMMD)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PCR加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PCR/RE)法,分别检测35例NHL病人骨髓标本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链(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从而发现其BMMD。结果BMMD总阳性率为66%(23/35),IgH阳性率为51%(18/35),TCRγ为49%(17/35),双项阳性率(IgH和TCRγ同时阳性)为34%(12/35),而骨髓涂片的骨髓浸润阳性率为26%(9/35)。本方法的骨髓浸润检出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实验发现,全组多数NHL病人已有BMMD,而且Ⅰ、Ⅱ期病人也有58%发生BMMD。BMMD与NHL的恶性程度和全身症状相关,与临床分期、近期疗效、病死率和复发率的关系,虽无明确统计学意义,但有较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NHL基本是一个全身性疾病;BMMD可能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性B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及B细胞恶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石蜡包埋骨髓活检标本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共19例,其中16例检测出lg基因单克隆性重排,总阳性率为84%。非肿瘤大致正常骨髓标本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标本则出现多克隆性弥漫带或无扩增产物。以上结果表明:石蜡包埋骨髓活检标本来源的DNA可用于PCR检测单克隆性IgH基因重排。  相似文献   

10.
半巢式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肿瘤相关B细胞[吕鸣等.解放军医学杂志,1997;22(4)∶244]以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为骨髓瘤细胞基因标志,应用半巢式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肿瘤相关B细胞。结果2...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复发时克隆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克隆演化在急性白血病复发发病机制中作用,应用聚合酶锭反应(PCR)联合Southern杂交检测75例及其中36例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IgH重排基因,PCR检测81便及其中35例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病(ALL)IgH、TCRVx2-Jx、TCRVδ-Dδ3重排基因及bcr/ablmRNA,配合形态学和免疫学检查发现8例ALL(22.9%)和4例(11.1%)ANLL复发时形态学,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淋巴系统肿瘤的免疫球蛋白(Ig)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的特征。方法 用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等分析108例各类淋巴系统肿瘤。结果:不同患各有特征性指纹图谱。54%的生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43%多发发现有髓瘤(MM)存在IgH或TCRγ双等位基因重排,6例ALL和3例MM存在寡克隆性。结论;指纹图谱可判断恶性克隆之间的基因差异和克隆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45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脑脊液标本IgH、TCRVγI-Jγ及TCRVδ2-Dδ3基因重排,从22份标本(48.9%)发现基因重排阳性,而用形态学方法检查,阳性率为24.4%(11/45);22例阳性病人中的2例(9.1%)脑脊液白血病细胞基因重排类型同骨髓标本不一致,此两例均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复发。上述结果表明,应用PCR技术检测ALL脑脊液标本重排基因有助于隐匿CNSL诊断;克隆演化现象可能是某些单独CNSL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1次、半巢式及多重PCR方法扩增58例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及TCRVγI-Jγ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显示:多重PCR和1次PCR的敏感度为10 ̄(-4)~10 ̄(-5)水平;半巢式PCR敏感度可达10 ̄(-5)~10 ̄(-6)水平。IgH和TCRVγI-Jγ重排阳性率为67.2%和62.0%;半巢式PCR检测IgH重排阳性率为70.7%。上述结果表明:多重PCR可同时检测两对目的基因,适于初治病例检测,而对缓解病例的检测则需采用敏感度较高的半巢式PCR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近年研究表明位于5q2l的APC抑癌基因涉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而关于其与存在5q频繁丢失的髓系恶性疾病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此文分析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APC的等位基因缺失,并讨论其与髓系表型特异性、临床表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试验(包括PCR+RFLP及PCRSSCP技术),分析MDS和ANLL中APC基因的缺失频率,并以正常人作对照。同时建立一个瘤细胞标本纯度参照体系以降低标本不纯对LOH分析的影响。结果能提供缺失信息的包括9例正常人、22例ANLL和4例MDS。正常组未见1例发生LOH(0/9),MDS组1例RAEB阳性(1/4),而ANLL中LOH阳性的有4例,其中3例为M2:(3/6),1例为M4a(1/1)。统计学证实M2a的阳性率与正常组差别有显著性(P=0.044)。LOH阳性的AML共同点有:(1)中老年人偏多;(2)外周血白细胞数较高,但浸润现象不明显;(3)对化疗较敏感。结论APC基因的异常可能是发生于髓系恶性疾病中粒系异常克隆的一个独立分子事件,代表着一部分具有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cl-2/IgH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和不同类型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临床标本中bcl-2/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2种细胞系,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bcl-2/IgH基因重排,其中,36.4%滤泡型NHL及18.2%弥漫性NHL有重排。bcl-2基因断裂点绝大多数(8/9)位于主要断裂区(MBR)。结论:bc  相似文献   

17.
根据IgH、TCR克隆性基因重排原理,用半重叠PCR和单轮PCR技术分别同一份ALL患儿的骨髓标本进行检测,并对两法的检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半重叠PCR阳性检出率为80%,单轮PCR阳性检出率52%,前者较后者提高了28%,尤其对ALL-MRD组的检测,半重叠PCR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MRD)检测的临床意义。②方法应用筑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PCR)对32例ALL进行T细胞受体(TCR)Vδ2Dδ3基因重排检测。③结果18例B系ALL中有15例(72.2%)、4例T系ALL中有1例(25.0%)存在TCRVδ2Dδ3基因重排。同时对16例进行39例次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其中6例MRD-PCR阴性病人随访5.17~16.17年,无1例复发;10例MRD-PCR阳性者,2例分别于阳性后0.25,1.00年骨髓复发,1例有复发倾向,余7例随访4.33~6.25年无复发。④结论MRD-PCR阴性者预后良好,可望长期生存,治疗时应以MRD-PCR转阴为停止化疗的可靠指标,对MRD-PCR阳性者应定期监测MRD变化,结合病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来检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石蜡包埋组织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方法:以IgH的第三互补决定簇区(IgH-CDR3)为标志,用消化煮沸法和酚-氯仿法提取36例B-NHL及10例扁桃体炎的石蜡包埋组织的基因组DNA,比较两进行一步及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Sn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后检测克隆性IgH重排的结果。结果:B-NHL组,34例经酚-氯仿法提取DNA,其一步及SnPCR检测克隆性IgH-CDR3重排的阳性率分别为26.5%和76.5%(P〈0.05);27例经消化煮沸法提取DNA,其一步及SnPCR的阳性率分别为7.4%和66.7%(P〈0.05);25例同时用上述2种方法提取DNA,SnPCR的阳性率分别为76%和68%(P〉0.05)。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含人多药耐药基因(MDR1)全长cD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小鼠骨髓造血细胞转染时间及转染效率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上清法转染小鼠骨髓造血细胞,依据转染时间不同分为2日组及4日组,分别行PCR法检测外源MDR1基因;免疫组化法检测MDR1基因表达,柔红霉素排出试验检测表达外源基因的功能。结果:PCR方法证实转入的外源MDR1基因可整合入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基因组中;免疫组化法检测转染率最高达33%,转染4日组转染率大于转染2日组转染率(P<0.05);柔红霉素排出试验证实转入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可行使正常功能。结论:逆转录病毒上清法可有效转染外源MDR1基因入骨髓造血细胞中;表达产物可行使正常生理功能;在转染4天时间内,转染率随转染时间延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