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10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3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半巢式PCR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巢式PCR检测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徐兵,周淑芸,孙竞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可作为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克隆标志,一次PCR方法检测IgH重排敏感性可达10 ̄(-4)~10 ̄(-5)水平,我们采用更灵敏的半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索白血病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也具有白血病恶变特征。分别分离培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及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与正常对照比较其形态、生长曲线、细胞表面标志及是否带有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的基因异常标志。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生物学特征方面与正常健康人无任何明显差异,未发现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带有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基因改变。结论:来源于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无相应白血病细胞的克隆性异常,提示可能作为自体移植的辅助治疗和细胞治疗或基因治疗的可供选择的细胞载体。  相似文献   
3.
bcr abl融合基因绝大部分融合方式为b3a2或b2a2型。我们根据竞争性逆转录 酶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原理 ,设计和构建了该基因的竞争性参照物 ,并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竞争性RT PCR的产物进行分离分析 ,建立了对该基因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材料和方法1 细胞标本 K5 6 2细胞系 (含b3a2型融合基因 )和HL 6 0细胞系为本室冻存。含b2a2型融合基因的白血病细胞采自1例住院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患者。RiboMAXTM 体外转录试剂盒购自Promega公司。毛细管电泳无胶筛分DNA专用试剂盒购自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在特定降温和复温过程中于BioArchive自动液氮储存系统保存的胎盘脐血 (PCB)的冷冻生物学特征 ,采用Procount方法流式细胞术测定CD34+ 细胞含量 ,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检测CD34+ 细胞的增殖能力 ,台盼蓝拒染法和白细胞分类测定有核细胞活存率和白细胞分类变化。结果显示 ,冻存复温后PCB有核细胞平均活存率为 (73.3± 12 .5 ) % ;PCBCD34+ 细胞的含量在冻存前为 (0 .3± 0 .2 1) % ,冻存复温后为 (0 .4 5± 0 .36 ) %。冻存复温后PCBCFU GM / G/ GEMM形成能力为冻存前的 (97.9± 39.9) %。比较大、小冷冻袋冻存复温后PCB细胞活存率和CFU GM/ G/ GEMM的形成能力无显著差异。另外 ,冻存复温后PCB的白细胞分类明显改变 ,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结论 :在本研究中所采用的降温与复温程序不适于保存粒细胞 ,但是能够很好地保存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尤其是CD34+ 的幼稚造血细胞。  相似文献   
5.
徐兵  周淑芸  孟凡义  张贤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269-2271
目的:提高对肝脾T细胞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罕见肝脾T细胞淋巴瘤并胸膜浸润及转变为淋巴瘤白血病的全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肝脾T细胞淋巴瘤属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临床以发热、脾脏显著肿大、肝大为主要表现,淋巴结一般不受累.其病理特征是淋巴瘤细胞的增殖高度局限在肝脾和骨髓的窦内.PCR检测TCRγ或δ基因重排阳性.结论:本病进展快、疗效差,生存期短,可转变为白血病.PCR检测骨髓标本TCRγ基因重排对该病诊断有帮助.对于合并骨髓浸润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应考虑应用白血病的化疗方案,可能会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自从 1989年报道第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白血病复发患者采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DLI)治疗获得成功[1 ] 以来 ,许多研究报告已肯定DLI对治疗各种类型白血病allo HSCT后白血病复发有较好的疗效。目前DLI除用于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allo HSCT后肿瘤复发的患者外 ,发展到预防allo HSCT后白血病的复发 ,甚至有人提出用DLI作为白血病化疗获完全缓解(CR)后的强化治疗[2 ,3 ] 。现就有关DLI治疗各类白血病的疗效、治疗方案、应用时机选择、并发症的防…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外基质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自动图象分析仪观测59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118次骨髓活检标本骨髓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变化及其与造血细胞增殖的关系。其中男性38例,女性21例,中位数年龄34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4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初诊未治者(PL)27例,难治复发者(RL)32例,正常对照10例。结果显示,AL与正常人骨髓ECM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L网硬蛋白增加,纤维连接蛋白(Fn)、酸性粘多糖减低,中性粘多糖初诊未治者增高,难治复发者减低。ALL和ANLL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RL中难以缓解与复发再治者比较,后者改变更明显,而同复发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L中追踪观察,6/8例(75%)未缓解患者及8/19例(42.1%)完全缓解后复发患者骨髓基质Fn、酸性粘多糖、中性粘多糖有不同程度改变。骨髓基质Fn与造血细胞增殖在正常对照组显示呈正相关,而在AL呈负相关,PL与RL尚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AL骨髓造血微环境ECM有明显变化,与发病机制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bcr和abl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的关系,利用DNA池(DNA pooling)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bcr和abl基因上的9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STS)进行序列变异的筛查分析,并通过测序对筛查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9个STS片段中检出了4个片段中的多态性位点和3个片段中与参考序列不一致的变异。结论:U07000片段中的SNP在慢性髓性细胞白血病病人和对照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患者FLT3基因及内部串联重复 (ITD)突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方法扩增 71例ANLL患者FLT3 /ITD基因突变。结果  71例ANLL患者中有 65例 ( 91 5% )FLT3基因检测阳性 ,其中有 17例出现FLT3 /ITD基因突变 ,71例ANLL患者FLT3 /ITD基因突变阳性率为 2 3 9%。FLT3 /ITD基因突变阳性ANL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显著高于FLT3 /ITD基因突变阴性ANLL患者 (P <0 0 1和P <0 0 5)。FLT3 /ITD基因突变阳性ANLLCR后 1年内复发率显著高于FLT3 /ITD基因突变阴性组(P <0 0 5)。结论 FLT3 /ITD基因突变可作为部分ANLL患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新的基因标记 ;FLT3 /ITD基因突变阳性ANLL常伴外周血高白细胞数、骨髓中高白血病细胞比例及明显增高的复发率 ,FLT3 /ITD基因突变阳性ANLL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周淑芸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2):1295-1298
对于血液系统髓系肿瘤的分类研究文章较多 ,但国内临床上多沿用FAB分类方案 ,自WHO发表了髓系肿瘤分类方案后 ,国内血液病临床工作者争论较多。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组影响到定型或不定型造血干细胞的高度异质性血液髓系肿瘤疾病 ,目前可利用传统细胞形态学、单克隆抗体、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手段来进行分析 ,并结合临床观察对治疗反应及疗效作出统一评价。近几年来对细胞遗传学、单克隆抗体表型、特异性的融合基因表达日趋重视 ,认为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信息对决定诊断和治疗原则都是极为重要的 ,避免了形态学上的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