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风湿骨痛药酒药槌外治法防治退行性骨关节炎的研究(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果表明:经治疗后,A、C两组病人膝关节各项指标的综合记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B组,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1 ) :其中以疼痛与关节功能两项指标分值下降幅度较大,与B组相应指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5或P <0 0 1 )。3 讨论3 1 动物模型的可靠性静脉结扎的造模方法已被证实可产生骨内外静脉瘀滞,造成骨内高压(IOH) ,发生与人类早期OA相似的病理变化[1 ] 。本实验结扎兔一侧股静脉使其后肢大部分静脉回流受阻,同时保留股深静脉和臂下静脉回流通路,不致造成肢体过度肿胀的坏死。在8周时间内建立起兔膝早期OA模型,已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骨科手术应用止血带前后股静脉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从2014年6月-2015年10月入院治疗的498例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对患者术中应用止血带前后的股静脉进行检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股静脉超声影像变化。结果:患者术中应用止血带前后的股静脉内径、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栓及血管透声差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比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应用止血带前后股静脉的超声影像数据变化,术后静脉血栓及血管透声差患者例数较术前有增加,有助于临床上对高危患者使用电动气囊止血带后早期发现静脉血栓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节段缺失弹性牵引成骨动物模型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使用钛镍合金牵引器弹性加载自动牵引成骨重建节段性缺失下颌骨的动物建模方法。方法:分别选用8只成年杂种犬和12只成年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手术截除犬一侧下颌骨体部3cm骨段、兔一侧下颌支1.5cm骨段,不同方法安放自制钛镍记忆合金牵引器,术后定期观察,至3月时处死取材,观察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钛镍合金牵引器的弹性加载张力作用下,采用保留一侧骨膜附着完全骨切开形成的传送骨段可自行移动完成牵引成骨,初步修复了实验动物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结论:弹性加载自动牵引成骨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杂种犬及纯种兔可为这种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兔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有的作者认为在兔耳一次性采血达4ml 或反复多次采血是相当困难的,往往需借助其它途径如股静脉穿刺等。我们于实验中摸索出一种简便的逆行采血法,其步骤为将兔耳边缘部剃毛、消毒后,采血者左手中指在下、拇指在上夹持后边缘静脉以阻断静脉回流,左手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兔股静脉局部单纯注射脂多糖构建股静脉血栓造模探讨炎症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新西兰大白兔9只,于其股三角区局部分离股静脉,均以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假手术侧。无齿血管夹暂时阻断血流、股静脉局部注入脂多糖、30 min后去血管夹、逐层缝合皮肤,并将实验兔分为外科小夹板固定组(n=5)和非固定组(n=4)两组。造模72 h后进行血管加压超声检测确定栓塞的情况,检测结束后处死兔,迅速取实验段的股静脉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除固定组1只兔于60 h后死于肺栓塞外,其余8只兔存活;血管超声检测8只兔实验侧可见明确的血栓形成,而对照侧血流通畅,未见血栓形成;病理学HE检测显示所有兔的实验侧股静脉管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和炎细胞浸润,除固定组1只兔未形成血栓形成外,8只兔实验侧均可见明显的血栓形成,而对照侧均未见血栓形成及炎细胞浸润。固定组与非固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是血栓形成的最直接原因,股静脉单纯注射脂多糖可以导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胶原膜包绕情况下,骨缺损内填充自体静脉血凝块和异体骨成骨作用的比较。方法:利用兔桡骨缺损模型,采用配对设计,一侧用自体静脉血凝块填充,另一侧用异体骨填充,通过骨密度测量和剖面观察,判断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两组之间愈合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提示自体静脉血凝块在一定条件下有替代异体骨移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显微外科是近十年来发展形成的新的外科分支。目前,国内外一些外科医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显微外科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我科于1978年以来用国产XSS—1型手术显微镜进行外径1mm的兔股动、静脉和兔耳动、静脉的切断吻合实验研究。我们进行的五十例吻合实验其成功率为84%。现将实验步骤和体会报告如下。实验方法以兔耳动、静脉切断后的吻合为例。第一步(切口):在兔耳根部的1.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红花液外用在静脉穿刺中对扎止血带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静脉输液2次以上并同意参加试验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即将一侧静脉输液设置为观察组(2%利多卡因50 mL加红花饮片10 g),对侧静脉输液设置为对照组(2%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的时间,以评价利多卡因和红花混合液外用在静脉穿刺中减少扎止血带时间,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及疼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扎止血带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多卡因红花液外用能显著缩短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时间。  相似文献   

9.
自1977年以来,显微淋巴外科已日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现有的淋巴管吻合实验模型均为大动物(狗),至今尚未见到小动物的实验模型报道。为此,我们设计了兔的腹股沟区淋巴管吻合的实验模型,同时利用此模型探讨淋巴管缝合及淋巴管静脉缝合中影响通畅率的因素。一、兔腹股沟区淋巴管显微解剖:兔股动、静脉间有粗达1~1.25mm的淋巴干,在股动、静脉发出腹壁浅动、静脉处淋巴干亦发出1~2根平行于血管的淋巴管,其口径为0.2~1mm,平均为0.6mm。此淋巴管壁有一层脂肪组织,其中有呈节段性分布的滋养血管。淋巴管中约每隔0.5cm有一淋巴瓣,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周围静脉代替股静脉穿刺抽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96年以来采用四肢表浅静脉代替婴幼儿股静脉穿刺抽血,穿刺成功率达95%以上,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l方法采血时患儿不配合,可让其家长协助强行固定肢体进行采血。在患儿四肢选择合适的表浅静脉,上肢采用资要静脉及手背处浅静脉;下肢采用踝部大隐静脉及足背部浅静脉。据静脉的粗细选择合适的普通注射针头或输液器针头,常规扎止血带,皮肤消毒。注射器连接输液器外头,穿刺成功后肢布固定针头抽血,注射器抽满后,折合胶管更换注射器继抽至需血量。如需血量较少,可用注射器接普通注射针头,直接穿刺静脉抽血。2讨论股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肢骨科手术应用止血带前后股静脉变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应用止血带行下肢手术的159例患者于术前、术后7 d进行检查,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血管内径、血流速度、静脉血栓情况及血管透声性的变化。结果:患者应用止血带前股静脉内径(10.70±0.42)mm,血液流速(20.76±1.24)cm/s,术后股静脉内径(10.42±0.35)mm,流速(20.59±1.27)cm/s。静脉血栓形成12例(术前2例,术后10例),血管透声差65例(术前21例,术后44例),血液呈明显云雾状向心性方向缓慢移动。患者应用止血带前后的股静脉内径、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静脉血栓人数、血管透声情况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科手术应用止血带对患者股静脉内径、静脉血流速度影响不明显,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透声情况可能是因手术后患者卧床少动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而影响,需经进一步对照研究验证其存在与否及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正> 实验兔是一种常用实验对象,其麻醉常以戍巴比妥静脉或腹腔注射为主。近期,本组对29只肝癌实验兔行介入放射化疗,采用肌肉注射氯胺酮加安定联合麻醉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日本大耳自家白兔29只,体重2~3kg,雌雄不限。 1.2 方法:于实验兔股部肌肉注射盐酸氯胺酮1~1.5mL(30mg/kg),3~5分钟,实验兔安静卧倒,反应迟钝,可睁眼或木僵状。将兔仰卧固定,15分钟后,肌注安定5~10mg,达到手术麻醉深度。可用16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在止血带下家兔肢体骨与肌肉组织中的浓度变化,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经兔耳缘静脉灌注环丙沙星,于灌注给药后30、60、90、120min以止血带阻断家兔肢体血液循环,并于阻断血液循环后30、60、90min检测肢体骨与肌肉组织中环丙沙星浓度。结果家兔肢体骨与肌肉组织中环丙沙星浓度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组内,相同止血时机、不同止血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止血时间、不同止血时机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带阻断家兔肢体血液循环对环丙沙星在肢体骨与肌肉组织中分布有显著性影响,肢体血液循环阻断后对环丙沙星在骨与肌肉组织中分布无显著性影响,止血时机是影响环丙沙星在骨与肌肉组织中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病例介绍患儿,男,5个月,以左足踝部止血带勒伤入院。1997年10月21日患儿因腹泻,高热伴呕吐,在单位医院静脉补液治疗,护士用橡皮管止血带捆扎于在探部,行静脉穿刺未成功,改为右踝部静脉穿刺补液,但左踝部止血带一直未曾松解。患儿回家后哭闹不止,体温持续38’左右,一  相似文献   

15.
由新鲜猪骨中提取得到部分纯化的骨形态形成蛋白[porc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pBMP)]。选用小鼠80只、青兔32只为实验动物。将pBMP 3mg植入各只小鼠一侧股直肌内,同体对侧相应部位植入猪清蛋3mg或空置作为对照。术后1~2周,全部pBMP植入区可见未分化间叶细胞的集  相似文献   

16.
组织工程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兔颅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实用价值及合理应用BMP的方法。方法 将自体成骨样细胞即刻种植在复合BMP的胶原包埋的聚羟基乙酸(PGA)的基质材料和不含BMP的基质材料上,然后将不同的复合体或单纯基质材料移植到兔颅骨的一侧全层骨缺损区,作为实验侧Ⅰ、实验侧Ⅱ或实验侧Ⅲ。对侧设对照,不作任何植入。将60只新西兰兔分别于术后2,6,8及12wk处死,标本行大体组织学检查,X线摄片及灰量测定检查。结果 表明实验侧Ⅰ成骨量明显大于实验侧Ⅱ或实验侧Ⅲ(P<0.01),而对照侧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组织工程骨可修复自体的兔颅骨缺损,应用外源性BMP可促进骨再生,为组织工程化骨在颅面外科及整形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确切了解下颌升支的血供情况,本实验涉用48只杂种狗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每组8只),每只(除第6组外)都以一侧升支作手术侧,另一侧作对照侧。升支分成6个观察区。采用实验组内每只动物两侧升支对应区自然配对的设计。术后经股静脉引入~(99m)Tc-焦磷酸盐(0.4mCi/kg),引入后180分钟处死动物,取各观察区骨标本用FT-603井型闪烁探头、FH-408自动  相似文献   

18.
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病程长,静脉用药时间长,多伴有昏迷、肢体瘫痪,静脉穿刺难度大、一次穿刺成功率低。我科护士通过扎双根止血带进行浅静脉穿刺,与使用单根止血带相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同种骨软骨支架治疗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探索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从实验兔的耳中央动脉采取动脉血5 mL,再通过离心方法获取PRP,用16号骨髓穿刺针从实验兔自体股骨髓腔抽取骨髓5 mL,把抽取的骨髓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进行细胞原代培养和成骨诱导.对已获取PRP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实验兔进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造模,取同种股骨髁部骨软骨制作软骨支架,最后以制备的软骨支架为载体,将经过成骨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到软骨支架上,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物,用16号骨髓穿刺针对坏死的股骨头进行髓芯减压术,术中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坏死的股骨头下.实验动物共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为空白对照;B组仅进行髓芯减压;C组髓芯减压后植入经过成骨诱导培养的细胞;D组髓芯减压后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实验后在第2、4、8周各组分别处死6、6、8只,每只实验兔的股骨头行大体标本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D组治疗效果最显著,通过空骨陷窝计数发现D组与其他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PRP的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软骨支架材料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提供良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其向成骨细胞分化;PRP和软骨支架材料联合应用可促进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止血带是静脉采血时的常用器具,应用止血带的目的 是暂时阻断静脉血流,使静脉充盈,以保证穿刺成功,但由于止血带的结扎方式与结扎时间长短等因素对血检验结果有影响,在这方面许多医务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