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6个月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其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两次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59.85±12.14、76.66±13.62,对照组为59.87±11.45、69.75±10.19;两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6个月后的QO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07/2003-12沈阳市传染病院57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2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文化层次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其中实验组实施干扰素治疗和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实施干扰素治疗,疗程6个月。参照中文版普适性健康调查量表进行测定生活质量,由患者自己填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2年内的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5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2年内复发率48%(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79%(22/28)(χ2=5.62,P<0.05)。康复教育疗程结束后实验组中文版普适性健康调查量表生活质量8项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理职能评分(72.8±21.6,47.1±21.1,P<0.05),躯体疼痛评分(78.8±14.5,60.0±18.9,P<0.05),一般健康评分(65.7±18.6,48.0±13.7,P<0.05),精力评分(68.1±17.1,54.0±17.6,P<0.05),社会功能评分(86.9±19.6,71.4±17.0,P<0.05)、精神健康领域评分(75.9±17.8,62.8±16.7,P<0.05)。结论康复教育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娱乐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娱乐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按康复科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和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及理疗等康复措施,治疗组另给予娱乐康复治疗。娱乐康复1次治疗时间为1小时,每周5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评定一次生活满意指数A和巴氏指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生活满意指数A(20.2±4.3)明显高于对照组(14.8±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arthel指数(BI)(65±4.3)高于对照组(60±3.8),P<0.05。结论:娱乐康复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WHO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strument Brief Version,WHOQOL-BREF)中文版研究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远期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护理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综合康复护理组进行康复护理和随访,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人组时、6个月末和12个月末,应用WHOQOL-BREF中文版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人组时2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综合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的WHOQOL-BREF评分比较,综合康复护理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后综合康复护理组有进一步提高(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作用显著;综合康复护理介入时间越早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恢复的作用越明显;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恢复有远期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buflomedil)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82例康复科住院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丁咯地尔150~200mg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给予血栓通15~20mL静脉滴注。上述药物均1次/d,连续15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FD)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FMA),ADL能力Barthel指数(BI)等量表进行评定。结果:NFD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为(16.7±6.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4.2±5.5)分(t=5.77,P<0.01)和对照组治疗后(20.1±7.2)分(t=2.27,P<0.05);FMA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为(66.5±8.1)分,明显高于治疗前(36.8±7.2)分和对照组治疗后(45.7±9.3)分(t=17.78,10.83,P均<0.01);BI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为(79.4±9.5)分,明显高于治疗前(45.7±8.9)分和对照组治疗后(58.3±8.6)分(t=16.77,10.55,P均<0.01)。丁咯地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6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53,P<0.05)。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其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所有患者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8周末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同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SDSS评分由6.48±2.79降为4.18±2.26(t=4.96,P<0.01),IPROS评分由49.46±10.19降为41.92±12.58(t=3.61,P<0.01);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由4.79±0.93降为4.12±1.07(t=3.66,P<0.01),成熟防御机制评分由4.85±1.17升为5.37±0.96(t=2.66,P<0.05);而对照组上述改变均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健康教育前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及防御机制的应用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健康教育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SDSS及IPROS评分分别为4.18±2.26,41.91±12.5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2.63,48.56±11.47(前者t=3.75,3.02;P均<0.01),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为4.12±1.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1.19(t=2.37,P<0.05),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为5.37±0.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1±1.24(t=2.25,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基本相同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运动训练和电针治疗。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定2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在治疗1个月时2组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3和6个月时康复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评分及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早期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饮食营养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理的饮食营养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所致的CRF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低蛋白、高热能营养液,对照组患者给予低蛋白、麦淀粉饮食。观察两组各营养指标及肾功能的改变,并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结果经过3周的临床观察,治疗组的血浆总蛋白(g/L)、血浆白蛋白(g/L)和血清钙(mmol/L)明显升高(P<0.05或P<0.01),分别由治疗前的(58±4),(31.5±2.2),(2.36±0.13)升至(60±3),(34.5±2.1),(2.42±0.09);而血尿素氮(mmol/L)、肌酐(μmol/L)、血清磷(mmol/L)明显降低(P<0.05或P<0.01),分别由治疗前的(14.3±3.1),(350±89),(1.48±0.11)降至(12.5±2.7),(291±125),(1.14±0.13);各项QOL评分明显改善(P<0.05或P<0.01),症状、活动能力、心理及社会功能和总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34±9),(42±9),(47±13),(122±23)降至(29±8),(37±8),(40±12),(105±21)。对照组的营养状况明显下降,其中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上臂围(A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肾功和QOL评分虽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低蛋白、低磷、高热能营养液能改善CRF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叶頔  胡军  鲁银山  李凯  柯丽芳  柯于辉 《中国康复》2019,34(12):643-645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互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脑卒中,并在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情景模拟互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6及12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Barthel指数(BI)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定。结果:治疗12个月后,2组优良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提高(P<0.05);治疗6及12个月后,2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BI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BI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6及12个月后,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情景模拟互动训练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92例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针刺结合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上加用中药针刺治疗,对照组只用内科常规治疗,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疗程3个月。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分别为5.01,4.95,P均<0.01)。②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46,P<0.05)。③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46.5±7.5比68.8±6.9)(t=3.2,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46.1±7.2比50.7±7.3)(t=2.9,P>0.05)。结论:中药针刺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内科常规治疗,能减轻患者病残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吴爱纯  费世枝 《中国康复》2019,34(7):364-367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透析期间接受传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透析前或透析期间接受30min的认知行为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营养不良 炎症评分(MIS)和健康调查简表SF 36评分,并收集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指标评估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MIS评分明显降低,ALB、Hb指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SF 36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管理,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程序的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方案的应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理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卫生经济学评价,为脑血管病的康复制定最佳策略。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急性期(21d内)均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恢复期康复组于康复机构康复治疗2个月后,再到社区或家庭康复治疗3个月,对照组自行在家练习。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巴氏指数(MBI)、SF-36量表来评定疗效。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及增量分析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①脑卒中急性期(21d内),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FMA及MBI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期(21d后~6个月)的各个阶段,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在康复后6个月及2年随访时,康复组的生存质量各个维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康复组患者NIHSS评分每减少1分、FMA及MBI评分每提高1分需分别花费人民币2412.5元、442.0元和332.1元,而对照组则需分别花费3285.4元、637.8元和447.5元。结论三级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2组均常规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还加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言语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2组患者经6个月相应治疗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其QOL进行评定,同时对影响QOL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其QOL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loge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脑卒中患者QOL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患病到治疗的时间、职业、早期康复治疗以及婚姻状况等。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QOL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9月30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状态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8个月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均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强化训练。结果:经4个疗程治疗后.2组上肢功能评分及简易手功能检查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强化训练能明显地提高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伴夜尿症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宿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伴夜尿症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绿激光治疗即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切除术(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PVP),对照组实施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前列腺症状(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评分、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夜尿次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的IPSS评分、QOL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PSQI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绿激光法治疗伴夜尿症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同时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智力量表(HDS)、韦氏记忆量表(WMS)、临床痴呆量表(CDR)、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定期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治疗第4周时康复组MMSE、WMS、SCAG、HDS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对照组仅WMS和HDS评分有明显改善(均P〈0.05或0.01);治疗8周后,康复组CDR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MMSE、ADL、SCAG评分出现明显改善(P〈0.05或0.01),CDR则无改变。治疗后各时间段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康复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表电刺激(ES)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效果,探讨排尿障碍治疗的新方法、新思路。方法:将95例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留置或间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药物治疗,共43例;E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耻骨上区、第2骶孔至第4骶孔体表投影区电刺激治疗,共5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排尿日记、膀胱容量测定、生存质量(QOL)评分、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LUTS),并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72h尿频次均低于治疗前(P<0.05),单次尿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ES组72h尿频次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低(P<0.05),而单次尿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ES组膀胱容量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残余尿量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LUT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治疗后ES治疗组QOL评分、LUTS评分均较常规治疗组低(P<0.05);ES治疗组中尿潴留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8.75%,P<0.05);ES治疗组中尿失禁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2.96%,P<0.05)。结论:对耻骨上区、第2骶孔至第4骶孔体表投影区行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疗效肯定,给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无创、简单、方便、经济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