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comprehensiveassessment,FCA)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发病3周内)时和在病后6个月分别进行评估,研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2001-11-27/2003-08-15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年龄在40~80岁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病程不超过3周,共计80例。根据入院时间把所有符合研究要求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分组表入组,所有患者都接受传统的神经内科治疗。8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除接收神经科治疗外,还需接收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以及语言等治疗,每个患者都接受FCA量表评估。结果:76例患者完成研究,4例脱落。一般资料显示年龄、脑梗死和脑出血比例、性别等在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把FCA总分分为≤40,41~60,61~80,>80,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后康复组FCA总分为≤40,41~60,61~80,>80的分别为3,7,9,20例,对照组分别为6,10,16,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结论:早期康复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特点和患者功能情况,借助治疗器械和/或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参与,通过主动和/或被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而其利用脑卒中偏瘫特点,根据神经生理学和发育学原理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康复,一般包括Bobath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Brunnstrom技术等,运动疗法是脑卒中偏瘫康复基本手段之一犤1-2犦。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延续护理信息化平台,观察其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延续护理信息化平台,采用信息化平台对患者进行延续护理。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容量、肾功能肌酐、尿路感染(干预前不评估)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膀胱容量、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尿路感染率、残余尿量、肾功能肌酐值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框架的延续护理信息化平台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系统的疾病管理策略,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有条件的医院组建由多科医师参与的卒中单元将脑卒中的急救,治疗和康复结合为一体,使患者发病后能够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断、治疗、护理及康复,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改进预后,提高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肌痉挛、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在患者入组时、6个月后分别进行功能评定,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经1-6个月治疗后,巴氏指数、运动能力、肌痉挛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改善幅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的肌痉挛、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发病3周内)时和在病后6个月分别进行评估,研究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2001—11—27/2003—08—15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院,年龄在40~80岁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病程不超过3周,共计80例。根据入院时间把所有符合研究要求的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分组表入组,所有患者都接受传统的神经内科治疗。8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除接收神经科治疗外,还需接收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以及语言等治疗,每个患者都接受FCA量表评估。结果:76例患者完成研究,4例脱落。一般资料显示年龄、脑梗死和脑出血比例、性别等在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把FCA总分分为≤40,41~60,61~80,&;gt;80,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治疗后康复组FCA总分为≤40,41~60,61~80,&;gt;80的分别为3,7,9,20例,对照组分别为6,10,16,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结论:早期康复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气囊扩张术在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38例,均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诊断为环咽肌失弛缓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口球囊扩张术,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经口气囊扩张术,即超声定位环咽肌后经口插入导尿管,定位导尿管头端位置后,注入空气,进行气囊扩张治疗。每2日治疗1次,治疗期间记录每次治疗时间、扩张次数,并评估患者舒适度、喉部疼痛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行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VFSS评分比较。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每次治疗时间(23.53±1.81)min、扩张次数(4.79±0.42)次、患者舒适度(73.32±6.32)分、患者喉部疼痛VAS评分(0.89±0.7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6.00±2.19)min、(3.89±0.94)次、(55.00±7.83)分、(1.95±1.03)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洼田饮水试验患者临床疗效评定,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治疗后的显效率为78.95%,明显优于对照组(31.58%),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SA评分[(22.58±1.22)和(24.05±0.71)分]、VFSS评分中的咽期评分[(2.58±0.51)和(2.11±0.32)分]及误咽情况[(3.58±0.51)和(3.16±0.3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气囊扩张术可以缩短每次治疗时间、增加扩张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喉部疼痛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电针夹脊穴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9月来浙江省人民医院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夹脊穴组、核心稳定训练组和电针夹脊穴结合核心稳定训练组(结合组),每组30例,治疗4周。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6,P=0.204),治疗后,三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三组间治疗后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F=35.396,P=0.000)。治疗后,核心训练组和电针夹脊穴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结合组治疗后JOA评分和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核心训练组和电针夹脊穴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846),结合组的疗效最佳,其次是电针夹脊穴组和核心训练组。结论相比于电针夹脊穴或核心稳定训练的单一治疗,结合两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更能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汉语失语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特征和规律。方法对23例失语症患者(失语组)和2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检查和N400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失语组N400差异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较对照组增大。N400潜伏期(r=-0.553,P=0.000)、波幅(r=-0.628,P=0.000)与失语症患者失语商(AQ)值具有显著相关性,波幅与命名能力具有显著相关性(r=-0.372,P=0.001)。结论 N400能客观反映汉语失语症语言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可以用于临床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尤其是命名能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