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田俊生  史碧云  冯光明  秦雪梅 《中草药》2013,44(22):3170-3176
目的 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大鼠分成模型组与对照组。采用CUMS程序对模型组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造模,造模结束后收集大鼠粪便。应用1H-NMR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大鼠粪便提取物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差别明显,表明CUMS大鼠抑郁模型复制成功。在大鼠粪便的1H-NMR图谱中可以指认出30种内源性代谢产物,模型组中谷氨酰胺、乳酸、天冬氨酸的量明显增加,而尿嘧啶、酪氨酸、苯丙氨酸的量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 通过研究CUMS抑郁模型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阐明与抑郁症有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荷叶碱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作用,筛选与高尿酸血症代谢有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小鼠长期给药氧嗪酸钾模型,连续给药14 d后,运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同时检测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浆和尿液样本。[结果] 通过1H-NMR分析方法在血浆和尿液样品中共筛选出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 荷叶碱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代谢组学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的病理过程主要涉及到酪氨酸代谢、柠檬酸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以及糖酵解和糖异生代谢途径,预示着这些潜在生物标志物不仅在早期疾病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预防高尿酸血症中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寻找五味子鲜果采后用不同方式干制后的差异代谢物,探讨“杀青”可能对其代谢轮廓造成的影响。方法 以15份五味子鲜果为样品,每3份为1组,分别采用烘干、晒干、微波、烫漂、蒸制5种方法进行初加工。将得到的五味子样品采用50%甲醇提取并进行1H-NMR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比较各“杀青”样品与烘干、晒干样品间代谢物轮廓的差异。结果 通过1H-NMR图谱结合Chenomx数据库共指认出27个化学成分,主要为氨基酸、生物碱、糖类及有机酸,这些代谢产物主要参与果实采后生理的能量代谢。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组样品组间差异明显。分别以烘干样品和晒干样品为对照,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和S-plot筛选出17个差异代谢物(天冬酰胺、柠檬酸、葡萄糖、蔗糖、甘油磷酰胆碱、葫芦巴碱、丙氨酸、赖氨酸、甘油、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尿苷、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果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与烘干和晒干样品比较,经“杀青”处理的五味子样品中蔗糖和甘油磷酰胆碱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微波“杀青”处理的五味子中天冬酰胺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而烫漂处理的五味子中葫芦巴碱和尿苷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五味子鲜果采后“杀青”后可能通过干扰其能量代谢活动从而抑制有效成分的消耗、分解和(或)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黄花倒水莲提取物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以辐射损伤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黄花倒水莲提取物2,4,8 g·kg-1·d-1灌胃,阴性对照组、辐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5 d后,除阴性对照组外各组小鼠接受6 Gy的60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然后再继续灌胃10 d,最后1次灌胃24 h后,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血小板数(PLT)、淋巴细胞数(Lymph),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脾细胞、骨髓细胞的DNA损伤。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辐射模型组、黄花倒水莲各剂量组小鼠的RBC数、WBC数、PLT数、Lymph数、胸腺指数、脾指数明显减少(P<0.01或P<0.05),脾细胞、骨髓细胞的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和尾矩(Tail Moment)明显增大(P<0.01或P<0.05);但与辐射模型组比, 黄花倒水莲各剂量组小鼠的RBC数、WBC数、PLT数、Lymph数、胸腺指数、脾指数明显增加(P<0.01或P<0.05),脾细胞、骨髓细胞的Tail DNA%和Tail Moment明显减少(P<0.01),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黄花倒水莲提取物对辐射所致小鼠造血系统和免疫器官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对醋制甘遂解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遂为有毒中药,临床上常经醋制后入药以降低其毒性。该文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比较生甘遂和醋甘遂对正常大鼠的损伤情况,研究醋制对甘遂毒性的缓解作用。连续7 d以生甘遂(EK)、醋甘遂(VEK)的水提取物对大鼠灌胃给药,药量均为9 g·kg-1·d-1(按生药量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停止灌胃后继续观察7 d,收集14 d白天尿液,用于1H-NMR检测;于第8天将每组大鼠处死一半,第15天处死另一半,采集肝脏,一部分用于1H-NMR检测,另一部分用于病理学切片检测。病理学切片检测结果显示在本实验剂量下甘遂及醋制甘遂对大鼠肝脏没有造成损伤,但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发现在实验的第2周甘遂造成大鼠肝、肾及消化系统内部内源性代谢产物谱的紊乱;同时发现醋甘遂的毒性要比生甘遂低得多,传统醋制可以降低甘遂的毒性。该研究显示代谢组学方法有助于评价甘遂的毒性及醋制对甘遂的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归四逆汤防治奥沙利铂致慢性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的表达,探讨当归四逆汤对奥沙利铂致CIPN的防治作用。方法: 52只成年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甲钴胺组(104 μg·kg-1)、当归四逆汤低、高剂量组(5.59,22.36 g·kg-1)。造模前预防性给药7 d,当归四逆汤高、低剂量组5 mL·kg-1ig, 1次/d;甲钴胺组ip,2次/周;造模过程中继续给药,持续50 d。除正常组其余4组按照奥沙利铂4 mg·kg-12次/周 ip 共8次。给药期间每3日称体重;每周测定机械性缩足阈值(MWT)。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剖取腰段L2~4脊髓、L4~5背根神经节(DRG),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2~4脊髓NR2B mRNA水平。结果: 大鼠体重d40后当归四逆汤低、高剂量组体重均上升,高于模型组及甲钴胺组(P<0.01);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MWT明显下降(P<0.05),当归四逆汤低、高剂量组、甲钴胺组与模型组比较MWT明显增高(P<0.05);模型组NR2B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当归四逆汤低、高剂量组可显著下调模型大鼠NR2B mRNA水平(P<0.05),甲钴胺组效果不明显。结论: 当归四逆汤组使CIPN大鼠L2~4脊髓NR2B mRNA水平减少,且与行为学表现有明显的相关性,当归四逆汤可能在CIPN的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对MRL/lpr狼疮小鼠脾脏CD4+T细胞增殖以及IFN-γ和IL-4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分别分选15只MRL/lpr狼疮小鼠和15只C57BL正常对照小鼠脾脏CD4+T细胞,进而将CD4+T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RPMI1640),对照组(PHA20mg·L-1+IL-21000u·mL-1),ATO组[PHA20mg·L-1+IL-21000u·mL-1(48h)后+ATO1.0μmol·L-1],体外共培养至72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3组CD4+T细胞的增殖和抑制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上清液中IFN-γ和IL-4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上述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①分选后获得的CD4+T细胞纯度为(94.12±1.08)%,细胞存活率为(95.82±3.41)%;②MRL/lpr小鼠对照组CD4+T细胞的增殖水平(A值)(0.343±0.019)较空白组(0.054±0.008)高(P<0.001);却低于C57BL小鼠对照组的水平(0.375±0.018)(P<0.05);③MRL/lpr和C57BL小鼠ATO组CD4+T细胞增殖水平(A值)分别为(0.324±0.013)和(0.362±0.013),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5);④MRL/lpr小鼠对照组IFN-γ的表达水平[(562.287±60.345)ng·L-1]明显高于C57BL小鼠对照组[(253.208±59.434)ng·L-1](P<0.05);ATO对MRL/lpr小鼠IFN-γ的抑制程度大于C57BL小鼠(P<0.05);MRL/lpr小鼠对照组的IL-4表达水平[(41.332±8.039)ng·L-1]与ATO组[(23.046±3.253)ng·L-1]和C57BL小鼠对照组[(29.303±8.038)ng·L-1]比较,也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5);ATO对MRL/lpr小鼠IL-4的抑制程度高于C57BL小鼠(P<0.05);⑤在转录水平上,与C57BL小鼠相比,ATO对MRL/lpr小鼠IFN-γmRNA和IL-4mRNA的抑制程度更加明显(P<0.05和P<0.05);ATO对IFN-γ和IL-4表达水平的抑制和转录水平的抑制正相关,r=0.720(P<0.001)和r=0.557(P<0.01)。结论MRL/lpr小鼠存在CD4+T细胞的异常增殖,ATO能在不影响细胞存活率的浓度下抑制MRL/lpr小鼠CD4+T细胞的异常增殖活化,通过抑制其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mRNA分泌影响两者的表达,且对MRL/lpr小鼠抑制程度大于C57BL小鼠,表明ATO能抑制狼疮鼠的异常免疫功能,可进一步用于SLE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补中益气汤及其核心药组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昆明种雄性SPF级小鼠若干,使用环磷酰胺8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3 d制作免疫抑制模型,另取11只小鼠作为空白组每日腹腔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 3 d。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盐酸左旋咪唑,每日灌胃量 40 mg/kg)、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每日灌胃量75.0 g/kg)、补中益气汤中剂量组(即全方组,每日灌胃量37.5 g/kg)、补中益气汤低剂量组(每日灌胃量18.6 g/kg)、黄芪+白术组(每日灌胃量37.5 g/kg)、黄芪+党参组(每日灌胃量37.5 g/kg)、白术+党参组(每日灌胃量37.5 g/kg)、黄芪+白术+党参组(三药组,每日灌胃量37.5 g/kg)。各给药组每日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模型组每日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17 d,最终每组均有10只小鼠进入指标检测阶段。灌胃结束后次日,处死小鼠取材进行指标检测。采用称重法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胸腺及脾脏质量,计算胸腺指数、脾脏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CD3+、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计算CD4+/CD8+值。结果: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脾脏CD3+、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CD4+/CD8+值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除补中益气汤低剂量组小鼠CD4+/CD8+值以外,各给药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补中益气汤中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中、高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水平与阳性药物组相当(P>0.05),其他剂量组小鼠免疫脏器指数明显低于阳性药物组(P<0.01);补中益气汤中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明显高于低、高剂量组(P<0.01,P<0.05),胸腺指数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补中益气汤全方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改善作用较各配伍组合更有优势,黄芪、党参、白术三药组合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较各二药组合更有优势。补中益气汤低、高剂量组小鼠CD3+、CD4+ 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低剂量组CD4+/CD8+值均明显低于阳性药物组(P<0.01);补中益气汤低、高剂量组小鼠CD3+ T淋巴细胞比例以及低剂量组CD4+/CD8+值均明显低于中剂量组(P<0.01,P<0.05)。补中益气汤全方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改善作用较各配伍组合更有优势,黄芪、党参、白术三药组合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较各二药组合更有优势。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拮抗环磷酰胺所导致的免疫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其中中剂量的效果最为明显,且其对免疫抑制的干预作用需要多味药协同起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进行肺组织代谢组学分析,探讨大麻二酚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泼尼松组(3.15 mg·kg-1)、大麻二酚低、中、高剂量组(12、36、108 mg·kg-1),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通过气管内注射5 mg·kg-1博来霉素构建肺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按剂量每天灌胃给药1次,空白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黏蛋白5AC(MUC5AC)的表达。基于UPLC-Q-TOF-MS筛选大麻二酚治疗肺纤维化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连续纤维化病灶;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和大麻二酚组大鼠肺组织中炎性浸润减少,蓝色胶原沉积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MMP-7、KL-6、SP-A、SP-D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和大麻二酚高剂量组MMP-7、KL-6、SP-A、SP-D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中Col-Ⅰ和F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UC5AC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和大麻二酚高剂量组肺组织中Col-Ⅰ和FN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MUC5AC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较空白组共筛选出18个差异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大麻二酚可回调其中16个化合物,主要涉及亚油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4种代谢途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潜在生物标志物花生四烯酸、亚油酸相对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5,6-EET、L-酪氨酸、烟酰胺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麻二酚能使花生四烯酸、亚油酸相对含量显著降低,5,6-EET、L-酪氨酸、烟酰胺相对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 大麻二酚对肺纤维化具有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亚油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生津润燥方对免疫诱导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外周血CD4+CD25+ Foxp3T细胞(Treg细胞)及Th17细胞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腺体受累的改善状况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雄性BABL/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酸羟氯喹组,生津润燥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中CD4+、CD8+、CD4+CD25+ 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水平,并测定模型鼠唾液、泪液分泌量;治疗的末期,观察下颌腺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第1周到第4周小鼠唾液和泪液流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津润燥方各剂量组第2、3、4周小鼠唾液流量和泪流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h17淋巴细胞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津润燥方各剂量组分别可升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Th17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小鼠Treg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生津润燥方可抑制模型组小鼠颌下腺间质的淋巴细胞浸润。  结论:生津润燥方通过调节干燥综合征小鼠淋巴细胞的应答作用,从而能改善SS小鼠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技术的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梦  王雅泽  赵迪  赵思俊  李顺勇  秦雪梅  刘晓节 《中草药》2020,51(13):3482-3492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并评价逍遥散的改善作用,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UMS造模程序建立抑郁模型,采用1H-NMR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研究CUMS抑郁大鼠粪便代谢物谱的变化、鉴定相关代谢标志物并构建代谢通路。结果在抑郁大鼠粪便样本中共筛选10种与抑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天冬酰胺、天冬氨酸、乳酸和丙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而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和脯氨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能显著升高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的水平,能显著降低天冬酰胺、乳酸和丙酸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CUMS抑郁大鼠粪便中6条代谢通路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1)氨基酰t RNA生物合成,(2)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3)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5)苯丙氨酸代谢以及(6)丙酮酸代谢。而逍遥散可显著回调(2)、(3)、(4)、(5)和(6)条代谢通路。结论逍遥散可能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的代谢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小燕  颜磊  徐向平  黄胜  颜冬兰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8,49(10):2282-2290
目的观察驴胶补血颗粒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改善作用,并采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p环磷酰胺的方法制备小鼠白细胞(WBC)减少症模型,测定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PLT)等血液常规指标。利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小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并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通路分析,探讨驴胶补血颗粒对WBC减少症小鼠血清内源性代谢产物的调节作用及其代谢通路调控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WBC、RBC、HGB以及PLT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驴胶补血颗粒能显著升高小鼠WBC和PLT水平(P0.05),并回调潜在的差异代谢产物的水平。结论驴胶补血颗粒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调控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达到改善WBC减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脑组织样本,寻找与抑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探讨蜘蛛香环烯醚萜部位(IEFV)可能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4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2.5 mg·kg-1),IEFV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73,11.47,22.94 mg·kg-1)。采用CUMS对小鼠造模,以IEFV及阳性药(氟西汀)为干预药物,用行为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药效学评价。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IEFV对CUMS抑郁模型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物质的影响,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来确认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进行富集。结果:造模后,小鼠的不动时间大幅度提高、蔗糖偏好率明显下降,兴奋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显著下降,表明造模成功。给予IEFV和氟西汀后,小鼠不动时间、蔗糖偏好率和兴奋性神经递质向正常水平回调,提示给药后抑郁状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脑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模型组可与正常组明显分开,同时IEFV低、中、高剂量组和氟西汀组均显示有偏离模型组向正常组靠拢的趋势,与行为学结果一致。模型组与正常组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得到了16个变化显著的差异代谢物,包括12个水溶性差异代谢物和4个脂溶性差异代谢物。通过MetPA数据库分析得到7条潜在靶标代谢通路,包括三羧酸循环(TCA),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的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IEFV高剂量组可显著回调11种差异代谢物。结论:IEFV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神经递质水平发挥抗抑郁作用,可为IEFV抗抑郁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沙棘为典型多基原藏药,混用现象时有发生。该文旨在构建一种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的二维鉴定方法,为沙棘药材的准确鉴定与应用提供参考。应用ITS2和psb A-trn H序列以对中国沙棘、江孜沙棘和西藏沙棘进行DNA条形码鉴定,分析其种内及种间变异、遗传距离等,构建系统发育邻接(NJ)树。同时采用基于~1H-NMR代谢组学方法获得3种沙棘药材的代谢物指纹谱图,对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DNA条形码结合~1H-NMR代谢组学可以发掘3种沙棘种间的遗传和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并对3种沙棘进行准确鉴定。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建立的多基原藏药沙棘二维鉴定方法准确可靠,能为藏药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李佳琪  高丽  王珂欣  周玉枝  秦雪梅  杜冠华 《中草药》2018,49(10):2265-2273
目的研究快速老化小鼠SAMP8模型老化过程中粪便代谢物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采用1H-NMR代谢组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探索衰老相关的代谢标志物和肠道菌群,并对代谢物与肠道菌群进行Pearson关联分析。结果 SAMP8小鼠粪便中指认出31种内源性代谢物,与SAMR1小鼠相比,13种代谢物发生显著改变。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4条代谢途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肠道菌群分析发现10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改变,10种菌群的相对丰度显著改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hristensenellaceae菌科与苯丙氨酸、组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尿苷酸均呈正相关;Dehalobacterium菌属与酪氨酸,Planococcaceae动球菌科与缬氨酸均呈负相关。结论通过研究快速老化小鼠SAMP8模型粪便代谢物和菌群的变化规律,为衰老机制及抗衰老药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闫明亮  周玉枝  李明花  高丽  秦雪梅  杜冠华 《中草药》2016,47(10):1714-1722
目的研究黄芩醇提物对果蝇寿命的影响,探索黄芩干预果蝇衰老过程中代谢物组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0.1、1.0、5.0、10.0 g/L)的黄芩醇提物培养基喂养黑腹果蝇,以普通培养基作为对照,观察其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分别采集对照组3 d、30 d以及黄芩醇提物(1.0、5.0 g/L)组30 d的果蝇样本进行1H-NMR检测,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果蝇组织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黄芩醇提物1.0、5.0 g/L能够显著延长雌性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黄芩醇提物5.0 g/L能显著延长雄性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并且可以显著升高30 d龄果蝇中异亮氨酸、缬氨酸、醋酸、谷氨酰胺、半胱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和琥珀酸的量,降低乳酸和葡萄糖的量。结论黄芩醇提物能够干预机体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代谢组学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黄芩醇提物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肝脏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此的调节作用,分析柴胡-白芍药对疏肝解郁相关的代谢通路。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UMS模型组、阳性药文拉法辛组和柴胡-白芍药对高(CBH)、低(CBL)剂量组。通过抑郁症的传统药效学指标(大鼠体质量、旷场测试、糖水偏爱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柴胡-白芍药对的药效。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CBH、CBL组大鼠肝脏代谢物的变化,鉴定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药效学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即体质量,旷场穿越格数、直立次数,糖水偏爱率降低(P0.001)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01);柴胡-白芍药对能显著改善模型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1H-NMR代谢组学分析显示,CUMS会使大鼠体内24个代谢物和10条代谢通路紊乱,柴胡-白芍药对能显著回调其中的21个差异代谢物,对其中7条代谢通路产生影响。结论:柴胡-白芍药对能够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体内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杜晨晖  裴香萍  张敏  闫艳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10):2405-2412
目的利用氢核磁共振(~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酸枣仁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诱导的失眠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探讨酸枣仁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ipPCPA溶液(400mg/kg)制备失眠模型,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以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手段,对各组大鼠血清代谢物进行分析,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借助MatPA分析构建潜在靶标代谢通路和代谢网络。结果 1H-NMR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共筛选11种与失眠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MatPA分析得到8条潜在靶标代谢通路,包括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丙酮酸代谢,色氨酸代谢,三羧酸(TCA)循环。酸枣仁中剂量(15 g/kg)和高剂量(30 g/kg)均可显著回调11种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酸枣仁可通过调控失眠大鼠的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使大鼠内源性代谢物趋近正常水平,为进一步阐明酸枣仁改善睡眠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方法探讨干寒环境及饮食对大鼠尿液和血浆代谢物的影响,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记物及其相关代谢途径。方法:利用干寒环境及饮食作为应激源干预大鼠3周,采集其尿液和血浆样本,检测~1H-NMR,结合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筛选与鉴定相关代谢标志物,并分析代谢通路。结果:干寒属性环境及饮食导致尿液23种代谢物,血浆中15种代谢物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代谢物与多种代谢通路的变化密切相关,包括三羧酸循环,丙酮酸代谢,糖酵解或糖异生,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结论:干寒环境及饮食条件可导致体内多种代谢通路的变化,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具有解释机体病理生理动态性,整体性变化的优势,对于探索非确定性疾病因素发病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分析豨莶草水洗脱部位(SWES)致大鼠血清和肺脏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探讨其造成肺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寻找肺损伤的敏感标志物。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生理盐水)和SWES高、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500,0.125 g·kg-1·d-1),给药4周,停药2周,检测大鼠体质量,并对肺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血清和肺脏样本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SWES高剂量组大鼠出现肺脏炎症,停药2周后呈可逆性改变。SWES高剂量组与正常组代谢谱差异区分显著。血清和肺脏中共鉴定出11个差异性代谢产物,其中血清4个(乙酸、氧化三甲胺、甘氨酸、肌肉肌醇),肺脏9个(乳酸、乙酸、磷脂酰胆碱、丙酮酸、二甲胺、谷氨酸、甘油磷酸胆碱、甘氨酸、黄嘌呤)。肺损伤涉及丙酮酸代谢、谷氨酸代谢等通路的紊乱。停药后肺脏中大多数差异代谢产物水平显著回调,与病理检测相一致。结论:SWES造成的损伤器官之一为肺脏,肺损伤呈可逆性改变,肺损伤机制与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