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手卫生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方法,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方法 2008年为第1阶段,对综合ICU、神经外科ICU、新生儿ICU均实行教育干预和产品干预;2009年为第2阶段,在上述基础干预之上开展个性化的干预措施。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并结合现场观察手卫生过程的方法,调查上述ICU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执行情况,分析干预前后手卫生的执行率变化。结果在干预前,ICU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为25.06%,经过教育干预、产品干预后,手卫生执行率上升至41.52%,其中医务人员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手卫生执行率以医疗护理操作之间提高最明显,由干预前的10.11%上升至28.33%(P=0.01)。干预后,3个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均有所提高,且3种不同教育干预之间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提供产品干预、基础及个性化教育干预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手卫生干预促进措施及效果评价    FRE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为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某院于2008年8月-2009年6月,采取了一系列手卫生干预促进措施:全员手卫生知识培训、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管理、洗手前后手部细菌连续监测对照、统计各科洗手液使用情况、制作洗手宣传图片等。经干预后,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的洗手率(均为95.05%)、手卫生监测合格率(98.10%)等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75.10%、90.00%、73.06% ),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均P<0.01)。提示采取积极有效的手卫生促进策略,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方法,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在武汉地区20所医疗机构开展手卫生促进活动,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法评价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经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水平明显提高,直接接触患者前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从60.59%(143/236)上升至84.08%(243/289)(χ2=36.82,P<0.001);干预科室的医院感染率从干预前的39.33%(118/300)下降至干预后的31.20%(83/266)(χ2=4.07,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手卫生促进活动,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4-6月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基线调查阶段,2013年7月开始实施干预,2013年10-12月为干预后效果评价阶段。调查人员利用调查表,隐蔽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结果通过多种干预措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3.86%,显著高于干预前的3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82,P<0.05);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后,不同操作时机医务人员整体手卫生依从率为53.45%(2 044/3 824),显著高于干预前的41.87%(1 740/4 156)(χ2=107.2,P<0.05);除无菌操作,其余4个操作时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采取积极的手卫生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方法选取12个省市47所医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手卫生调查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采用直接观察法,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调查,并比较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干预前的73.70%(11 155/15 135)提升至干预后的78.70%(18 206/23 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6,P0.01);干预后,不同地区中,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系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综合ICU、呼吸ICU、急诊ICU和外科ICU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直接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直接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了解其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对某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并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比较干预前(2012年1-12月)和干预后(干预后第1阶段:2013年1-6月;干预后第2阶段:2013年7-12月)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医院感染率。结果共调查4 066例患者,干预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50.03%,干预后第1、2阶段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61.80%和64.57%,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rs=1.00, P<0.001)。干预前,ICU医院感染率为5.48%,干预后第1、2阶段分别为3.86%和3.30%,医院感染率的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rs=-1.00,P<0.001)。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下降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s=-1.00,均P<0.001)。手卫生依从率与ICU医院感染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间存在负相关(均P<0.05)。结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降低ICU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2011年宜昌市37所医院执行手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宜昌市城区各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探讨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的途径。方法现场调查该市城区37所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发放问卷调查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因素。结果37所医院共调查医务人员238名,总体手卫生执行率为32.38%(125/386),其中三级医院为46.81%,二级医院为53.19%,民营医院为23.53%,乡镇卫生院为7.69%,其他一级医院为17.95%,各医院间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和脱手套后6项手卫生指征执行率中,进行无菌操作前(89.58%,43/48)和脱手套后(80.49%,33/41)手卫生执行率最高。护士的手卫生执行率为54.82%(74/135),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妇产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83.78%(31/37),显著高于其他科室(P<0.01)。37所医院中,18.92%配备有非手触式水龙头,43.24%配备有干手设施。洗手后, 39.76%(33/83)的医务人员用一次性纸巾擦手或风干机吹干手,13.25%(11/83)自然晾干双手,46.99%(39/83)用工作服擦手。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的前3位因素是:工作太忙(42.86%)、未引起足够重视(38.24%)、手卫生设施不足(36.56%)。结论宜昌市城区医院总体手卫生执行率低,手卫生执行状况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过实施全方位综合干预措施,对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的效果。方法分别于2009年9月和2010年9月对某院进行两次手卫生问卷调查。根据第1次调查结果,针对性采取全方位综合干预措施,对比分析采取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后(第2次调查)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经过全方位综合干预后,医务人员参加手卫生知识培训率,由2009年的78.87%提高至2010年的94.83%(χ2=41.65,P<0.01);2010年医务人员工作一天洗手4~9次及遵循六步洗手法者所占比率分别为93.30%、76.80%,显著高于2009年的43.36%、44.35%(χ2分别为272.21、80.31,均P<0.01)。2010年手卫生专项检查分数和微生物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79±3.56)分、95.29%,较2009年的(92.49±4.72)分和69.57%显著提高(分别t=6.65,χ2=16.67;均P<0.01)。结论全方位强化手卫生措施使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手卫生执行率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开展手卫生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某院2013年5-12月实施一系列手卫生干预措施,调查并比较2013年4-12月(干预前后)全院所有临床、医技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手卫生活动的实施监管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39.82%上升至干预后的80.77%,医生、护士和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由41.09%、41.30%、34.33%,上升至83.87%、91.89%、59.54%,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除重症监护病房(ICU)外,干预后外科、内科、放疗系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干预后医务人员5个手卫生指征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均P<0.001),其中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由23.88%上升至73.37%,清洁/无菌操作前由58.65%上升至94.23%。结论通过手卫生活动的实施及监管,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及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边远地区某三甲医院手卫生设施的配置、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及洗手依从性状况。方法对120 名医务人员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全院洗手设施进行实地察验。结果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有效答卷112份,回收率93.33%;其中医生37名,护士75名。医护人员普遍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不能按规范洗手的原因主要为洗手后无干手设施(医生占48.65%,护士占61.45%)、工作忙(医生占32.43%,护士占51.81%);最常用的干手方法是自然晾干(48.39%),其次是在白大衣上擦干(26.45%)。洗手设施配置较差。结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缺乏,亟需加强培训教育;洗手及干手设施配置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因素对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12月某院8个临床科室作为研究对象,7月份对其进行手卫生依从率本底资料调查; 8-10月,对其中6个临床科室免费提供手消毒剂+综合干预,其中2个科室仅采取综合干预;11-12月对入选科室仅采取综合干预,不免费提供手消毒剂。比较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医院感染情况。 结果2012年7-12月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率为59.50%,各月份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7月份手卫生依从率最低(36.73%);采取免费提供手消毒剂+综合干预措施后,各月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57.20%~72.08%)明显提高,且取消免费手消毒剂后,各月份手卫生依从率(65.20%~65.50%)仍维持在较高水平。8-10月各科室手卫生依从率(45.41%~73.63%)均高于7月份(18.97%~47.17%,均P≤0.05);除重症监护室(ICU)北区外,11-12月各科室手卫生依从率(61.67%~72.73%)高于7月份(均P<0.05)。医院感染率由7月份的3.39%降至11-12月的1.75%,呈下降趋势(χ2=5.122,P=0.024)。结论免费提供手消毒剂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积极推动作用,但不是必要条件;反复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周”活动对医务人员相关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周”活动前后分别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得分率在“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周”活动后为65.66%,较活动前60.13%明显升高(χ2=91.08,P<0.01),其中对“手卫生指征”得分率最高,达98.86%。对“职业暴露预防措施”认知率,活动后为60.29%,明显高于活动前的45.93%(χ2=28.95,P<0.01)。结论“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周”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认知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对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2年6-12月,采用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对某院医护人员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干预后,医生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1.73%(79/249)、57.60%(163/283),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14.06%(35/249)、28.62%(81/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门急诊外,各科室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其余各类手卫生指征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采用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于2012年9-12月对该院23个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及手卫生方式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结果共观察721次手卫生时刻,手卫生依从率为58.53%,其中选择速干手消毒剂擦手者占32.18%,流动水洗手者占26.35%,戴手套未采取其他手卫生措施者占19.42%。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以护士手卫生依从率(68.65%)最高,保洁员最低(39.25%)。“5个时刻”手卫生依从率以“接触患者体液后”最高(73.75%),其次是“接触患者后”(65.00%),“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最低(47.85%)。结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强手卫生管理,针对不同岗位人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手卫生; 洗手; 依从性; 医务人员; 手卫生时刻; 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医疗综合目标评估管理体系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医疗综合目标评估管理体系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2012年12月)和干预后(2013年1月—2014年6月)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每床日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85.17%(18 208/21 379),高于干预前的39.92%(853/2 137),干预后较干预前提升了113.35%(χ2=2 590.81,P0.001)。干预后,不同科室、岗位、手卫生时刻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呈逐月上升的趋势,且自2013年10月起,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90%)。速干手消毒剂使用量干预后为10.54 mL/床日(9 323.5L/884 489床日),较干预前增加了3.30 mL/床日[干预前为7.24 mL/床日(4 200 L/579 841床日)],提升了45.58%。结论医疗综合目标评估能有效提升手卫生依从率,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该项措施也可能通过霍桑效应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是一项长期有效提升手卫生依从率的管理举措。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提高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以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全国9个省及直辖市17所三级甲等医院,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手卫生调查方法,每月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2013年10月1日—2014年3月31日为干预前;2014年4月1日—9月30日采取及时反馈与强化培训等干预措施,即为干预后。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为80.29%,干预后为80.85%,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规模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20张、20~30张床位的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30张床位的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01)。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58.82%提高至干预后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卫生指征中除清洁或无菌操作前,其他手卫生指征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我国NICU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处于较高水平,采取强化培训、及时反馈等干预措施对不同规模NICU、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不同手卫生指征的手卫生依从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某院采取多项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每年8月1—31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各年度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2012—2014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9.55%、62.13%和65.16%,呈增高趋势,(χ2=10.018,P=0.002);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3%、1.48%和1.06%,呈降低趋势(χ2=82.377,P0.001);医生手卫生依从率(57.97%)低于护士(65.97%);不同手卫生时刻中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率最低(41.32%),而接触患者体液后依从率最高(76.47%)。结论该院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已初见成效,完善并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