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本院器官移植中心2001年3月至2003年10月期间6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探讨原位肝移植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意义。临床资料与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6例,均为男性,年龄31-63岁,全部合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TNM分期标准:术前T1N0M0 1例,Child C级,T3N0M0期1例,Child B级,T4 N0M04例,Child C级1例,B级3例,其中2例有门静脉癌栓形成,所有患者经腹部超声、CT、头颅CT、胸部CT及全身骨扫描等检查后证实,无远处转移。移植前行不规则肝切除术4 例;经肝动脉行栓塞化疗(TACE)2次者1例,5次者1例。6例患者均采取无静脉转流下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供肝热缺血时间3-7 min,平均4.2mm,冷缺血时间3.5-11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60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Chen GH  Yang Y  Lu MQ  Cai CJ  He XS  Zhu XF  Xu C  Li H  Huang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7):413-416
目的 评价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受体选择。方法 对 1993年 9月~ 2 0 0 2年 9月施行的 6 0例次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不同时期肝癌肝移植的疗效和大、小肝癌的术后存活率。结果  1993年 9月~ 2 0 0 0年 7月共实施肝癌肝移植 2 3例 ,1个月、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 73 9%、6 0 9%、4 3 5 %和 2 9 0 %。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9月共实施肝癌肝移植 37例 ,1个月、1年、2年存活率分别为 89 2 %、75 8%和 6 1 2 %。术前肝功能ClildA或B级受体的 1月存活率为 89 5 % ,较ClildC级的 72 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大肝癌 4 1例 ,半数存活期为 18 0个月 ,1个月、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 82 9%、6 3 1%、4 6 7%和 37 4 %。小肝癌 19例 ,存活期平均为 2 9 6个月 ,1个月、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 84 2 %、76 6 %、6 5 6 %和6 5 6 % ,大、小肝癌累积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大、小肝癌的复发率分别为 2 7 7%和 15 8% ,获得长期存活的患者大部分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的有效方法 ,对于明确合并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小肝癌应提倡及时进行肝移植治疗 ,适当选择部分大肝癌作为移植受体仍有一定的合理性 ,血管侵犯或肝外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五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院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 6 0 1例 ,其中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 (primaryclearcellhepa tocellularcarcinoma) 5例 ,占 0 83% (5 / 6 0 1)。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 男 ,6 4岁。因右上腹胀痛两月余入院。查体无殊。B型超声提示肝硬化伴肝内占位 ,胆囊息肉。CT提示肝癌。患者有乙型肝炎史近 30年。甲胎球蛋白 (AFP) :72 8ng/ml。肝功能ChildB级。手术发现肝脏第Ⅳ段有 8cm×12cm大小肿块 ,第Ⅴ段有一结节 ,直径 1cm。遂行左肝内叶部分切除、肝Ⅴ段结节切除和胆囊切除。病理学检查示肝细胞性肝癌 (透明细胞…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从 2 0 0 0年 4月起采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和肝脏肿瘤 ,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手术中出现的一些并发症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共 5例 ,全部为男性。年龄 38~ 5 6岁。其中晚期肝硬化 1例 ,肝癌伴肝硬化 3例 ,肝门胆管癌 1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全麻下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 ,术后置T管引流。术后观测病人体温、胆汁引流量 ,同时行动态腹部B超检查 ,必要时行CT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检查。2 .结果 :5例病人无围手术期死亡 ,术中输血2 0 0 0~ 6 0 0 0ml。病人术后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在治疗终未期肝硬化和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10例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术后经病理证实发生排斥反应 ,其中 1例肝硬化合并肝癌的病人 ,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继发全身霉菌感染 ,术后 2 8d死亡。余 9例目前仍存活 ,移植肝功能良好 ,时间为 40~ 2 85d。结论 原位肝移植作为成熟的技术 ,对于治疗终末期良性肝脏疾病和原发性肝癌 ,在我国可适当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一期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约 12 %~ 14 %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其病程中会出现自发性破裂。我们回顾性总结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 1993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救治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经验 ,着重探讨控制出血的技术及围术期处理。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2 8例 ,女 4例。中位数年龄4 8岁 (12~ 76岁 ) ,其中伴有肝炎后肝硬化 2 6 32例 ,门静脉浸润 2 2 3例 ,肿瘤具包膜 12 2 6例 ,肿瘤大小 2 5~ 2 0 0cm ,中位直径 9 9cm ,血清甲胎蛋白阳性 16 2 8例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2 8 32例 ,术前肝功能ChildA级 2 9例 ,B级 3例。入院时有低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疼痛,评价肝移植术后疼痛治疗特点。方法48例接受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分为肝癌组23例及肝炎肝硬化组25例,分别记录并比较各组拔管后10min、术后12、24、48、72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用量,病人镇静、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一般情况相同,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及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拔管后10min、术后12、24、48、72h总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3%、21·8%、22·9%、12·5%、18·7%,多为轻中度疼痛(90·5%)。结论肝移植术后疼痛发生率较低、程度轻,肝癌与肝炎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术后疼痛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9年2月至2004年8月,本中心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应用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FK506) 硫唑嘌呤(Aza) 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后,发生严重急性粒细胞缺乏,最后因抢救无效死亡。报告如下:病例1:男,66岁。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于2004年8月5日接受原位肝移植(OLT)。术  相似文献   

9.
我院肝移植中心自2003年4月至2008年11月间共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128例次,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脑出血,经抢救治疗2个月后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8岁.因"原发性右肝癌、肝炎后肝硬化(Child C级)"于2007年1月12日在全麻下行背驮式腔静脉成形改良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患者感染疟原虫的报道国内少见。我院2006年收治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为男性,64岁。无疟疾病史,因“原发性肝癌、丙型肝炎后肝硬化”于2006年8月22日在我院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手术顺利。术中输浓缩红细胞4U,新鲜血浆800ml。术后使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患者肝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mesentericveinthrombosis ,MVT)是断流术后一种危重并发症。如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 ,可发生严重后果。本文回顾我们 1992~ 2 0 0 0年对 2 3 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 13例MVT资料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2 3 6例病人均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MVT 13例 ,发病率 5 .5 %。男 12例 ,女 1例。年龄 2 7~ 61岁 ,平均 41.5岁。10例为肝炎后肝硬化 ,3例为血吸虫性肝硬化。肝功能分级Ⅰ级 1例 ,Ⅱ级 8例 ,Ⅲ级 4例。13例病人均于术后 9…  相似文献   

12.
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附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在23月内为8例终末期肝病病人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例,肝癌1例,酒精性硬化1例,化疗后中毒性肝炎致肝硬化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例。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例手术后32天死于肾功能衰竭,围手术期存活7例(87.5%),随访期间7例病人均存活,现存活7例(87.5%),生存时间最长1例已23个月。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并肾衰竭1例;腹腔内出血胆瘘致腹膜炎1例。结论:肝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成人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肝切除术中,有效的预防减少出血及其它手术并发症,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再感染,有效而合理的使用免疫抑制剂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长期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肝移植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肝移植病人的相关血管情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我们对17例肝移植病人进行的相关血管超声检查,以探讨肝移植术中及术后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7例病人中,男性 12 例、女性 5 例,年龄 17~66岁。术前诊断:肝炎后肝硬化 9 例(其中 6 例合并肝癌),肝功能衰竭6例,多囊肝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仪器:手术中采用 SonoSite 180 彩色超声检查仪,HST/10 5型术中探头。术中在血管吻合完成后,术者直接将探头置于血管表面进行扫查。术后采用 Phillips ImagePoint HX 彩色超声检查仪,c3540型凸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接受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的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效果。结果在围手术期,1例术后发生移植肝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给予生长抑素治疗10d缓解;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行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逆转。10例受者顺利出院。出院后,3例分别于术后第5个月、第7个月、第19个月死于肝癌复发,1、2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至今最长存活的1例已达4年余。获长期存活的受者肝癌肝切除术前原发病均为小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行肝移植时肝癌均符合Milan标准。结论小肝癌行肝癌肝切除术后应密切随访,如发现肝癌复发且符合Milan标准可考虑行肝移植治疗,患者仍有可能获较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   

15.
胆汁回输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6月我们对 4例肝移植患者实施了经鼻肠管胆汁回输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例均为男性 ,晚期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 ,年龄 4 4~ 6 2岁 ,其中 1例合并肝癌。术前肝脏功能分级均为C级 ,血清总胆红素 382~ 6 2 1μmol/L ,凝血酶原时间 37~ 5 6s ,血浆白蛋白 16~ 2 5g/L ,腹水 4例 (4 0 0 0~ 16 0 0 0ml) ,胸水 3例 (单侧 2例、双侧 1例 ) ,肝昏迷 1例 ,肾功不全 1例。二、材料与方法采用荷兰Nutricia公司生产的复尔凯鼻肠管 ,带有金属导丝和多用途接口 ,可在X线下显影。麻醉前与胃管…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和再移植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HAS)的介入治疗效果和再次肝移植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 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H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6例接受了再移植。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早期HAS(移植后4周内)8例,介入治疗后肝功能好转6例,1例肝功能恶化及时再移植存活,另1例因肝衰竭死亡。1 2例晚期HAS中1例介入后于术后3 8 d死于严重感染和多器官衰竭;5例因肝功能反复异常、胆道缺血型狭窄和反复胆道感染而接受再移植,再移植围手术期死亡1例。2 0例平均随访13个月,2例分别因原发性肝癌和严重胆道感染死亡;3例出现肝动脉再狭窄并再次动脉内介入治疗成功。共出现缺血型胆道病变8例(4 0.0%)并行胆道介入治疗,5例肝功能改善。早期HAS和晚期HAS的1年和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 7.5%,4 3.8%和8 1.5%,5 4.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9 7 6)。结论肝移植术后HAS未引起严重肝功能损害时,首选介入治疗,但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较高。再次肝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HAS导致不可逆性肝功能损害时的惟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中出血量对IL-6、IL-8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肝移植(OLT)是治疗晚期肝病的一种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很大,并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拟探讨OLT术中出血量对围术期IL-6及IL8的水平影响。 资料和方法 22例行非静脉转流下OLT的病人,ASAⅢ-Ⅳ级。男18例,女4例。年龄20-58岁。疾病种类为肝癌10例(其中8例合并肝硬化),肝硬化10例,高位胆管癌及肝豆状核  相似文献   

18.
原位肝移植70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过去2年内,7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接受了72例次原位肝移植手术,其中包括1例小儿减体肝移植。结果:手术近期死亡18例(25.7%),随访期间死亡14例(26.9%),术手胆道并发症发生率23%,肝动脉并发症20%。术后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者30例,超过1年者17例,其中肝癌组(31例),有9例术后生存已超过6个月,3例超过1年。结论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对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肝移植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癌肝移植术后个体化化疗疗效初步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Chen GH  Lu MQ  Cai CJ  Yang Y  He XS  Zhu XF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7):1040-1043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辅助个体化化疗对预防肝癌复发、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1年 4月~ 2 0 0 3年 1月 2 1例肝癌肝移植术后依据ATP TCA结果制定并实施个体化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5 2例单纯采用肝移植治疗的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肝癌患者的累计生存率和累计无瘤生存率。结果 个体化化疗组和未作化疗组肝移植术后 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31%、73 85 %和 92 0 6 %、6 3 93% ,两组术后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个体化化疗组和未作化疗组患者肝移植术后 6、12、18、2 4个月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90 0 0 %、80 0 0 %、80 0 0 %、6 0 0 0 %和 6 7 31%、5 1 92 %、4 0 0 3%、37 81% ,二组术后累计无瘤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肝移植术后辅助个体化化疗能显著降低肝癌肝移植术后的肿瘤复发率 ,明显延长肝移植术后的无瘤生存时间。根据ATP TCA技术指导制定的肝癌肝移植术后个体化化疗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成功地进行了 3例背驮式无转流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 3例患者均为男性 ,体重偏低 ,最低 1例仅 39kg ,年龄分别为 4 6、4 7、5 2岁。分别诊断为 :酒精性肝硬化 ,门脉高压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炎后肝硬化伴巨块型肝癌。3例患者均采用无转流背驮式原位肝脏移植术。 3例均行静脉一吸入复合全麻 ,诱导药物为芬太尼 0 .2mg,维库溴铵 8mg ,异丙酚 10 0mg ,待肌肉松弛后行气管内插管 ,维持用药为异丙酚 +异氟醚 +芬太尼 ,术中行机械通气 ,维持呼吸在 10~ 12次 /分 ,气道压力 12~ 14cmH2 O ,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