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4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危害。抗癫痫药带来良好的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伴发着诸多身心损伤的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癫痫由来已久,目前除不断丰富传统中医理论治疗癫痫的认知理论外,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细胞信号传导机制发展迅速。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检索发现,癫痫发生与细胞增殖、凋亡、自噬、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同时中西药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无论是中药单体、单味中药甚至中药复方治疗癫痫的机制的研究均与文中所述信号通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可以通过调控相应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表达,达到抑制癫痫发生,控制癫痫发作,保护癫痫脑损伤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具体如下:①桔皮素,银杏内酯B等能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②黄芩苷,蛇床子素等能通过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③灵芝多糖,黄芪甲苷等能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减少细胞凋亡。④红景天苷,白藜芦醇等能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血红素加氧酶1(Nrf2/ARE/HO-1)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反应及抑制凋亡。⑤姜黄素,黄芩苷等能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及减少凋亡。以上总结旨在为中药治疗癫痫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临床中药治疗癫痫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伴随其显著疗效的是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观察帕博丽珠单抗在晚期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初步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单抗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及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7年7月期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入组一项"帕博丽珠单抗作为二线治疗中国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Ⅰb期临床研究(Keynote-151)"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分期、原发部位、既往化疗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及基线外周血细胞计数,以及药物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和疗效相关信息。不良事件根据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CTCAE)4.03版评价,疗效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标准评估。结果:帕博丽珠单抗在晚期黑色素瘤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达88.9%(48/54),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7/54),无死亡病例;肝毒性是导致中断和终止用药的主要原因;分析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所观察各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不良事件的发生与疗效相关分析提示白癜风(P=0.001)和甲状腺功能异常(P=0.007)与疗效相关。结论:帕博丽珠单抗治疗晚期黑色素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以1~2级为主,耐受性较好;肝毒性对试验药物应用影响最大;白癜风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均可能是疗效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电针百会、腰奇穴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电信号波幅、频率和功率谱密度的改变,探讨电针治疗戊四氮致痫大鼠的机制,为电针的抗痫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大鼠左右海马处植入电极,恢复7 d后进行戊四氮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电针百会、腰奇穴治疗14 d。记录SD大鼠正常时、癫痫发作时、电针治疗时、电针治疗后脑电波信号,对截取的信号强度进行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后进行频域分析。结果:电针百会、腰奇穴可以降低PTZ致痫大鼠发作期的波幅(P<0.01),升高被降低的Beta频段、Gamma频段主频率(P<0.01),降低各频段能量值(P<0.01),重新调整各波段的能量比重,使趋势接近正常大鼠。结论:电针百会、腰奇穴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的抗癫痫作用与兴奋GABA中间抑制性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临床特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及雷帕霉素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mTOR)抑制剂系统性靶向治疗疗效及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8年3月93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转移性pR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模型对患者进行预后危险分层。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生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93例转移性pRCC患者中Ⅱ型占95.7%(89/93),Ⅰ型占4.3%(4/93),伴肉瘤分化占11.8%(11/93),中位年龄为50.0(22~87)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3.1个月,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为(31.5±5.9)个月(95% CI为19.9~43.1)。采用IMDC预后模型进行分层,低、中、高危患者分别占14.0%(13/93)、46.2%(43/93)、39.8%(37/93),低、中、高危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00.0±32.8)、(38.3±8.2)、(16.4±1.2)个月,高危与低、中危患者的O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低危与中危患者的O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93例pRCC患者的一线靶向治疗的总中位无疾病进展(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时间为(6.6±0.5)个月,低、中、高危患者一线靶向治疗的PFS分别为(17.5±5.7)、(7.1±2.3)、(5.2±1.5)个月,高危与低危患者、高危与中危患者的PF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  结论  转移性pRC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IMDC预后模型可用于预测转移性pRCC患者的TKI一线靶向治疗的疗效和预后生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的抗炎作用及治疗重症肺炎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符合重症肺炎诊断的病例84例,治疗组44例,观察组40例.所有病例均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静滴血必净7~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研究发现血必净治疗组的病死率为9.01%,而对照组病死率为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血必净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APACHEⅡ评分在使用血必净治疗后也有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必净治疗组血浆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的下降值较对照组的下降值更为显著.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炎症因子具有拮抗作用,血必净注射液合并基础治疗可以明显降低重症肺炎的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7.
8.
本研究旨在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寻找MM潜在预后因素,比较不同分期标准对疾病的分级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MM患者中位生存时间,Log-Rank法比较患者生存曲线。通过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评估MM患者潜在预后因素。对DS、ISS分期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M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2.7个月。影响MM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包括:Hb、Plt、Alb水平减低,血清LDH、Cr、CRP、β2-MG水平升高及骨髓中浆细胞数量增加,其中仅Hb水平对MM具有独立预后的预测价值。DS与ISS分期显著相关。DS分期中仅Ⅰ与Ⅲ期患者存在显著生存差异,而ISS分期中临床各期患者均存在显著生存差异。结论:Hb、Plt、Alb、LDH、Cr、CRP、β2-MG、骨髓中浆细胞数量对评估MM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ISS分期标准可较好区分不同临床分期的MM患者。  相似文献   
9.
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ITEM)的影响。方法:将8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予乳果糖+三联活菌溶液)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致肝衰竭ITEM大鼠模型。正常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小时后处死,其余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2小时、24小时各取10只大鼠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病理学、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结果:模型组12小时时ALT和AST较正常组升高(P<0.05),24小时时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大面积坏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在造模后12小时各观察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造模后24小时两组ALT和AST、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肝组织病变减轻。结论:D-gal腹腔注射可建立大鼠肝衰竭ITEM模型,温阳解毒化瘀方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减轻ITEM而达到抗肝衰竭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转染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后对其凋亡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用分子克隆法构建pcDNA3.1/myc-HBX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HK-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及蛋白印迹法验证HBx在HK-2细胞中的表达.以未转染质粒组和转染空载质粒pcDNA3.1/myc组作为对照,显微镜观察转染HBx基因后HK-2细胞形态,RT-PCR检测各组细胞Toll样受体4(TLR4) mRN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TLR4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 结果:转染pcDNA3.1/myc-HBx质粒后的HK-2细胞中HB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证实转染成功;转染HBx基因组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状态受损;与对照组相比,转染HBx基因组TLR4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细胞上清液中IFN-γ水平增加,但IL-4水平降低. 结论:经构建pcDNA/myc-HBx质粒并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成功制备乙肝病毒细胞感染模型,由此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能与HBx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TLR4的表达上调有关,HBx亦能导致细胞因子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