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6年2月ABP病例微创治疗疗效.ABP病人按照胆道病变情况施行单纯腹腔胆囊切除术(LC);或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同时置入鼻胆管引流(ENBD);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者,行EST、ENBD、LC联合治疗.结果 全组94例中,ABP合并胆囊结石59例行LC;胆总管结石14例行ERCP + ENBD治疗,其中3例联合EST;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1例,行ERCP + EST或ERCP+ENBD+EST,联合LC治疗.本组病例全部治愈,住院期间无复发者.结论 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治疗ABP.ABP微创治疗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腹腔镜手术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子力  彭和平  汪普宁 《广东医学》2007,28(7):1085-108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腹腔镜治疗156例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10例ABP急诊行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后期90例无胆道梗阻的ABP病例先行保守治疗,病情好转后2~3周行LC;56例有胆道梗阻的ABP,短期保守治疗(24~48 h)无效,急诊行内镜取石(ERCP EST ENBD),2~3周后再行LC.并发症1例(LC术后胆道结石).全组病例均治愈.结论 腹腔镜治疗ABP安全、微创、疗效好,手术时机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对无胆道梗阻的ABP病例宜先行保守治疗,待病情好转后2~3周行LC;若保守治疗2~3 d无效,应急诊行腹腔镜手术.对有胆道梗阻的ABP,如短期保守治疗(24~48 h)无效,则急诊先行内镜取石,2~3周后再行LC,以预防ABP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对胆道结石进行微创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造影/切开术(ERCP/EST)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共1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先行ERCP/EST,然后行LC65例(A组)。先行LC,然后行ERCP/EST35例(B组)。同时行LC和LCBDE78例(C组)。结果175例患者顺利行LC术,2例因结石过大、1例因缩窄乳头炎而改开腹手术。3组胆管结石取出率分别为96.6%,95.2%和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根据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不同特点,可多种微创外科技术联合应用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2008年5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39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9例中,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无严重胆漏等并发症发生。9例先行ERCP+EST取出胆总管结石,再行LC。平均住院时间为10.5天。3例先行ERCP下取石困难只行ENBD引流减压,再行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住院时间14~20天。25例行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平均住院时间14天。2例腹腔镜下胆总管一期缝合。7天出院。未取尽者3例(6%)。结论根据具体病情,个性化地灵活地运用三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且创伤小,恢复较快,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高龄高危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微创治疗高龄高危重症急性胆管炎45例,全组病人年龄均为70a以上,符合ACST诊断标准。病人首先行ERCP检查,明确胆道梗阻原因,梗阻部位,了解结石的大小,数目和位置。如发现晚期胆胰肿瘤导致阻塞性黄疸,先行鼻胆管5I流术(ENBD),然后择期行胆道塑料支架(ERBD)或胆道金属支架(EMBD)植入术。如发现胆道结石,可应用电刀切开乳头括约肌,而后在电透下应用取石网篮、碎石器、胆道扩张球囊和取石球囊逐一取出结石。对于乳头水肿明显、胆总管下端狭窄、乳头旁憩室畸形和胆道多发、巨大结石未能取净或胆道胰腺感染严重,取石后均放置ENBD,并保证鼻胆管引流通畅。对于病情危重,伴休克或心脏、肾脏、肝脏严重衰竭,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治疗的病人,采取分次治疗,先行ENBD术,择期再行进一步治疗。结果45例ACST病人ERCP全部成功,诊断为胆道结石40例,其中乳头结石嵌顿者5例,一次同时完成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胆道碎石取石+ENBD并治愈者26例。对于病情危重采取分次治疗19例,其中14例先行ENBD引流术,1wk后病情平稳再行内镜下取石治疗。而5例胆胰肿瘤胆道梗阻病人,先行ENBD,病情稳定后再行内镜下胆道内支架植入术。结论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高龄高危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6例胆道结石患者,运用三镜联合的手术方式进行微创治疗.结果 78例患者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90.6%.其中50例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胆道镜取石术,6例行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I期缝合+胆道镜取石术,8例行LC+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术.18例患者行ERCP+EST+LC,2例患者术后因胆漏再次开腹行"T"管引流,6例术中造影胆总管结石≥1.5 cm无法取出行鼻胆管引流(ENBD)后行开腹手术.76例患者随访约6个月,其中6例患者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再次行ERCP+EST后治愈.余患者在随访期间,无胆道狭窄及结石残留.结论 三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岑峰  孙旭  沈洋  胡丕波  潘治平  严强 《浙江医学》2024,46(3):280-285,32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微创治疗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CBDE组)32例,腹腔镜下经胆总管切开路径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LTDCBDE组)3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术(LC+ERCP+EST组)42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ALT、TBil、DBil、IBil、WBC、CRP水平,术后血清淀粉酶(AMY)、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瘘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6周胃肠疾病生命质量指数(GIQLI)评分的差异。结果LTCCBDE组手术成功32例,术中转行LTDCBDE4例,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均手术成功。LTCCBDE组术前WBC、ALT、TBil、IBil及术后CRP、ALT水平与LTDCBD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WBC及术后ALT与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TCCBDE组手术时间低于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LTDCBDE组(均P<0.05),与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TCCBDE组住院费用及术后6周GIQLI评分与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较好疗效,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及改善生活质量,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及腹腔镜联合使用治疗急性重症胆原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急性胆原性胰腺炎传统手术组(28例)与微创手术组(27例),即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三镜联合使用,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加网篮取石或EST+鼻胆导管引流术(ENBD)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手术组相比,微创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三镜联合微创治疗急性胆原性胰腺炎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其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7年4月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1例。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式(EST)40例,1例中转开腹,LC术后行ERCP及EST4例,LC术中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17例。均恢复良好。结论:EST联合LC和LC术中行LCBDE为两种主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但最好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内镜序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31例。实践证明,内镜序贯治疗与传统手术(开腹手术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比较,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并无增加。文中讨论了ERCP、EST加网篮取石以及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莉芬  沈春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2,9(5):154-155,157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照影(ERC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符合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2例,将其分为内镜组(行内镜治疗)38例和对照组(内科保守治疗)2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内镜组治疗成功36例,成功率为94.7%,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血淀粉酶恢复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内镜治疗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未有死亡病例。结论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是微创、安全、有效、快速的治疗手段,可降低病死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江永强  孟云 《北京医学》2018,(3):208-210,2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在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7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AB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观察组采用三镜联合;比较2组术后1d、3d和5d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比较2组WBC、TNF-α以及CRP;对比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痛缓解时间等.结果 2组患者术后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均明显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1d血淀粉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5d,WBC、CRP和TNF-α均明显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5d的WBC、CRP和TNF-α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腹痛缓解时间,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三镜联合治疗老年ABP预后较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时间较短,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石症引起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LCBDE的68例胆石症引起的ABP患者为实验组,同期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pen choledoch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OCTD)的87例胆石症引起的ABP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取石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68例均成功完成LCBDE,无中转开腹;取净胆管内结石61例,T管拔除为术后4周;残余结石7例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再次取残余结石。对照组87例行OCTD成功79例,失败8例6周后经胆道镜取尽石;OCTD术中取净结石者71例,T管拔除为术后6周,未取尽者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再次取尽残余结石。两组在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LCBDE一期治疗胆石症引起的ABP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4例,入院24~72h先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明确有胆总管结石、狭窄等病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和内镜逆行胆管引流术(ERBD)等治疗,合并胆囊结石者,待胰腺炎恢复后,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64例中,20例胆总管结石行EST取出,行ENBD7例,胰腺炎顺利治愈62例,治愈率96.9%;合并胆囊结石42例,恢复期行LC,均顺利切除胆囊治愈,非手术治愈14例占21.9%。[结论]EST ENBD能有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结石者联合应用LC,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动态血压(ambulatorv blood pressure,ABP)及血压节律的变化。【方法】经门诊测量血压(clinical blood pressure,CBP),并行多导睡眠仪(polrsomnography)及动态血压监测符合标准的60例研究对象入选本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白天、夜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根据监测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tion,EH)组、EH合并OSAS组、单纯OSAS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H组及EH合并OSAS组白天SBP(dSBP)、白天DBP(dDBP)、夜间SBP(nSBP)、夜间DBP(nDBP)明显升高;EH合并OSAS组dSBP和nSBP以及nDBP较EH组患者升高,有统计学差异。与EH组相比,OSAS组及EH合并OSAS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比例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EH合并OSAS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OSAS可独立引起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手术时机,降低术后病死率。方法对116例ABP患者的手术时机、治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病72h内手术治疗11例,治愈2例,并发症5例,死亡4例;发病后72h至2周手术27例,治愈21例,并发症4例,死亡2例;发病2周至2月手术35例,治愈32例,并发症3例,无死亡。发病2月后手术43例,无并发症和死亡。经统计学分析,不同手术时间治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BP的手术时机是影响手术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应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7.
张雷 《医学综述》2012,18(12):1949-1950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65例AB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镜组98例,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后行内镜治疗;对照组67例,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后行急诊手术或保守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情况。结果内镜组治愈90例(91.8%),对照组治愈44例(65.7%),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尿淀粉酶水平比较,内镜组术后3 d血、尿淀粉酶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内镜治疗ABP具有术后腹痛缓解快、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同时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ABP病例的临床资料。将首次住院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病例设为手术组,出院3月以后再入院行胆道手术者设为对照组,比较手术组/对照组的平均总住院时间(D),12月内复发数,死亡病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总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82,P〈0.05),12月内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4,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率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9.731,P〈0.05)。结论:ABP的外科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在治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辛藏玲  宁东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9):2956-2957,2960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疗效.方法 128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首次波立维300mg,口服(治疗组68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56例(82%),有效8例(12%),对照组显效36例(60%),有效8例(1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UAP患者用负荷剂量的波立维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中对十二指肠镜进行重复高水平消毒的效果及对术后胆管炎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1例ERCP术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段为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常规组354例,使用常规消毒的十二指肠镜;重复消毒组367例,使用重复高水平消毒的十二指肠镜。比较2组内镜消毒效果及患者术后胆管炎的发病率。 结果 重复消毒组内腔菌落计数(8.6±9.1)cfu/件、抬钳器菌落计数(10.0±4.8)cfu/件,常规消毒组内腔菌落计数(12.6±8.2)cfu/件、抬钳器菌落计数(15.1±8.2)cfu/件,重复消毒组十二指肠镜内腔冲洗液和抬钳器棉拭子培养的菌落计数显著高于常规消毒组十二指肠镜(P<0.05)。重复消毒组患者术后胆管炎的发病率为2.23%,显著低于常规消毒组的5.36%(P<0.05)。而2组患者术中接受操作种类、合格率、镜头上菌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ERCP术治疗中对十二指肠镜进行重复高水平消毒具有明显的效果,可显著降低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值得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