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眼科住院诊断为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并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的72例(72眼)患者。根据裂隙灯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将患者分为晶状体不全脱位组和全脱位组,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周边视网膜病变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疗效。 结果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中有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的占72.22%,其中晶状体不全脱位组发生率高达80.95%,显著大于晶状体全脱位组的60.00%(P<0.05)。2组患者的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均以隐匿性视网膜裂孔、变性和出血为最常见。所有患者术后视网膜情况稳定,视力预后较好。 结论眼球钝挫伤合并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常出现周边隐匿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是视网膜裂孔、出血、变性。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采取局部枸橼酸抗凝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隔日枸橼酸局部抗凝的方式,观察患者在每次透析之前,进行透析2 h和透析结束时动脉端血检测相关指标,电解质和酸碱度指标包括血钠、血钾、血氯、总钙、游离钙、p H值,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以及通过检测透析2 h末端钙离子浓度所确定的激活凝血时间(ACT)水平。分析两组患者透析器中凝血程度、静脉壶凝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透析2 h以及透析结束之后,均发现有血钾的明显降低(t=5. 215、9. 437,P 0. 05),而血钠、血氯、总钙、游离钙、p H值与透析之前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透析2 h以及透析结束时,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发生了明显的降低(血肌酐对应分别为t=8. 125、13. 065,尿素氮对应分别为t=10. 231、12. 714,P0. 05),而ACT水平无明显变化(P 0. 05);透析结束后,透析器凝血0~1级的比率明显升高为90. 22%,2级明显降低到7%,3级明显降低到2. 8%,静脉壶出现明显凝血的比率降为3. 07%,少许凝血的比率降为10. 06%,相比透析前均有明显的变化(χ~2=23. 081、13. 151、15. 469、14. 214、17. 583,P 0. 05);透析结束后,患者没有发生出血或者原有出血情况加重的现象,5例患者出现全身抽搐,7例患者出现肌肉痉挛,10例患者出现口唇周围发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3%(22/120)。结论对于具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采取局部枸橼酸抗凝的方式抗凝效果较佳,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双相情感障碍的文献分布,探讨我国双相情感障碍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MicrosoftExcel技术,通过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以双相情感障碍为主题的文献,从时间分布、单位分布、地域分布、期刊分布、第一作者分布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文献分析。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文献的时间分布、单位分布、地域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浙江常州全军精神卫生中心解放军第102医院、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及在以上单位工作的作者可视为该病的核心研究机构和研究者;《临床精神医学杂志》(6.67%)、《四川精神卫生》(5.14%)、《上海精神医学》(4.7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4.16%)可视为该病研究的核心期刊;国内学者对该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药物治疗、临床诊断、临床病例报告(约占临床研究的61.98%)、流行病学调查(约占预防医学研究的63%)等方面,对于双相情感障碍预防方面(约占论文总数的28.97%)及合并外科疾病围手术期(约占临床研究的4.04%)的专题研究报道较少。结论双相情感障碍研究在国内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认识不足。各地区应重视该病的防治工作,建立预警机制,制定相应防治措施,防止该病的流行和突发事件的发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基础上出现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延缓CKD进程提供依据.方法 将127例CKD患者根据有无合并AKI分组,未合并AKI者60例(CKD组),合并AKI者67例(A/C组),再将MC组患者按年龄分组,其中<60岁35例(非老年组),≥60岁32例(老年组).就其原发病、诱发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CKD患者诱发AKI的病因有不同特点;CKD基础上出现AKI相关危险因素如严重感染、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使用肾毒性药物的OR值分别为5.236、5.083、8.283、5.246,P<0.05.结论 CKD患者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重视CKD基础上出现AKI的高危因素并及早发现,争取在短时间内纠正危险因素和保护肾功能,对延缓CKD的进程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潘瑜  卢清  黄艳玲 《右江医学》2011,39(5):671-672
<正>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最常见。临床早期常表现为拒奶、嗜睡、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等,晚期可出现惊厥及昏迷。检查常可见面色苍白、前囟膨隆、双眼凝视、瞳孔不等大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缺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从文献学角度了解广东地区各医疗机构及各医疗专业领域1999-2008年10年间医学科研的发展情况。方法本文以SCI数据库为统计源,统计了广东地区各医科大学、医学院、医学研究所、医院等医疗机构1999-2008年10年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迅作者身分发表的被SCI收录的医学论文篇数,并分析了这些SCI论文的年代分布、单篇最高被引频次、机构分布、专业领域分布等。结果广东地区1999--2008年10年间各医疗机构发表的SCI论文以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多,其中又以中山大学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占绝对优势,充分体现了医学院在科研方面的带头作用;广东地区在肿瘤学、眼科学、心血管病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血液病学、药学、妇产科学、中医中药等专业发表的SCI论文较多。结论1999-2008年10年间广东地区各医疗机构的科研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还需要医学科研人员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与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患儿的护理方法。并对所有患儿的临床结局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了解通过护理后,患儿是否发生并发症、是否存在死亡病例以及康复情况。结果 1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2例患儿最终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死率为12.5%。其余患儿均最终痊愈出院,在护理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消毒、提前做好预防肺水肿、心功能不全、脑炎等并发症的护理、严密监控患儿的临床体征。通过积极的、科学的、有效的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病死率,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9.
许桂坤  黄艳玲  龙洁 《西部医学》2022,34(4):615-619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感染常累及颌面部多个潜在间隙,若感染不能有效控制,其会快速弥散到邻近组织器官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气道阻塞、纵隔炎及坏死性筋膜炎等,甚至出现患者休克或者死亡。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重,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系统性疾病的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病率也不断升高。由于其发病急、进展迅速且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何正确诊治该类疾病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需要应对的临床挑战。本文对影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回顾分析,同时对致病病原菌的分布、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当前对该类急症的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HSP)105b在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开腹根治性R0切除+D2淋巴结清除术的166例进展期AE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预防性术后紫杉醇腹腔热灌注化疗)和对照组(常规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癌组织中HSP105b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HSP105b的表达水平仅与肿瘤静脉浸润相关(t=4.002, P=0.045)。HSP105b高表达者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56.5% vs. 64.8%, χ 2=35.508, P<0.001),而且治疗组中HSP105b高表达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60.7% vs. 71.5%, χ 2=77.459, P<0.001)。结论 HSP105b是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预后不良指标,其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