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机械吸栓(PMT)与置管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3月因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行PMT治疗(PMT组),30例行CDT治疗(CDT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指标、术后需进一步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的患者例数、一期血管开通率以及12个月一期血管通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MT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CDT组[(5.8±0.8)d vs.(8.9±0.6)d,P0.05],但平均住院费用高于CDT组[(7.0±1.1)万元vs.(4.8±0.8)万元,P0.05]。两组患者术后严重出血、术后截肢、穿刺处血肿、穿刺处感染、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PMT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DT组(5.4%vs. 26.7%,P0.05)。结论:PMT与CDT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方面同样是安全、有效的。PMT相对于CDT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减少,但住院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5例,治疗组用补中益气汤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对照组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8%,对照组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小儿遗尿症效果较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18例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诊治过程的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诊断、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8例.17例术后症状均改善,全切10例无复发.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是目前治疗本病最可靠的方法,能否全切与术前评估、术者经验及显微操作技术等有关;放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基于不同病因的个体化治疗模式对改善血液透析(HD)患者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部分稳定维持性HD患者进行家庭血压(Home-BP)监测,以家庭血压的收缩压(Home-SBP)≥150mmHg为未控制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对入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研究。行生物电阻抗检测,血清钠测定,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了解水、钠负荷及药物应用合理性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别进行降低干体重、低钠透析和合理使用降压药物的干预措施。随访2个月,观察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105例稳定维持性HD患者接受了Home-BP监测,其中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60例(57.1%)。其中30例患者容量超负荷,针对性地降低干体重后,Home-SBP下降12.0mmHg(P0.001),家庭血压的舒张压(Home-DBP)下降5.0mmHg(P=0.002),降压药用量显著减少(P=0.030)。12例透析前血钠低于标准透析液钠浓度(138mmol/L)的患者使用低钠透析(136mmol/L)后,Home-SBP下降14.0mmHg(P=0.003),Home-DBP下降8.1mmHg(P=0.014),降压药用量无明显变化(P=0.390)。余18例患者通过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抗交感治疗,Home-SBP下降11.6mmHg(P0.001),Home-DBP下降4.2mmHg(P=0.021)。通过上述治疗,患者未控制的高血压比例从57.1%(60例)降至31.4%(33例)(P0.001)。结论对HD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干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HD高血压患者血压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本久置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的影响。方法筛选HBsAg强阳性45例、弱阳性45例及阴性标本30例,用ELISA法对同一标本进行当天和隔日检测,并进行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HBsAg阴性标本和HBsAg强阳性标本,当天和隔日血清检测结果(阴性或阳性)全部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BsAg弱阳性标本,隔日检测出现2例假阴性,当天和隔日血清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久置会使HBsAg的免疫活性减弱,从而遗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弱阳性者。  相似文献   
6.
7.
沈洋  肖莉 《山东医药》2014,(31):14-17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患者痰液及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NPPV治疗和机制。方法将3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予常规AECOPD治疗药物,在此基础上NPPV组辅助NPPV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评价两组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 MRC)评分、动脉血气指标,收集痰及空腹静脉血标本测定IL-6、IL-8、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呼吸困难均缓解、动脉血气指标均改善,尤以NPPV组为著(P均<0.05);两组治疗后痰液及血液中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尤以NPPV组为著( P均<0.05)。结论 NPPV治疗后AE-COPD患者痰液及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下调,此可能为NPPV治疗AECOP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前因受凉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咳白黏痰,伴发热,体温最高38.5℃,发热无明显规律,无胸闷、乏力、盗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自认为“感冒”,自服抗感冒及退热药物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但咳嗽、咳痰不见好转,外院应用左旋氧氟沙星及头孢类消炎药治疗10余天,仍有咳嗽,咳痰。无吸烟嗜好,否认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结核、肿瘤等病史。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低骨量与大动脉僵硬的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1例。应用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进行跟骨密度测定,同时测量颈总动脉僵硬度:采用日本Aloka Prosound α 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分辨血管探头(频率7.5~13MHz),Echo-tracking技术(血管壁回声跟踪技术)测量颈总动脉僵硬度,以颈总动脉硬化参数β表示。β=[In(Ps/Pd)]/[(Ds-Dd)/Dd](Ds:血管收缩期内径,Dd:血管舒张期内径,Ps:收缩压,Pd:舒张压)。同时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3、钙、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C-反应蛋白、白蛋白、血脂水平。结果患者平均(57.0±12.3)岁。跟骨密度为(-2.1±0.8),14.6%的患者存在骨质疏松,58.5%的患者存在骨量减少;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总动脉硬化参数β与跟骨密度呈负相关(r=-0.453,P=0.002);与血25-羟维生素D3呈负相关(r=-0.337,P=0.031);与血磷呈正相关(r=0.391,P=0.022);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298,P=0.043);与年龄呈正相关(r=0.477,P=0.002);而与校正后血钙、iPTH、C-反应蛋白、白蛋白、血脂水平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311,P=0.008)、跟骨密度(β=-0.218,P=0.043)是颈总动脉硬化参数β的独立影响因素。跟骨密度与25-羟维生素D3呈正相关(r=0.315,P=0.049);与年龄呈负相关(r=-0.381,P=0.014);与血磷呈负相关(r=-0.323,P=0.046),而与校正后血钙、iPTH无相关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低骨量,而低骨量与大动脉僵硬度增加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救治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百草枯中毒病例6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死亡48例,存活18例;男26例,女40例。分析患者服药剂量、洗胃时间、APACHEⅡ评分、血清白细胞计数、血清肌酐、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与患者的预后关系,然后采用Logistic逐步向前回归筛选出有效指标,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其在百草枯中毒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口服剂量、血白细胞计数、肌酐、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向前逐步分析后,口服剂量、APACHEⅡ评分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口服剂量、APACHEⅡ评分对患者死亡风险评价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时间段的APACHEⅡ评分对于患者预后的评价相关程度不同。对口服剂量、APACHEⅡ评分、口服剂量联合APACHEⅡ评分进行曲线下面积分析,其各自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0.945、0.957。结论中毒剂量、APACHEⅡ评分可作为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口服剂量联合APACHEⅡ评分对预后评价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