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时有无显著的药动学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随机交叉试验方法,将比格犬分为3组,每组2条,分别按试验周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照药物(给药剂量以氨氯地平计5 mg)、厄贝沙坦对照药物(给药剂量为250 mg)和厄贝沙坦氨氯地平复方试验药物(给药剂量为以氨氯地平计5 mg,厄贝沙坦250 mg).采用HPLCESI-MS/MS和HPLC荧光法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用氨氯地平cmax为(267.63±38.49)ng/ml,AUC0~∞为(5 648.71±871.68)ng·h/ml,联用氨氯地平cmax为(267.43±37.97)ng/ml,AUC0~∞为(5 751.60±924.49)ng·h/ml;单用厄贝沙坦cmax为(2 623.56±198.65)ng/ml,AUC0~∞为(10 327.53±1 522.58)ng·h/ml,联用厄贝沙坦cmax为(2 345.61±42.32)ng/ml,AUC0~∞为(10 217.12±1 239.13)ng·h/ml.故与两种药物分别使用的情况相比,联用时的cmax、AUC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不存在显著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效二氢吡啶类降压药物氨氯地平及ARB类降压药物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痛患者血浆炎性介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MP-9、1-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农度的影响.方法 将6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氨氯地平组(33例)和厄贝沙坦组(33例),两组经过2周的药物洗脱期后,分别给予8周的氨氯地平(5~10 mg/d)或厄贝沙坦(150~300 mg/d)治疗,在治疗前后对血压情况及hs-CRP、TIMP-1进行监测.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血压达标率分别为77.6%和80.4%.氨氯地平组hs-CRP治疗前后分别为(5.28±3.14)mg/L、(2.19±1.70)mg/L,厄贝沙坦组分别为(5.84±2.58)mg/L、(1.99±0.94)mg/L;氨氯地平组TIMP-1治疗前后分别为(63.71±36.21)ng/mL、(59.12±31.88)ng/mL,厄贝沙坦组分别为(66.89±37.69)ng/mL、(55.69±26.97)n/mL,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氨氟地平和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痛患者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均能降低血浆中炎性介质hs-CRP、MMP-9和TIMP-1的含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血压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肾降纤宁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PK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的影响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将成模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复肾降纤宁组、厄贝沙坦组、厄贝沙坦 复肾降纤宁组,同时取正常大鼠设对照组。各组大鼠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处理12周。常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指数、血糖、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免疫组化法检测肾PKC和VEGF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PDGF-β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皮质PKC、VEGF和PDGF-β表达显著升高,肾脏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血糖、UAER、BUN、Scr、肾脏指数显著增高;复肾降纤宁组、厄贝沙坦组和厄贝沙坦 复肾降纤宁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肾脏超微结构改变明显改善;厄贝沙坦 复肾降纤宁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模型组、复肾降纤宁组和厄贝沙坦组(P<0.05),但未达到对照组水平。结论复肾降纤宁对DN大鼠肾脏形态和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肾组织中PKC、VEGF和PDGF-β的表达,减轻肾组织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单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和厄贝沙坦组各50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口服1次/d;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口服1次/d。结果:厄贝沙坦组显效22例(44%)、有效8例(16%),总有效率60%;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显效35例(70%)、有效10例(20%),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使血压明显下降,且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联合治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镜下组织结构影响的相关性,从组织学探讨厄贝沙坦剂量相关性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链脲佐菌素(55mg/kg)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D组)、25mg/kg厄贝沙坦组(125组)、50mg/kg厄贝沙坦组(150组)和200mg/kg厄贝沙坦组(I200组),同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造模4周后采用灌胃法给药8周,计算肾脏质量指数;ELISA法检测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肾小球体积.结果 给药8周后,各药物干预组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肾脏质量指数、肾小球体积均显著降低,以150和I200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早期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nephrin mRNA及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肾切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按各组相应药物剂量灌胃。于第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UPro)定量及肾功能水平;取肾脏行HE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肾皮质组织病理改变;RT-PCR法测肾皮质nephrin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与肾切组大鼠相比,光镜及电镜下已出现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各治疗组肾皮质病理病变较轻,厄贝沙坦组、中药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高剂量组比较Upro量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功能明显改善(P0.05);厄贝沙坦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nephr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细辛毒性及配伍解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细辛水煎液的慢性肾毒性、急性毒性及其分别与附子、白芍配伍后其毒性的改善情况。方法:通过测定血肌酐(Scr)、尿B2-微球蛋白(B2-MG)、尿碱性磷酸酶(AKP)、尿溶菌酶(Lys)的含量及肾脏病理形态变化,了解细辛对肾脏的影响;测定半数致死量,了解细辛的毒性大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细辛各剂量组Scr、尿B2-MG、尿AKP、尿Lys的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细辛的LD50为33.697 7 g/kg,细辛附子相配LD50为43.626 4 g/kg,细辛白芍相配其最大耐受量为160 g/kg,是临床用量的200倍。结论:细辛的肾毒性很小,基本对肾功无损害;细辛与附子、白芍配伍,可明显减轻细辛的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健脾益气摄血方及其拆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脑出血模型的防治效果。方法将660尾受精后1 d(1 dpf)黑色素等位基因突变型Albino品系斑马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药物A、B、C、D组及其分别下设100、250、500、750、1 000 mg/L不同浓度组,每组斑马鱼30尾。实验过程在严格盲态下进行,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实验药物A、B、C、D和0.5mol/L辛伐他汀处理斑马鱼24 h,每组选取20尾斑马鱼镜下观察出血情况,拍照、观察斑马鱼脑出血尾数和出血发生率(S)计算出血减少率。结果 (1)健脾方100、250、500、750 mg/L浓度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5%、70%、60%和70%。(2)健脾益气方100、250、500 mg/L浓度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0%、40%和85%。(3)健脾益气生血方100、250 mg/L浓度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0%和45%;出血减少率分别为29%和36%。(4)健脾益气摄血方100、250、500 mg/L浓度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5%、25%、45%;出血减少率分别为50%、64%和36%。结论健脾方和健脾益气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脑出血无防治效果;健脾益气生血方与健脾益气摄血方显示有良好防治效果,但高浓度具有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2 4只 2 0周龄的雄性SHR随机分成 3组 ,治疗组用厄贝沙坦灌胃 4周 ,安慰剂对照组同期给予等容量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结果 两治疗组大鼠血压降至正常 ,心肌细胞及冠脉接近正常 ,肾脏病变较安慰剂对照组明显减轻 ;二倍治疗量治疗组与治疗量治疗组差别不明显。结论 厄贝沙坦在显著降低SHR血压的同时 ,可逆转SHR心肾的损害 ;二倍治疗量治疗组与治疗量治疗组在逆转心肾的损害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消癌平注射液对斑马鱼卵巢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M-DiI荧光标记的人卵巢癌A2780细胞,以显微注射的方式移植到斑马鱼卵黄囊内,建立斑马鱼卵巢癌移植瘤模型。根据斑马鱼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确定正常斑马鱼和荷瘤斑马鱼对消癌平注射液的最大耐受量。将荷瘤斑马鱼分为模型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紫杉醇组和消癌平低、中、高剂量组,各组给予相应干预。荧光显微镜测定斑马鱼移植瘤的荧光强度及肿瘤细胞在斑马鱼尾部的转移距离,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斑马鱼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和肿瘤转移抑制率。结果:①最大耐受量实验显示,消癌平注射液对正常斑马鱼的毒性较低;当其剂量≤1.25 ng/尾时,荷瘤斑马鱼未出现死亡和毒性反应,故选取0.312 5、0.625和1.25 ng/尾分别作为消癌平注射液低、中、高剂量进行后续试验。②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溶剂对照组、紫杉醇组和消癌平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3%、15%、14%、27%;紫杉醇组和消癌平高剂量组斑马鱼的整体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③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溶剂对照组、紫杉醇组和消癌平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转移抑制率分别为15%、61%、11%、36%、42%;紫杉醇组和消癌平中、高剂量组的肿瘤转移累计距离明显减少(P0.01)。结论:消癌平注射液对斑马鱼卵巢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髓室核固位体的烤瓷冠修复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利用髓室核固位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金属烤瓷冠的五年临床治疗效果,确定该种修复方法的适应范围及探讨常见的失败原因.方法:选择牙冠大面积破坏并经完善牙髓治疗的磨牙108例,利用磨牙的髓室作为主要的固位型,制作核,在此基础上制作金属烤瓷全冠,分别在6月、5年定期观察.结果:108例磨牙残冠利用髓室核固位进行全冠修复,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良好,仅7例出现修复体脱落.结论:髓室核固位可以满足临床上磨牙大面积缺损的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从而大大减低了临床操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对于医院图书馆而言,传统医院图书馆不会消失且会长期存在下去;数字图书馆作为传统医院图书馆的补充,两者将共存互补,共同发展;医院图书馆将以复合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存在。  相似文献   

13.
王战胜 《中原医刊》2006,33(11):27-29
目的分析豫东地区儿童死亡原因及变化,以加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2863例死亡儿的临床资料及死亡因素。结果婴儿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死亡数的74.4%,新生儿占总死亡数的51.9%。男女之比为1.21:1。死亡病因中新生儿疾病占总死亡的51.9%,其中早产、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感染性疾病占总死亡的25.9%,其中肺炎、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见;其他类疾病占总死亡的22.2%,其中意外、先天畸形、肿瘤多见。早产、意外、肿瘤死亡率逐渐上升,败血症、肺炎死亡率却呈下降趋势。结论新生儿疾病近年已成为豫东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加强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是降低豫东地区儿童死亡率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行阑尾根部结扎的两种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我科21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资料,分为推结器结扎组101例,直接结扎组112例,分别使用推结器与直接使用可吸收线结扎阑尾根部,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213例全部顺利完成,无需中转开腹。推结器组与直接结扎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2.73±5.68)min和(46.09±7.12)min(P〈0.01),平均术后第一次肛门排便或者排气时间分别为(26.74±3.77)h和(26.59±3.70)h(P〉0.05),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83±0.93)d和(3.88±0.85)d(P〉0.05),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平均术后第一次肛门排便或者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使用推结器结扎阑尾根部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与使用可吸收线直接结扎同样安全。  相似文献   

15.
叶敏英 《中国病案》2006,7(2):23-24
随着我国病案管理事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管理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必须清楚的看到管理人员素质,工作环境,硬件设备,组织管理行政结构均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提出些看法与建议,以便提高病案信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研究部队在各种“处突”及“灾害救援”行动中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便在行动前及时做好卫勤保障准备,使部队防病治病措施迅速到位。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进行统计分类,计算疾病构成比。结果: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发生最多,占总接诊人数的27.29%,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接诊人数的21.98%,损伤和中毒占21.42%。传染病最低,显示出部队在抗洪抢险过程中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结论:抗洪官兵的疾病谱显示多元性,各系统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呈现集中发病的特点。在有效控制传染病发病的同时,应加强对部队官兵卫生宣传及生活指导,同时对皮肤科疾病的预防工作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