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996年萧山市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23‰、10.02‰和15.36‰,其中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65.22%,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数的62.22%。5岁以下儿童前四位死因为意外事故,新生儿疾病,先天畸形和呼吸道疾病。新生儿前四位死因分别为出生窒息,早产、肺炎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及探讨住院儿童死亡原因,以提高儿科临床工作质量,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对188例住院患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住院患儿的病死率为2.0%。新生儿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23.4%,1岁占38.8%,故1岁以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62,2%。导致住院儿童死亡的前十位疾病是肺炎、病毒性脑炎、白血病、新生儿窒息、婴幼儿腹泻、败血症、结核病、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硬肿症和中毒意外。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的首位死因分别是新生儿窒息、肺炎和白血病。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窒息,重视肺炎、白血病的防治对降低儿科住院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静  李淑平  李桂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265-3265
目的:探讨新生儿死亡的原因,特点及规律,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阜新市2001年至2004年0d~28d366例死亡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占全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70%,死亡时间在24h内的占新生儿死亡数的40.98%,死因前三位的分别是早产、窒息、新生儿肺炎,其中早产占35.79%。结论:预防早产,促胎肺成熟,推广使用窒息复苏新技术,预防感染,加强护理等措施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河南省12个县1989年4岁以下儿童进行死亡回顾抽样调查。结果为婴儿死亡率61.80‰,新生儿死亡率为45.3‰,新生儿死亡人数占婴儿死亡总数的73.26%。婴儿死亡的病因顺位依次为新生儿窒息、肺炎、早产、畸形、意外死亡等。不同年龄死因顺位有明显差异。结果提示:加强围产保健,防止早产和产科意外,减少畸形儿出生率,加强小儿肺炎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死亡是降低儿童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徐瑛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84-2285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明确主要死因及其顺位,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年-2012年无锡市锡山区死因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监测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1年平均新生儿死亡率为2.42‰;新生儿死亡数、婴儿死亡数、1岁~4岁儿童死亡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构成比分别为42.61%,61.74%,38.26%;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五位为意外死亡、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出生缺陷、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结论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婚前检查比例、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是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静  李淑萍  李桂芳 《当代医学》2011,17(19):92-93
目的探讨新生儿死亡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阜新市2007~2009年期间0~28d的305例死亡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占全部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69.8%,其中死亡时间在3d内的占70%,死因前3位的分别是早产低体重儿、各种出生缺陷、生后窒息,其中早产儿占全部新生儿死亡的44.6%。结论预防早产,有早产先兆到有条件的医院去分娩,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做好产前检查,降低出生缺陷。推广使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预防感染、加强护理等措施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改善儿童健康和生存、促进均衡的人口动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死因诊断和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和评价,弃女婴归类为意外死亡。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年间变化趋势:新生儿死亡率(NMR)、婴儿死亡率(IMR)、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10年间呈下降趋势;死亡构成:新生儿期死亡占婴儿死亡总数的50%~70%之间,婴儿期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80%~86%之间,10年间这种结构无明显变化。10年间占第一位死亡原因:新生儿死亡为出生窒息,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为肺炎。10年间各年龄段前5位死因由感染、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和意外引起,变动较少。结论死亡率下降缓慢及导致儿童死亡原因持续存在;出生窒息一直是新生儿期第一位死因,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为肺炎;死亡比重渐向小龄化;扭转新生儿死亡是减少儿童死亡的关键,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出生窒息是瓶颈。  相似文献   

8.
铜陵市区2002-2006年14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铜陵市14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提出对应预防措施,以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 对2002—2006年铜陵市区14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年来铜陵市区14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0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15‰,2006年为7.05‰。其中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44.3%,婴儿占72.5%;14岁以下儿童死因前4位依次为先天异常、意外伤害、窒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原因按年龄段区分死因前四位依次为新生儿期:先天异常、窒息、早产、呼吸系统疾病;1~4岁儿童: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先天异常、肿瘤;5—14岁儿童:意外伤害、肿瘤、先天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尤其要降低婴儿死亡率,降低窒息、先天异常及肺炎死亡率;降低5岁以上儿童死亡率,尤其要降低意外伤害、肿瘤死亡率,对能够引起胎儿畸形及儿童肿瘤的各种因素要积极干预,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了近5年来我科住院的新生儿病例628例,占同期住院儿童(3420例)的18.36%;其中死亡58例,占同期死亡儿童(88例)的65.89%。通过对其发病及死亡情况分析,得出结论:死亡病因以新生儿肺炎多见,其次为新生儿硬肿症;早产、低体重儿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胎龄、体重、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来自农村者患病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婺源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妇幼保健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江西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以妇幼三级保健网为依托,对江西省婺源县16个乡镇(其中:国家监测点2个、省监测点5个)2006 -2010年出生的活产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结果 5年间婴儿死亡率为12.8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7.18‰,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分别50.12%、74.70%,新生儿及婴儿死因顺位均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1-4岁儿童死因顺位为肺炎、意外及溺水、腹泻.结论 江西省婺源县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略有上升,提示我们应重点加强新生儿肺炎的防治,减少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加大宣传家长对儿童的安全监护力度,减少意外及溺水的发生;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妇幼保健质量和产儿科人员技术水平等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山西省阳城县1987年的婴儿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阳城县1987年的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9.59‰、17.85‰。全部死婴中有60.85%是新生儿。婴儿患病后的就诊单位以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为主。婴儿死亡主要发生于家中。其主要死因依次为;肺炎,新生儿窒息,其它新生儿疾病,早产,先天畸形,先心病,意外死亡,婴儿腹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的变化,以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指导防治重点。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的229例住院死亡新生儿以死亡第一诊断为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新生儿死亡率为2.39%,男婴高于女婴,死亡的新生儿多数为生后7d内的早期新生儿,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重度窒息、先天畸形、极早产儿、重症肺炎,产科相关因素为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不定期产检。结论:加强遗传咨询和针对性筛查,减少畸形的发生,定期产检,预防早产、窒息、感染,防止孕期及新生儿期并发症,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李艾玲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01-101
目的分析早期新生儿(〈7天)住院病因特点以提高对高危新生儿生存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分析住院早期新生儿356例主要病因、死亡率、死亡主要原因。结果住院早期新生儿356例,主要诊断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死亡患儿主要分布在早产儿、低体重儿,P〈0.05。结论:应重视产前保健,预防及积极处理危重新生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分析2369例新生儿住院病例。新生儿疾病占同期儿科住院病例的12.1%,死亡26例,占同期新生儿住院病例的1.1%,为同期儿科死亡病例的47.2%,发现新生儿疾病发生在1周以内占45.4%,其中以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为主。新生儿硬肿症、肺炎、窒息、早产是新生儿死亡及后遗症的高危因素。提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建立一支专业医护队伍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减少新生儿发病率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产儿临床管理方面的问题,进一步降低其病死率。方法: 回顾分析9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早产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肺炎、呼吸暂停、低血糖、低血钙、颅内出血、肺出血、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脑室膜炎。痊愈82例,病死16例,病死率16.33%;胎龄≤ 32周病死率明显>32周者(P<0.01);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出生体重大于1 500 g者(P<0.05)。死亡原因主要有肺出血、颅内出血、肺炎、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结论: 早期识别、正确处理早产儿并发症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昆明市儿童医院1994~2004年505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的死因进行分析,并按死因构成比顺位。结果 生后1天内死亡109例,生后7天内死亡358例,8~28天内死亡147例。7天内死亡占70.9%。主要死因早期为室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7天后死因为新生儿肺炎、早产。结论 提高接产质量,加强新生儿访视,尤其加强对围产儿及高围新生儿访视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初步措施,也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药敏状况.方法 收集124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取痰样本检测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 124例样本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43株,G-菌以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最高.本组主要G-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为100%.本组主要G+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早产儿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足月儿,G-菌感染率则显著低于足月儿,低体重儿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混合感染率显著高于晚期新生儿(P均<0.05).结论 本地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以G-菌为主,主要G-菌对阿米卡星敏感性高,主要G+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性高,早产、低体重和出生早期的混合感染发生率高,增加治疗难度.  相似文献   

18.
1990年至2009年太谷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太谷县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为制定儿童保健服务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1990年至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肺炎、先天性心脏病。近20年来死因顺位发生了变化,出生窒息从第一位降到第四位,先天异常从第三位进至第一位。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死亡率均显著降低。结论:加强婚前、孕前及孕期保健,开展孕期筛查,产前诊断,提倡住院分娩,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是减少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锦州市区1985~1987年婴儿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三年的婴儿死亡率分别为6.73‰、5.93‰、7.37‰,婴儿主要死因顺位为新生儿疾病(早产),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畸形。死亡男婴多于女婴,生存天数以出生后不足一天者为数最多,并多死于冬春季节。1985~1987年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比例分别为68.75%、72%、75.64%,新生儿前三位死因依次为早产、肺炎和先天性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