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心律失常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心内直视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者将影响患儿的预后。本院1 994年 6月~ 1 999年 9月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 1 70例 ,术后发生心律失常57例 ,发生率 3 3 .5%。本文探讨其病因和防治方法。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 6例 ,女 2 1例 ;年龄 4 2天~ 1 3岁 ,平均 4 .2± 2 .3岁 ;体重 4 .2~ 3 0kg ,平均 1 2 .0± 4 .6kg。其中房间隔缺损 3例 ,室间隔缺损 2 8例 ,法洛四联征 1 5例 ,肺动脉瓣狭窄 4例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2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2例 ,其他畸形 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4月-2009年3月,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本科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及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本文对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28.25±31.75)min,体外循环时间(93.25±22.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7.50±20.75)min,双极射频消融时间(17.75±2.25)min。3例心脏自动复跳,1例电击除颤1次后复跳,均转为窦性心律。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9.25±1.25)d,出院时心律均为窦性。4例术后随访5~6年,均维持窦性心律,右心房内径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安全,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高。  相似文献   

3.
李俊  李庄  李爱民  杨利杰 《重庆医学》2012,41(26):2683-2684,2688
目的探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外科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112例,均采用腋下第3或第4肋间微创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8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心肌阻断时间为(21.0±5.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8.0±2.3)d。随访3~16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4.
1995年 1月~ 1999年 8月我院共为 4 73例病人施行了心内直视手术 ,术后住院期间死亡 2 3例。本文就 2 3例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今后的护理对策。1 临床资料本组 4 73例中男 2 5 2例 ,女 2 2 1例 ,年龄 1 5岁~6 8岁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387例 ,风湿性心脏病 70例 ,其他心脏病人 16例 ,手术均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 ,冷停跳液结合心脏周围放冰屑保护心肌。观察分析围手术期各种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 ,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见表 1、表 2 )表 1 本组 2 3例心内直视术并发症与死因并发症发生例数死亡例数死亡率 (% )低心排 2 112 2 .5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手术效果、适应证及美学效果.方法:对63例心脏疾病患者(侧切口组)采用右腋下侧切口径路经第4肋间入胸,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选择59例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胸液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术后无死亡,发生并发症4例(6.3%).采用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同期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胸液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较胸骨正中切口径路少(P<0.05).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1~12个月,除2例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稍差(射血分数<0.5)和2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术后发生轻度残余分流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有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术中术后出血少和切口隐蔽、美观等优点,但对严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和侧支循环丰富的病例、合并大血管疾病及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患者应慎用本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多数仍以胸骨正中纵劈胸骨径路行心内直视术。胸骨 -肋软骨一旦感染将波及纵隔 ,若不能及时发现 ,有效处理 ,可危及病人生命。 1 997~2 0 0 1年 1 0月 ,我科共施行心内直视术 82 4例 ,发生胸骨 -肋软骨感染 1 6例 ,占同期手术 1 .9% ,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1 6例 ,男 9例 ,女 7例。年龄 1 6~ 67岁 ,平均 5 4± 2岁。 1 6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 ,其中法乐四联症 2例 ,风心病5例 ,冠心病 9例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87min,4例合并有糖尿病 ,二次开胸 3例。术后采用纵隔 -心包引流者 1 1例 ,右侧胸腔加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期间 12 9例小于 1岁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 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2 6例 ( 2 0 2 % )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97例 ( 75 2 % ) ,6例简单动脉导管未闭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 全组死亡 11例 ,死亡率 8 5 % ,其中复杂畸形 7例。小于 6月患儿 4例 ,死亡率 12 5 % ( 4 3 2 ) ,大于 6月患儿 7例 ,死亡率 7 2 % ( 10 97) ,相差显著 (P <0 0 5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死亡率为 3 1% ( 3 97)。结论 低月龄和畸形复杂是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应用于简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手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心内直视手术前后发生甲减的患者18例,术前确诊甲减者8例,术后确诊者10例。结果死亡3例,病死率16.7%。术前确诊者,术前均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术后并发广泛性肺渗出、低心排血量(低心排)各1例,其余6例顺利恢复,无死亡;术后确诊者,术后并发低心排6例,呼吸衰竭4例,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顽固性低氧血症1例。结论术前避免漏诊甲减,一旦确诊,尽早补充甲状腺素片,术后严防并发症是心内直视手术后甲减患者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体质量小于10 kg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咏  肖颖彬  钟前进  陈林  王学锋  刘梅 《医学争鸣》2004,25(11):1005-1008
目的: 分析我院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296例体质量低于10 kg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低体质量先心病患儿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在296例中,男177例,女119例,体质量3~10 kg,平均 (7.52±1.82) kg,年龄3 d~32 mo,平均(14.23±5.65) mo,其中体质量≤5 kg的23例(7.8%).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58例(19.6%);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38例(80.4%),后者主要用于简单心内畸形的矫治.比较心脏停跳与不停跳组在体外循环(CPB)期间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 全组死亡17例,死亡率5.7%.其中体质量≤5 kg患儿4例,死亡率17.4%(4/23),体质量>5 kg患儿13例,死亡率4.8%(13/273),两者之间相差显著(P<0.05).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死亡率为2.9%(7/238).死亡原因:10例复杂畸形的死亡患儿中,死于低心排6例、心律紊乱3例和呼吸衰竭1例;其他7例患儿死于低心排2例、心率紊乱3例和呼吸衰竭2例.结论:低体质量和畸形复杂是增加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安全应用于简单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中.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在CPB管理方面优于婴幼儿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0.
张希  王治平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1,22(2):F002-F002,F003,F004
目的:介绍先天性心脏病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下,不阻断主动脉进行心内矫治术。包括房间隔缺损(ADS)7例,室间隔缺损(VAD)3例,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狭窄(PS)1例,肺动脉狭窄1例。年龄4-44岁。中位数16.1岁。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4-48min,中位数30min,7例术后即拔管,平均辅助呼吸时间1.8h,术中平均用血140mL术后平均输血110mL,无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栓塞、肺部和脑部并发症及伤口感染发生。病人恢复快,疤痕隐蔽。随访无残余漏。结论: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先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可提高心肺保护效果,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术康复和取得良好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33例体重6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呼吸管理的经验,探讨防止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策略。方法:收集山西省儿童医院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6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3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应用期间及脱机后呼吸管理的方法和经验。结果:本组患儿33例中,死亡2例(1例死于术后严重肺部感染,1例死于肺高压危象),31例痊愈出院。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5h~96h,ICU住院日为2d~5d。1例为2次气管插管,5例合并肺部感染,5例出现拔管后喉头水肿,2例出现胸腔积液,2侧出现气胸。结论:呼吸管理是心内直视手术后重要的监护内容之一,全面细致的呼吸管理有助于婴幼儿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围术期处理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6例实施心内直视手术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年龄 20 d~3岁,体质量3~18(9.60±2.75)kg;非紫绀型心脏病149例,紫绀型先心病57例;206例中2例行姑息性手术,204例行根治手术。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4.85%;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发生率为13.6%。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应把握好手术时机尽早治疗;提高手术及体外循环技术,加强术后呼吸和循环系统管理,注意重要器官的保护和营养支持是婴幼儿心脏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循环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梅  范少兰  杨康  杨军民 《重庆医学》2002,31(5):438-439
我科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CHD)患者 2 80例 ,其中 3岁以下患儿 5 4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5 4例 ,男 2 8例 ,女 2 6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 9例 ,室间隔缺损 36例 ,法洛四联症 7例 ,肺动脉狭窄 1例 ,二尖瓣上膈膜 1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者 18例 ,年龄 5月~ 3岁 ,平均年龄 2 .1岁 ,体重 4 .5~ 14kg ,平均体重 11.8kg。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 ,正中开胸心内直视下进行手术 ,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 (35± 5 )min ,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 (6 0± 5 )min。2 结  果术后并发症 4例 (占 7.4 …  相似文献   

14.
刘胜中  曾富春 《四川医学》2009,30(11):1716-1718
目的评价器质性心脏病(OHD)合并心房颤动(AF)心内直视下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手术效果以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8月~2008年11月29例OHD(27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心脏瓣膜置换及先心病矫治术,同期行Atricure双极RFA改良迷宫术。结果心脏复跳后全组29例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100%),术后有10例复发房颤(34.48%),给予可达龙治疗后均转为窦性心律。术后随访率为93.10%(27/29,2例住院期间死亡),平均随访(6.8±1.4)个月,96.29%(26/27)维持窦性心律,3.71%(1/27)为AF心律。转窦组AF病史(21.3±34.4)个月,AF复发或者维持组为(84.7±40.9)个月,P〈0.01;转窦组左房内径为(51.6±12.7)mm,AF复发或者维持组为(68.5±13.4)mm,P〈0.05;转窦组心胸比率为55%~62%,AF复发或者维持组为59%~76%,P〈0.05。结论OHD合并AF术中同期行Atricure双极RFA治疗,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高。RFA作为心脏手术的辅助手术具有安全、省时、治疗AF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方法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2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4例;房间隔缺损加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其他心内畸形根治术7例。结果 术后7天内死亡1例,死亡率3.6%;无远期死亡及并发症。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微创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手术对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2年10月,35例应用此法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全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1~30岁,平均11岁;心功能1级33例,2级2例;轻度肺动脉高压13例,中度肺动脉高压5例。经右侧腋下6cm切口第四肋间进胸建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17例,法乐四联症3例,脉动脉狭窄3例。均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手术。结果全组无脑气栓发生及死亡。随访2~25个月。术后未发生低心排。结论微创浅低温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心肌保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自胸骨角下方2~3cm至剑突,长6~10cm.正中锯开胸骨至第2肋间,横断右半侧胸骨.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43例, 年龄4~26岁,平均12.4岁.其中室间隔缺损33例,房间隔缺损6例,法洛四联症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纵隔引流少,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适于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具有创伤小,美观的优点,可以完成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围手术期焦虑状态,评价进行心理调节对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2~6岁先心病儿童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心理调节组)和对照组.于入院当天(T1),术前第1天(T2),术后第2天(T3),术后第3天(T4),术后第4天(T5)分别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YPAS)系统对患儿分别进行心理测试,通过评分变化情况,以了解心理调节对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 与T1时间点比较,两组患儿T2,T3,T4,T5时间点焦虑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在T2,T3,T4,T5时间点时其焦虑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 对患儿进行围术期心理调节可以降低患儿围术期焦虑水平,有效地提高患儿对手术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心脏外科临床常见的心内直视术多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中施行。自 1997年 9月起 ,我科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行心内直视手术 ,由于手术时间短 ,不阻断主动脉 ,心肌无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害[1] ,病人恢复快 ,并发症少 ,临床效果好 ,术后多巴胺用量比对照组少 ,术后监测项目优于过去的手术方法 ,现将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心跳中手术病人 (观察组 ) 12例 ,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6 .5~ 15岁 ,体重 16~ 31kg ,房间隔缺损 4例 ,室间隔缺损 6例 ,动脉导管未闭 2例 ,术后无频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随机抽样调查心停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对32例患者经右腋下沿腋中线自第3~第5肋间作8~10cm的切口,第4肋间进胸,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房缺修补术18例,阻断主动脉下完成室缺修补术10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住引流矫正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结果:32例病人均在原切口下顺利完成手术,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29例(0.5~1.3年),随访率91%,术后效果良好。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疤痕隐蔽,适用于幼儿度成人的右心系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