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HSF1基因表达升高与大肠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散发性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应用8条信号通路基因芯片筛选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粘膜组织表达差异基因;提取35例结直肠癌患者配对的癌组织及正常粘膜组织(阴性切缘组织,距肿瘤10 cm以上)总RNA,以RT-PCR的方法对有差异的基因进行表达差异比较.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sf1、hsp27及inos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经35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对比,癌组织中hsf1、hsp27、inos表达增高,其中hsf1为86%(30/35),inos为63%(22/3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hsf1、hsp27及inos基因被激活,其中可能存在热刺激应激信号转导通路激活的通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nm23基因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同源正常(癌旁)组织标本63对,使用小鼠抗入nm23-H1蛋白单克隆抗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63对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nm23-H1蛋白表达.结果:nm23-H1基因蛋白表达癌组织明显低于正常(癌旁)黏膜组织(P<0.01),大肠癌伴转移(20/6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转移的癌组织(43/63)(P<0.01).结论:nm23-H1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转移潜能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对Kiss-1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Kiss-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Kiss-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83.33%)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30.16%)(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组Kiss-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阴性组(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T3+T4组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高于T1+T2组(P<0.05),但Kiss-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T1+T2组(P<0.05);
中和低分化组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P<0.05),Kiss-1基因mRNA表达水平低于高分化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甲基化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Kiss-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远处转移组Kiss-1基因启
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但Kiss-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无转移组(P<0.05)。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Kiss-1基因表达
水平及结直肠癌的恶性转化特性(特别是转移)有关联,Kiss-1基因甲基化状态有望成为评估结直肠癌转移风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ZIC1和KLOTHO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检测ZIC1和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5对(包括癌和癌旁组织)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ZIC1和KLOTHO mRNA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结直肠癌和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ZIC1和KLOTHO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的关系.结杲:ZIC1和KLOTHO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下调(P均<0.0001);在25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ZIC1甲基化阳性率为80%,KLOTHO甲基化阳性率为76%,联合检测ZIC1和KLOTHO甲基化阳性率为64%.结论:ZIC1和KLOTHO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肿瘤组织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高频率发生,联合检测ZIC1和KLOTHO基因甲基化有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代谢酶基因CYP 1A1 Msp1多态性与广西地区壮族人群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广西地区壮族人群中13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的CYP 1A1 Msp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以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况进行校正后计算优势比(0R)及95% CI.结果 CYP 1A1 Msp1 3种基因型(m1/m1、m1/m2、m2/m2)分布频率在结直肠癌组分别为42.1%、43.7%和14.2%,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0.8%、45.7%和13.5%,两组间的频率分布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状况调整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YP 1A1Msp1突变m2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m1/m1基因型的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OR=1.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按照吸烟因素分层后,这种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一基因CYP 1A1Msp1位点多态性与广西地区壮族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NE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ET-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结直肠癌中NET-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NET-1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肠癌组织分化有关,低分化组中表达显著高于高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DukesC期组中表达显著高于DukesA期组.同时与肿瘤组织内坏死及癌间质中炎症反应有关(P均<0.05)。结论:NET-1基因蛋白是肿瘤相关蛋白,其表达与结直肠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例结直肠癌并肝转移的标本中的原发瘤、肝转移瘤及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中Caveolin-1表达情况.结果:17例中16例(94.1%)的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和13例(76.5%)的原发瘤Caveolin-1高表达,而肝转移瘤中只有8例(47.1%)高表达.结论:Caveolin-1可能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进一步可能作为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结直肠癌的肝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Caveolin-1的表达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及肝转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与结直肠癌相关的核心基因,并初步验证.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正常人和结肠腺癌(COA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表达数据;从GEO数据库中下载27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基因表达数据.通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差异共表达基因.对差异共表...  相似文献   

9.
王博  李婷婷  金贺  林洁  丁彦青 《广东医学》2012,33(22):3355-3359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Tiam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与其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修饰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检测2例结直肠癌细胞系、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结直肠黏膜中Tiam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iam1蛋白的表达。结果Tiam1基因启动子的CpG位点在4例结直肠癌组织、2株结直肠癌细胞中均未甲基化,而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中发生了甲基化;Tiam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在正常肠黏膜组织中无表达。结论结直肠癌中Tiam1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与其蛋白高表达间呈负相关性,Tiam1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很可能在Tiam1促进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苯并咪唑出芽抑制解除同源物蛋白1(BUB1)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Polo样激酶1(PLK1)/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期为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该院收集的125对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邻近癌旁组织,以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DNA修复基因家族成员ERCC1、RRM1和BRC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2例晚期NSCLC组织进行ERCC1、RRM1及BRCA1蛋白表达检测。回顾性分析NSCLC患者的临床特征、化疗反应及预后与肿瘤组织中ERCC1、RRM1和BRCA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122例晚期NSCLC组织中ERCC1、RRM1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5%、35.2%和46.7%。ERCC1和RRM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体力状况ECOG评分及肿瘤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女性患者肿瘤组织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63.6%)显著高于男性患者(40.4%)。ERCC1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RM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RRM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P<0.05)。结论肿瘤组织中RRM1蛋白表达与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修复家族成员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l,ERCCl)及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l,BRCAl)的表达及其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晚期NSCLC标本200例.其中维吾尔族患者和汉族患者分别为94例和106例,采用免覆组化方法检测ERCCl、BRCAl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的特点和相关性。结果:维吾尔族NSCLC组织中ERCCl表达阳性率为31.9%,汉族NSCLC组织中ERCCl表达阳性率为30.2%,两组ERCCl的表达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05);维吾尔族NSCLC组织中BRCAl表达阳性率为80.9%,汉族NSCLC组织中BRCAl表达阳性率为59.4%,两组BRCAl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1,P〈0.05):在维吾尔族或汉族NSCLC组织中,ERCCl和BRCAl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6,P〈0.05;χ^2=6.726,P〈0.05),且表达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247,P〈0.05;rs=-0.252,P〈0.05)。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NSCLC组织中BRCAl表达存在差异,且ERCCl和BRCAl表达存在负在关。ERCCl和BRCAI可为临床上维吾尔民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 BRCA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标本80例、腺瘤标本20例、正常黏膜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CA1和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BRCA1蛋白、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BRCA1蛋白、EGF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 BRC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低于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其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也低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2)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高于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P<0.05);肿瘤直径>5 cm、中(低)分化腺癌、Duke C+D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更高(P<0.05)。(3)结直肠癌组织中BRCA1与EGFR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19, P<0.05)。结论 BRCA1及EGFR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异常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中BRCA1、ERCC1和EGFR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RCA1、ERCC1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77例非小细胞肺癌和6例癌旁组织中BRCA1、ERCC1和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肺癌中BRCA1、ERCC1、EGFR在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在癌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BRCA1、ERCC1在不同病理类型和分期中表达均无差异;BRCA1高表达组的生存期明显小于低表达组;EGFR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应用铂类药物化疗ERCC1低表达组的生存期明显明显长于高表达组。结论在NSCLC中BRCA1、ERCC1、EGFR在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BRCA1高表达组的生存期明显小于低表达组,EGFR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ERCC1是铂类治疗独立的预后因素,三项抗体的检测与预后和临床用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紫杉醇+铂类(TP/TC)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与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RCA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肿瘤细胞减灭术前行TP/TC新辅助化疗的EOC患者作为观察组,41例肿瘤细胞减灭术前未化疗的EOC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患者病理组织中的ERCC1与BRCA1基因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缓解(RR)率分别为65.63%(21/32)、60.98%(25/41),2年存活率分别为81.25%(26/32)、80.49%(33/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ERCC1阳性率为100.00%(32/32),其中阳性高表达率为68.75%(22/32);BRCA1阳性率为81.25%(26/32),其中阳性高表达率为21.88%(7/32),两种基因阳性率和阳性高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82.93%(34/41)、31.71%(13/41);53.66%(22/41)、2.44%(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TC新辅助化疗方案对EOC患者ERCC1与BRCA1表达有明显影响,新辅助化疗可导致患者耐药率升高,因此建议新辅助化疗应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维吾尔民族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及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1月-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ERCC1)和人表皮生长因子(C-erbB2)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化疗联合舒肝益肾方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5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子宫内膜癌组,20例子宫内膜正常者为对照组。子宫内膜癌组给予化疗联合中药疏肝益肾方治疗。检测2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RCC1及C-erbB2表达,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C-erbB2、ERCC1表达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癌疗效的影响。结果 C-erbB2、ERCC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强,G3级C-erbB2阳性率明显高于G1级和G2级(P<0.05);G3级的ERCC1阳性率明显高于G1级(P<0.05)。C-erbB2、ERCC1在子宫内膜癌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子宫内膜癌组C-erbB2、ERCC1阳性表达者的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低于C-erbB2、ERCC1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 ERCC1和C-erbB2表达状态有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并可用于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paf—1基因甲基化及表达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析40例CR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paf—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基因的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65%(26/40)的CRC组织Apaf-1表达明显下调,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f-1基因与患者的性别及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的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paf-1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的26例CRC中20例出现甲基化,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的14例CRC中5例出现甲基化,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未检测到Apaf-1基因甲基化,提示甲基化是Apaf-1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结论Apaf-1基因与CRC的发生发展相关,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失活的重要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乳腺癌易感基因1fbreastcaticersusceptibilitygenel,BRCA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inggenel,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ffibonueleotidereductaseM1,RRM1)蛋白表达与肿瘤体外药敏的相关性,为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预测指标,.方法:收集32例{E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采用ATP-TCA方法检测紫杉醉、顺铂、吉西他冀仆纠药敏;甲用免疫组化Pv方法榆测BR-CAI、ERCC1、RRM1蛋白表达。结果:BRCA1高表达18例(56.2%),低表达14例(43.8%).BRCA1高表达组紫杉醇有放1j例(72.2%),BRCA1低表达组有效4例(28.6%)(P〈0.05);ERCC1高表达13例(40.6%),低表达19例(59.4%1,ERCCI高表达组顺铂有效2例(15-4%),ERCC1低表达组有效11例(57.9%)(P〈0.05);RRM1高表达15例(46.9%),低表达17例(53.1%),RRM1高表达组吉西他滨有效3例(20.0%),RRM1低表达组有效10例(58.8%)(P〈0.05)。结论:BRCA1、ERCC1、RRM1蛋白表达水平和紫杉醇、顺铂、吉西他滨体外药物敏感性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为非小细胞肺癌筛选化疗药物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