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病人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子  姚瑶 《医学与社会》2009,22(12):27-28
目的:了解武汉市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方法:对武汉市江岸区和硚口区4家规模较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名门诊患者进行自行设计问卷的调查,利用Excel 2003分析病人对中心的方便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满意度.结果:总体的满意度达94.35%;82%以上的患者对排队等候时间和医护人员解释满意,大部分人群对就医环境和设备设施比较满意;43.50%的被调查者对医疗费用满意;44.07%和57.63%的被调查者对人员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满意.卡方检验显示文化程度是方便性的影响因素,年龄差异对舒适性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但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有待提高.武汉市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观念陈旧、运行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宣传引导力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积极创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探索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效果。方法采用典型抽样调查的方法,分别选取北京市西城区一级、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一所,进行工作人员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工作人员满意度平均分为(3.2±0.9)分,有62.3%的工作人员对工作比较满意或很满意;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满意度总得分和工作稳定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管理者应尽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建立公平、适当的激励机制;推广三级医疗机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长沙市城乡居民医保社区门诊统筹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通过实证分析评价门诊统筹的实施成效。方法于2011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长沙市已开展门诊统筹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未开展门诊统筹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在开展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再分别随机抽取3家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和3家未参加门诊统筹的社区,在每个社区中各随机抽取城镇居民100名,共计600名,进行基层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调查,并对比分析医保社区门诊统筹对提高居民基层医疗服务利用率的效果。结果开展医保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月平均门诊统筹就诊人次数、慢性病管理率均逐月上升。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均在80%左右,辖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213.6‰,且有91.1%的居民首选在社区就诊,均明显高于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品供应状况、社区医疗设备、药物价格、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也均明显高于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门诊统筹的试点,促进了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选择,形成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合理分流;同时,门诊统筹工作的开展在确保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利用率、促进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长沙市城乡居民医保社区门诊统筹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通过实证分析评价门诊统筹的实施成效。方法于2011年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长沙市已开展门诊统筹的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未开展门诊统筹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在开展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再分别随机抽取3家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和3家未参加门诊统筹的社区,在每个社区中各随机抽取城镇居民100名,共计600名,进行基层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调查,并对比分析医保社区门诊统筹对提高居民基层医疗服务利用率的效果。结果开展医保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月平均门诊统筹就诊人次数、慢性病管理率均逐月上升。已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均在80%左右,辖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为213.6‰,且有91.1%的居民首选在社区就诊,均明显高于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品供应状况、社区医疗设备、药物价格、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及总体满意度也均明显高于未开展门诊统筹的社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门诊统筹的试点,促进了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选择,形成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合理分流;同时,门诊统筹工作的开展在确保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服务的利用率、促进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对武汉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进行因子分析,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对16家中心门诊就诊病人满意度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每家中心调查20人,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结果:经过因子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的3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78.869%,按影响大小分别为机构自身评价因素、便利因素、价格因素。三个公因子负荷较大的因子有医疗设备条件(X5)、服务总体满意度(X10)、家到社区方便程度(X2)、药品价格(X9)等。三个公因子按照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的平均分从高到低分别是价格因素、便利因素、机构自身评价因素。结论:进一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惠民政策,扩大基本药物实施面;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系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加大投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影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提出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抽取崇川区5个社区。结果: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解释交流、个人隐私的尊重、设施设备、就医环境、服务价格、药品价格满意度分别为39.3%、57.4%、53.0%、35.2%、46.2%、42.1%、32.6%。结论:针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设施条件差、医疗特色不明显、医疗质量有待提高及医疗费用控制不力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从改善条件、突出特色、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着手,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银川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就诊居民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调查银川市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现状及就诊居民的满意度,了解银川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方法采用偶遇法对前来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411名居民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项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同时对银川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除医生技能、医疗设备和医疗费用外,就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80.0%;就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备的满意度最低,仅为38.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设立了家庭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主要是健康宣教,康复方式主要是口头指导,85.7%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计划免疫工作。结论应着力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合理调整医疗费用模式,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更多的居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评估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峰  严珉  方瑜琪 《吉林医学》2012,33(22):4925-4928
目的:建立起一套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范化、标准化绩效考核评估方法和标准。方法:对进行绩效考核评估前后的医疗质量控制、预防保健服务质量、社区居民满意度及其他效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绩效考核评估前后医疗质量控制、预防保健服务质量、社区居民满意度及其他效率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提高了医疗质量、科研能力和社区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了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探索建立一套能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均衡发展的绩效考核办法,为类似特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核提供借鉴.方法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可获得性原则,建立一套新的绩效考核与分配办法,并对实施前后的卫生服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1-10月(实施后),重点人群管理人数同比2009年(实施前)大幅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次同比2009年增长59.21%,基本医疗服务人次同比增长22.51%,卫生总服务人次同比增长31.01%.结论 新绩效考核与分配办法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效果.方法 建立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及分配激励平台,对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定和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对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前后的政策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体系和分配机制初步建立,并以信息化技术为平台,实现了自动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工作热情提高,居民满意度也明显改善,增强了居民对社区卫生机构的信任感和认同感.结论 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的建立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内部的工作效率,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巡诊服务模式在京北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开展情况及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 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药剂人员经培训后组成巡诊小组,携带血压计、心电图机、快速血糖仪及部分常用药品,到辖区行政村开展常见病诊疗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对2012~2014三年下乡巡诊服务情况进行统计,同时收集该机构同期门诊、急救服务相关数据,并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三年来,巡诊次数和参加巡诊医务人员数逐年增加,巡诊服务对象中,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明显高于同期门诊、急诊患者中老年人比例;三年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持续上涨;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结论 巡诊服务能够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成本,能够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该模式比较适合留守老人较多的山区,同时相对于专家巡诊,该模式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的特点,并且与社区卫生机构承担的健康管理等工作相结合,能够根据巡诊对象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服务内容,形式更灵活,内容更适应居民健康需求;但是也存在巡诊服务项目少、药物供应不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交通费用增加等问题,建议通过改善卫生室环境、统一药品目录等途径解决相应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伟  叶春明  王红妹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2109-2111
目的调查社区护理培训的现状,分析社区护理培训体系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潍坊市5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197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认为参加培训的重要性、领导支持程度、培训期间工资发放办法、愿意继续参加社区护理工作、认为社区护理工作得到社会承认、领导对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职称满意度、进修或继续教育满意度、劳保满意度、工作的成就感是影响社区护理培训的正相关因素;工作忙碌、工作有压力、家庭消费指数是影响社区护理培训的负相关因素。结论社区护理人员有较强烈的社区护理培训需求,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护理培训的认识,加强领导支持程度,将社区护理培训与社区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联系起来,不断完善社区护理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3.
背景 以社区为依托开展慢性病管理,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手段。社区慢性病管理主要以门诊为主,但全科医生门诊仍以开药为主,缺少健康咨询、患者随访等服务,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对于糖尿病等常见的慢性病病种,社区缺少相关人群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医生操作行为规范。目的 构建以门诊为中心的社区糖尿病综合管理模式,为社区糖尿病管理融入社区医务人员现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2017年7-9月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践总结,对社区糖尿病管理服务内容进行盘点;通过头脑风暴,对以门诊为中心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流程进行梳理。结果 以门诊为中心的社区糖尿病综合管理模式的服务内容有健康档案管理、普通门诊诊查、转诊、药物治疗、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自我血糖监测指导、随访、健康教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服务。服务流程以门诊为核心,在居民就诊挂号后增加糖尿病风险识别、健康档案建立流程,其他流程与现有门诊流程一致。结论 以门诊为中心的社区糖尿病综合管理模式的有序运行,需要以健康档案的建立、共享为前提,以任务的合理分工为基础,且注意与其现有的工作少有冲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在C区精神卫生医联体建立后,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对北京市C区37个社区的575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开展描述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比较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知识掌握程度等变量差异,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提供精神卫生服务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 结果 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7.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得分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220,P<0.001),预防保健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最高(90.1%),护理人员知晓率最低(83.2%);82.8%的被调查者认为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有帮助;社区医务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培训需求有差异(χ2=185.074,P<0.001),被调查者对精神疾病识别和诊断内容的培训需求最高;86.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有必要开展精神卫生诊疗服务,工作岗位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认知(χ2=10.416,P=0.015)。 结论 为进一步发挥社区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需针对社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设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培训提高社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许亮文 《医学与社会》2008,21(11):30-31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对社区护士满意度程度及素质要求,探讨加快培养社区护士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218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进行调查。结果中心主任认为社区护士除了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全科医学等知识和技能。仅35.8%的主任认为社区护士胜任本职工作岗位,31.6%的主任对社区护士总体情况满意;85.8%主任希望社区护士参加社区护理专门培训,47.7%的主任希望招聘社区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结论加快社区护理人才的培训和培养,提高社区护士知识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卿尚兰  宋锦璘  季平  刘雄 《重庆医学》2012,41(26):2722-2724
目的调查重庆市居民口腔门诊医疗服务满意度现状,为口腔医疗机构服务品质的评价与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各级口腔医疗机构,依据2009年各医院门诊挂号人次比例,经分层随机抽样,选取589例来自重庆市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就诊的成年患者,参考狩野纪昭(Noriaki Kano,1984)的二维品质模式的问卷内容,采用李克特5级标度法,对其一般资料、口腔门诊医疗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589例患者中77.93%对口腔门诊医疗服务的总评价为满意,不满意的患者为1.70%;将教育程度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口腔门诊医疗服务总满意度做单向方差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学或初中患者对口腔门诊医疗服务总满意度显著低于不识字、大专或大学及研究生患者,商业医疗保险者对口腔门诊医疗服务总满意度显著高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自费者。结论重庆市口腔门诊医疗服务满意度总体评价良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举措以满足其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和看法。方法选择赣州市章贡区的赣江、解放、南外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偶遇法从10个方面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的看法,用百分数法及评分法评价调查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总评分的因素。结果职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普遍较高,其中同事合作、进修态度、服务能力3项满意率分别为95.96%、90.91%、88.88%,而个人收入和职工收入2项满意率较低,分别为24.24%和43.43%。后勤人员对个人收入满意度差;后勤人员和高年龄组人员对培训进修积极性最低。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应引进各种激励机制、优化管理体制以提高职工的收入,以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层次培养医学应用性、拔尖创新型医学人才,逐步建立及完善中国特定职业及专业医学高层次适用性人才,建立健全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扩展社区服务,形成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体系,加强和健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医疗人才培养体系四方面对中国医学教育改革进行一些探讨,旨在为中国的新一轮医学教育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薛芳  钱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0):1406-1408, 1412
目的调查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定向医学生)基层工作的意愿,分析其选择全科医生作为职业的影响因素,为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现况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对某医学院校定向医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基层服务意愿和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分析基层工作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基层工作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定向医学生愿意到基层工作比例为42.45%(118/278)。基层就业意向定向医学生的学校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量表得分为(3.81±0.57)分,非基层就业意向医学生得分为(3.26±0.59)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级、父亲文化水平和对国家政策认同情况、对医学兴趣认知情况、为家乡做贡献意愿、学前合同束缚感的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国家政策是否了解、对医学兴趣、为家乡做贡献、受学前合同束缚均为定向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定向医学生到基层工作意愿较低,有关部门要完善定向政策和长期激励机制,加强定向医学生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增加其对专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CHS)机构就医患者对基本医疗服务的现状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方法分层抽取天津市6个中心城区的CHS中心与站各15家,随机拦截300例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接受基本医疗服务情况与意向评价满意度。结果患病时首先选择到社区就诊的比例为52.3%(157/300),原因中第一位是离家近及方便,占89.2%(140/157);习惯找固定医生就诊者占25.3%(76/300)。有17.7%(53/300)患者不常看病。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能力与态度的综合满意度为78.7%,其中,对医生解释病情满意度最高,为83.7%(251/300);患者对医生疾病诊断、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信任度均达92.0%以上。患者认为医生与其进行沟通交流的占87.O%(261/300),有85.0%(255/300)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得到过医生健康指导,82.O%(246/300)患者认为医生注意了保护其个人隐私。患者对CHS机构服务环境设施与流程管理的综合满意度为73.6%,其中,药品种类、服务价格、仪器设备与服务环境的满意度均低于综合满意度。结论CHS机构就诊患者对所接受的医疗服务基本满意;患者对CHS的利用不足;CHS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