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卫星DNA监控近交系小鼠的重组近交系培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采用微卫星DNA技术监控近交系小鼠仔代基因状况,有选择性地进行交配繁殖,以达到快速培育新的重组近交系动物。方法利用PCR扩增微卫星DNA技术对近交系C57和BALB/c小鼠所交配繁殖的仔代鼠进行了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与母代C57小鼠相似系数高的与中的进行定向交配繁殖。结果F2代小鼠多态性位点为14个,纯合基因率为53.3%;到F10代时基因纯合位点达29个,纯合基因位点率为96.7%。每代相似系数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上升率为3%一10%。采用皮肤移植方法验证了F10代小鼠为近交系。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培育重组近交系动物的方法,打破了传统近交系的培育方法,为今后研究分析动物间的血缘关系和遗传距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近交系小鼠遗传生化标记检测方法,对近交系小鼠过氧化氢酶-2生化标记位点进行研究.方法 将CBA/Ca与BALB/c交配得到杂交F1代动物,同时将CBA/Ca与C57BL/6交配得到杂交F1代动物,然后通过F1代动物之间的交配,以及F1代动物与母代的回交,得到F2动物,对F2代动物进行过氧化氢酶-2生化标记检测.结果 在杂交F1代不表现的过氧化氢酶-2的b型基因,在F2代出现.结论 近交系小鼠过氧化氢酶-2遗传生化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a是完全显性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新培育的HLC近交系的基因纯合性。方法:按照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编著的实验动物遗传检测操作规程,用电泳法分别对第25代HLC近交系小鼠9条染色体上基因编码的13个生化标记蛋白进行了生化标记检测,用同系异体间尾部皮肤进行了移植试验,并与DBA/2交配进行了毛色基因测试。结果:各生化标记位点全部纯合;皮肤移植100d后,未见排斥现象,为同系组织遗传性;杂交F1的毛色同BALB/C与DBA2杂交的F1代相同,全部为桂皮色,基因型为AAbbccDD。结论:HLC小鼠是基因位点高度纯合的近交系小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卫星在转基因和基因突变小鼠中的变化,为基因修饰和遗传突变动物的遗传检测和表型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方法 根据文献报道,从GenBank中选取198个等位基因数量多、富含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以野生型动物为对照,对6种近交系遗传背景的转基因小鼠和5种自然基因突变的近交系小鼠进行微卫星多态性检测,选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TR扫描技术,比较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 共有40个微卫星位点在转基因和基因突变小鼠中表现出多态性。在基因突变小鼠中,微卫星不稳定性有55.6%(10/18)是由纯合变为杂合(I型),有3个位点(16.6%,3/18)是纯合突变(II型),有5个位点同时存在2种类型的突变。但是在转基因动物中,大多数的微卫星多态性为I型突变(87.5%,28/32),只有2个位点(6.2%,2/32)是II型突变。另外有2个位点同时存在2种类型的突变。结论 基因修饰或基因突变可引起小鼠相关微卫星发生不稳定性,而且某些微卫星位点对基因改变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24对引物对近交系HFJ和MIJ大鼠的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并选用近交系Lewis和F344大鼠作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用传统的酚-氯仿法分别提取4个近交系大鼠MIJ 、HFJ、Lewis和F344的基因组DNA,选取大鼠24个微卫星位点,通过PCR扩增,扩增产物经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根据电泳结果,比较分析4种品系近交系大鼠之间微卫星多态性。结果4种品系及品系内不同个体的近交系大鼠在24个微卫星位点上的扩增产物均出现一个条带,MIJ和HFJ大鼠在品系间和品系内均表现为单态性,同Lewis和F344的扩增结果比较,14个位点显示多态性,有10个位点显示单态性。结论两个近交系大鼠品系MIJ和HFJ符合近交系要求,筛选出的14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可用于有关近交系大鼠的遗传背景监测。  相似文献   

6.
建立用PCR技术检测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的方法,并用该法对九种近交系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五个微卫星DNA位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微卫星DNA普遍存在,且多态性极变(67.1%)表明该法是极有希望的一种在基因水平上进行小鼠遗传监测的又一手段,将发展为我国实验动物遗传检测的一种常规方法,也是我们构建高分辨率遗传图谱进行其它实验动物及人类遗传研究的极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微卫星DNA多态性在十种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目的:研究微卫星DNA多态性在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16个微卫星位点,应用PCR技术对常用的10个近交系小鼠进行了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结果:14个微卫星DNA具有稳定扩增效果,在同一品系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单态性;在不同品系之间表现多态性。结论:运用所筛选的14个位点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能够快速、经济地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监测。  相似文献   

8.
微卫星DNA分析国内24个近交系小鼠遗传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微卫星位点对国内24种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状况分析。方法用前期筛选的富含多态性和等位基因数多的30个小鼠微卫星位点,合成荧光标记引物,对近交系小鼠基因组DNA进行PCR的扩增,经STR扫描对各近交系小鼠品系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24个近交系小鼠品系中,有16个品系在品系内在30个位点上均具有相同基因型。而在不同品系间同一位点具有多态性,可初步对不同品系进行鉴别区分。其余品系内个别动物存在多态性。结论所选位点可以参考用于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检测分析,并进行初步品系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4个品系近交系小鼠24个微卫星座位进行遗传分析,以期用微卫星位点分析法区分不同近交系小鼠。方法通过Mouse Genome Informatics数据库确定合适的微卫星位点和引物,对近交系小鼠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不同品系小鼠在所选微卫星座位的基因片段,与数据库小鼠品系数据进行比较,并对14个品系近交小鼠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结果24个微卫星位点在不同品系的小鼠之间具有多态性,不同品系小鼠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45~1.526;在不同的亚系之间也有具有多态性。结论微卫星标记方法能区分不同的近交小鼠品系、近交小鼠亚系,为小鼠遗传质量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快捷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开发实验小鼠新品系,对河南医科大学发现的突变体无毛小鼠进行近交培育。采用强迫杂合性兄妹交配法繁殖,现已完成23代近交培育。子代突变性状遗传分析和皮肤移植试验结果显示:突变体无毛小鼠已达到近交系标准,突变位点保持了基因杂合状态,建立了携带正常基因和隐性突变基因的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  相似文献   

11.
突变无毛小鼠近交系的育成及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培育突变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 ,鉴定其基因纯合度 ,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强迫杂合性全同胞兄妹交配法进行分离近交系培育。生化标记检测、皮肤移植试验和毛色基因测试法对其基因纯合度进行鉴定。并采用相应方法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育成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基因高度纯合的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现已达 3 0代。结论 :可以认为 ,豫医无毛小鼠分离近交系是一个遗传上高度纯合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MIJ和HFJ大鼠的基因纯合度和遗传稳定性.方法 MIJ大鼠7只,取自F22代基础群中3对种鼠和F22代雄性生殖缺陷鼠1只.HFJ大鼠6只,取自HFJ大鼠F25代基础群中的3对种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4927.1-2001实验动物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方法测定.结果 MIJ和HFJ近交系大鼠的11个生化标记基因位点均为完全纯合,且两个品系大鼠的生化遗传概貌完全一致,生化位点基因型分别为,Akpl为a,Csl为a,Esl为b,Es3为d,Es4为b,Es6为a,Es8为b,Es9为a,Es10为a,Hbb为a,Alp1为b.两个品系大鼠生化标记基因遗传概貌与目前常用的近交系大鼠比较,未发现与其生化遗传概貌完全相同的品系.结论 MIJ和HFJ近交系大鼠符合近交系动物标准,且具有独特的生化遗传概貌.  相似文献   

13.
IRM-2近交系小鼠的遗传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IRM-2小鼠基因纯合性和遗传质量。方法用电泳法对IRM-2近交系小鼠进行了生化标记基因检测,并做了毛色基因和皮肤移植试验。结果分析测定了第23代小鼠13条染色体上25个基因位点和第38代的13个生化标记基因,所查基因位点全部纯合;同系异体问背部皮肤移植100d后,未见排斥现象,为同系组织遗传性;与BALB/c白化系小鼠交配进行的毛色基因测试,杂交第一代小鼠的毛色与IRM-2小鼠一致,均为浅桂皮色,基因型为AAbbCCDD。结论可以认为,IRM-2小鼠是遗传上高度纯合的近交系小鼠。  相似文献   

14.
超低温冻存的LACA小鼠桑椹期胚胎,解冻移植,繁殖后代,培育成对某些实验敏感的动物模型。首先,选择其中对某实验敏感的同窝兄妹交配,育成LCEB近交系小鼠,至今已繁殖到第24代(F24)。按国际规定的生化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对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的19个位点检测结果表明,受测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全部为纯合子,基因型一致,LCEB小鼠为白化小鼠,通过毛色等位基因测试法,毛色基固为AABBccDD。进行尾部皮肤移植,植皮存活超过100d,存活率100%,以上实验证明,新的近交系LCEB小鼠已经培育成功。  相似文献   

15.
微卫星标记对封闭群和近交第五代WHBE兔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比较封闭群白毛黑眼(WHBE)兔和近交第五代(F5)WHBE兔的微卫星结构的变化,寻找针对WHBE兔品系的遗传监测基因位点并应用于实际监测。方法利用21个微卫星位点,通过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封闭群和近交F5代WHBE兔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和对比。结果在21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扩增产物稳定并且具有多态性的11对微卫星引物。封闭群WHBE兔在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3-8个不等,11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344个,平均杂合度为0.495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130,多位点累积个体识别率达到100%,多位点累积非父排除概率(CPE)在双亲信息都是未知情况下的为0.9683,而在得知任一亲本信息的情况下,CPE值为0.9980;近交F5代WHBE兔在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3-9个不等,11个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132个,平均杂合度为0.380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241,多位点累积个体识别率达到100%,多位点累积非父排除概率(CPE)在双亲信息都是未知情况下的为0.9264,而在得知任一亲本信息的情况下,CPE值为0.9933。在10个封闭群WHBE特有的等位基因中(与日本大耳白兔、新西兰兔DNA多态性比较),其中7个微卫星位点的8个等位基因为封闭群与近交F5代WHBE兔所共同特有。近交F5代WHBE兔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杂合度均比封闭群低,说明经过5代培育,近交F5代的基因纯合度高于封闭群,具有更优的遗传稳定性。结论本研究选取的21个微卫星位点中的11个适用于WHBE兔近交系培育的遗传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中国特有野生来源的TW (TianjinWild)小鼠近交系进行遗传质量检测。方法 按照国标GB T14 92 7 1 2 0 0 1、GB T14 92 7 2 2 0 0 1及WHO(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 )遗传检测操作规程 ,对TW近交系小鼠进行Akp1等 2 5个遗传生化标记基因纯合度测定 ,进行组织相容性基因纯合度的测定。结果 对TW近交系小鼠进行Akp1等 2 5个遗传生化标记基因的测定 ,所检基因均为纯合体。同时 ,在所检的 2 5个遗传位点中 ,发现有 8个罕见生化标记基因多态性位点 ;检测的组织相容性基因为纯合。结论 按照国家标准 ,野生来源的TW小鼠近交系遗传纯合度已达国标 ,成为高度纯合的近交实验小鼠品系 ,并可望成为具有标准基因库 (型 )的近交小鼠品系  相似文献   

17.
小鼠11个品系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利用PCR对近交系小鼠11个品系的20个微卫星基因座进行遗传检测,为实验室日常检测近交系小鼠的遗传背景提供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用20个微卫星引物对11个品系近交系小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MMDBJ数据库信息,已知品系C3H、DBA、BALB/c和C57BL/6的多态性位点大小,由此可推知其他品系C57BL/6-Bg、C57BL/10、TA1、TA2、T739、M615和SCID的多态性位点大小.结果应出现的220条条带中有193条与预期的一致.结论利用这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可以将11个品系的近交系小鼠区分开来,近交系小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些结果对于近交系小鼠的遗传检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微卫星技术对辽宁省6种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质量分析.方法 根据 Mouse GenomeDatabase和相关文献选取10个多态信息丰富的位点和引物,进行PCR扩增和PAGE电泳,对小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 不同品系小鼠同一位点的扩增结果表现出多态性,同一品系同一位点表现单态性,所有小鼠的10个位点都处于纯合状态;遗传距离分析表明,C57BL/10与C57BL/6J小鼠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1021,遗传距离最远的是BALB/c与C57BL/10、C57BL/6J,分别为0.1635和0.1614.结论 运用所筛选的10个微卫星位点可以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质量检测,说明该方法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615近交系小鼠是我所1961年5月用本所饲养的雌性昆明种白化鼠和从苏联引进的雄性 C75 BL近交系黑色小鼠杂交,然后用杂交第一代进行同胞兄妹交配(b×s),连续近交20代以上培育成功的棕色小鼠。根据建立的年月命名为615近交系小鼠。该品系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已相当稳定,受到医学和生物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现先将615小鼠遗传组成的纯合程度报道如下: 一、皮肤移植试验: 近交系小鼠具有相同的组织相容性基因,同系异体皮肤移植试验是鉴别组织相容性基因是否一致的一项指标。为此,我们做了皮肤移植试验,测定615小鼠的纯合程度。材料和方法:从第57代615小鼠核心群中随机选择同性别的8~9周龄、体重20~22克的健康小鼠,用 1.2%戊巴比妥钠按 0.2ml/10克体重进行腹腔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可稳定遗传、临床症状显著的凝血因子 (F )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 方法 :以 PCR扩增检测小鼠尾组织 DNA,一期法检定小鼠血浆 F 活性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PTT)值 ;取以上结果为全阳性的小鼠以选优法进行全同胞兄妹交配 ,每代选用第一胎小鼠留种 ,第 8代开始筛选纯合子。 结果 :F8代 F 基因剔除小鼠PCR检测阳性率 92 % ,到 F1 2 代小鼠阳性率达 10 0 % ;F 活性 (2 .4 7± 1.75 ) %较正常小鼠 (14 8.18± 4 6 .98) %明显降低 (P<0 .0 1) ;F 基因剔除小鼠已近交培育到第 12代 ,遗传性状稳定 ,并有自发出血倾向。结论 :成功建立了纯合子 F 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 ,该小鼠符合人血友病 B相应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