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地区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云兵 《四川医学》2009,30(1):32-34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对2003年3月1日-2008年2月28日高原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病情、死亡病种、急救半径、出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高原地区院前急救患者1484例中,男女比例为2.23:1,平均年龄39.6岁;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前7位依次是创伤728例次(49.06%)、心血管系统疾病167例次(11.25%)、神经系统疾病151例次(10.18%)、急性中毒134例次(9.03%)、呼吸系统疾病118例次(7.95%)、晕厥待查90例次(6.06%)、消化系统疾病70例次(4.72%);出诊高峰时间主要分布在18:00-9:00时间段;出诊里程:8公里以内占60.38%,8公里以外占39.62%,7、8、9月份院前急救人次为最多。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高原地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提高高原地区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社区院前急救疾病的病种及排序特点.方法 对7814例社区院前急救患者按性别、年龄、出诊病种、院前死亡病种等进行分析.结果 社区院前急救疾病谱排序前5位依次是:外伤、神经系统疾病、中毒、妇产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院前死亡病谱排序依次是:不明原因死亡、外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结论 可根据基层社区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及开展社区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3.
肖莉  卓衍华 《西部医学》2010,22(3):452-453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主要疾病谱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选取4761例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资料,对其所属病种、年龄、性别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63:1;院前急救疾病谱前5位依次是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中毒,占总救治人数88.36%,创伤是院前急救疾病谱的最主要组成部分(42.55%),心脑血管疾病占院前急救疾病谱32.26%;创伤和急性中毒以20~40岁人群为主,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结论以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为依据,应不断加强对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创伤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急救培训,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同时加强各种管理工作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减少创伤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院前急救疾病谱对基层医院医疗救援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荣  王家珍  李希宁 《西部医学》2010,22(6):1085-108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主要疾病谱对指导基层医院医疗救援的意义。方法对近3年9698例院前急救患者的年度、年龄、性别分布及病种构成、死亡原因等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急救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以19-48岁者最多;疾病谱前6位依次是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它们占总救治人数93.44%,创伤是最主要组成部分占44.6%;院前死亡病谱排序依次是: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结论了解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对基层医院确定急救工作重点、救援决策及发展方向,指导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主要疾病疾病谱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归纳总结近2年2983例资料完整的院前急救病例,进行疾病谱分类。结果院前急救疾病谱前六位的是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急性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创伤和急性中毒以20~40岁为主,心脑血管疾病、消化、呼吸系统疾病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创伤、心脑血管疾病是院前急救疾病谱的主要组成部分(占70.5%),危重病例占院前急救的1/4左右,而一般急诊占院前急救的2/3以上。结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中毒的抢救是院前急救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6.
1205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布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急救中心近两年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分布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间我院急救中心出诊救护车院前急救转运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8个月内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1205例,男女比为1.56:1;年龄(42.06±19.53)岁;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居前5位;每天12:00—16:00和20:00~24:00为出诊高峰时间;急救半径分布不同与出诊地点有一定联系。结论: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可根据疾病分类和疾病谱为依据进行重点培训,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西宁地区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通过对西宁地区院前急救人数、病种进行分析,对我省院前急救提出一些建议。方法对2002年7月-2005年12月间由青海省“120”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派车出诊院前急救人数、病种进行统计。结果3年6个月共出诊18724次,院前急救病种中各种创伤占第一位,脑血管疾病占第二位,心血管疾病占第三位,中毒占第四位,呼吸系统疾病占第五位。结论加强院前急救及网络建设,可降低院前急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弄清县市120院前急救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及医院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分析本院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院前急救资料。结果:全年出诊3401次,救治患者3019人次,死亡141人;无效出诊619次,占出诊比例的18.2%;欠费755次,占出诊比例的22.2%;呼救比较集中在上午8时后至晚上24时前,中位数16.471;急救半径中位数9.55km;急救反应时间中位数是18.24m in;院前主要疾病依次是创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中毒、小儿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院前死亡前五位的病因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呼吸系统疾病、中毒及溺水;儿科出诊以新生儿、婴儿及学龄儿童为主。结论:创伤是第一位的出诊原因,心脑血管疾病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新生儿疾病是小儿内科第一位的出诊原因。县市级医院的急救培训应以创伤急救、心肺脑复苏、心脑血管急救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调度是联系急救现场和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桥梁,是急救协调、指令传达、动态控制、信息汇总的指挥中心。院前急救信息的分理是急救快速反应的首要环节。为了总结经验.现将我院1996年7月~1997年7用急救调度信息分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6年7月~1997年7月我院急救中心院前出诊2228例.其中男1244例.女984例,年龄5~94岁。1.2病种分类内科疾病1378例,占61.85%。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665例.占29.8%.呼吸系统156例.占7.00%;中毒(一氧化碳、硫化氢、…  相似文献   

10.
2162例院前急救病种及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挺  彭英  魏育生 《四川医学》2004,25(6):660-661
目的 分析我院近三年院前急救的病种及病死率变化,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0~2002年间2162例出诊及院前急救病例的病种构成及死亡人数,总结院前急救的规律。结果 出诊及院前急救病例逐年增加,死亡率逐年降低,院前急救以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外伤为主。结论 为降低院前急救死亡数,必须根据院前急救的规律,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相应专业急救人员力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创伤性疾病和非创伤性疾病在院前急救中所占比重及两组疾病之间出诊率的差异性,为院前急救工作的重点规划和发展方向提供指导。方法将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实施院前急救的3934例伤病员,根椐病因分为创伤性疾病组和非创伤性疾病组。创伤性疾病组包括交通事故伤员和其他外伤伤员,非创伤性疾病组包括内科性急症病员、儿科性急症病员和妇产科性急症病员。将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观察两组在院前急救中所占比重及两组之间出诊率的差异性。结果创伤性疾病组占院前急救的67.54%,非创伤性疾病组占院前急救的32.46%;创伤性疾病组所占比重明显高于非创伤性疾病组,占院前急救的2/3;两组出诊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创伤性疾病组出诊率明显高于非创伤性疾病组。结论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创伤性疾病在院前急救中占比重明显高于非创伤性疾病,创伤性疾病出诊率明显高于非创伤性疾病,院前急救工作应以创伤性疾病急救为主,非创伤性疾病急救为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分析2010年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广州市中心城区所有院前急救患者的资料,观察急救出车的时间分布情况,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谱和死亡原因等。结果:2010年,1、7、8、9月份是出车急救的高峰,9:00~10:00和20:00~23:00是出车的高峰时段;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110652例;男女比例为1.51:1:70岁以上(23.14%)、31~40岁(14.93%)、21~30岁(19.83%)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前5位疾病依次为创伤类(34.79%)、神经系统急症(21.79%)、循环系统急症(8.92%)、常见急性中毒(7.28%)、呼吸系统急症(6.90%)。结论:提高创伤院前急救的技术水平,建立绿色通道;对有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启动快速现场急救反应,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根据呼叫出车密度和疾病谱.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  相似文献   

13.
15000例院前急救病例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的病种分布及其特点,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在我院急诊科院前出车急救的1500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急救的性别分布特点、年龄分布特点、不同年龄组急诊病种的构成特点及死亡病因。结果:15000例中,男性9840例,占65.6%,女性5160例,占34.4%,P〈O.0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20岁者1600例,占10.7%;21~40岁者7130例,占47.5%;41~60岁者3226例,占21.5%;年龄〉60岁者3044例,占20.3%。院前急救前5位病种依次是创伤、心血管急症、脑血管急症、中毒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原因前5位是心血管急症、脑血管急症、外伤、猝死及中毒。结论:院前急救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以21~40岁者居多;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均为疾病的重要病种及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各类疾病以及出诊量与时间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2007年1-12月急救中心出诊的全部有效急救患者4109例,按照目前国内急诊科一般专业设置将其分类为内外科及其他疾病,分析急诊出诊与季节、月份、工作日以及24小时各时点的关系。结果(1)春夏秋冬内科与外科出诊量无显著差异(p=0.051),但春季出诊量多于其他季节(p=0.035),见表1。(2)院前急救出诊量月份分布,见图1,内科出诊量以3月及12月较多,外科出诊量以2月明显较多。(3)内外科出诊量非工作日与工作日无显著差异(p=0.285),见表3。(4)24小时出诊时点分布状况,见图2,凌晨1-6时时段内外科出诊少于全天其他时段出诊量。(5)疾病谱分析表明,4109例病人疾病谱排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48.4%)、循环系统疾病(17.0%)、消化系统疾病(8.1%)、呼吸系统疾病(6.4%)、精神和行为障碍(5.2%),其他疾病(14.9%)。结论根据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化规律与时间因素特点,合理调节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沈阳市地区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病种、出诊时间、出诊月份及与疾病变化、死亡情况等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沈阳市地区院前急救患者80991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80991例中,平均每天出诊221.89次,男女之比为1.47:1,平均年龄(52.76±18.69)岁;院前急救出车时间(1.00±0.48)min,到达现场时间(7.80±1.87)min,抢救时间(12.87±2.24)min,送达目的地时间(9.62±1.89)min;发生率最高的前6位病种依次为外伤(26.85%)、心血管系统疾病(16.96%)、神经系统疾病(11.51%)、呼吸系统疾病(3.3%)、各种中毒(2.87%)、消化系统疾病(1.76%);出诊高峰时间段为8:00~20:00;月平均急救患者为6749例,5月出现最高峰,心血管系统疾病以12月较多,神经系统疾病以7月较多,呼吸系统疾病以2月较多;院前死亡患者7958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以心血管疾病(35.11%)、神经系统疾病(23.19%)和肿瘤、慢性疾病(21.89%)为主,20~40岁青年则以外伤(7.93%)和中毒(3.68%)为主。结论本调查结果可为建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制定急救工作重点和促进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的疾病谱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最佳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近2年惠农区120出诊5309例院前急救患者的特点。结果目前惠农区院前急救患者前几位疾病依次是创伤(46.59%)、循环系统(9.88%)、神经系统(9.27%)、院前死亡(8.39%)、急性中毒(7.57%)、消化系统(5.13%)、昏迷待查(4.75%)、呼吸系统(3.87%)。妇产科(0.95%)及新生儿(0.27%)疾病均涵盖在内。其中男性患者65.98%,女性患者34.02%,年龄分布以30~49岁居多(44.45%)。总的发病时段分布呈8:00~12:00(22.70%)、16:00~20:00(19.72%)及20:00~24:00(20.71%)为最多。急救半径以5km以内(50.59%)最多;15~60km占32.41%。结论院前急救主要以创伤、循环、神经系统疾病为主,院前急救应该合理配置急救医疗资源,重视急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全社会普及急救和安全知识。建议人们应该规避相关病因,减少有关因素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1006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分析我院2004~2006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的方法 ,对我院2004~2006年受理出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目的 主诉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是2004~2006年受理的出诊患者.男女比例1.53:1,高发年龄段为70~79岁及30~39岁.院前急救前5位病种为铁路交通伤(37.28%),心脑血管疾病(10.93%),呼吸系统疾病(8.25%),其他创伤(6.86%),精神疾病(4.87%).12月份出诊患者最多.8:00~10:00为出诊高峰时间.呼救患者主要分布在医院附近辖区和铁路客运相关伤病患者.结论 [1]要重视铁路周边居民的安全教育,提高铁路旅客的安全意识;[2]提高老年患者的常见危重症的院前急救水平意义重大;[3]根据呼叫密度,科学合理安排工作.  相似文献   

18.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疾病的病种及排序特点。方法对10 207例院前急救患者按性别、年龄、月份、年度分布、不同病种求治人数、院前死亡病种、出车情况和反应时间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疾病谱排序前5位依次是:外伤、神经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院前死亡病谱排序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外伤、中毒、溺水、自缢。结论可根据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急救疾病谱,分析疾病的高发病种及地区差异,使120急救中心清晰地了解居民疾病构成,针对疾病谱合理配置救护车的抢救设备,进行医师急救专业重点培训,保障急救高峰时段出诊医生人数和出车数量,对于加强区域性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层二级医院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3534例院前急救患者就病种、时间、出诊半径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3534例次中,男女比例为119/1.年龄48.69±17.633岁.前5大类疾病依次是交通伤(28.95%)、脑血管病(13.10%)、机械伤(12.71%)、消化系统疾病(8.69%)和心血管病(7.78%).出诊时段从上午8时到晚上10时较为均衡.出诊半径≤5公里者占50.20%.结论 基层医院应着重加强对各种伤害急救的培训和相关设施器材的配备,车辆和人员常备不懈,并增强乡镇医院的急救转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