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胸痛综合征(CPS)、17例稳定性心绞痛(SA)、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检测其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的表达.结果 AMI组和UA组外周血CD4+IL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分别为(4.04±0.93)%、(3.07±0.50)%,明显高于SA组的(1.45±0.35)%和CPS组的(1.04±0.24)%(P<0.01),SA组的CD4+IL-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较CPS组也有明显增加.AMI组和UA组IL-17水平分别为(55.91±5.13)pg/ml、(46.65±8.72)pg/ml,较SA组(17.13±4.13)pg/ml和CPS组(12.28±2.03)pg/ml明显增加.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增加,IL-17水平相应增加,Th17细胞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和ACS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亚群Th3细胞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计算Th3细胞比例(CD4+TGF-β1+/CD4+T细胞),ELISA检测血浆中Th3相关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SAP组Th3细胞比例和TGF—β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MI组和UAP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I组和UAP组Th3细胞比例和TGF-β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3细胞的比例与TGF—β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47,P〈0.01)。结论Th3细胞下调可能与ACS的发生和发展有关,Th3细胞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ACS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张靖  梁斌  关坤萍  徐钢  郭存九 《中外医疗》2013,(29):113-114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稳定性心绞痛(SA) 17例,不稳定心绞痛(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 21例,健康体检者50例外周血中Th17等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UA和AMI组患者较SA组和对照组Th17细胞频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h17细胞表达水平较高,检测外周血中Th17含量有助于急冠脉综合征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regulatory Tcells,Treg)的变化,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食管癌患者及26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GF-β1、IL-10表达水平。结果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TGF-β1和IL-10表达水平分别为(7.50±1.94)%、(46.41±11.12)μg/ml、(48.10±13.49)pg/ml,高于对照组(5.04±0.92)%、(35.21±7.46)μg/ml、(33.78±7.31)pg/ml(P〈0.05)。TNM分期Ⅰ~Ⅱ期者与Ⅲ~Ⅳ期者Treg细胞比例及TGF-β1、IL-10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IL-10表达水平与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明显相关(P〈0.01)。结论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对于判断食管癌的病期有一定价值。TGF-β1、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Treg细胞对机体的免疫负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81例ACS患者入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0例,测定人院时血浆CRP水平,另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非冠心病患者各30例的血浆CRP水平作为对照。结果:AMI、UA、SA与非冠心病患者人院时血浆CRP水平分别为(56.19±83.00)mg/L、(26.23±31.45)mg/L、(2.96±1.94)mg/L和(3.32±2.99)mg/L,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CRP水平高于UA组(P〈0.05),显著高于SA、非冠心病两组(P〈0.01)。UA组CRP水平亦高于SA、非冠心病两组(P〈0.05)。结论:ACS患者的CRP水平明显增高,高危ACS患者CRP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斑块在血管超声(IVUS)下的特征及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在SA及UA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127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AG结果阴性者纳为对照组30例;SA组50例;UA组47例.均测定血清CDl05水平.抽取其中31例SA患者、31例UA患者行冠脉IVUS检查.结果 IVUS显示SA组病变处主要为稳定型、纤维性斑块,UA组主要为不稳定型、脂质性斑块.钙化性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SA组12.0%,UA组18.0%,P<0.05).UA组的偏心指数(EI)显著高于SA组(uA组0.82±0.55,sA组0.54±0.23,P<0.05),有以正重构为主的趋势.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UA组显著高于SA组(4.06±0.19)μg/L,(3.47±0.17)μg/L和对照组(2.57±0.54μg/L,P<0.01);不稳定型斑块组(4.01±0.18)μg/L显著高于稳定型斑块组(3.22±0.16)μg/L,(P<0.01).结论 SA患者及UA患者的冠脉斑块在性质及结构特点不同.可溶性CD105参予动脉硬化的形成,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增多的意义。方法ACS组43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9例、胸痛综合征(CPS)组23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8-细胞。结果与CPS和SA组相比较,ACS组中hsCRP和CD4+CD28-细胞水平均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hsCRP与CD4+CD28-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细胞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过继性转移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生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自然流产模型小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方法从正常妊娠CBA/J孕鼠脾脏中分选CD4+CD25-T细胞,体外经TGF-β诱导转化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和自然流产模型组,后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空白组(自然流产模型未干预)、CD4+CD25+T细胞组(自然流产模型过继性转移天然CD4+CD25+调节性T细胞)、TGF-β诱导CD4+CD25+T细胞组(自然流产模型过继性转移TGF-β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对照组(自然流产模型注射CD4+CD25-T细胞)。于孕第14日采集血样后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0(IL-10)、TGF-β1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蜕膜组织Fox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计算各组孕鼠胚胎丢失率。结果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天然CD4+CD25+T细胞组和TGF-β诱导CD4+CD25+T细胞组血清IL-10、TGF-β1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蜕膜组织中Fox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胚胎丢失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向自然流产模型小鼠过继性转移TGF-β诱导生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诱导小鼠体内Th1/Th2免疫反应向Th2优势偏移,降低胚胎丢失率。  相似文献   

10.
女性吸毒者Th1/Th2细胞因子和性激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女性吸食海洛因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和血清中性激素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吸食海洛因对女性免疫功能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取吸毒组和正常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血3mL,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Th1/Th2细胞因子,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结果:吸毒组30例患者Th1细胞因子(IL-2:1.45±0.48μg/L,TNF-α:0.37±0.14μg/L,INF-γ:2.99±0.55μg/L)和Th2细胞因子(IL-4:23.68±11.22μg/L,IL-10:12.11±5.13μg/L)低于32例健康组Th1细胞因子(IL-2:4.09±0.79μg/L,TNF-β]:0.91±0.35μg/L,INF-γ:5.69±0.91μg/L)、Th2细胞因子(IL-4:54.24士17.21μg/L,IL-10:22.34±7.26μg/L)水平(P〈0.01);吸毒组患者血清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吸毒组E2:38.71±18.18ng/L。P:0.79±0.53μg/L;健康组分别为79.98±34.42ng/L和2.10±0.86μg/L)(P〈0.01)。结论:海洛因的摄入可导致青年女性性腺激素水平下降和免疫水平全面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对TGF-β1诱导幼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Smad3、Smad7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仔鼠心脏成纤维细胞,以Ang-(1—7)、TGF-β1、Ang-(1—7)+TGF-β1组、TGF-βI型受体抑制剂等干预,通过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测定心脏成纤维细胞Smad3、Smad7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1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OD值增加(P〈0.05);与TGF-β1组比较,0.001~1.0μmol/L血管紧张素-(1-7)和5μg/TGF-β1共同干预后OD值逐渐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Smad3mRNA表达升高(P〈0.05),Smad7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1—7)能有效抑制TGF-β1引起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作用不通过TGF-βI型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0例;选择年龄、性别、体重与其匹配的30例作为健康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脂联素及IL-1β浓度,分析两者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SAP组和UA组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UA组血清IL-1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UA组及SAP组血清脂联素与IL-1β呈负相关(r1=-0.27,P〈0.01;r2=-0.31,P〈0.01)。结论:脂联素水平降低和IL-1β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IL-1β的改变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提示脂联素的代谢可能影响IL-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活动期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以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含量。初步探讨CD4^+T细胞TGF-β1在皮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例活动期皮肌炎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获得CD4^+T细胞,通过RT-PCR方法检测出各组TGF-β1表达水平。观察CD4^+T细胞中TGF-β1表达与CK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GF-β1相对表达量为0.751±0.10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0.438±0.170(P〈0.05)。CD4^+T细胞TGF-β1表达量与CK含量呈中度正相关(r=0.67,P〈0.05)。结论:活动性皮肌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GF-β1 mRNA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皮肌炎疾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NC组)患者血清中HB—EGF、TGF—B,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HB—EGF、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因素,探讨其与HB—EGF、TGF-β1的关系。结果:CHD组患者中HB—EGFmRNA明显高于Nc组(P〈0.05),ACS组患者中HB—EGFmRNA亦明显高于SAP组(P〈0.05);而TGF-β1,mRNA在血液中表达反之:CHD组患者中TGF-β1 mRNA明显低于Nc组(P〈0.05),ACS组患者中TGF-β1,mRNA亦明显低于SAP组(P〈0.05)。体重指数、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与HB—EGFmRNA及TGF-β1 mRNA表达高低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体重指数、血糖、血脂与HB—EGFmRNA及TGF-β1,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HB—EGF的升高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子存在,而TGF-β1则可能在冠心病As病变中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中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月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患者为稳定性心绞痛(SA组),12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18例为心肌梗死(AMI组),检测并记录各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各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含量较正常参考值均明显升高,其中AMI组和UA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比SA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3,P<0.05);SA组、UA组及AMI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4.89±1.03)、(6.83±1.09)、(7.42±l.14)mg/L]较治疗前[(6.16±1.50)、(8.65±1.40)、(9.28±1.22) mg/L]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检验中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能够有效预测并早期确诊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信号途径的信号表达.方法:建立TGF-β1诱导的体外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模型.PI染色标记细胞双链RNA法检测心肌细胞RNA表达量,间接检测心肌细胞肥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相关基因肌球蛋白重链β亚型(β-MHC)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细胞中p-CaMKⅡ蛋白表达.结果:TGF-β1可诱导体外培养心肌细胞肥大基因的表达,β-MHC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I染色TGF-β11组PI含量明显增高(P<0.01),TGF-β13 μg/L组心肌细胞内PI含量最高(80.57±3.56);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可明显上调的表达p-CaMKⅡ(108.83±12.15 vs 10.6±1.35,P<0.01),并于TGF-β1诱导2h表达达峰.结论:TGF-β1可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形成,此过程中CaMK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的表达水平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在冠心病(CHD)中的意义,并探讨CD163和sCIMOL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按照WHO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选择84例冠心病(CHD)患者和20例非冠心病(NCHD)作为研究对象。84例CHD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24例。四组患者均在入院当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mfi)。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标本中的sCD40L水平(ng/ml)。同时测定ESR、CRP。结果四组患者CD163和sCIMOL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CD163的表达水平在AMI组[(85.38±6.89)mfi]明显高于UA组的(65.18±5.52)mfi(P〈0.001)、SA组的(45.26±4.73)mfi(P〈0.001)和NCHD组的(20.95±3.42)mfi(P〈0.001),UA组明显高于SA组和NCHD组(P〈0.001),SA组明显高于NCHD组(P〈0.001)。sCD40L水平在AMI组[(8.48±4.13)ng/Ml]和UA组[(8.72±4.26)ng/mL]明显高于SA组的(4.36±2.68)ng/mL(P〈0.01)和NCHD组的(4.12±1.96)ng/mL(P〈0.01)。CD163的表达水平与sCD40L、ESR和CRP显著正相关(r=0.837,P〈0.001、r=0.722,P=0.001和r=0.734,P=0.001)。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CD163和sCD40L的水平不同,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和sCD40L的水平逐渐升高,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临床类型、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的指标。CD163与sCD40L、ESR和CRP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42例,口服恩替卡韦0.5 mg,1次/d;对照组41例给予肝泰乐、复合维生素B溶液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肝功能指标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中IL-10、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IL-10:(15.42±6.87)ng/L;TGF-β1:(43.96±12.83)ng/L]较对照组[IL-10:(24.56±7.92)ng/L;TGF-β1:(55.63±13.14)ng/L]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HBV DNA下降,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治疗后ALT和TB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通过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血清IL-10和TGF-β1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来抑制HBV复制。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观察因冠心病心绞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分析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PCI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方法:人选2013年3月~6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行PCI术的患者103例,根据病情分为UA组及SA组。其中UA58例,SA45例。2组患者在糖尿病、PCI支架置人个数方面无显著差异。PCI术前24h口服300mg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PCI术后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术后24h测定血栓弹力图,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UA组的血小板抑制率:氯吡格雷(66.41±17.24)%,阿司匹林(79.36±14.61)%;SA组血小板抑制率:氯吡格雷(74.65±16.24)%,阿司匹林(84.71±11.44)%。UA组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均低于SA组(P〈0.05)。结论:PCI术围手术期,UA患者对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低于SA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