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延迟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心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 3例初次 Q波型 AMI患者 ,于发病 2~ 3周内分别进行 PTCA治疗。全部病例梗死相关血管均为完全或次全闭塞病变。经过左心室造影计算左室射血分数 (L VEF)。梗死区室壁运动百分率及 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PT-CA术 6个月后所有患者重复进行左心室造影及重复以上指标的测量。结果 :在 PTCA术 6个月后 ,本组病例表现出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明显改善 ,PTCA前后 L VEF(5 8± 11) % vs(5 1± 10 ) % ,P<0 .0 1;梗死区室壁运动百分率 (14± 6 ) % vs(12± 6 ) % ,P<0 .0 5。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下降 (8± 4 )分 vs(10± 4 )分 ,P<0 .0 1。结论 :Q波型 AMI患者接受延迟的 PTCA再血管化治疗能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供血区域局部收缩功能。方法对6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血管开通后无复流13例(无复流组),心肌灌注良好49例(灌注组)。分别于PCI术前、术后3d、1个月及6个月测量左前降支参与供血的9个室壁节段的沿长轴收缩期应变率(SR)并与术前比较,确定异常节段。结果两组各时点sR降低,灌注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SR均显著高于无复流组,绝大多数心肌节段SR较术前增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SR逐渐增加;无复流组术后3d及1个月除极少数节段SR降低外,其他节段心肌SR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部分心肌节段SR较术前及术后3d有所增加。结论SRI可动态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供血区域心肌收缩功能,间接评估心肌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的干扰素(IFN)-γ影响及对无复流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1 h,松解2 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心肌测定AngⅡ,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心肌IFN-γ的表达,并进行心肌病理染色,计算无复流面积。结果对照组及培哚普利组复流区和无复流区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区心肌组织(P〈0.01),且无复流区AngⅡ含量高于复流区(P〈0.01,培哚普利组P〈0.05),培哚普利组心肌Ang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流区P〈0.01,无复流区P〈0.05);对照组及培哚普利组复流区、无复流区心肌IFN-γ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区(P均〈0.01),且无复流区IFN-γ表达高于复流区(P均〈0.01),培哚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IFN-γ在复流区和无复流区表达明显减弱(P均〈0.01)。培哚普利组与对照组相比,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58%±2.35%vs 37.15%±2.56%,P〉0.05),ANR显著降低(47.36%±4.19%vs 76.54%±4.52%,P〈0.01)。结论兔AMI再灌注后局部心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明显激活,AngⅡ生成及释放增加,其增强与IFN-γ升高有关。培哚普利通过抑制IFN-γ介导的炎症反应,抑制AngⅡ生成及释放增加,从而起到防治无复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以接受可降解与非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体现随机对照原则;试验组为接受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接受非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患者.结果 5项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6 776人,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RR1.02,95%CI0.74~1.40,P=0.91]、心肌梗死[RR 1.17,95% CI0.92~1.49,P=0.19]或死亡(RR 0.91,95% CI 0.69 ~1.19,P=0.47)事件发生率,不增加靶病变血运重建(RR0.91,95% CI0.74~1.10,P=0.32)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RR0.97,95% CI0.63~1.49,P =0.87).结论 与非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相比,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有效,可能成为非可降解药物洗脱支架的有效替代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T段压低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方法 比较 2 8例ST段压低型急性心肌梗塞 (AMI)与 170例非ST段压低型AMI(对照组 )的临床特点。结果 ST段压低组年龄大 [(6 7.8± 6 .2 )岁 (P <0 .0 5 ) ],有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者较多 (P <0 .0 1) ,急性左心衰发生率高 (P <0 .0 5 ) ,心房纤颤发生率高 (P <0 .0 5 ) ,住院死亡率高 (P <0 .0 5 )。结论 ST段压低型AMI较非ST段压低型AMI患者年龄大 ,并发症发生率高 ,有OMI病史者多 ,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纤维凝血酶原片段1+2(F1+2)的测定对诊断肺血栓栓塞症价值。方法选择38例肺栓塞(PE)患者为PE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NT-pro-BNP、cTnI、F1+2值。采用全自动免疫测定装置AIA360以荧光磁微粒酶免法测定cTnI,Cobas e610免疫分析仪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Elisa法测定F1+2值。结果两组间NT-pro-BNP、cTnI、F1+2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E组血浆NT-pro-BNP为(2418.26±2916.53)pg/L,对照组为(93.80±45.69)p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组血浆cTnI为(1.39±1.27)ng/ml,对照组为(0.28±0.61)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血浆F1+2为(146.84±97.83)nmol/L,对照组为(90.62±20.28)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患者血浆NT-pro-BNP、cTnI、F1+2浓度明显升高,这对PE的诊断有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SSS)是以是窦性心律失常为基础(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等)而产生头晕、晕厥等症状群组成的综合征,同时可表现出多种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所谓慢一快综合征,某些SSS患常以快速心律失常就诊,易引起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目前评价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但利用无创技术预测IRA开通、指导治疗仍有重要价值。我们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改变情况,并与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结果作对照,旨在探讨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对预测梗死相关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4例均为1998-02~2001-12我院收治的AMI患者。男60岁,女24例。年龄46~72岁。其中前间壁(包括前壁、广泛前壁)39例;下壁(包括下壁、后壁、右心室)45例。入选标准:①持续胸痛≥3…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卧位心绞痛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方法 :选择 30例卧位心绞痛患者 (A组 ,其中2 3例行冠脉造影 )及 4 2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 (B组 )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征。结果 :A组患者年龄较B组患者大 ,A组患者中 2 5例 (83% )合并高血压 ,13例 (43% )合并糖尿病 ,均明显高于B组 (P值分别为 <0 .0 1、<0 .0 5 ) ,A组患者有心肌梗塞病史者更多 (分别为 6 3%与 19% ,P <0 .0 1)。A组异常室壁运动检出率 (73% )明显高于B组 (2 4 % ,P <0 .0 1) ,EF <0 .4 5的检出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 91%有3支病变、34%有左主干病变 ,均明显高于B组 (分别为 14 %、2 % ,P均 <0 .0 1) ,而且病变狭窄程度更重。A组 78%的患者为C型病变 ,而B组患者仅 17%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卧位心绞痛患者年龄较大 ,大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肌梗塞病史 ,其临床病情及冠脉病变严重 ,大多数患者为 3支和 /或左主干血管病 ,冠脉血流储备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胺碘酮的电生理学及药理学作用复杂,具有全部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近年其临床应用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本品是治疗心脏停搏幸存者和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的最好药物之一,对这些病人总死亡率的影响甚至可与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相当;本品对转复后的房颤及房扑病人窦律的维持效果显著;对心肌梗死后高危病人及心衰病人的生存可能有益。但本品毒副作用复杂,因此治疗过程中须密切监测胸片、甲状腺及肝脏功能及心脏状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