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的条件,以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体系,满足实验和临床的需要;探讨经尾静脉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育龄产妇正常分娩胎儿的脐带血42份,脐血随机分成3组:FBS(胎牛血清)未包被组、FBS包被组和mesencult培养基组。FBS未包被组和FBS包被组均使用含10%FBS的LG-DMEM培养基、mesencult培养基组使用专用来培养干细胞的mesencult培养基,与其添加物配合使用。3组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将单个核细胞按密度1×108/ml接种于T25培养瓶中,置37℃饱和湿度含5%CO2孵育箱培养,72 h后全量换液,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均7 d换液1次。待细胞长到80%铺满瓶底时结束原代培养。按1∶1进行消化传代。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脐血MSCs生长的影响。取P2代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 29、CD 34、CD45、CD 105标志。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MSCs移植组、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植组各12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1周,经尾静脉注射脐血MSCs,4周后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结果 42份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原代培养,其中仅8份传代培养成功,而其中mesencult条件培养基有5份培养成功,明显高于FBS包被组(3份)和FBS未包被组(0份)。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代的脐血MSCs结果显示,P2代MSCs不表达或极弱表达CD 34,CD45造血细胞标志,稳定地高表达CD 29、CD 105间充质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标记。这与骨髓MSCs的表面抗原标志相一致。移植后4周,经血流动力学检测,与心梗组比较,MSCs移植组左室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将脐血单个核细胞以高密度(1×108cells/ml)接种在mesencult培养基中可以在体外成功培养出较纯化的脐血MSCs,其培养成功率较高。脐血MSCs的免疫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征。脐血MSCs移植能促进心梗大鼠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imensional strain echocardiography,2DSE)观察心肌梗死大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后局部心肌功能改善情况,探讨2DSE在心肌梗死大鼠干细胞移植研究中心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n=14)、MSCs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0),心肌梗死组与MSCs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只进行假手术。MSCs组在梗死区心肌局部注射DAPI标记的MSCs,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只注射DMEM培养基。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周、术后4周用2DSE观察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局部室壁运动情况。术后4周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梗死区移植细胞分布,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细胞的肌钙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术后4周,MSCs治疗组局部室壁的径向应变和应变率高于心肌梗死组(P<0.01);MSCs组心肌梗死区可见DAPI标记阳性的细胞,该区肌钙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2DSE可以检测出心肌梗死大鼠在MSCs移植后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善,可成为干细胞移植研究中可选择的敏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缺血心肌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体外培养、纯化SD大鼠的骨髓MSCs,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移植后1周和8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组织中DAPI阳性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MSCs经传代培养至第3代后,均一性好.细胞移植后1周和8周,移植组的心肌组织中可见呈蓝色细胞核的DAPI阳性细胞.而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移植后1周,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移植组的心肌梗死周边区域可见少量细胞.其形态类似于体外培养的骨髓MSCs;移植后8周,移植组梗死周边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细胞“芽生”分割管腔开始形成新的血管,还可见少量“不成熟”的心肌细胞。结论骨髓MSCs通过血液循环可向缺血心肌组织归巢并促进血管和心肌组织的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体外5-氮胞苷诱导和体内心肌缺血微环境诱导下,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心肌细胞的定向分化。方法收集健康产妇脐血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的方法分离MSCs,传代培养至第三代,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SCs表面分子CD34、CD45、CD44和CD90的表达。体外应用5-氮胞苷(5-aza)诱导MSCs四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分别检测MSCs心肌标志物cTnT(肌钙蛋白)和Connexin43(缝隙连接蛋白)的表达;体内将GFP标记的MSCs移植入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心肌梗死周边区,移植后1周,取大鼠心脏行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SCs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和Connex-in43的表达。结果分离的MSCs表达表面分子CD44和CD90,不表达CD34和CD45;MSCs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后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心肌标志物cTnT和Connexin43;MSCs体内移植后1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发现移植的MSCs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和Connexin43。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和体内心肌缺血微环境下向心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大鼠缺血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体外培养、纯化SD大鼠的骨髓MSCs,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移植后1周和8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组织中DAPI阳性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MSCs经传代培养至第3代后,均一性好。细胞移植后1周和8周,移植组的心肌组织中可见呈蓝色细胞核的DAPI阳性细胞,而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移植后1周,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移植组的心肌梗死周边区域可见少量细胞,其形态类似于体外培养的骨髓MSCs;移植后8周,移植组梗死周边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细胞“芽生”分割管腔开始形成新的血管,还可见少量“不成熟”的心肌细胞。结论 骨髓MSCs通过血液循环可向缺血心肌组织归巢并促进血管和心肌组织的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疗效,并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比较。方法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培养、标记:提取鼠骨髓液,经离心后贴壁法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传代后,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备用。②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分成4组。③细胞移植:在梗死区边缘4个不同部位注射植入标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④药物喂养:采用灌胃的方法,喂养阿托伐他汀5 mg/(kg.d)。⑤术后4周,测定大鼠左室收缩压、舒张末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检测细胞移植情况及新生血管密度。结果①细胞培养:刚提取的干细胞呈圆形,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明显,培养液中含有杂质,换液传代后,细胞形态一致,呈梭形。②细胞表面抗原鉴定:传代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31、CD45表达阴性;而CD44、CD54表达阳性。③大鼠血流动力学检测: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联合组左室收缩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均明显升高,舒张末压明显降低,联合组改善程度更明显;④大鼠心脏组织学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大鼠梗死心肌内可见5-溴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5-氮杂胞苷(5aza)诱导后能否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及诱导后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后能否存活,为心肌细胞的移植探索新的细胞来源。方法从人脐带华尔通氏胶培养出MSCs,检测人脐带来源的MSCs的细胞表面标记。经5aza诱导,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RT-PCR方法检测诱导后细胞能否表达心肌细胞标记物,诱导后细胞经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移植到梗死心肌,观察移植后细胞能否存活。结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5aza诱导后能表达心肌细胞标记物,诱导后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后细胞能存活。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5aza诱导能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诱导后细胞移植至体内能存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心肌细胞移植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到急性心肌梗死区心肌样细胞再生后nesprin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大鼠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利用密度梯度分离法和贴壁培养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相关抗原、DAPI标记MSCs备用;SD大鼠开胸手术结扎心脏冠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在实验组梗死区注射MSCs,对照组注射DMEM;术后3周取梗死区心肌,利用免疫细胞学化学方法鉴定肌节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质印迹鉴定nesprin蛋白在MSCs移植后的表达.结果:MSCs移植到梗死缺血区3周后可以用DAPI示踪、并有心肌细胞特异蛋白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鉴定在MSCs移植前后有nesprin蛋白的表达,移植后出现nesprin蛋白表达量的增加.结论:MSCs在梗死心肌内移植具有分化再生的能力,nesprin蛋白在MSCs移植后出现表达量的增加,可能在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样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体外分离和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一致的免疫表型.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产胎儿脐血,用相对密度为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得MSCs,体外培养并对其增殖进行观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状态和白细胞表面抗原.结果 来源于脐血的MSCs在含有15%胎牛血清和低糖DMEM培养基中可以贴壁,并表现为间充质样细胞;传3代后,此类细胞可以纯化、扩增;其细胞倍增时间为60h左右.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周期显示大部分细胞(85%)处于G0/G1期;此类细胞稳定地表达相关的抗原标记CD29、CD44、CD54、CD105,但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表面标记CD34、CD45.结论 脐血中可培养出非造血干细胞,其白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来源于胎儿肝脏的间充质干细胞(FMSCs)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方法:从平均胎龄为9周的胎儿肝脏中分离培养出FMSCs,将该细胞移植到大鼠梗死心脏模型中,分别于移植后第7及第14天时取出心脏,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及心肌分化情况.结果:FMSCs具有稳定的抗原表达谱,阳性表达CD29、CD44、CD166、CD105、SH3、SH4,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抗原如CD14、CD34、CD45.荧光原位杂交显示,将细胞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7天后,有较多细胞在心肌组织中存活;但至移植后第14天,移植细胞从心肌组织中消失.免疫组化染色未发现存活的植入细胞发生向心肌方向的分化.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培养出了FMSCs,将其移植到梗死心肌模型中能短暂存活,但不发生向心肌方向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表型鉴定及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表型鉴定和标记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MSCs干预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MSCs;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90、CD45的表达率对培养的 MSCs进行表型鉴定;DAPI标记第3代MSCs,观察标记效率。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 48 h内可见有少量贴壁细胞,7~10 d达到90%汇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MSCs表面标记物CD90、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99.8%、6.8%, 提示MSCs表达CD90而不表达CD45;用DAPI进行细胞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见所有MSCs均已被标记蓝色荧光,提示DAPI标记法敏感性好,标记效率高。结论:贴壁培养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培养MSCs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以作为培养SD大鼠MSCs的常规方法;DAPI标记可作为标记MSCs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微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对照组和ADMSCs移植组(ADMSCs组).结扎兔前室间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动物模型,AMI 1 h 内将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的第3代ADMSCs植入ADMSCs组梗死心肌,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 PBS).术前及术后4周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心功能变化.处死动物,取其心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区新生血管微血管密度,RT-PCR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表达.结果 ADMSCs组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API标记细胞存在,部分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超声心动图证实移植后4周ADMSCs组心功能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改善(P<0.05);ADMSCs组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梗死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20.00±2.65)vs(7.75±2.12),P<0.05];ADMSCs组bFGF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较心肌梗死对照组明显增高[(0.590±0.028)vs(0.569±0.021),(0.913±0.030)vs(0.886±0.049),P<0.05].结论 ADMSCs移植促进心肌梗死区微血管的生成,并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FGF、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肌残存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成年杂种妊娠犬脐血,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脐血间质干细胞,经5-氮杂胞苷(5-aza)体外诱导向肌源性细胞分化,DAPI荧光标记,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灌注移植入成年杂种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区域,2、4、8周取心肌标本,采用HE染色及TUNEL法检测犬心肌梗死模型中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后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表明,培养的细胞为脐血间质干细胞,在5-aza诱导作用下可向肌源性细胞定向分化,2、4、8周后在移植区域观察到带荧光的心肌纤维和细胞核,排列方向与残留心肌组织基本一致,荧光标记的肌纤维相互连接.经TUNEL法检测可见在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心肌梗死区域均有凋亡的心肌细胞分布,但移植组凋亡细胞明显低于非移植组;HE染色有相似的阳性率,阳性细胞多具有凋亡的形态特征.结论 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梗死心肌除能形成心肌再生外,尚能减少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的心肌细胞凋亡,达到延缓心室重构的目的.应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肌残存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成年杂种妊娠犬脐血,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脐血间质干细胞,经5-氮杂胞苷(5-aza)体外诱导向肌源性细胞分化,DAPI荧光标记,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灌注移植入成年杂种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区域,2、4、8周取心肌标本,采用HE染色及TUNEL法检测犬心肌梗死模型中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后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表明,培养的细胞为脐血间质干细胞,在5-aza诱导作用下可向肌源性细胞定向分化,2、4、8周后在移植区域观察到带荧光的心肌纤维和细胞核,排列方向与残留心肌组织基本一致,荧光标记的肌纤维相互连接。经TUNEL法检测可见在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心肌梗死区域均有凋亡的心肌细胞分布,但移植组凋亡细胞明显低于非移植组;HE染色有相似的阳性率,阳性细胞多具有凋亡的形态特征。结论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梗死心肌除能形成心肌再生外,尚能减少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的心肌细胞凋亡,达到延缓心室重构的目的。应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横向比较乳鼠心肌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定更优异的移植细胞。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新生心肌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用5-氮杂胞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二脒苯基吲哚(DAPI)标记移植细胞,5组(包括4组细胞处理组和对照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一周,可直视下在梗死中央区和周边区注射同等数量级细胞(2×106/只),4周后行心功能检测。处死动物,免疫荧光法检测移植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横纹肌肌动蛋白、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Ⅷ因子相关抗原(vWF)以确定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和vD因子相关抗原以确定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体外实验显示经5-氮杂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部分表达横纹肌肌动蛋白:体内试验,移植4周后,间充质干细胞组、乳鼠心肌细胞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大鼠心功能均较对照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提高,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组优于其他处理组,间充质干细胞,能表达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促进血管新生,但未见其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抗原,而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功能无显著作用。结论在乳鼠心肌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中,间充质干细胞对心功能的保护效果最显著,其机制与血管新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Y染色体检测雄性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到雌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的存活情况。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雄性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移植细胞,选取80只雌性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其中45只成功建立模型。成模后2周按以下分组进行细胞移植: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心外膜直接注射MSCs组(A组,n=15)、经静脉移植MSCs组(B组,n=15)和经静脉注射等量DMEM培养液组(C组,n=15),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雄性大鼠Y染色体特有的SRY基因,观察移植后1d、1周、2周及3周时MSCs在梗死心肌的存活情况。结果 经心外膜直接注射组和经静脉移植组通过PCR均可检测出SRY基因的存在,移植后两组的心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 MSCs经心外膜和静脉移植均可分布于心肌梗死周围区域,对梗死后大鼠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生长行为特征及自体移植大鼠心肌梗死的生物行为影响。方法将200~250g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心脏移植组和心肌梗死移植组。取附睾处脂肪,分离获得脂肪来源的干细胞,DAPI标记第3代细胞,通过细胞计数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心肌生物学行为变化。结果细胞一般传2代可以获得较纯的脂肪来源的干细胞。脂肪来源的干细胞植入后第4周,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TnT)免疫组化检查表达阳性率为(16.24±2.31)%,其呈向心肌梗死周边扩散和迁移的趋势,而对照组植入的标记细胞TnT表达阴性,并堆积。结论从脂肪组织中可获得具有多分化潜能的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并能在体外稳定增殖、传代。移植入大鼠心肌梗死模型ADSCs可以向心肌分化,其机理可能是受体内微循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移植时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炎症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大鼠梗死心肌中的定位、存活及分化情况,探讨细胞治疗的最佳时间窗. 方法:建立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的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1 h及1,2,4,8 wk分别取心脏进行组织学观察;将经过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标记的同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后1 h及1,2,4,8 wk移植到心肌梗死边缘区(每组n=10),对照组心肌梗死后1 h注射等量培养基(n=10). 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心脏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反应的变化,细胞移植治疗各组在心肌梗死后8 wk测定心脏功能、心脏瘢痕面积以及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分离纯化的大鼠MSCs经流式细胞术鉴定为CD44 CD90 /CD34-CD45-CD31-,心肌梗死后1 wk梗死相关区的炎症反应较强,2 wk时减弱, 4~8 wk时瘢痕完全形成并出现左室重塑. 1 wk移植组未发现有移植细胞存活, 左室心功能及瘢痕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相似,1 h及2,4 wk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冰冻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标记细胞存在,并向周围迁移分布,免疫组化显示阳性标记细胞desmin, ctnI 阳性,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瘢痕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P<0.05), 2 wk的左室收缩末压力、左室最大上升速率及瘢痕面积百分比的改善优于1 h组和4 wk移植组(P<0.05). 结论: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强烈, 不利于移植细胞的存活,而在炎症减弱的瘢痕修复早期尽早进行MSCs移植可能对于细胞的存活及心功能的恢复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扩增纯化表面CD标志的鉴定及在体外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诱导剂5一氮胞苷(5-aza)作用后的生物学特性。方珐健康妊娠产妇分娩的胎儿脐带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传代,取第3代以后细胞用流式细胞仪直接标记分析CD34、CD44、CD90细胞表面标志。10μmmol/L5-aza诱导4周后,进行透视电镜观察,并检测细胞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的表达。结果体外纯化扩增后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含有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同的细胞表面标志,第3代以后细胞纯度较高,经5-aza体外诱导培养可形成心肌样细胞。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纯化扩增,第3代以后的细胞纯度较高,在体外经5-aza诱导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后,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协同作用,并与单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比较.方法 ① 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培养、标记.②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在梗死部位分4个点注射L-DMEM培养液,50 μl/点.阿托伐他汀组:梗死部位分4个点注射L-DMEM培养液,50 μl/点,阿托伐他汀5 mg/(kg*d) 溶入生理盐水2 ml, 灌喂4周.间充质干细胞组: 梗死部位分4点注射已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每点(50 μl) 2×106个.联合组:已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注入梗死部位4个点, 每点(50 μl) 2×106个,阿托伐他汀5 mg/(kg*d),溶入生理盐水2 ml,灌喂4周.③术后4周, 测定大鼠左室收缩压、舒张末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 检测细胞移植情况及新生血管密度.结果 ① 大鼠血流动力学检测: 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相比,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与联合组左室收缩压、压力变化最大上升与最大下降速率均明显升高, 舒张末压明显降低, 联合组改善程度更明显.②大鼠心脏组织学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大鼠梗死心肌内可见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阳性细胞.③ 血管密度:联合组大鼠梗死心肌内血管密度高于其它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有协同作用, 其机制可能为阿托伐他汀通过促进血管新生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