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后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分别用ILK、ILK-siRNA及对照GFP腺病毒转染MSCs。结扎大鼠心脏左前降支1h后,分别将GFP-MSCs、ILK-MSCs、ILK-siRNA-MSCs多点注射到大鼠心肌梗死区周边,对照组注射等量PBS。结果:细胞移植4d后与GFP-MSCs移植组相比,ILK-MSCs组存活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而ILKsiRNA-MSCs移植组存活细胞明显减少(P<0.05)。细胞移植3周后与GFP-MSCs移植组相比,ILK-MSCs组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增多,且胶原蛋白沉积减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而ILK-siRNA-MSCs移植组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减少,胶原蛋白沉积增多,梗死面积明显增加,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恶化(P<0.05)。结论:ILK增加MSCs存活率、促进梗死后心脏血管新生,从而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肌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香猪骨髓,体外分离MSCs,经5-氮胞苷诱导转化.将诱导后的MSCs(实验组)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至香猪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区内.3周和6周后,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心肌结构和心功能改变情况,并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行心肌显像检查,抗BrdU抗体DAB显色确定梗死区内移植干细胞的存在.结果 MSCs移植3周和6周后,实验组左室室壁和室间隔的厚度较对照组增加而心室腔较对照组小,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以及室壁增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PECT显像示对照组有明显的充盈缺损,而实验组在梗死区有部分心肌显像.实验组心肌梗死中央、梗死边缘区、局部注射心肌标本可见BrdU标记的细胞.结论 MSCs移植可在梗死区再生心肌组织,增加梗死区心肌的厚度,减轻心肌变薄和心室腔扩大程度,因而可以减缓心室重构的进程;同时,MSCs移植还可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肌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香猪骨髓,体外分离MSCs,经5-氮胞苷诱导转化。将诱导后的MSCs(实验组)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至香猪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区内。3周和6周后,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心肌结构和心功能改变情况,并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行心肌显像检查,抗BrdU抗体DAB显色确定梗死区内移植干细胞的存在。结果MSCs移植3周和6周后,实验组左室室壁和室间隔的厚度较对照组增加而心室腔较对照组小,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以及室壁增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PECT显像示对照组有明显的充盈缺损,而实验组在梗死区有部分心肌显像。实验组心肌梗死中央、梗死边缘区、局部注射心肌标本可见BrdU标记的细胞。结论MSCs移植可在梗死区再生心肌组织,增加梗死区心肌的厚度,减轻心肌变薄和心室腔扩大程度,因而可以减缓心室重构的进程;同时,MSCs移植还可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经静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MI)早期经静脉途径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Ⅰ组(MI+MSCs,n=10)、Ⅱ组(MI+PBS缓冲液,n=8)和Ⅲ组(假手术组,n=8),通过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同种异体大鼠MSCs体外培养扩增,标记并通过尾静脉于MI后1d移植入 体内。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测定评价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MSCs移植3周后,Ⅰ组大 鼠心功能较Ⅱ组明显改善(P<0.05),其中Ⅰ组大鼠心功能较移植前也有明显改善(P<0.001),但Ⅱ组心功能则较移植 前进一步降低(P<0.001);免疫组化分析表明部分MSCs迁移至梗死心肌周围并存活下来,分化为心肌细胞。结论: 心肌梗死后1d,经静脉移植的MSCs可归巢至梗死心肌处,并分化为心肌细胞,从而改善损伤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血浆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首先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手术完成后存活下来的大鼠随机分为三个组,即心肌梗死+缬沙坦组、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使用缬沙坦对缬沙坦组大鼠进行治疗,检测1个月后大鼠体内的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内皮素-1(LVESD)浓度和心室重构(LVEDD)情况。结果:与心肌梗死组相比,缬沙坦能显著缩小心室重构指标(LAD、LVESD、LVEDD)并降低了血浆BNP、ET-1水平(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缬沙坦治疗大鼠30d,心肌梗死的大鼠的心室重构得到抑制,血浆脑钠素、内皮素-1水平也明显降低,大鼠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唐一锋  石蓓  王冬梅  沈长银 《重庆医学》2018,(12):1583-1588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于大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14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组、MSCs移植组、HMGB-1注射组、HMGB-1注射+MSCs移植组及HMGB-1 BoxA注射+MSCs移植组等6组,术后第28天对大鼠的心脏功能、心肌的病理切片、心肌梗死的面积及梗死区新生血管的密度进行检测.并在心肌梗死术后第3、7、28天测定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在术后第28天,HMGB-1注射+MSCs移植组较其余5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期内径明显缩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HMGB-1注射+MSCs移植组梗死面积与其余模型组相比明显缩小(P<0.05),梗死区的新生血管数目显著增加(P<0.05).在术后第3天和第7天,HMGB-1注射+MSCs移植组的大鼠血清TLR4、VEGF水平最高(P<0.05);术后第7天及第28天,HMGB-1注射+MSCs移植组大鼠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核因子Kappa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最低(P<0.05).结论 通过使用HMGB-1注射联合MSCs移植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心肌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的最佳时间. 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将分离培养的大鼠MSCs经尾静脉分别移植到1 d, 1, 2, 4 wk移植组体内(各组n=10),对照组则注入等量培养液(n=10). 4 wk后测定左心功能指标和心肌缺血梗死面积. 结果: 心肌梗死后1 d移植组左心功能和心肌缺血梗死面积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而1, 2, 4 wk移植组与1 d移植组对比左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心肌缺血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5),其中2 wk移植组效果优于1 wk移植组和4 wk移植组(P<0.05). 结论:心肌梗死后1~2 wk亚急性期进行细胞移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取SD雄性幼鼠10只作为骨髓干细胞的供体.经过骨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标记制成每毫升含10×108的细胞悬液用于移植.将SD雄性大鼠60只作为细胞移植的受体,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细胞移植组,每组20只.心肌梗死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未结扎冠状动脉.细胞移植组吸取0.2mL骨髓干细胞悬液注射到瘢痕组织中,心肌梗死组注入等量干细胞培养液基质,假手术组不予任何移植处理.术后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解剖直测法获得心梗组和移植组大鼠心脏功能、心室重构和病理学资料.结果 超声图和解剖直测值的结果 均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心梗组大鼠心室腔扩大,室壁变薄,球形化.超声结果显示,心梗大鼠心脏功能明显降低.与心梗组相比,移植组大鼠心室重构程度减低,心功能有所改善.结论 骨髓干细胞移植能改善心梗后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内心肌缺血微环境诱导下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向心肌样细胞的定向分化及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心功能、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收集健康产妇脐血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的方法分离MSCs;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制备成AMI大鼠模型后分为2组,移植组在心肌梗死周边区注射移植GFP标记的UCBMSCs;对照组在心肌梗死周边区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及血流动力学检查,并取心脏组织行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UCBMSCs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和Connexin43的表达;并进行抗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毛细血管密度(myocardial capillary density,MCD)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4周移植的UCBMSCs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和Connexin43,对照组无心肌特异蛋白表达;移植组LVEDD、LVESD明显减小,而LVEF、LVFS明显增加,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组梗死周边区MC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移植组为(4.16±0.2)个/HP(×400),对照组为(2.29±0.3)个/HP,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CBMSCs移植可在大鼠AMI部位存活,并向心肌样细胞分化;UCBMSCs移植后明显改善AMI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促进毛细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0.
药物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炎症抑制因子IL -10干预后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子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与心外膜注射MSCs疗效的比较 ,探讨IL -10干预后静脉移植MSCs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 ,获得较纯MSCs ,溴氮胞苷 (BrdU)标记 ,配制成终浓度 3× 10 6/ml细胞悬液备用 ,制备IL -10溶液。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建立急性心梗模型后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IL- 10 +MSCs静脉移植组及MSCs心外膜注射组。 4周后处死大鼠 ,检测心肌内MSCs ,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结果 :细胞移植 4周后可在心梗周边找到BrdU阳性标记的移植细胞。血流动力学和超声检查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其它各组心脏结构和功能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IL 10 +MSCs静脉移植组和MSCs心外膜注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IL- 10 +MSCs静脉移植组和MSCs心外膜注射组均能明显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故IL -10干预后静脉移植MSCs治疗心肌梗死可行。  相似文献   

11.
朱刚艳  徐红新  田毅浩  马红梅  唐世琪  汪福良  邬松林 《重庆医学》2012,41(11):1096-1099,1146,1147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能否改善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缺氧模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脏的存活。方法加入或未加入TMZ的MSCs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并缺氧暴露12h,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查第3代MSCs的活力和凋亡。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MI对照组、MSCs组及(MSCs+TMZ)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AMI模型。将MSCs注入梗死心肌边缘[(MSCs组和(MSCs+TMZ)组)]。(MSCs+TMZ)组的大鼠在AMI前3d开始至AMI后28d加喂TMZ。移植28d后,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细胞在体内的存活和分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收集TMZ治疗开始前和AMI后24、48h的血液样本,测量C反应蛋白(CR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缺氧培养下,TMZ处理过的MSCs细胞凋亡降低了一半。在体内与AMI对照组相比,MSCs组和(MSCs+TMZ)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与单纯MSCs移植相比,TMZ与MSCs移植的组合治疗表现出了更低的干细胞凋亡、更高的干细胞存活、更小的心肌梗死面积和进一步改善的心功能。各组之间CRP、TNF-α的基线水平并无显著差异,然而24h时(MSCs+TMZ)组的所有参数均低于MSCs组。结论 MSCs移植添加TMZ治疗AMI增加MSCs存活和心脏功能的恢复上优于单纯MSCs移植,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锌指转录因子(GATA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GATA4-pEGFP基因质粒,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利用脂质体将质粒转染入MSCs。40只SD大鼠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于术后10 d测定心功能指标。将模型鼠随机分为MSCs 组和DMEM组,每组各20只。MSCs 组将GATA4-pEGFP基因修饰的MSCs植入心肌梗死后10 d大鼠心肌梗死区,DMEM组同时注射等体积无血清DMEM于心肌梗死区。移植注射后4周,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和左室缩短分数(FS)。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MSCs呈梭形或条形,贴壁生长 。 GATA4-pEGFP重组基因质粒转染MSCs 2周后,可见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移植4周后,MSCs组大鼠LEVF(85%±7%)明显高于DMEM组(47%±4%)(P<0.01); MSCs组大鼠FS(52%±6%)明显高于DMEM组(35%±8%)(P<0.01)。结论: GATA4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奥马曲拉对心肌梗死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马曲拉(Omapatrilat,OMA)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因子抑制剂-1(TIMP-1)的表达以及对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 h取实验成功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n=15只)及心肌梗死+OMA治疗组[MI+OMA组,n=15只,OMA 40 mg/(kg.d)饮水给药],另设冠状动脉只穿线未结扎的大鼠为假手术(Sham)组(SH组,n=10只),SH组和MI组大鼠饲普通饮水。治疗后4周测量左室血流动力学,处死动物后测量心室重量指标,行HE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Van Gieson(VG)染色观察胶原容积分数(CVF),Westenblot法测量MMP-2、MMP-9、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H组比较,手术组大鼠的MMP-2、MMP-9活性显著升高,TIMP-1活性显著降低,心室重构显著,心室功能显著降低;与MI组比较,MI+OMA组可显著降低MMP-2、MMP-9的表达,显著升高TIMP-1的表达,心室功能的改善。结论:OMA可明显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其作用可能与调节MMP-2、MMP-9、TIMP-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for,PAF)拮抗剂红花黄色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白介素细胞-1 β(Interleukin-1 β,IL-1 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心梗组和红花黄色素治疗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术后24 h治疗组给予腹腔内注射红花黄色素40 mg/(kg·d),心梗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28 d后用Vivid 7型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计算左室重量指数,用RT-PCR法检测IL-1 β mRNA水平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梗组和治疗组心功能明显降低(P<0.05);与心梗组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明显好转(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心梗组和治疗组左室重量指数、IL-1 β mRNA水平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和心梗组比较,治疗组左室重量指数及IL-1 β mRNA表达减少(P<0.05).结论:PAF拮抗剂红花黄色素可通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调节炎性细胞因子IL-1 β的表达,从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的条件,以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体系,满足实验和临床的需要;探讨经尾静脉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育龄产妇正常分娩胎儿的脐带血42份,脐血随机分成3组:FBS(胎牛血清)未包被组、FBS包被组和mesencult培养基组。FBS未包被组和FBS包被组均使用含10%FBS的LG-DMEM培养基、mesencult培养基组使用专用来培养干细胞的mesencult培养基,与其添加物配合使用。3组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将单个核细胞按密度1×108/ml接种于T25培养瓶中,置37℃饱和湿度含5%CO2孵育箱培养,72 h后全量换液,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均7 d换液1次。待细胞长到80%铺满瓶底时结束原代培养。按1∶1进行消化传代。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脐血MSCs生长的影响。取P2代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 29、CD 34、CD45、CD 105标志。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MSCs移植组、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植组各12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1周,经尾静脉注射脐血MSCs,4周后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结果 42份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原代培养,其中仅8份传代培养成功,而其中mesencult条件培养基有5份培养成功,明显高于FBS包被组(3份)和FBS未包被组(0份)。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代的脐血MSCs结果显示,P2代MSCs不表达或极弱表达CD 34,CD45造血细胞标志,稳定地高表达CD 29、CD 105间充质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标记。这与骨髓MSCs的表面抗原标志相一致。移植后4周,经血流动力学检测,与心梗组比较,MSCs移植组左室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将脐血单个核细胞以高密度(1×108cells/ml)接种在mesencult培养基中可以在体外成功培养出较纯化的脐血MSCs,其培养成功率较高。脐血MSCs的免疫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征。脐血MSCs移植能促进心梗大鼠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张慧  张瑶 《黑龙江医学》2011,35(5):338-340,34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衰大鼠模型,获取大鼠骨髓,随机分为两组:细胞移植组心肌内注射MSCs,培养液组心肌内注射细胞培养液,另取正常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对3组大鼠移植前及移植后4周进行心功能测定。处死动物,心脏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移植4周后,细胞移植组的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内可见MSCs,与培养液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心肌纤维化明显改善。结论 MSCs移植可以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为改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imensional strain echocardiography,2DSE)观察心肌梗死大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后局部心肌功能改善情况,探讨2DSE在心肌梗死大鼠干细胞移植研究中心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n=14)、MSCs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0),心肌梗死组与MSCs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只进行假手术。MSCs组在梗死区心肌局部注射DAPI标记的MSCs,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只注射DMEM培养基。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周、术后4周用2DSE观察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局部室壁运动情况。术后4周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心肌梗死区移植细胞分布,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细胞的肌钙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术后4周,MSCs治疗组局部室壁的径向应变和应变率高于心肌梗死组(P<0.01);MSCs组心肌梗死区可见DAPI标记阳性的细胞,该区肌钙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2DSE可以检测出心肌梗死大鼠在MSCs移植后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善,可成为干细胞移植研究中可选择的敏感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4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12只)、MSCs移植组(MSCs组,8只)、心梗 MSCs移植组(M M组,12只)、MSCs诱导移植组(M A组,12只)。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心梗后2周行取107个MSCs移植至梗死区。移植后4周测定心功能,梗死区MSCs的鉴定及计数,VIII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M M组和M A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各项血流动学参数与MI组比较有显著差异,M A组优于M M组。心肌梗死区BrdU阳性细胞数M M组(46.76±8.52个)和M A(44.21±7.68个)组明显多于MSC组(22.51±3.59个,P<0.01)。VIII因子阳性数M M组(35.68±5.03)和M A组(33.08±6.12)明显高于MI组(18.32±3.88,P<0.01);M M组与M A组间无差别。结论MSCs移植可改善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梗死区细胞数及改善梗死区血供而作用的,经诱导的MSCs移植疗效优于未经诱导的MSCs。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中药丹酚酸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PCs)按不同比例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进行混合后注射至缺血局部,观察细胞移植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EPCs与BMSCs;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丹酚酸B最佳药物浓度处理的EPCs,以不同比例(1:1,2:1,4:1,8:1)与BMSc混合,在大鼠心肌梗死区周边分5点注射。[结果]各细胞移植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室结构,增强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结果:同一时间细胞移植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室结构,增强心功能,与模型组相比,4:1组、8:1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丹酚酸B预处理的EPCs联合BMSc的移植促进了AMI大鼠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移植时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炎症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大鼠梗死心肌中的定位、存活及分化情况,探讨细胞治疗的最佳时间窗. 方法:建立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的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后1 h及1,2,4,8 wk分别取心脏进行组织学观察;将经过4',6-二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标记的同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后1 h及1,2,4,8 wk移植到心肌梗死边缘区(每组n=10),对照组心肌梗死后1 h注射等量培养基(n=10). 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采集心脏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炎症反应的变化,细胞移植治疗各组在心肌梗死后8 wk测定心脏功能、心脏瘢痕面积以及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分离纯化的大鼠MSCs经流式细胞术鉴定为CD44 CD90 /CD34-CD45-CD31-,心肌梗死后1 wk梗死相关区的炎症反应较强,2 wk时减弱, 4~8 wk时瘢痕完全形成并出现左室重塑. 1 wk移植组未发现有移植细胞存活, 左室心功能及瘢痕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相似,1 h及2,4 wk细胞移植组心肌组织冰冻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标记细胞存在,并向周围迁移分布,免疫组化显示阳性标记细胞desmin, ctnI 阳性,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瘢痕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改善(P<0.05), 2 wk的左室收缩末压力、左室最大上升速率及瘢痕面积百分比的改善优于1 h组和4 wk移植组(P<0.05). 结论: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强烈, 不利于移植细胞的存活,而在炎症减弱的瘢痕修复早期尽早进行MSCs移植可能对于细胞的存活及心功能的恢复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