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黄芪甲苷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梗死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AST Ⅳ)对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 皮下注射大剂量 ISO 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以心电图 ST 段抬高值作为心肌缺血指标.行心导管检查,观察不同剂量 AST Ⅳ 对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并且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 AST Ⅳ 均能明显改善大鼠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指标(P<0.05,P<0.01),降低血清LDH、CK-MB含量(P<0.01),提高心肌组织中SOD活性(P<0.05,P<0.01),并可减少MDA生成(P<0.01),减轻心肌细胞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 AST Ⅳ对ISO诱导的大鼠心肌梗死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熏烟对大鼠肺组织Nrf2表达的影响以及黄芪甲甙(AS-IV)干预对Nrf2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高剂量黄芪对照组(AH),熏烟模型组(CS),熏烟+低剂量黄芪组(CS+AL),熏烟+中剂量黄芪组(CS+AM),熏烟+高剂量黄芪组(CS+AH),每组5只大鼠.除Ctrl组和AH组外,其它各组大鼠接受染毒柜被动吸烟4周,建立熏烟模型.CS+AL组、CS+AM组和CS+AH组在熏烟前分别给予1.2 mg/(kg·d)、2.4 mg/(kg·d)、3.6 mg/(kg·d)黄芪甲甙灌胃.AH组给予3.6 mg/(kg·d)黄芪甲甙灌胃.造模结束后留取肺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肺部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rf2的表达.结果 吸烟诱导大鼠气道上皮Nrf2阳性表达升高,同时吸烟上调大鼠肺组织Nrf2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黄芪甲甙能剂量依赖性降低Nrf2在熏烟大鼠气道上皮和肺组织的表达.结论 吸烟可以引起大鼠肺组织Nrf2表达升高,黄芪甲甙可以下调吸烟诱导的Nrf2 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3.
黄芪甲甙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远期MCP-1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黄芪甲甙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远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作用。方法 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右侧肾切除,左侧肾动脉夹闭60 min肾缺血后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分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实验组(Astragaloside IV,Astr)和假手术组(Sham),观察肾IRI大鼠术后4、12和24周血清肌酐(Cr)、尿蛋白、肾组织的病理、胶原染色及MCP-1的变化。结果 IRI组尿总蛋白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增加,皮髓质交界处胶原染色增强且在术后24周肾间质中胶原增加,同时的MCP-1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术后12和24周,Astr组上述改变较IRI组明显减轻(P<0.05),虽然略高于Sham组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黄芪甲甙通过下调MCP-1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总苷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对相关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芪总苷提取物(40mg/kg)组,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结扎,造成类似于临床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别对三组大鼠进行心肌细胞凋亡数目检测,Bcl-2蛋白表达检测以及心肌损伤情况检测。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黄芪总苷提取物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损伤的病理学变化明显减轻。结论黄芪总苷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效应,起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表达并进一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芪甲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AST)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IR)组、AST 10 、40、100mg/kg组。各干预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注射相应剂量的AST。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梗死区和半暗带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GFAP表达增多(P<0.01);与IR组相比, AST 40、100mg/kg组半暗带区GFAP表达减少(P<0.05);AST各组大鼠缺血中心区GFAP表达变化不大(P>0.05);与AST 10mg/kg组相比,AST 40mg/kg组半暗带区GFAP表达减少(P<0.05)。结论 AST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07-709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缺血30 min组、再灌注1、2 h组、姜黄素+再灌注1、2 h组,每组10只。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ET-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30 min组、再灌注1、2 h组、姜黄素+再灌注1、2 h组大鼠血清ET-1和心肌组织ET-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缺血30 min组比较,再灌注1、2 h组、姜黄素+再灌注1、2 h组大鼠血清ET-1和心肌组织ET-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再灌注2 h组显著高于再灌注1 h组(P<0.05);姜黄素+再灌注1、2 h组较再灌注2 h组大鼠血清ET-1和心肌组织ET-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 ET-1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和再灌注阶段表达上调,姜黄素预处理可下调其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fas-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分析黄芪甲苷抗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只大鼠制成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组和维生素E组。比较不同时间尿素氮(blood urea m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水平和Fas、Fas L、Bcl-2蛋白表达情况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和维生素E组在各个时间点血清BUN、Cr和尿液KIM-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黄芪组和维生素E组各个时间点血清BUN、Cr和尿液KIM-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和维生素E组Fas、Fas L表达均明显下降,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模型组,神经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甲苷能够下调Fas和Fas L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且可有效抑制细胞凋亡,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3):167-172
目的观察黄芪甲甙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芪甲甙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黄芪甲甙组大鼠通过永久性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只穿线不接扎;造模24 h后,黄芪甲甙组大鼠腹腔注射黄芪甲甙20 mg·kg~(-1)·d~(-1),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每日1次,连续2周。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即刻及给药1、3、7、14 d描记肢体Ⅱ导联心电图,观察ST段变化。给药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短轴的缩短率(LVF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并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2、TLR4、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1、NOD2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过程中,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甙组大鼠分别死亡0、4、2只。模型组和黄芪甲甙组大鼠造模后即刻及给药后1、3、7、14 d ST段值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黄芪甲甙组大鼠给药后3、7、14 d ST段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黄芪甲甙组大鼠LVDD、LVDS显著扩大(P<0.01),LVEDV、LVESV显著增加(P<0.01),LVFS、LVEF显著下降(P<0.01);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和心肌组织中TLR2、TLR4、NOD1、NOD2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1);血浆NO水平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NF-κB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1),心肌组织中e NOS mRNA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黄芪甲甙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血清NF-κB水平和心肌组织中e NOS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甙组大鼠LVDD、LVDS显著缩小(P<0.05),LVEDV、LVESV显著下降(P<0.05),LVFS、LVEF显著增加(P<0.05);血清IL-1β、IL-6、TNF-α、NF-κB水平和心肌组织中TLR2、TLR4、NOD1、NOD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血浆NO水平和心肌组织中e NOS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芪甲甙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 NOS信号系统和抑制TLR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制备SD大鼠的实验性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以红景天干预,曲美他嗪作为药物参照,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ISO损伤组(B)、曲美他嗪组(C)、高剂量红景天组(D)及低剂量红景天组(E)。观察各组大鼠血清CK-MB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心肌eNOS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与ISO损伤组比较,红景天能够明显减轻ISO所致的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且保护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我们还发现心肌损伤时eNOS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而红景天组表达则较ISO损伤组明显增高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表达升高。实验中,曲美他嗪作为一种阳性对照药物可以明显减轻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其疗效与低剂量红景天相似。结论:红景天可能通过上调eNOS的表达,减轻了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了心肌的缺血性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硫化氢预处理晚期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硫化氢预处理组(HS组),每组10只。Sham组仅分离左冠前降支,不阻断血流150 minI,R组阻断左冠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HS组静脉注射硫化氢供体NaHS 50μg/kg,24 h后同IR组处理。于实验结束时抽取动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取左室免疫印迹法测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比,HS组CK-MB水平下降,Bcl-2蛋白表达增多,Bax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结论硫化氢预处理晚期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和减少CK-MB释放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周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霉素组、阿霉素+黄芪甲苷组。对照组给予单次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其余组均给予单次腹腔注射20 mg/kg阿霉素造模。阿霉素+黄芪甲苷80 mg/kg组行每天1次黄芪甲苷80 mg/kg灌胃,其余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持续至造模第10天。于第10天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肌功能指标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进行心电图测试监测小鼠心率;于第10天取小鼠血清和心脏组织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使用全自动血清生化仪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MB)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中Mer酪氨酸激酶(MerT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组小鼠心率明显减慢、QT间期明显延长(P < 0.01);心脏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均明显降低(P < 0.01);心肌酶CK-MB和LDH含量均明显增加(P < 0.01);p-MerTK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 0.01);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 < 0.01);小鼠心肌细胞间质出现严重纤维化。与阿霉素组相比,阿霉素+黄芪甲苷80 mg/kg组小鼠QT间期明显缩短(P < 0.01),心率改善几乎达到正常水平;心脏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下降程度明显改善(P < 0.01);CK-MB和LDH含量均明显降低(P < 0.01);p-MerTK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 0.01);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 < 0.01);小鼠心肌纤维化面积明显减少。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抑制MerTK裂解减轻心肌损伤,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西红花酸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大剂量ISOsc诱导产生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1SO30mg/kg,每日一次,连续2d),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ISO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3个西红花酸给药组(25,50,100mg/kg),测定心脏系数和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心肌组织谷肮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及心脏病理改变,观察西红花酸的保护作用。结果 西红花酸能显著降低血清中CK和LDH的释放;也能显著降低血清和心脏匀浆中MDA水平,心脏重量参数显示对心肌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保护心肌GSH—Px;Na^ ,K^ —ATP酶和Ca^2 ,M8^2 -ATP酶活性,心脏病理切片表明西红花酿对心肌坏死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 西红花酸对ISO所致急性心肌缺血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芩苷衍生物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ISO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黄芩苷衍生物对心肌缺血损伤后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drogenase,LDH)活性;心肌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并进行心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黄芩苷衍生物90 mg/kg及180 mg/kg可显著对抗ISO所致的心电图ST段异常偏移;降低血清中CK、AST及LDH活性及心肌匀浆中MDA含量,提高SOD、Na+-K+-ATPase及Ca2+-Mg2+-ATPase的活性;减轻缺血心肌的病理损伤程度。结论黄芩苷衍生物对ISO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梓醇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心肌损伤模型采用异丙肾上腺素(每次85mg/kg.次)连续皮下注射两次(间隔24h)的方法建立。将48只wistar大鼠分为6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n=8),模型组(n=8),阳性对照组(丹参酮ⅡA,n=8;10mg•kg-1•d-1),低剂量梓醇组(n=8;2.5mg•kg-1•d-1),中剂量梓醇组(n=8;5mg•kg-1•d-1)及高剂量梓醇组(n=8;10mg•kg-1•d-1)。所有治疗组均用药10d,在最后2d给予异丙肾上腺素,但是正常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HE观察大鼠心肌损伤情况,并用Rona提供的方法对损伤进行分级,生化分析仪检测CK-MB及LDH的活性,免疫组化检测心肌TNF-a和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梓醇组的心肌损伤程度减轻,并使CK-MB与LDH明显降低。模型组TNF-a和IL-1β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应用梓醇治疗后,两者的表达明显降低,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梓醇预处理可以保护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这一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a和IL-1β的表达来实现的。结果显示:Control组:心肌细胞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心肌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居细胞中央,心肌间质结构正常,无坏死灶。Model组:有明显的心肌缺血坏死变化,心肌细胞出现片状、局灶性坏死,部分心肌保持正常。心肌细胞核变形、聚集、排列紊乱,心肌间质增宽并部分出现炎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多处肿胀断裂,肌横纹消失,局部可见空泡样变性。TanshinoneⅡA组及3种剂量Catalpol组:部分心肌缺血坏死变化,坏死灶呈点状,小片状分布,心肌间质部分仍有炎细胞浸润,心肌病理改变程度和面积较模型组要小,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见图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Ost)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Ost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手术前1 h给予生理盐水(50 mg·kg~(-1),腹腔注射),Ost组缺血前1 h给予Ost(50 mg·kg~(-1),腹腔注射),模型组和Ost组血管夹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置于32℃温箱30 min后松开血管夹,4 h后收集各组大鼠心脏和血清。HE染色后观察心脏病理学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p-P38和p-NF-κB;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心脏表达和分泌;ELISA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病理改变,p-P38、p-NF-κB、LDH、CK-MB、CK、IL-6、IL-1β和TNF-α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但P38和NF-κB表达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比较,Ost组病理改变,p-NF-κB、LDH、CK-MB、CK、IL-6、IL-1β和TNF-α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p-P38表达进一步增加,而P38和NF-κB表达仍无明显变化。结论:Ost预处理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P38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心率变异性(HRV)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伪手术组、MI/RI模型组、SAA低,中,高(0.5 mg/kg,1 mg/kg和2 mg/kg)剂量组和阳性对照(2 mg/kg地尔硫艹卓)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MI/RI大鼠模型,分别于结扎前给予相应药物。期间观察并分析心电图J点和HRV变化,同时再灌注结束后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蓝(tetrazolium chloride,TTC)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并测定血浆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MI/RI模型组比,SAA低、中、高剂量组和地尔硫艹卓组均能显著降低再灌注期大鼠!-J值和J点平均值(P0.05,P0.01),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抑制AST、CK-MB和CK活性的升高(P0.05,P0.01);显著升高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平方和的均方根(RMSSD)、HRV三角函数(tr.Ind)和高频(HFnu),并降低低频(LFnu)和LF/HF比值(P0.05,P0.01),还能显著升高NO含量和降低MDA含量(P0.05)。结论丹酚酸可增加HRV,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作用机制与丹酚酸A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缬沙坦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缬沙坦低剂量组(L-Val)、缬沙坦高剂量组(H-Val),每组13只;缬沙坦组术前两周每日分别给予缬沙坦5 mg/kg,10 mg/kg进行预处理。(2)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3)观察并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CK、CK-MB、LDH)及炎性介质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缬沙坦低、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并且能使血清心肌酶(CK、CK-MB、LDH)和炎性介质(IL-6、TNF-α)的释放减少;缬沙坦对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H-Val vs L-Val,P<0.05)。结论:缬沙坦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0(S)-人参皂苷Rg3抗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50只Wistar大鼠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CON),异丙肾上腺素组(ISO),20(S)-人参皂苷Rg3(5、10、20 mg/kg)组.各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除CON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20 mg/kg)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末次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h后麻醉大鼠,取血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力,取大鼠左心室制备匀浆后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ygencapabilit,T-AOC)及丙二醛(malonaldehyd,MDA)含量.[结果]与CON组相比,ISO组血清CK-MB、LDH活力明显增高.与ISO组比较,20(S)-人参皂苷Rg3(5,10,20 mg/kg)可显著降低血清CK-MB、LDH活力;与CON组比较,ISO组SOD活性、GSH-Px活性及T-AOC降低,MDA含量增高;与ISO组相比,20(S)-人参皂苷Rg3(5、10、20 mg/kg)可显著提高SOD活性、GSH-Px活性及T-AOC,降低MDA含量.[结论]20(S)-人参皂苷Rg3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氟哌啶醇季铵盐衍生物 (F2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 3 0min后恢复血液灌注 3 0min ,于缺血前舌下静脉注射不同剂量F2 ( 1mg kg ,2mg kg ,4mg kg)。测定血清CK ,CK·MB、LDH、HBDH、GOH、SOD、MDA的含量 ;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F2 能降低由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害心肌酶CK、CK MB、LDH、HBDH、GOT的释放 ,保护SOD的活性 ,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 ,并呈量效关系 ;透视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F2 能较好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F2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竹节人参提取物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剂量ISO皮下注射(SC)诱导产生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ISO30mg/kg,每日一次,连续2d),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ISO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竹节人参提取物(0.15,0.3g/kg)给药组,测定心脏系数和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心肌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结果:竹节人参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血清中CK和LDH的释放;也能显著降低血清和心脏匀浆中MDA水平,心脏系数显示对心肌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保护心肌GSH-Px;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结论:竹节人参提取物对ISO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