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乙型肝炎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0例携带者、10例慢性乙型肝炎5、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分析与HBV基因型的关系。结果①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2.52±0.94)%,较慢性乙型肝炎组的(5.2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8.51±2.82)%,与健康对照组的(8.51±2.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HBV基因型C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6.42±2.36)%,较HBV基因型B型组的(7.64±2.87)%稍为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能抑制T细胞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乙型肝炎的发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与病情轻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并进行水平比较和分层分析.结果 肝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14.06±2.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05±1.57)%(P<0.05);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与肝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Ⅰ+Ⅱ期亚组(8.31±1.4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Ⅲ期亚组(13.68±2.31)%、Ⅳ期亚组(18.50±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并追踪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转归,评价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差异。结果: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分别为(5.14±1.03)%、(9.86±1.72)%、(7.93±1.67)%及(7.06±1.61)%,慢加急肝衰竭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明显高于慢加急肝衰竭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率与患者血清HBVDNA呈正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病可能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过低有关,Treg细胞表达水平不能预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孟斐 《当代医学》2010,16(31):46-47
目的了解SHP-2与CD4+T在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及关系,探讨宫颈癌发生的免疫机制。方法 45例宫颈癌患者,32例CIN患者,14例正常宫颈患者。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SHP-2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外周血CD4+T的表达。结果血液中SHP-2的表达在宫颈癌组明显高于CIN组与正常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中CD4+T的表达在宫颈癌组明显低于CIN组与正常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组SHP-2高表达,CD4+T低表达。SHP-2负调控T细胞的激活,使宫颈癌发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3组受试者均取外周血进行置备,并采用荧光法检测阳性率,分别观察3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不同AL亚型(ALL和ANLL)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经化疗CR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值明显高于AL初治组和健康组,AL初治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值明显高于健康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疗CR组患者ALL和ANLL亚型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值明显高于AL初治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L亚型和ANLL亚型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示患者免疫能力的变化,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CD4 + CD25 +调节性T细胞和FOXP3在前列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前列腺癌、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 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人外周血PBMC FOXP3基因的表达。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非肿瘤患者表达水平( P < 0.05) , 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标志物FOXP3在维持自身免疫稳定的同时对肿瘤免疫具有抑制作用, 该细胞群比例的增加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 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标志物FOXP3在维持自身免疫稳定的同时对肿瘤免疫具有抑制作用, 该细胞群比例的增加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子宫颈癌患者的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与CD8+T细胞及免疫卡控点具有IG和ITIM域蛋白的T细胞免疫受体(TIGIT)、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  方法  将2020年9月—2021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子宫颈癌患者与14例健康人群分为宫颈癌组与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T细胞与NK细胞在外周血中分布比例及免疫卡控点TIGIT、PD1、PDL1的表达水平。  结果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CD8+ T的比例[(22.66±3.79)%]低于对照组[(28.30±8.61)%,P < 0.01],而NK细胞在宫颈癌外周血中分布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中免疫卡控点PDL1在宫颈癌外周血水平为(5.40±4.44)%,低于对照组的(21.03±1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TIGIT、PD1在宫颈癌外周血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8+ T细胞上TIGIT、PD1、PDL1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检测NK细胞与CD8+ T细胞及免疫卡控点可以监测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在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化疗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晚期胃癌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 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10.41±2.85)%,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5.05±1.32)%(t=8.04,P<0.01),也明显高于化疗2周期后(7.07±1.45)%,(t=5.72,P<0.01)和化疗4周期后(7.30±1.65)%(t=5.17,P<0.01).晚期胃癌患者化疗2周期后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7.07±1.45)%,与化疗4周期后(7.30±1.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P>0.05).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胃癌相关肿瘤抗原及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o.05),低分化程度与中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胃癌患者化疗2周期后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 CD25+ CD127low/-Treg的水平为(6.25±1.08)%与化疗2周期后未缓解组(病变稳定+疾病进展)的(7.98±1.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缓解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两种细胞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30例,作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正常组,对两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IL-17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结果胃癌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5);胃癌组中晚期、T3+T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分别高于早期、T1+T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但不同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Th17细胞的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且提示肿瘤进展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相关,但与Th17细胞无明显统计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0例健康者CD45-/CD133+/CD105+细胞比例,分析其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水平较术后及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术后复发组术前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水平高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比例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CD133与CD105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6,P<0.05)。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比例>0.5%者术后生存率较细胞比例≤0.5%者下降(P<0.05),CD45-CD133+细胞比例>1.1%者术后生存率较细胞比例≤1.1%者降低(P<0.05),CD45-CD105+细胞比例>36%者术后生存率较细胞比例≤36%者降低(P<0.05),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肝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外周血CD45-/CD133+/CD105+细胞表达水平降低是肝癌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是潜在的抗癌靶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4v6和Galectin-3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正常宫颈、45例CIN及83例宫颈癌组织中CD44v6和Galectin-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在宫颈癌组织中CD44v6和Galectin-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1%、81.93%,均显著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2CD44v6和Galectin-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3CD44v6和Galectin-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00)。结论 CD44v6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联合检测可以为宫颈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袁冬兰  钱华 《海南医学》2012,23(4):11-13
目的 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抗体CD127-FITC、CD4-PECY5、CD25-PE标记T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50例宫颈癌患者和4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n=33,(8.07±2.18)%]比较,宫颈癌组[n=50,(11.15±1.97)%]、宫颈上皮内瘤变组[n=49,(10.61±2.62)%]CD4+CD25+CD127-low均显著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18,P<0.001;t=4.943,P<0.001);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组[n=16,(8.96±0.65)%]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组[n=33,(11.54±2.72)%]显著升高,两者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t=4.114,P<0.001);与宫颈癌Ⅰ期组[n=20,(10.34±1.79)%]比较,官颈癌Ⅱ期组[n=30,(11.68±1.97)%]显著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4,P<0.05).结论 外周血CD4+CD25+CD127-/low Treg细胞的表达升高可能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卵巢癌患者组织及外周血CD8~+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率,探讨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卵巢癌患者、31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以及14例卵巢癌组织和12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CD8~+T细胞中Foxp3、CD25、CD28、CTLA-4及GITR的表达率。结果:Foxp3和CTLA-4在卵巢癌组织CD8~+T细胞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P<0.05);CD28在卵巢癌组织CD8~+T细胞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P<0.05)。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Foxp3、CD25、CTLA-4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5),CD28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及外周血CD8~+Treg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且CD8~+T细胞中Foxp3的表达率可能对了解卵巢癌进展状况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R、PR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组织分化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宫颈癌、41例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及4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的石蜡标本进行ER、PR检测。结果ER、PR在慢性宫颈炎组、CIN组及宫颈癌组中的表达逐渐减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及肿瘤细胞病理分级的提高,ER、PR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ER、PR与临床分期、肿瘤细胞病理分级关系不明;宫颈癌组绝经前的ER、PR阳性率虽然均高于绝经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对宫颈癌或CIN患者进行ER、PR检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癌组织中Skp2和p27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I、CINⅡ、CINⅢ各20例)、50例宫颈浸润癌中Skp2和p27的表达,20例正常宫颈组织做对照。结果: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2。Skp2)促进泛素介导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27蛋白降解,研究发现Skp2过表达参与细胞转化和肿瘤的形成。①Skp2蛋白表达CINⅡ明显高于CINI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CINI和正常宫颈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明显高于CINⅡ(P〈0.05);宫颈浸润鳞癌明显高于CINⅢ(P〈0.05)。p27蛋白表达CINI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I(P〈0.05),CINⅢ明显低于CINⅡ(P〈0.01)。宫颈浸润癌明显低于CINⅢ(P〈0.01)。②宫颈癌Skp2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③宫颈浸润癌的Skp2蛋白表达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Skp2和p27蛋白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及转移,并与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检测Skp2和p27蛋白表达对早期诊断宫颈鳞癌、确定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数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数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CINⅢ患者2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20例,正常宫颈健康妇女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4+ CD25+ Foxp3+Trregs数量.[结果]宫颈浸润癌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及CD4+/CD8+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和CINⅢ组(P<0.05),正常宫颈组和CINⅢ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浸润组CD4+CD25+Foxp3+Tregs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和CINⅢ组(P<0.05),正常宫颈组和CIN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浸润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存在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CD27和CD27L蛋白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和Westernblotting检测52例胰腺癌患者和45例健康查体者外周血中CD27和CD27L蛋白的含量,并分析与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与健康查体组相比,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27蛋白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但CD27L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CD27和CD27L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CD27L蛋白含量在发生神经侵润、淋巴结转移和进展期的患者外周血中显著升高(P〈0.05)。[结论]CD27/CD27L通路与胰腺癌的恶性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133和CD44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72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作为病例组,以3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作为观察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二组CD133和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CD133和CD44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CD133和CD44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分级,临床分期,远处转移等指标密切相关(P<0 05).结论 前列腺癌中CD133和CD44异常表达,二者在前列腺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病理分级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及其配体半乳凝素9(Gal-9)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7例上皮瘤样病变(CIN),38例含低(PSCC)、中(MSCC)、高分化(WSCC)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以及血清样本,17例正常妇女血清,并依次分为CIN组、PSCC组、MSCC组、WSCC组以及正常组。分别采用蛋白质免疫杂交技术(Western blot)以及q RT-PCR技术检测CIN组、PSCC组、MSCC组以及WSCC组组织样本中Tim-3以及Gal-9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IN组、PSCC组、MSCC组、WSCC组以及正常组血清样本中Gal-9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各组组织中Tim-3和Gal-9的表达以及血清中Gal-9的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不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Western blot与q RT-PCR结果均显示Tim-3和Gal-9在SCC各组组织中表达高于CIN组(P〈0.05),且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738、0.671,P〈0.05)。ELISA结果亦显示Gal-9在SCC各组血清中高于正常组以及CIN组(P〈0.05),切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性(r=0.687,P〈0.05)。结论 Tim-3及其配体Gal-9的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成正相关,Tim-3以及Gal-9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有义指标。  相似文献   

20.
CIN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不同级别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CD4^+、CD8^+细胞数量的变化及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28名CINI一Ⅲ级的患者与30例正常人静脉血CD4^+、CD8^+、以及CD4^+/CD8^+比值以及之间相关性,并对36例CIN治疗后随访。结果CINI组与正常组之间CD8值(P〉0,05)无显著差别;CINⅠ、CINⅡ与正常组CD4,CINI与CINⅡ,CINⅡ与CINⅢ的CD8差别有显著性(P〈0.05);其他组之间都有高度显著的差异(P〈0.01)。且随CD4数量减低CD8相对增加,CD4/CD8减低;随访结果疗效显著的,CD4^+、CD8^+、CD4^+/CD8^+比值都有明显增加。疗效差的CD4^+,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减少,预后不佳。结论CD4^+、CD8^+细胞表达的数量随CIN患者病情变化而改变,对临床调节免疫力,提高疗效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