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以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01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66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使用化疗及局部放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好转,鼻塞和脓涕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缩小,5年生存率是13.6%。结论对于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疑似患者进行早期的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使用化疗以及局部放疗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期放疗联合CHOP化疗治疗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5月份-2012年5月份我院收治的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17例(采用同期放疗联合CHOP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16例(单纯放疗治疗),回顾性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为64.7%,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37.5%,总有效率为54.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分析,P<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同期放疗联合CHOP化疗方案是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胸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0~2007年20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初始治疗时有20例患者接受了综合治疗,其中8例患者为根治术加术后化疗,12例患者为肿物切除术后加全身化疗,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0%和58.0%(P=0.006);随访时间1个月至10年,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是47.0%和23.0%:其中20例中高度恶性淋巴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是48.0%和27.0%.结论 原发性胸腺淋巴瘤无明显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困难.根治性手术加术后化疗和放疗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各种治疗方法 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68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其中男性45例,女性23例,中位年龄46岁.32例采用了单纯放疗,7例单纯化疗,29例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 X线或电子线,或钴60照射.IE期患者照射野采用"L"形野,"凸"形野,或耳前野加筛窦野,颈部淋巴结不做预防性照射.Ⅱ期患者在肿瘤侵及颈部时应用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加或不加筛窦电子线野.中位放疗剂量50 Gy.化疗采用CHOP方案,4~8个疗程.结果 单纯放疗组CR率87.5%,5年生存率68.75%;单纯化疗组CR率14.3%,5年生存率14.3%;放化疗联合组,其中先化疗后放疗者,CR率65.2%,5年生存率60.9%;先放疗后化疗者,CR率83.3%,5年生存率66.7%.Ⅰ期患者CR率78.2%,5年生存率65.5%;Ⅱ期患者CR率60%,5年生存率50%;Ⅲ/Ⅳ期患者CR率和5年生存率为0.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放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化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对放疗敏感,而对化疗相对抗拒.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接受放射治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患者预后极差,晚分期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胸腺淋巴瘤临床分析:附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胸腺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探讨原发性胸腺淋巴瘤的合理治疗模式.方法 收集并回顾性分析1990年~2007年间诊断为原发性胸腺淋巴瘤并接受治疗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 初始治疗时有20例患者接受了综合治疗,其中8例患者为根治术加术后化疗,12例患者为肿物切除术后加全身化疗,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0%和58.0%(P=0.006);其余有5例患者仅接受全身化疗,2例患者仅接受肿物切除手术.24例患者在初始治疗后取得完全缓解,1例患者部分缓解,2例患者疾病进展.随访38个月.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是47.0%和23.0%:其中20例中高度恶性淋巴瘤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是48.0%和27.0%.随访中有16例复发.结论 原发性胸腺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以中高度恶性淋巴瘤为主;根治性手术加术后化疗和放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及疗效回顾。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22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中,10例患者1年内死亡,7例在5年内死亡,2例因失去联系失访。3例存活5年以上,5年存活率为13.6%。结论对疑为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尽早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以化疗联合局部放疗为主要治疗方案,近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窥镜手术切除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的适应证、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鼻内窥镜下切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4例,其中低分化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型)1例、乳头状瘤恶变1例。其中2例行术后放疗,1例行术后化疗,1例未行放疗及化疗。结果:术后随访2.5-7年,平均4.3年,患者均健在。其中1例生存5年,因术后3年局部复发,再次行内窥镜手术。结论:经选择的鼻腔及鼻窦早期原发性或复发性恶性肿瘤,可经内窥镜手术彻底切除,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优点是损伤小、恢复快、无面部瘢痕,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放化疗联合治疗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4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4例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对照组18例接受单纯放疗治疗,治疗组36例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其中12例化疗1个周期后再放疗,24例同步行放化疗,化疗采用LOAP(左旋门冬酰胺酶L-AS P5000~6000U/m2,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5天;长春新碱1m g/m2,静脉滴注,第1天;阿糖胞苷100mg,每日1次,共5天;强的松45mg,每日1次,共5天,1周期21天)方案治疗3-8周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转,完全缓解率为86.1%,高于对照组(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放-化疗联合治疗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44例患有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资料,同时对患者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经放化疗治疗后44例患者的症状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后期的随访过程中,发现有20例患者在1年之内死亡,14例在4年之内死亡,4例在随访中失去联系,6例患者存活4年以上。结论对于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该类患者使用化疗和局部放疗联合治疗的效果在近期治疗效果中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36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不同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及2年生存率.IE(局限)9例,IE(超腔)8例,Ⅱ期病例14例,Ⅲ~Ⅳ期5例.放疗加化疗27例,单纯化疗6例,单纯放疗2例,未治疗1例. Ⅰ、Ⅱ期中21例化疗加放疗患者初接受CHOP方案化疗3个周期,治疗有效后给予病灶野放疗,接着继续完成3个周期化疗共6个周期.6例化疗2个周期后不能达到部分缓解或恶化的直接行病灶野放疗.放疗结束后继续完成化疗,4例无法达到部分缓解.结果:IE(局限)组2年生存率100%, IE(超腔)2年生存率45%; Ⅱ期病人2年生存率34.9%,Ⅲ~Ⅳ期病人2年生存率0,化疗加放疗不能达到完全缓解的2年生存率15.8%.结论:本病初治可首选CHOP联合化疗加病灶野放疗.肿瘤超腔、近期疗效不佳、国际预后指数计分≥2及临床分期对预后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研究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通过回顾临床资料,研究我院32例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Ⅰ期和Ⅱ期患者23例(71.87%)主要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Ⅲ期和Ⅳ期9例患者以化疗为主,化疗方案为标准RCHOP或者CHOP,临床跟踪随访,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含有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组完全缓解率(CR)高于CHOP组,Ⅰ期和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1.23%,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57.26%。预后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乳酸脱氢酶、分期和预后明显相关。结论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大部分处于早期阶段,预后较好。CHOP或RCHOP+放疗的联合治疗可能是治疗早期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方案,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1995年1月-2003年7月收治的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57例,按照AnnArbor分期标准,ⅠE期30例,ⅡE期21例,Ⅲ期4例,Ⅳ期2例。单纯放疗27例,放化疗30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62个月,5年总生存率单纯放疗组、放化疗联合治疗组分别为64.0%、56.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4个月、6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硬腭和/或鼻中隔穿孔、PS评分、发热等B症状与预后关系密切,AnnArbor分期仍然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早期治疗是关键,放疗联合化疗未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乔红梅  杨雪  刘英娟  杨玉仓 《医学综述》2013,(20):3831-3832,F0003
目的 分析原发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电子四〇九医院于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40例Ⅰ~Ⅱ期韦氏环NHL患者,其中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36例,NK/T细胞型淋巴瘤3例,结外黏膜组织相关淋巴瘤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综合治疗组25例,治疗采用CHOP方案化疗联合受累野放疗.单纯放疗组15例采用受累野单纯放疗.近期疗效根据恶性淋巴瘤Cheson疗效判定标准.结果 4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近期总有效率为100%.综合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84%,单纯放疗组3年生存率为66.7%.结论 CHOP方案化疗合并受累野照射治疗Ⅰ~Ⅱ期韦氏环NHL的疗效较好,放射不良反应轻.对于化疗抗拒或不能耐受化疗的早期患者,仍可以考虑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14.
中线鼻和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面部中线鼻和鼻型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及有关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37例面部中线鼻和鼻部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及2年生存率和患者的临床特征。全部患者初治均接受CHOP联合化疗2个疗程,治疗有效继续化疗6个疗程,后给予病灶野放疗,其中10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普通组)。CHOP联合经疗2个疗程不能达到部分缓解或恶化的27例患者(难治组),其中14例给予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主的挽救联合化疗(L-ASP组),13例接受不含L-ASP的挽救化疗(非L-ASP组),化疗后给予病灶野放疗。普通组患者临床特征表现无持续发热,无血管浸润性生长及灶性坏死病理组织学改变,国际预后指数计分(IPI)0-1,并多为Ⅰ、Ⅱ期(70%);难治组92%患者表现高热、78%表现血管浸润性生长及灶性坏死、85%为IPI≥2,及82%属Ⅲ、Ⅳ期。结果 治疗完全缓解率46%;普通组100%,难治组26%(P<0.005);难治组中L-ASP组50%,非L-ASP组无完全缓解患者(P<0.05)。全组2年生存率43%;普通组100%,难治组20%(P<0.005);难治组中的L-ASP组为50%,非L-ASP组无完全缓解患者(P<0.005)。大多数难治组患者表现发热,临床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计分≥2及病理呈血管浸润性生长及灶性坏死的临床特征。结论 本病初治可首选CHOP联合化疗加病灶放疗;初治疗效不佳的难治组患者选择L-ASP为主的挽救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镜下特征,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0年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胃镜下表现情况及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I期4例,Ⅱ期5例,Ⅲ期5例,Ⅳ期2例。单纯手术治疗4例,单纯化疗2例,手术及术后化疗10例,采用CHOP方案5例,R—CHOP方案7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15例出院,随访12~61个月.死亡5例,存活2年以上9例(56.3%),5年及以上4例(25.0%)。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胃镜组织活检病理检查为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影响颊粘膜癌预后的因素,探讨合适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2年至2003年住院治疗的初诊口颊癌患者6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访3年以上。结果 5例患者行姑息性化疗,不作远期生存分析。行根治性治疗的61例患者总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2.9%、52.9%。Ⅰ期、Ⅱ期病例较Ⅲ期、Ⅳ期病例预后好。单纯手术治疗早期患者预后好,5年生存率为85.1%。中晚期患者单纯手术治疗预后差,结合放疗、化疗综合治疗可提高远期生存率。颊肌侵犯、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口颊癌侵袭性强,预后尚不满意,对于Ⅰ期、Ⅱ期患者单纯手术治疗是合适的,也可选择放疗。但晚期患者,我们主张采取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放疗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周晓娟  王瑾  许峰  李平  李志平  卢铀 《重庆医学》2011,40(16):1593-1595
目的 评价放、化疗同步治疗鼻腔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耐受性.方法 对36例初治鼻腔NK/T细胞淋巴瘤ⅠE~ⅡE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均采用放、化疗同步治疗,放疗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常规分割,计划肿瘤靶区(PGTV) 56~60 Gy/28~30次,计划靶区(PTV) 46~50 Gy/23~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1974-2007年17例恶性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患者中横纹肌肉瘤10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癌肉瘤1例.10例膀胱横纹肌肉瘤患者大多行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其中7例<5岁,5例随访8年仍存活,2例失访;3例成人膀胱横纹肌肉瘤均于1年内出现全身多发转移死亡.2例膀胱恶性淋巴瘤均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放疗或加化疗,随访3年均存活.2例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中1例行转移淋巴结切除术加化疗,随访5年存活;另1例因转移的淋巴结未能切除,术后行放疗,2年后死亡.2例膀胱平滑肌肉瘤只行单纯手术治疗,分别随访1、5年均无瘤存活.1例膀胱癌肉瘤术后行化疗,1年内死亡.结论 恶性膀胱非上皮肿瘤以膀胱横纹肌肉瘤多见,幼儿多发,成人预后较幼儿差;其他类型肿瘤少见.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