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分析方法对56例高发家系进行探讨。结果 高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既不符合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和隐性遗传,也不符合连锁遗传,而符合一个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结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45个高发情感性障碍的家系的遗传方式。方法 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修订本(DSM-Ⅲ-R)的情感障碍诊断标准,均符合者选为样本进行家系调查。结果 其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其加权平均遗传率为132.27%,结论 认为本病可能具有一个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遗传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的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方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对71例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进行遗传方式分析。结果 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分离率P=0.2845(JP>0.05),同时也符合多基因遗传,一级亲属加权平均遗传率为(168.38±3.29%)。结论 本组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是具有一个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病,但也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4.
对35例高发情感性障碍患者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高发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其加权平均遗传中为151.05%,认为本病在多基因遗传的基础上存在一。个显性的主基因。  相似文献   

5.
对35例高发情感性障碍患者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高发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其加权平均遗传率为151.05%,认为本病在多基因遗传的基础上存在一个显性的主基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62例情感性障碍患者的遗传方式作了研究,经过分离分析和多基因的阈值模式理论分析,提示高发家系单相抑郁症病人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它情感性障碍病人符合多基因遗传。其遗传度>100%。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的遗传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CVD)已经被认为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多基因疾病,涉及的基因种类比较多,而且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本文列举了当今研究较多的几种CVD潜在候选基因,综述了CVD的遗传机制及潜在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惊恐障碍的遗传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惊恐障碍的遗传方式。 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方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对 75例惊恐障碍家系进行遗传方式探讨。 结果 :惊恐障碍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校正分离率为0 2 35同时也符合多基因遗传 ,一级亲属的加权平均遗传率为 (79 17± 4 39) %。 结论 :惊恐障碍是具有一个隐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病 ,但也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9.
早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早发型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方法对113例30岁以前首次发病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家系,采用分离分析及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多基因遗传方式。结论提示早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方式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群体遗传学,双生子及脑电图研究的结果综述了儿童癫痫的遗传性.不同类型的癫痫有不同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或异源性,其遗传基础为癫痫素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遗传的研究方法,对1987年2月随机收集的9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和幻听症状作遗传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妄想和幻听均符合多基因遗传方式。妄想遗传率(72.63%)高于幻听遗传率(60.73%》。  相似文献   

12.
单相抑郁症的遗传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单相抑郁症的遗传方式。方法 对108例(男32例,女76例)单相抑郁症家系采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 单相抑郁症加权平均遗传率为(96.5±4.5)%,预期发病率为4.35%,与实际发病率4.14%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父-子同病的情况。结论 单相抑郁症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方式,并提示单相抑郁症可能与X连锁显性遗传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遗传流行病学资料证实脑血管病有其遗传基础。因为有家族遗传史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卒中史者的发病率。同卵双生发病率为双卵双生的4~5倍。但脑血管病不是符合孟德尔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它的是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而发病的多基因,多因素遗传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混合家系的遗传方式。方法选取混合家系作为研究对象,视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为同一疾病谱(其中亦包括分裂样精神病及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采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在混合家系中,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作为一个疾病谱,其遗传方式符合隐性遗传,校正后分离率为0.262(P>0.05),同时符合多基因遗传,遗传率为(142.698±4.809)%。结论在混合家系中,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作为一个疾病谱,可能符合具有隐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的遗传效应和遗传方式. 方法对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患者,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采用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模式的探讨. 结果广泛性焦虑患者一级亲属发病危险性显著较对照组高(P<0.01);广泛性焦虑校正分离率为0.225,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分离率0.25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广泛性焦虑加权平均遗传率和标准误为(61.70±5.10)%;一级亲属的预期发病率为8.9%,实际发病率为7.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广泛性焦虑具有遗传效应,其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6.
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方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对 87例分裂样精神病家系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 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分别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结论 提示分裂样精神病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发型单相抑郁症患者的遗传方式. 方法: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年龄≤30岁的47例单相抑郁症患者采用医学遗传数学方法中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 结果:早发型一级亲属单相抑郁症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为(96.3±1.3)%;预期发病率为9.37%,与实际发病率7.94%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814,P>0.05). 结论:早发型单相抑郁症患者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8.
用不同的多基因遗传分析法对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情感性障碍符合多基因遗传方式,但本病各亚型间可能存在异质性。认为基于多基因遗传所制备的遗传咨询表,对指导优生、预防本病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发型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方法对67例30岁以后首次发病的情感性障碍家系采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加权平均遗传率为530%±116%,预期发病率为146%,与实际发病率12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晚发型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性炎症损伤的疾病。研究资料表明 MS具有遗传异质性,其遗传易感性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共同决定。通过关联分析发现了很多 MS 易患位点,其中 MHC 与多发性硬化密切相关,某些易患基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利用遗传标记进行基因组扫描为 MS 遗传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目前有关 MS 遗传学分析方法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TDT、共享等位基因分析法和遗传连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